比核航母還要大,這艘戰列艦滿載排水量47000噸,只可惜生不逢時

2020-12-25 新椰國際

二戰期間法國投降,境內殘存的陸軍成批量地放下武器。而海軍則獨樹一幟,願意繼續與德國周旋,甚至包括一艘當時還未完工的戰列艦。

一、 慢一拍的軍艦

相比於二戰期間海上如狼似虎的英、美、日、德,法國人則顯得"優雅"的多。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重視海軍,而是源於定位太低。

法國人認為只要在地中海勝得了義大利,在大西洋壓得住德國就足夠了,再加上國內經濟衰退,軍費全被馬奇諾部長拿去修建一條大而無用的陸上防線,海軍發展自然被放緩。

可是沒有想到,德國無視《凡爾賽和約》的限制造出了德意志級戰列艦,而英國為了制衡歐洲大陸又倒向了德國,英德聯手的大耳光一下子打醒了法國,隨後才開始研製新型戰列艦,而此時歷史的車輪已經到達了1930年。

法國先是祭出了敦刻爾克級戰列艦,這款標準排水量38500噸的軍艦剛剛建造,德、英就出現了裝甲更厚、火力更強的重型戰列艦。同時,急於表現自己的墨索裡尼也帶領義大利加入了海軍競賽的戰團。

高傲的法國人終於被激怒了,海軍決定在敦刻爾克級的基礎上打造一款排水量更大的戰列艦。於是"黎塞留"級戰列艦在5個候選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法蘭西裝甲最厚、火力最強、噸位最大,也是最後一級戰列艦。

二、 高性能加持

"黎塞留"是一位法國紅衣主教,職責相當於首相。他在任期間輔佐路易十三,為"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興盛奠定了不可忽視的基礎。他是法國專制制度的奠基人,也是偉大的改革家、外交家,被西方譽為現代外交學之父。

黎塞留寄託了法國人太多的希望

以這樣的人物命名一級戰列艦,背後寄託的期望可想而知。這款"法國最後的榮光"全長247.9米,艦寬33米,吃水深度9.7米,滿載排水量達4.7萬噸。參考如今法國現役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42000噸的滿載排水量,這艘戰列艦的排水量比核航母還要大。

因為在"敦刻爾克級"基礎上進行研製,炮塔還是採用了自成一派的兩座四聯裝380毫米主炮。艦尾沒有主炮,安裝了3座三聯裝152毫米副炮和6座雙聯裝100毫米高射炮。

這樣的設計不利於運動戰中的交火,而且炮塔很容易因故障導致一半主炮無法正常射擊。即使主炮正常齊射,4門大口徑火炮所產生的振動又足以讓炮塔裡的士兵哭爹喊娘。

與炮塔如出一轍的還有防護,"敦刻爾克級"曾遭到十幾枚深水炸彈在幾米內的爆炸,結果安然無恙。作為發展型號的"黎塞留"同樣也是非常注重防護。其中炮塔正面搭載了445毫米的裝甲,舷側裝甲厚度可達343毫米,防禦性能也是屬於頂尖水平。

黎塞留號

為了防止容易造成重大傷害的魚雷,船體水下部分由5層空間組成,分別是夾層、輕質艙壁、液體裝載艙和重型內部固定艙壁。

動力系統上採用了6座新型燃氣鍋爐和4臺渦輪機的組合。新型鍋爐在強制循環和壓力燃燒中,每立方米可以產生14.4千克/立方米的蒸汽,效率比傳統鍋爐要高出25%,總輸出功率將近150000匹馬力,續航裡程達到了8500海裡。

只不過"黎塞留"並沒有像"敦刻爾克"一樣將6臺鍋爐安放在3個鍋爐房內,而是每兩個鍋爐房內並排安裝3個鍋爐。鍋爐房數量的減少導致其生存能力明顯降低,這意味著被敵軍炮彈射穿一次就可能會失去一半動力。

三、 多舛的命運

"黎塞留"號於1935年開工,到1940年主船體基本建造完成,但還沒有進行調試。法國陸軍在一個月內表演了什麼叫"兵敗如山倒"後,將難題拋給了海軍同僚。雖然法國政府已經同希特勒籤訂了停戰協議,但海軍並未打算聽從,主力軍艦紛紛逃離法國本土,有的躲到法屬殖民地內觀望,有的直接開到了英國。

