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因緣」與我們所想的不同,一般人不了解是什麼意思

2020-12-07 一善行說

之前一善行說聊過緣起論,它是佛教的基礎核心,是學佛人應該了解的。而今天說的十二因緣,是佛陀通過緣起論,對人生進行分析後,以緣起論為基礎,將人生分為十二個彼此互存的因緣,是對緣起論的衍生!

十二因緣分別是什麼?

1、無明:是說內心的無知,因為無知而不懂善惡,更不知道什麼是佛法,這也是人會有煩惱痛苦的原因!

2、行:因為無明而做出了各種行為,或善或惡。

3、識:因為過去的因果,而投生到今世,而為新生命。

4、名色:名是精神,色是物質,名色就是精神與物質結合的身心。

5、六入:人們最初發育時,六根所產生的感知能力。

6、觸:字面的意思,人出生後,對外界的接觸。

7、受:因為與外界的接觸,人所產生的所有感受。

8、愛:對痛苦的憎恨,對快樂的渴望,人的這種強烈的渴求欲的貪念,就是愛!

9、取:對於喜愛的、喜樂的則會竭盡所能的進行追取;而對於討厭的、痛苦的則會想方設法的捨去。

10、有:既是「業」。因緣而起後,業力會相互牽引,如果因果不消,還會輪迴到下一世。

11、生:如果所作所為而產生的業為因,必會成為來世受生的果報。

12、老死:人沒有不會變的,有生必然會走向衰老與死亡。

以上便是十二因緣,而這些因緣又可分為三個階段,也契合「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其中無明、行屬過去世;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屬於現在世;生、老死屬於未來世。

對於人的煩惱與痛苦,在佛教的十二因緣中對其做了說明與總結。而前面了提到過,它是由緣起論衍生而來,這十二因緣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修行人只要斷了其中一點,特別是無明,就可以不再被這十二因緣中的煩惱痛苦所擾。在《長阿含經》中就有此方法,佛陀開示通過逆觀十二因緣,將其從後向前推,可破除「無明」。

以上是一善行說所整理的關於十二因緣的資料,很多資料非不統一,所以如有不對之處也請指出。

本期擴展閱讀:(點擊文字即可閱讀)

