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艘終極超級戰列艦,卻只能永遠停留在圖紙之上了,實在是可惜

2020-12-15 Hei白歷史

說起超級戰列艦,如今談及的無非都是日本的「大和」級超級戰列艦、德國的「俾斯麥級」超級戰列艦和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等等;但是這些超級戰列艦真的是戰列艦時代的終結嗎?

當然不是,在二戰時期,還處於航母和戰列艦的轉折時期,在各個國家,其實鋼鐵怪獸超級戰列艦更受歡迎,龐大的身軀,粗長的炮管,能給人無限的震懾力和安全感;當時除了以上幾艘超級主力戰艦以外,其實如果戰爭還能繼續下去,接下來的幾款超級戰列艦,也很有可能會出現在戰場之上。

蘇聯——蘇聯級戰列艦

「蘇聯」級1939年5月13日的技術指標如下設計標準排水量59150噸、滿載排水量65150噸、全長269.4米;在主尺度上和「大和」級有著驚人程度的相似, 「蘇聯」級採用了長首樓型艦體,從上至下依次為首樓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平臺甲板、支撐甲板和內底,上甲板為強力甲板。

「蘇聯」級裝備了3座三聯裝Б-37型406毫米主炮塔,23型裝備有6座雙聯裝152毫米副炮;有3座КДП-8主炮射擊指揮儀,其中2具位於前後司令塔頂部,另一具布置在前桅樓頂端。

23型採用了極為強大的裝甲和水密防護結構,其裝甲總重達23306噸,甚至超過了裝甲重23262噸的「大和」級。「蘇聯」級的裝甲防護體系為獨特的不完整雙裝甲艙式,結構極其複雜,在中央的主裝甲艙前後裝甲隔牆外,還分別布置有1道厚度更大的外圍艏艉裝甲隔牆。

「蘇聯」級預裝備安裝6座三鍋筒高發熱量燃油鍋爐和3臺衝動式單級齒輪減速蒸汽輪機,蒸汽輪機工作參數37個大氣壓/380℃。渦輪機總功率201000軸馬力,2小時緊急過載功率231000軸馬力,軍艦相應的最大航速分別為27.5和28.5節。由於後來改進了螺旋槳,最大航速於1939年7月13日修改為28和29節。

美國——蒙大拿級戰列艦

蒙大拿級原本是美國海軍為抗衡日本秘密建造的新型戰列艦建造的大型戰列艦。因為二戰後期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它們最終沒有建成。

蒙大拿級的滿載排水量被設計為72109噸,該級將會取代當時服役的依阿華級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戰列艦。蒙大拿級計劃裝備4座3聯裝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比依阿華級多一座。對於魚雷與火炮的防護也大幅度增強。這艘戰艦的側舷裝甲也很大程度上超過了當時其他級別的戰列艦。

蒙大拿級的設計重點是強化火力。該艦裝備的是MK7艦炮(406mm,初速:762.5米/秒)。蒙大拿級的副炮採用新研製的54倍口徑12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艦炮。該炮的炮彈重量、初速、射程、射高都比依阿華級的38倍口徑127毫米雙聯裝炮有了很大的提高。

為了讓蒙大拿級戰列艦有較高的命中率和強大的夜戰能力,它上面安裝了新型雷達火控系統。與大和級的雷達相比,蒙大拿級的雷達在各方面都要比前者相比都要好得多。再加上它強勁的火力,就可以在戰時發揮出較高的實戰效能。

日本——「紀伊」級超大和戰列艦

超大和型戰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舊日本帝國海軍繼大和級戰列艦後的下一個戰列艦計劃,不過只停留在圖紙上從未開工建造過。

超大和級戰列艦,在建造之初就要求具備超越大和級的整體性能,全長:263米,寬:37米,排水量64000噸,鋼鐵戰艦堪稱理論上能夠實現的世界頂級戰艦;因為軍方對大和級的27節航速並不滿意,因此要求本艦需具有19萬馬力,能使艦船達到30節左右的航速,但因為種種原因限制,最後提升至29節。

日本海軍在建造戰列艦時一直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就是要求本艦的裝甲一定要能抵擋住本艦主炮的轟擊,採用特殊鋼建造的大和級側面裝甲達到了457驚人的毫米,理論上可以抵抗460毫米重炮的轟擊。那麼超大和級戰列艦主炮有多大呢?510mm超重炮全重227噸,四十五倍口徑,雙聯裝,最大射程50KM,彈丸重1950KG,全封閉式炮塔,前裝甲厚800毫米,頂板厚295毫米,射速:1-1.5發/分。

德國——興登堡級戰列艦

對戰列艦迷來說,德國海軍的戰列艦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當屬戰鬥力絕對一流的「俾斯麥」級。可又有幾個人知道,與沒有完工的「興登堡」級戰列艦相比,「俾斯麥」級就屬小兒科了。