尚未完工的"黎塞留"號帶著所能收集到的彈藥和零備件,抵達了非洲的達喀爾。當時,德國的戰列艦也只有3艘而已,法國卻已經擁有了6艘,這些船德國人肯定要想盡辦法爭奪的。海峽對岸的英國人不能允許出現這種情況,於是制定了一項行動,內容為"胡蘿蔔加大棒",如果勸說不成就直接用武力擊沉,不管如何不能讓德國人佔到便宜。

1940年7月3日,英國海軍對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艦採取行動。5天後,英軍試圖用深水炸彈直接將"黎塞留"號炸沉,但炸彈失靈。

黎塞留的船尾

次日早上,轟炸機用魚雷進行攻擊,"黎塞留"被炸出了一個12米長的大洞,右舷螺旋槳軸被炸斷,同時湧進來的洪水導致船尾觸到了海底。

隨後達喀爾軍港內的法艦開始對英國人進行還擊,"黎塞留"與英艦"巴勒姆號"進行了炮戰。期間,"黎塞留"被炮彈擊中了兩次,但沒有造成嚴重傷害。可是先天的設計暴露了缺陷,4聯裝的火炮不出意外的壞掉了一半。同時未經調試的測距儀也發生了故障。幾天內,"黎塞留"總共射擊了24發炮彈,但全都沒有射中目標。

相反,港口的岸防炮臺發揮了作用,參與攻擊的三條英軍主力戰列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同時法國潛艇的魚雷擊中了英艦"決心"號,為了保存實力,英軍決定暫時撤退。

英國魯莽的行動讓法國海外艦隊心生芥蒂,1941年"黎塞留"宣布不加入軸心國序列,但同時也堅持不與英國妥協。

但令人十分費解的是,1942年冬盟軍在北非登陸,駐紮在附近的"黎塞留"竟然向登陸點的美軍開炮?這一下惹了瘟神,美軍轟炸機群將其順順利利地送進了海底,好在港口不深,還有上層建築能夠露著。

四、美國行

為了緩和矛盾,美國出面進行了調解,名義上由美國買下了軍艦,整修完成後用於對日作戰,戰後再歸還給法國政府。就這樣,"黎塞留"被帶到美國參觀了自由女神像。當時為了通過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軍艦最上層的桅杆不得不進行拆除。

美國人對"黎塞留"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軍艦裝備的水上飛機被拆除,騰出的空間安裝了大量的防空武器。艦上的幾套測距儀被拆掉一半,空出的地方安裝了更為先進的雷達系統。只不過雷達只有空中、地面的預警雷達,美國不願意提供炮擊雷達給外國軍艦。

在美國出公差的法國軍艦

改裝升級後的"黎塞留"被調到英國艦隊服役,為正在改裝的英國戰列艦提供掩護。雖然官兵們有著強烈的仇英情緒,但沒辦法,因為炮彈都是美國提供的,大家只能聽老闆的安排。

1944年,隨著諾曼第登陸行動,"黎塞留"名正言順地返回法國。當這艘巨大的軍艦開進土倫港時,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那一刻,漂泊在外的遊子終於回家了。

但戰爭還沒有結束,名義上的老闆還是美國人。美國拒絕了法國的請求,將"黎塞留號"又派回太平洋作戰。1945年,她參加了對日本沿岸城市的炮擊行動,並駛入東京灣參加了日本投降籤字儀式。