《緣起論》

《佛教中的因果》

相關焦點

  • 【格魯聖教】佛教中所說的 輪迴是什麼意思?因果輪迴呢?
    輪迴又稱流轉、輪轉、生死輪迴,意思是眾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已,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佛教其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不尋求「解脫」,即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循環。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佛教通史 006-因果的河流-十二因緣
    「因緣說」的基本命題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就像河流一樣,浪花是因為這裡起來,那裡就下去,這裡起來,那裡就下去;所有的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沒有孤立的存在;任何的事物都處在一種生滅變化裡,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從核心來看,「緣起說」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是運動的,不存在永恆,只存在剎那。
  • 《佛教的特質是什麼》
    以佛教的看法,哪個先哪個後呢?其實,佛教並不講先後,佛教不講從什麼到什麼,不講有始有終,佛教講的是一個『圓』,這個『圓』是無始無終的,這無始無終就是佛所說的緣起法。譬如因緣,哪一個是先因緣?哪一個是後因緣?這是無法分辨的,因為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許多的因緣聚集而成的。如壁上的時鐘,從一點走至十二點,又從十二點走到一點,繼續不停的走,哪一邊是開始?哪一邊是結束?
  • 什麼是佛教所說的因果
    根據佛教典籍中的輪迴學說,種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每件事情都是由原因的,如果沒有原因,你做這件事的意義就不存在,也就不成立。也就不會有什麼果。我們今天的一切都是有因的,所以今生你才會成受這個果,世間最公平的地方就是有因果,世俗中無論是誰都無法天理循環,因果報應,誰都無法在因果中得到特殊的寬待。佛教的因果論緣自緣起性空的道理。
  • 佛教中小乘、中乘、大乘、一乘是什麼意思?
    一般大家都知道佛教中有大乘、小乘之說,但具體什麼意思,不一定都很明白。其實佛教不僅有小乘和大乘,還有中乘和一乘,但大家可能見到的不多。今天末學就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看看一乘、大乘、中乘、小乘都有什麼意義。乘。
  • 佛教中所說的「橫死」是什麼意思?
    數數死為惡戒人之死,迅速而不定,惡戒就是奉行不善的戒規和信念,如為聖戰殺人者生天等,為邪教眾之死。悔死為一般人的死,悔為憂惱,或為惡作(追悔、厭惡自己過去的行為)。凡夫一般皆有不同程度的憂惱和追悔。由曾經所作之身口意善惡行為所引發,感得臨終時顯現相應心性之中陰幻象,或見野獸追逐,冰雹雨雪,或見天宮美景等,不一而足,並隨之受生,開始下一世之生命歷程。
  • 什麼是佛教?佛陀是什麼人?佛陀已經去世,他如何能幫助我們?
    「Philo」 的意思是愛,而「sophia」是智慧。那麼哲學可說是 「智慧的愛」或是「愛和智慧」。這兩種解說都很完整 地形容佛陀的教誨。佛教指導我們全面開發我們的智能,以便能徹底地 理解一切事物。他也教導我們要培養慈悲心與愛心,並 把慈愛施予一切眾生。由此可見,佛教不僅是一般的哲學,而是一門無上 的哲理。
  • 【佛教常識】【無我】是什麼意思?無我境界是怎樣的?
    無我是什麼意思?佛教無我的意思  無我,梵語(Anātman),即世界上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獨立個體,所謂的「我」只不過是一個相續不斷的五蘊聚集體。佛教根據緣起理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常住、獨立、自在、主宰的「自我」(靈魂)的存在。
  • 星雲大師:佛教對因緣的看法
    我們怎麼樣能確定因緣的存在,如實地去發現它、把握它呢?這就好像工廠的機器正在運轉的時候,忽然停止不動,壞了,沒有辦法發動,技師拆開來一檢查,原來是一根小小的螺絲釘斷了,這根小螺絲釘就是因,因緣不具備,機器就動不起來。蓋房子要灌水泥,如果少了一根承梁,支撐的力量不夠,整個的混凝土屋頂都會塌下來。
  •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
    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法是指什麼?為什麼極為重要?十二因緣也稱十二緣起支,是佛教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理論之一。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參悟的時候,悟到了十二因緣法,才悟到佛果的。十二因緣法注重有因必有果,因果相隨生死輪迴,使得人們產生敬畏之心,達到超自然,嚮往解脫生死心靈寄託。十二因緣分別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環環相扣。
  • 代表佛教的這個「卍」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學佛的人或者是信佛的人,在去寺院的時候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符號「卍」,還有佛像的身上也是有這個符號的,一般都在佛像的胸前,很多人都見過這個符號,但是不知道它的發音,也不知道它的含義,只會下意識的把它當成是一種符號或者是標誌,下面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字和佛教的淵源。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總所周知,佛教起源於印度,發揚光大於中國。那麼佛教從印度東渡中國後,其中的稱謂也隨著語言文字的不同而產生了變化。有的稱謂用的是古印度梵文的音,有的將梵文含義翻譯成中文,有的用於自稱,有的用於尊稱,以至於隨著時代的變遷,甚至連佛門弟子都搞不清楚其中的真實意思,甚至用錯稱謂貽笑方家。
  • 宏明法師:佛教生死觀與生命教育初探 以四諦十二因緣為中心
    關心生死問題可以說是人類必須面對和關注的終極問題,也是包括哲學和宗教等人類一切文化所無法迴避並進行深入探討和試圖從不同角度作出解答的問題,從古今中外豐富多彩的文化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個事實。本文試從佛教的角度,依據佛陀教義中最基本的理論元素──四聖諦和十二因緣,嘗試探討佛教的生死觀並略述由此開展出來的生命教育。
  • 《金剛經》:世間的一切,都是由因緣構成
    佛教中講究誦經念佛,所謂的誦經,不僅僅是念誦,也包括平時的閱讀。要想理解佛法的意思,平時多讀佛經是免不了的。佛經的內容廣大精深,只有通過不斷地誦讀,不斷地學習,再加上自身不斷地實踐,才能真正明白佛經中佛陀講的真意。
  • 佛教的世界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佛教的觀念是:一切萬事萬物的存在,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一切萬事萬物的毀滅,也是因緣和合而毀滅的,沒有無緣無故產生的任何事物,也沒有無緣無故毀滅的任何一種事物,這就是佛教的基本觀,也叫做緣起觀。現象的因果不虛稱之為俗諦;本質的體性皆空稱之為真諦。因此有了以世俗和勝義二諦為基礎的客觀世界。那麼為了認識這兩種世界,主觀思想也分為方便和智慧兩種。用方便或方便智了知萬物現象的緣起和因果不虛;用智慧或究竟智了知一切萬物體性皆空的本質。因此佛教的世界觀分為俗諦觀和真諦觀。
  • 佛教:因緣和合而生,這3種人可以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佛教:因緣和合而生,這3種人可以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佛曰,世間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佛教緣起論中認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森羅萬象,這些都是因為有因緣和合而生起。而最後的消失,也是因為因緣散盡。這裡的「因緣」不是婚姻愛情關係裡的「姻緣」。比如:芸芸眾生的一次相識,這就是因緣之一;再比如,你今天點開了這篇文章,這也是我們之間的姻緣;再或者,今天馬路上兩個發生刮擦的開車人,為此發生了爭吵,這也是因緣。只不過世間的因緣同樣也有著善緣,和惡緣之分。所以佛家認為,「因緣」也可以稱為因果。
  • 佛說: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且緣起性空
    生活中經常聽到「因緣」二字,甚至有的人痴迷於此,讓它被蒙上了「迷信」的色彩。實際上在佛教裡「因緣」是講萬事萬物之間的聯繫和一種事物前後發展狀態之間的關聯,它絕不是迷信。「因緣」是佛教裡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產生、發展和消滅的理論,佛說:「緣起性空」。意思就是世間萬物都是因緣而起、因緣而滅,世間一切在這緣起緣滅的變化之間都沒有定性,就是所謂「緣起性空」。佛陀說:「有生必有滅。」世間一切事物的狀態都不是永恆的。
  • 佛教不相信靈魂 六道輪迴的本體是什麼?
    其實,鬼是六道眾生之一,正像我們人類也是六道眾生之一一樣,生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為鬼,同樣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況人死之後不一定就生為鬼。照這樣說,佛教既不相信靈魂,那麼佛教所說六道輪迴與超凡入聖的本體究竟又是什麼呢? 這就是佛教特殊優勝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價值,卻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價值。 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質界是因緣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緣生法。
  • 明海法師:真正的「佛系」如何隨順因緣
    智慧有兩個重要的作用,第一個作用是明白,明白事情的本來面目,不被它迷惑,叫斷惑;第二個作用是取捨,即了解事物因緣果報的規律,在具體的環境和因緣中做正確的判斷和取捨。其實這兩樣東西也是一個,就是「斷」,文殊菩薩手裡拿的寶劍就是表達「斷」的意思。智慧的這兩個作用對應兩方面的明白,第一個方面是對事物因緣普遍規律的明白,第二個方面是對事物因緣差別規律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