1939年1月,德國最高統帥部正式通過了代號為「Z」計劃的大規模造船計劃,「Z」計劃的核心是兩級大型戰列艦,其中之一就是「俾斯麥」級戰列艦,另一級就是「興登堡」級戰列艦,"Z"計劃中的「興登堡」級戰列艦計始於1937年。

當時計劃中「俾斯麥」級戰列艦排水量42000噸,建造兩艘;「興登堡」級戰列艦排水量56000噸,準備建造6艘。

在整個「Z計劃」中,「興登堡」級大型戰列艦是重中之重,德軍海軍特別是水面艦艇部隊寄予厚望,希望憑藉著「興登堡」級一舉擊敗英國龐大的戰列艦隊,實現數百年來德軍海軍的宿願。

但是經過最後確定,「興登堡」級前四艘的標準排水量為60500噸,滿載排水量達69000噸,主炮口徑定在420毫米。至於追加的M、N艦,最後一次設計任務書標明:設計排水量達109246噸,最大排水量118104噸!

相關焦點

  • 比俾斯麥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但是隨著獨裁者的上臺,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德國又重新開始製造戰列艦,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俾斯麥級戰列艦,這是一艘超級戰列艦級別的龐然大物,能排進世界十大戰列艦前五的存在;也是德國在二戰時期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艦。
  • 德國「幻想」中的超級戰列艦,排水量14萬噸,比核動力航母還要大
    說起二戰德國戰列艦,最著名的自然非「俾斯麥」莫屬。作為德國海軍戰列艦的絕唱,「俾斯麥」級兩姐妹的命運讓人唏噓不已。然而在圖紙上,這卻遠非終點。本期就為大家重現一下...這型戰列艦為什麼被命名為H級?這要從德國海軍的戰艦建造序號說起。自德國近代海軍建立後,就有用字母作為大中型戰艦建造序號的習慣。當一戰結束,德國以裝甲艦(袖珍戰列艦)之名,重新建造自己戰艦時,他們重新排列了序號。
  • 13萬噸超級戰列艦,傾盡整個歐洲都無法製造
    但是仔細考究二戰德國歷史,你會發現德國隊H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一直在改變,建造序號為H的「超級戰列艦」從未被定型,所以自然不會存在具體的名稱方案了,而作為替代的,納粹德國海軍內部,使用H加年份來命名這些「圖紙船」,即H39、H40、H41、H42、H43以及最終的H44。
  • 二戰德國未完工的超級戰列艦,主炮530毫米,排水超福特級航母
    說起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許多人會想到神出鬼沒的U艇部隊,實際上德國製造的戰列艦也有許多強大之處,在俾斯麥級之上,德國海軍其實還打算建造更宏偉的戰列艦——H級。
  • 這艘戰列艦,第一次出徵便戰沉,卻是二戰最傳奇戰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這艘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名字命名的戰列艦,直到1936年才開始建造。戰艦穹甲之上的上部裝甲防禦力不足,在遠距離交戰中穿甲炮彈有可能將上部裝甲區擊穿,更重要的是水線下區域的防禦力也較差。
  • 二戰中,日本擁有多少艘戰列艦,沉沒了多少艘
    二戰中,日本擁有多少艘戰列艦在1939年時,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共計擁有10艘戰列艦、37艘輕重巡洋艦,在太平洋地區是非常強大的一直海軍力量,此時的日本戰列艦大多是一戰前後建造的傳統戰列艦,主要有4艘金剛級,2艘扶桑級,2艘伊勢級,還有2艘長門級。
  • 裝甲厚457毫米:開始戰列艦的前無畏艦時代,北洋水師可惜錯過
    【話說軍世】在無畏號戰列艦出現,戰列艦正式開始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前,世界各國的戰艦發展相當「異彩紛呈」,試圖設計建造站在時代大潮之上的海軍戰艦,但是處於晚清時代的我們,也成立了北洋水師,不過實際上真正引領當時戰艦技術發展的還是當時海上強國:英國,直到海軍假日以前,世界各國造艦大多以英國為參照
  • 二戰日本戰列艦的末路,長門號被核爆,陸奧號自爆
    到太平洋爆發前夕,日本人已經擁有五級十艘戰列艦,分別是金剛級的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以及霧島號,扶桑級的扶桑號和山城號,伊勢級的伊勢號和日向號,還有長門級的長門號和陸奧號。此外,大和級的大和號和武藏號也在1942年服役。
  • 戰列艦的最後對決:7艘一戰老式戰列艦,406毫米艦炮齊射
    戰列艦的最後對決:7艘一戰老式戰列艦1944年10月24日的蘇裡高海峽,美國戰列艦編隊與日本戰列艦爆發了二戰中少有的戰列艦炮戰,雙方共計有8艘戰列艦,其中日本只有2艘山城號和扶桑號,同屬於扶桑級戰列艦,而美國這邊共有6艘戰列艦:西維吉尼亞號、田納西號、加利福尼亞號、馬裡蘭號、密西西比號和賓夕法尼亞號
  • 美軍戰列艦被打扮成聖誕樹,五彩色像迪士尼玩具