戰爭結束後,按照規定美國將軍艦歸還給了法國。她最後一次軍事行動是到越南彰顯自己殖民者的威風,但事實教訓了法國人,歷史的潮流已經不再允許這樣的行為。

由於維護費用過高,龐大的"黎塞留"號於1959年退出現役被當做訓練艦使用。後來被當成廢鐵出售,一代命運多舛的軍艦就這樣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戰列艦怎麼沉沒的?滿載排水量比遼寧號都大
    世界上最大戰列艦沉沒之際,爆炸產生幾千米高蘑菇雲,一共造成2000多人死亡,爆炸衝擊波還順帶摧毀幾架美軍偵察機。當時是遭到10枚魚雷和20來枚炸彈命中傾覆並引發爆炸沉沒的,沉沒在北緯30度海域日本九州鹿兒島上,它就是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 圖紙上的巨艦:排水量8萬噸,巨炮8門,日本超級大和戰列艦
    而在二戰爆發之前,日本海軍在發展思路上還是走「大炮巨艦」路線,儘管使用飛機為戰鬥力的航母也得到了重視,但這沒有影響日本發展大型戰列艦的決心。由於總體國力不可能和英美媲美,因此日本海軍的思路是用質量彌補數量差距,簡單說就是要建造最強大的軍艦,通過更大口徑的火炮和更厚重的裝甲實現對敵軍的碾壓。在這樣的思路下,就有了大和號戰列艦這樣的怪物。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由於受到1919年籤的《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海軍在一戰後僅保留了8艘舊戰列艦用於訓練及自衛,相關後續艦必須在老艦下水20年後才可開工建造,且新艦最大排水量不得超過1016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1935年德國宣布廢除宣布禁止其發展新型軍艦的《凡爾賽合約》,由此開始了一條軍事擴張的道路。
  • 各國末代戰列艦有多瘋狂?有一款滿載排水量超過福特級航母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海軍的發展都十分注重戰列艦的應用,組成的編隊也常常以戰列艦這一"主力艦"為首。在二戰中航空兵的迅速發展使得戰列艦迅速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在退出歷史舞臺之前,由於科技和建造技術水平的提高,在戰列艦史上還出現過這些天馬行空的設計,是戰列艦最後的絕唱。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
  • 2艘摩耶級之後,日本再造2艘宙斯盾艦,滿載排水量將超1.1萬噸!
    屆時日本海自的「盾艦」數量將達到8艘,如果再算是此次日本決定新造的2艘宙斯盾艦,不久之後日本的「盾艦」數量將達到10艘。    報導還稱,日本將要新造的這2艘「盾艦」將比今年3月份服役的「摩耶」號驅逐艦更大,標準排水量將達到9000噸。
  • 超級巨艦的悲慘結局: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航母的唏噓艦生
    【話說軍世】在世界航空母艦的發展史上,核動力航母是目前「進化」的最高等級,自二戰成為海戰主角後,世界上造過許多航母,不過除美國外,目前只有法國擁有一艘核動力航母,實際上歷史上也曾建造過一艘核航母,可惜它坎坷的艦生,只留下了唏噓和感嘆。
  • 18張二戰戰列艦照片:大艦巨炮的時代,圖9是日本的「大和號」
    【圖為美國海軍「田納西」號戰列艦上的炮彈】「田納西」號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為35190噸,改裝後為40345噸。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田納西」號也停泊在港內,所幸只是受到一點輕傷。【圖為大和號海試時的照片】說到戰列艦,就不得不提到舊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這艘人類海軍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擁有9門口徑460毫米的火炮,可搭載7架艦載機,排水量達到了72810噸,噸位已經超過了普通的航母。
  • 夕日海上霸主--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排水量為17900噸,鑑於日俄海戰中大口徑火炮在遠距離作戰上表現出的巨大殺傷力,該艦隻安裝了10門305毫米的大口徑主炮,未安裝任何中、小口徑的副炮,另裝有5具魚雷發射管。該艦採用4臺蒸汽輪機,最高航速達到21節。同樣是吸取了日、俄對馬海戰的經驗,「無畏」號加強了裝甲防護。其整個艦身都被裝甲覆蓋,最厚處達280毫米。
  • 5萬2900噸戰列艦:被7艘航母艦載機轟炸,最終被炸出5米大洞
