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論壇)香江漫話:港人吃素的那一抹風情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世界佛教論壇)香江漫話:港人吃素的那一抹風情

  中新社香港4月26日電 題:港人吃素的那一抹風情

  中新社記者 吳冠雄

  古人云,「肉食者鄙」,香港人怕是早已經領略這句話的精髓。在香港的飲食網站上,素食一項可以搜到289間餐廳,幾個熱門餐廳更有網友評給的100多個笑臉,較之知名酒樓毫不遜色。

  其實對食客們來說,素食二字本來是很倒胃口的。據香港志蓮淨苑轄下的志蓮素齋透露,近年越來越多人去那裡擺素宴,既有新婚夫婦的喜宴,也有給老人祝壽的生日宴。可見無論凡人與佛,都願意享受素食的樂趣。

  香港南蓮園池,沿門口一路走來,松柏蒼翠,已有遠離塵囂的感覺。曲徑通幽處,見得一處瀑布假山,煞是有趣。駐足觀賞才發現,原來瀑布後面,正是志蓮素齋。店名用的是趙樸初的題字,信步走進去,窗明几淨,更有外面水簾珠玉飛濺。吧檯裡面的裝飾是景德鎮選來的各色小茶壺和花瓶,賓客用餐時還會播放古箏曲。雖不是佛門,卻有幾分雅致。

  志蓮淨苑是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也是香港唯一的女高僧修道場所。志蓮素齋2006年建立,目的在於推廣素食文化,淨收入用於南蓮園池的維護。據介紹,這裡素食不用外面的素雞、火腿之類仿肉,注重選用新鮮食材。油用的是義大利進口的葡萄籽油,更適合高溫。醬油用的是古法釀製的香港老字號「九龍醬油」,不含防腐劑。

  即將到來的佛誕日又稱浴佛節,屆時志蓮素齋會特別推出「浴佛湯」——這可不是佛洗澡剩下的水,而是用腰果、蓮子、南北杏、百合等做的甜品。人們做完浴佛儀式之後,喝一碗浴佛湯,更加圓滿。此外,佛誕前後還可以在這裡吃到綠色樂樨餅,用樂樨葉搗爛和麵粉做成,吃起來有特殊的清香。

  香港近年流行fusion菜(融合菜),在素食也有體現,例如奶油松露焗舞茸豆腐就是東西合璧。奶油即奶油,松露是菌類,屬歐洲名貴食材,此為「西」。而舞茸原產於日本,也是知名菌類,加上豆腐,正是「東」。吃起來,在奶油和松露的香味下,豆腐都似乎更加矜貴起來。

  香港的素食亦有廣東菜特色。姜醋豬腳、姜醋蛋是地道廣東菜,但是在素菜館裡,豬腳和蛋不可入內。所以志蓮素齋的姜醋,主要包含的是姜、甘薯和花生。扎蹄也是廣東特產,素扎蹄吃起來香脆卻是用豆腐做成。由於素食食材少見,做法較多創新,有時也會讓感官產生一種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錯亂——五味茄子吃起來像是一種水果,涼拌海茸讓人想起海蜇,而紅菜頭做出來的沙拉真的是紅色的。

  香港人為什麼喜歡素食?信佛的人懷有慈悲之心,不殺生;不信佛的人,也喜歡清淡和健康的飲食。有一些香港人遵循廣東習俗,大年初一吃齋,有人認為正是源自佛家。吃素食也有一定的禮儀要求,志蓮素齋講究氣氛安靜,如果小朋友亂跑動會被勸告;擺宴席不能用擴音器,也不能做遊戲。 不論信佛與否,吃素食、享受安靜祥和的那一刻,離佛性肯定又近了一步。(完)