    今年聖誕節,停泊在諾福克國家海上博物館的美國海軍「威斯康辛」號戰列艦被打成成了一顆巨大的聖誕樹,以慶祝聖誕節。這艘美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榮光已逝,在博物館安度晚年,聖誕樹造型很難讓人感受到鋼鐵巨艦的強大,反而像是迪士尼動畫片中的可愛形象。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面對這一情況,日本海軍當時的選擇就是竭力要保留自己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確保在海上能夠獲得一定的優勢。只不過這一舉動導致了美國能夠擁有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雙方在海軍戰列艦的性能方面上並沒有根本性的逆轉,甚至可以說還是美國佔據優勢地位。
  • 戰艦世界:人類歷史上最強戰列艦,生不逢時而胎死腹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武器裝備大變革的時代,就以我們所熟知的海戰而言,航空制勝論在實戰中取代了大艦巨炮主義,因此儘管二戰中誕生了眾多當時舉國之力而建造的超級戰列艦均在戰爭中碌碌無為。
  • 美國開工建造「蒙大拿」號,超級戰列艦要復甦了?非也非也!
    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是衣阿華級的後續艦,擁有強大的12門406毫米艦炮和刺蝟一樣的防空火力!與這種戰艦比起來,什麼男人的大和都是渣渣!但是可惜的是,這種戰列艦隨著二戰的結束而取消了建造,沒有機會在大洋上一展超級戰艦的英姿!那麼,美國開建「蒙大拿」號難道是要復活這種超級戰艦嗎?
  • 它原本有機會成為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最後卻因時代變化而被拋棄
    其實美國海軍在二戰爆發前本打算繼衣阿華級之後再建造一級能和大和級媲美的更強大的戰列艦,這級艦如果真的建造出來,那後來在全球橫著走的恐怕就不是衣阿華級了,這型從未真正建造出來的美國最後的戰列艦,就是蒙大拿級戰列艦。
  • 英國第一艘在航行中被擊沉的戰列艦,在南海被打撈
    (來源:nationalinterest)這艘「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可是二戰中最有名的英國艦艇之一。它是二戰中英國最新型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的第二艘艦,也是其中唯一一艘被擊沉的。它的兄弟姐妹分別是「喬治五世」號、「約克公爵」號、「安森」號以及「豪」號。
  • 《戰艦世界》十月革命號戰列艦,見證了蘇俄半個世紀的滄桑變化
    十月革命號戰列艦,又叫甘古特號戰列艦,是沙皇俄國海軍的一艘甘古特級戰列艦,這是俄羅斯第一級,也是蘇聯海軍繼承的唯一的一級。之後,俄國海軍戰列艦極度短缺,英國問世讓俄國艦隊僅有的戰列艦迅速過時。俄國海軍開始爭取建造四艘無畏型戰列艦,但其在之前戰爭中拙劣表現受到各方猛烈抨擊,不得不放慢了建造步伐。1908年,俄國海軍部發起招標,最終買下德國設計,按照俄國標準重新修改,由波羅的海船廠建造。
  • 80年前,日本想要造比福特號航母還大的戰列艦
    文/紫電自戰列艦這一艦種誕生以來,更大的噸位、更粗的口徑和更多的炮管就成了世界各國海軍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噸位和火力更強即為海戰的勝者,也一度成為了水面炮戰的鐵律。這樣的法則也成為了驅使海軍軍備發展的動力。
  • 這艘堪比大和號的超級戰艦,一炮未發就被「自己人」炸了|局器
    經過複雜的設計論證,義大利認為只有建造2艘4萬噸級,裝備381毫米主炮的新型戰列艦,才能對抗法國海軍的新型戰艦。而另一個問題則更加嚴重:義大利的工業水平實在太差,炮彈質量嚴重影響了主炮的命中率。總體上維內託級戰列艦的防空性能優於俾斯麥級戰列艦,在歐洲戰列艦中屬於中等水平。不過維內託級戰列艦可以搭載Re.2000戰鬥機,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防空的不足。
  • 印度建超級高鐵兩年過去,還停留在意向階段,連圖紙都沒畫好!
    大家都知道印度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拿中國做比較,早在兩年前印度就宣稱要在首都新德裡和孟買之間建設一條長1300公裡的超級高鐵,而且還邀請了英國維珍公司和馬斯克一起合作,如今兩年過去了,這項工程怎麼樣了呢?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而當時日本海軍除在秘密建造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之外,已經有兩艘超級戰列艦在1920年就已經建造成功服役於日本海軍,這就是當時引起美國和英國為之震撼的日本長門級戰列艦,日本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步入工業化強國之後一個標誌性產物,當時各國海軍普遍戰列艦主炮都是在360毫米左右,而日本長門級戰列艦卻第一次將410毫米主炮安裝在戰艦艦體之上,成為當時主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