    ,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對於盟軍的北極航線有著很大的威脅,為了阻止她進入大西洋航線騷擾,英軍還把德軍控制範圍內的,能夠維修該艦的船塢都炸了。 1944年4月,英軍集結了2艘攻擊航母、5艘護航航母和2艘戰列艦在內,共計29艘艦艇的大艦隊準備對提爾皮茨號展開空襲,因為7艘航空母艦的存在,這次圍攻的力度並不比圍攻俾斯麥號的陣勢弱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考慮到戰績原因,就先說美制依阿華級戰列艦。依阿華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標準排水量44560噸,滿載排水量:55710噸(改裝前),57265噸(改裝後)。艦長:270.4米,艦寬:32.92米,吃水:10米,航速:31節。這31節的航速也是沒誰了,穿上極速鞋,果然追人逃跑都有奇效。
  • 百年前阿根廷海軍的無畏艦一裡瓦達維亞級戰列艦
    阿根廷海軍擴充海軍的計劃於1907年獲得政府通過,在得知巴西向英國訂購無畏艦之後(巴西米納斯吉拉斯級戰列艦),阿根廷也計劃建造無畏艦。經過徵集歐美多家造船廠的15個方案之後,決定由報價優惠的美國船廠承建2艘。
  • 源自「大和」級戰列艦,短命的日本「信濃」號超級航空母艦
    聯合艦隊在中途島海戰中損失慘重,損失了四艘航空母艦,日本人痛心地發現,這一切都是美國航母艦載機造成的,而不是戰列艦。由此可以認為,比戰列艦更有效的是航空母艦,而且數量也十分重要,如何造出更多的航空母艦成了當務之急。從這一天開始,日本人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這一方向上,而努力的結果之一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濃」號航空母艦。 該航空母艦由未完工的「大和」級戰列艦第三艘艦改裝而來,滿載排水量高達72000噸,這一記錄直到戰後美國建造了超級戰列艦才被打破。
  • 未出世的戰列艦之王:65000噸,12門406毫米巨炮,10級戰艦蒙大拿
    二戰後期乃至於冷戰初期,美國海軍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為先進的一級戰列艦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就連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都在其三號艦「密蘇裡」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實上,衣阿華實際上無力抗衡日本海軍最為先進的「大和」級戰列艦,這也就催生了美國下一代戰列艦——「蒙大拿」的誕生。
  • 這艘戰列艦曾輾轉服役於兩國,也曾被改造得連設計師都不認識了
    從1909年到1915年,義大利人陸續建造了1艘但丁號戰列艦、3艘加富爾公爵級戰列艦和2艘安德烈亞·多利亞級戰列艦。除了達文西號於1916年因自爆而毀壞之外,其他5艘戰列艦是義大利在一戰及之後一段時間的主力。在這些戰列艦中,經歷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朱利奧凱撒號戰列艦。
  • 這四艘終極超級戰列艦,卻只能永遠停留在圖紙之上了,實在是可惜
    蘇聯——蘇聯級戰列艦「蘇聯」級1939年5月13日的技術指標如下設計標準排水量59150噸、滿載排水量65150噸、全長269.4米;在主尺度上和「大和」級有著驚人程度的相似, 「蘇聯」級採用了長首樓型艦體,從上至下依次為首樓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平臺甲板、支撐甲板和內底,上甲板為強力甲板。
  • 「袖珍潛艇」:滿載排水量才2670噸,堪稱全球最小核潛艇
    法國的「紅寶石」核潛艇就是目前全世界最小的核潛艇,這款滿載排水量僅2670噸的核潛艇,因此也有著「袖珍潛艇」的美譽。據悉,「紅寶石」級核潛艇為1979年服役法國海軍的,這也是法國第一級攻擊型核潛艇,「紅寶石」共建了6艘,其中2艘為改進型。
  • 日軍扶桑級戰列艦(圖)
    在1910年的日本造艦計劃中,扶桑級戰艦原本要建造8艘,由於預算被刪減,只完成了扶桑號及山城號。  山城號是日本自行設計的第二艘戰艦,雖然改良了扶桑號的缺點,但是整體而言仍舊不理想,是故完成後原本還有兩艘同級的姊妹艦被重新設計為伊勢級戰艦。日本海軍造艦史上有許多因設計不良而浪費資源與付出人命的例子,山城號只是其中一例而已(龍驤號航母可說是另一例)。
  • 德國「幻想」中的超級戰列艦,排水量14萬噸,比核動力航母還要大
    當一戰結束,德國以裝甲艦(袖珍戰列艦)之名,重新建造自己戰艦時,他們重新排列了序號。3艘德意志級裝甲艦「德意志」、「舍爾海軍上將」和「斯佩伯爵海軍上將」編號分別為A、B、C。俾斯麥與H級對比1939年8月,H級戰列艦的首艦「H」艦在布洛姆·福斯造船廠鋪設了第一根龍骨,第二艘「J」艦也於同年9月在不萊梅德希造船廠開始動工。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