相關焦點

  • (世界佛教論壇)香江漫話:香港潛心向佛的名人
    (世界佛教論壇)香江漫話:香港潛心向佛的名人 「香港佛教界迎請佛頂骨舍利瞻禮祈福大會」及「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未開幕,已獲李嘉誠基金會、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潮屬社團總會名譽會長高佩璇合共捐贈1100萬元(港元,下同)支持。  亞洲首富李嘉誠是眾所周知的慈善家和學佛居士,他總是坦然告訴別人:「我是學佛的人。」 他深信三世因果,贊助弘揚佛法、躬行慈善,常捐助巨資造佛像、修寺廟、造橋鋪路、興教助醫、賑濟災民等慈善布施。
  • 香江漫話:星光大道等維港景色成為香港遊熱賣點
    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八日電 香江漫話:星光大道等維港景色成為香港遊熱賣點  中新社記者邢健  位於香港尖沙咀海濱長廊的星光大道今日開放,令維多利亞海港景色更加吸引千千萬萬遊客,成為五一期間香港最熱賣的旅遊地帶。  臨近五一黃金周,香港遊客日見大增。
  • 香江漫話:香港星級團年飯「貴」氣逼人
    中新社香港1月18日電 題:香江漫話:香港星級團年飯「貴」氣逼人  中新社記者 賈思玉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中國人豪食痛飲之時。在香港,人們一早開始張羅團年飯(即年夜飯)、開年飯、春茗。大小宴席要帶來親情的升華或生意的蒸騰,食物美味、豐盛或體面與否至關重要,於是便有了多家「貴」氣逼人的米其林星級食府在春節檔期預訂「飄紅」。
  • 香江漫話:首度開夜市 「香港書展」的夜風景
    中新社香港七月二十三日電 題:香江漫話:「香港書展」的夜風景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誰說港人不讀書?!  有出版社請了美女登高促銷,不過也就是揮舞展板或是新書擺POSE,並未有打擾讀書人清心的音樂;展覽攤位大多被人們圍著,不少人耐心地等著有人退出才補上空檔;幾家大出版社的收銀臺前排著長隊,工作人員不但提供諮詢,還幫助搜書多的「蟲兒」搬書;有電視臺則架起了機器現場錄新聞……儘管有上萬人同一時間聚集在場內,但是空氣中連嗡嗡的噪音都沒有,港人的文明守紀,給人印象深刻。
  • 香江漫話:到香港鯉魚門食海鮮
    香江漫話:到香港鯉魚門食海鮮 可是,港人常喜歡去鯉魚門,旅行社更把到鯉魚門食海鮮列為香港遊的賣點之一,使得這個小小的漁村海鮮檔、酒家林立,食客如雲。  人們愛去鯉魚門,一來是那裡離市區較近,交通便捷,乘汽車、渡船、地鐵皆可抵達;二者是那裡出售的海鮮「活口貨」多,貨源充裕;再者,鯉魚門東南面的海域被稱為萬佛堂水道,是維多利亞港東部入口的唯一通道,地形險要,風光秀麗,香港八景之一的「鯉門夜月」就在這裡。
  • 香江漫話:惜別中環天星碼頭 港將辦「告別航」
    香江漫話:惜別中環天星碼頭 港將辦「告別航」 至於奏出港人熟悉的報時旋律的銅鐘,則是「西敏寺式」組合,包括一個直徑三?三寸的報時銅鐘,及四個一組的音樂銅鐘。    近半個世紀來,大鐘每十五分鐘報時一次,鐘聲已經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香港一些民間團體則一直盡力阻止將之拆毀。     有港人在網上憶述說:天星碼頭的鐘樓,是中環的心臟……「咚叮咚──」,每十五分鐘,天星大鐘便牽動一次中環人的喜怒哀樂。「弊!開會快遲到!」
  • 香江漫話:香港美食 中西雜陳 雅俗共賞
    香江漫話:香港美食 中西雜陳 雅俗共賞 2008年07月26日 0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世界各地海鮮 讓港人嘗鮮  香港三面環海,港口林立,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鮮供應源源不絕,不少靠海的地方都聚集了海鮮菜館,新界西貢、長洲,九龍的廟街、鯉魚門等,都是遊客吃海鮮的好去處。  海鮮館門前通常放著一缸缸鮮活海產,讓顧客選擇喜歡的海產後,再交給廚師烹調。
  • 香江漫話:在銅鑼灣COURMET賞日本和果子
    中新社香港十月十四日電 題:香江漫話:銅鑼灣COURMET賞日本和果子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距離銅鑼灣時代廣場僅僅兩個街口,有一家時尚美食購物廣場COURMET,最為食不厭精的港人所中意。近日,一個為期三周的日本美食節正在這裡舉辦,店家特地搜來兩千多款日本地道美食應節。
  • 香江漫話: 香港的士牌 美國五套房
    香江漫話: 香港的士牌 美國五套房 >   中新社香港1月27日電 香江漫話:香港一車位 美國五套房  中新社記者 江家岱  87萬美元,在美國你可以買到五套體面的二手房(existing home),而在香港卻只夠買一個的士牌照。
  • 香江漫話:探秘香港「私房菜」
    中新社香港三月十八日電 題:香江漫話:探秘香港私房菜  中新社記者關向東  全球著名出版集團LonelyPlanet,去年出版了一本介紹香港美食的《World Food HongKong》,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在香港平民百姓的住宅區內,有道木門忽然打開,你必須迅速閃進,門則要在巡警趕來之前關上。」
