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徹斯特的黃昏
他已經失明,但從此得以看得更清。他試圖重新開始他的生活,但機會稍縱即逝,有時因為驕傲,有時因為軟弱。
他已經失明,現在看得更清自己的內心——看清了那裡空無一人。現在他生活在另一個人的想像裡。
現在,他坐在夕陽傾斜的餘暉裡。他在傾聽一個明亮的——聲音。
而他等待一世的幸福正在悄然來臨:他所熟悉的那個人,現在將他輕輕搖醒。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聽到的詩歌《羅徹斯特的黃昏》,是詩人李以亮的組詩《我與你》中的一首,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他的詩。
李以亮,詩人、譯者,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習詩,作品散見於各種期刊,出版詩集《逆行》,翻譯出版《無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詩歌精選》《希克梅特詩選》《捍衛熱情》《獵人的一年》等。
多年的翻譯生涯使李以亮有機會接近他心目中的詩歌標準,他從米沃什、辛波絲卡、扎加耶夫斯基 等人那裡獲得了一種精神上的支持,他將這種支持有效地轉化成了對自我寫作的苛求和約束,並以獨具個性的文本作為呼應。
再來聽聽組詩《我與你》中的這首《我們——給JL》:
我們
——給JL
我們共享內心深處一種感應我們徹夜交談我們被挑選,仿佛赤子隔著山嶽、大海,分居各地
我們不佩戴光環和標誌也沒有接頭暗號我們見面是能一眼認出我們——是無限的少數人
人世間所有的渾渾噩噩不能磨損我們心靈的觸角讓詩歌歷久彌新,仿佛清晨,帶著露水的愛情
我們是我們小小的願望,小小的驕傲我們的名字,出現在安放一首詩的題目的正下方閃亮,仿佛孩子胸前的鑰匙
李以亮用乾淨利落、緊實的語言表現了他對自我內部心靈的辨析,充溢著深刻的哲思。好的詩歌必然有所承載,李以亮的詩歌裡承載著對「自我」持續不斷的省思。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今天讀詩就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