  • 香江漫話:山頂峰景餐廳「遭遇」洋帥總廚
    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九日電 題:香江漫話:山頂峰景餐廳「遭遇」洋帥總廚  中新社記者關向東張淑琴  馬丁是德國人,來到香港已經十二年,在香港地標山頂,擔任香港最大的西餐廳-峰景餐廳的行政總廚。   那個午後,置身於源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和巴黎ArtDeco設計風情的峰景餐廳,看春日的陽光無拘地穿過那三面著名的頂天落地大窗,環幕般的維多利亞港海景
  • 香江漫話:「粵劇殿堂」新光戲院絕境重生
    香江漫話:「粵劇殿堂」新光戲院絕境重生   中新社香港2月19日電 香江漫話:「粵劇殿堂」新光戲院絕境重生  中新社記者 譚休伊  「睇大戲,去新光。」
  • 香江漫話:百年廟街 見證中西合璧風水文化
    中新社香港11月18日電 香江漫話:百年廟街 見證中西合璧風水文化  中新社記者 江家岱  晚上9時,香港油麻地廟街,榕樹頭下,天后廟前。毛毛細雨中,世界各國的遊客三三兩兩散座在長凳上,英、日、韓、普通話、粵語,數不清的語言夾雜著遠處嫋嫋粵曲。
  • 香江漫話:在石澳樂園泰國菜館"拆"泰國咖哩膏蟹
    香江漫話:在石澳樂園泰國菜館"拆"泰國咖哩膏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4日 05:30 來源:   中新社香港二月三日電 題:香江漫話:在石澳「拆」泰國咖哩膏蟹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 廣州大佛寺圓滿舉辦「佛教素食與和平飲食高峰論壇」
    《佛教素食與和平飲食》大型公益高峰論壇,在大佛寺普覺樓三樓講廳隆重舉行。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有: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市大佛寺住持、廣州市嶺南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長、廣州市大佛寺善友康樂社理事長耀智大和尚,中山大學哲學系佛學研究中心主任龔雋教授,美國伯克利大學教育學博士、演說家、心靈教育家、35年完全蔬食經驗的世界頂級蔬食大師、《世界和平飲食world peace diet》作者威爾.塔特爾(Will Tuttle)博士,國家公共營養師餘力博士
  • 香江漫話:香港「聖誕老人」背後的故事(圖)
    中新社香港12月7日電 題:香江漫話:香港「聖誕老人」背後的故事  中新社記者盧哲  進入12月,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陸續亮起了繽紛的聖誕彩燈,「叮叮噹」的聖誕旋律到處迴蕩。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穿起厚而寬大的紅色絨袍,腳踩高高的雪地靴,扛起裝滿小禮物的口袋,穿梭在香港的街頭巷尾——這群「港產」的聖誕老人們,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
  • 香江漫話:香港人喜愛民間小食 豆腐花最受歡迎
    中新社香港七月二十日電 香江漫話:香港人喜愛民間小食  中新社記者邢健  在國際化的現代大都市和美食天堂香港,儘管已經雲集了萬家涵蓋世界各地風味的食肆酒樓,琳琅滿目的東西洋美食應有盡有,五光十色的豪華高尚食府不勝枚舉,但流傳千百年的中華民間小食卻依然廣受香港百姓的歡迎。
  • 香江漫話:蘭桂坊中的夜香港
    中新社香港6月6日電 題:香江漫話:蘭桂坊中的夜香港  中新社記者 曾嘉  來香港前就知道蘭桂坊(Lan Kwai Fong)是香港夜生活重鎮,到香港工作後,不禁就有到蘭桂坊看看的念頭。  100年前,香港花農們每逢清晨都聚集在中環的幾條狹窄石階街道上兜售蘭花,蘭桂坊因此得名。
  • 香江漫話:香港海洋公園搜羅世界千隻水母開展館
    中新社香港四月十日電 題:香江漫話:海洋公園搜羅世界千隻水母開展館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一個名為「水母萬花筒」的新展館,十日在香港海洋公園山上開張。它號稱全東南亞第一座獨立水母館,搜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隻漂亮水母。
  • 細說佛教吃素的前世今生
    自古以來,佛教徒吃素是大家的共識,但是卻不是全世界佛教的統一標準,這僅僅是漢地大乘佛教的優良傳統。說到吃素的好處,自然會有人看過很多介紹,但是今天要講的是吃素並不是絕對標準,釋迦摩尼佛是吃肉的。佛是反對婆羅門和種姓制度的,他的階級也是食肉階級,所以原始佛教一直是允許吃肉,只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大悲心要吃三淨肉,即不是自己殺的,沒有看見殺,與自己無關而被殺的。因此東南亞佛教一直有吃肉的習慣,尤其我國西藏這個地方,糧食緊缺,肉類反而便宜成為主食,故本來也是吃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