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增資香港子公司!航母頭部戰略支持券商國際化布局,哪些...

2020-12-18 財聯社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近日,華安證券公告稱收到證監會的批覆,核准公司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華安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港幣5億元。根據財聯社記者統計,除華安證券外,已有19家券商設立了海外分公司,其中17家實際從海外業務中有所斬獲。

另一重要變化是,多家中型券商紛紛增資香港子公司,意欲拓展業務規模。其中包括方正證券5億人民幣增資方正香港金控;長江證券則獲準向長證國際增資等值5億港元,而這已是長江證券今年第二次向長證國際增資;年內提出向香港子公司增資的券商還有興業證券、東方證券。

研究人士表示,通過收購與長期參與,中資券商的國際競爭優勢首先體現在對於全球資源的整合,包括通過收購海外金融機構,或在香港離岸市場以及通過子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投融資業務及跨境業務。其次,中國企業國際化(海外收購兼併)、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外合資的在海外的項目(如投融資)等方面具備較大的優勢。

券商「出海」

2019 年 6 月 17 日,滬倫通正式啟動。華泰證券發行的滬倫通下首隻全球存託憑證(GDR)產品同日在倫交所掛牌交易,吸引了眾多海外優質投資者參與,發行價格為每份GDR 20.50美元,募資16.92億美元,是2017年以來英國市場規模最大的IPO,2013年以來全球存託憑證市場規模最大的IPO。

通過滬倫通機制登陸倫交所,美國子公司AssetMark成功分拆上市,華泰證券成為國內首家在上海、香港和倫敦三地上市的金融機構,也建立起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及美國三地聯動的發展格局。

除了頭部券商華泰證券今年海外動作加快之外,中型券商也紛紛增資香港子公司,意欲拓展業務規模。

方正證券10月26日發布公告稱,中國證監會對公司向方正證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方正香港金控」)增資5億元人民幣無異議。方正證券認為,方正香港金控是公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平臺,本次增資將增強方正香港金控的資本實力,滿足快速增長的業務需要。

11月29日,長江證券發布公告稱,已獲準向長江證券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長證國際」)增資等值5億港元。這已是長江證券今年第二次向長證國際增資。今年8月,長江證券已對長證國際增資3億港元,持股比例升為77.35%。

另外,年內提出向香港子公司增資的券商還有興業證券、東方證券。

渤海證券分析師認為,從國內券商經營狀況來看,由於監管對於金融產品的限制,國內券商仍舊從事一些較為簡單的金融產品和業務,專業優勢並不十分突出,創新步伐進展緩慢。因此,拓寬海外市場對於國內券商來說,除了利用海外企業經營業務改善自身營收結構,還將促進內地券商加大創新的步伐,提高業務創新能力。

全球資本市場獨立研究員吳昊認為,中國金融開放的大環境下,外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但開放也是雙向的,中資券商的國際化業務也正在頑強成長之中。依託於券商的經紀、投行和自營三大主營業務,中資券商海外業務包括海外經紀業務、雙向跨境投融資、資產管理、諮詢,通過收購海外金融機構或設立全資子公司在海外提供相關金融業務。

政策延續扶強限弱

券商出海的政策法規始於2002年。

2002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為國內「證券控股集團」的誕生提供了法規依據,加快了「引進來、走出去」的國際化步伐。辦法同時規定,證券公司經批准可申請設立或參股、收購境外證券公司,從原則上允許國內券商走出國門,從而為國內券商的國際化鋪平了道路,在戰略上構建了國內證券公司國際業務的組織框架。

2018年9月28日,證監會進一步規範境內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走出去」行為,發布了《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維持適當門檻,支持機構「走出去」。整合兩類機構「走出去」的條件,要求機構誠實守信、合規經營,財務狀況及資產流動性良好,法人治理結構健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有效。

二是規範業務範圍,完善組織架構。要求境外子公司突出主營業務,規範組織架構,限制返程投資,並給予現有機構三十六個月過渡期以達到相關要求。

三是督促母公司加強管控,完善境外機構管理。要求母公司依法參與境外子公司法人治理,強化對境外子公司重大事項管理;健全覆蓋境外機構的合規管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

四是加強持續監管,完善跨境監管合作。完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信息報送要求,明確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及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完善跨境監管合作,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的信息交流,及時了解境外機構相關情況,有效防範和處置跨境金融風險。

根據《辦法》第八條規定,券商要在境外設立、收購子公司或參股經營機構需要跨過一定的經營規模門檻,「證券公司淨資產不低於60億元人民幣,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淨資產不低於6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認為,將內地券商出海門檻從30億增加到60億元,體現了近年監管「扶強限弱」的思路,龍頭券商在海外業務發展上也將進一步受益。

根據choice數據,2018年報中,內地上市的券商共有36家券商達到了60億元淨資產的標準。但是從實際業務開展情況來看,僅有17家券商產生了營業收入,其中西南證券、東方證券和廣發證券當年度營收為虧損。

海外風險不容小覷

海外業務儘管業務空間巨大,但風險也不容忽視。今年以來,光大證券和廣發證券陸續遭遇海外業務「滑鐵盧」。

今年3月19日,光大證券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計提15億資產減值準備。光大證券表示,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下屬子公司光大浸輝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浸鑫基金投資項目出現風險,未能按原計劃實現退出。此後,招商銀行向光大證券提起訴訟,要求兌現差額補足承諾,訴訟金額約為34.89億元。

2019年3月26日晚,廣發證券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廣發控股香港下屬公司廣發投資香港有限公司旗下對衝基金受外匯市場劇烈波動影響虧損1.39億美元,截至2018年年底,該基金淨值為-0.44億美元,由於該基金納入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範圍,虧損巨額導致公司2018年合併淨利潤減少9.19億元。

根據《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在境外設立、收購子公司或者參股經營機構,以及對境外子公司和參股經營機構的管理,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中國證監會及相關派出機構可以對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採取出具警示函、責令定期報告、責令改正、監管談話等行政監管措施;對直接負責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可以採取出具警示函、責令參加培訓、責令改正、監管談話、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等行政監管措施。」這就意味著,券商的境外機構如果發生違規,同樣會成為分類評級的扣分項。

海外佔比存提升空間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券商海外收入佔比來看,2018年海通證券以海外營收佔總營收比重27.74%佔據榜首位置,其次為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分別佔比14.64%和7.23%。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半年報來看,海通證券海外營收佔比出現下降趨勢,僅佔18.13%。

另外,目前海外業務佔比在新的券商分類評級中,還有明確的加分標準——「證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0%、30%、20%,且營業收入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4分、3分、2分」。從券商表現上看,僅有2016年中信證券和2018年海通證券的表現進入了加分序列。

如果以近5年的數據來對比,海外營收佔比方面中信證券2014-2016年佔據榜首,海通證券2017-2019年半年報成功反超。

從海外營收總量上看,中信證券2014-2017年以來一直保持領先優勢,2018年海通證券以65.93億元海外營收反超。此外,海外營收排名中,3-6位排名的券商排位變化較大。

參考成熟市場經驗,在美國投行發展歷史上,從業務擴張路徑來看,高盛最初進入歐洲市場憑藉的是在大宗商品以及併購業務方面的優勢,摩根史坦利的承銷業務、美林證券的財富管理業務作為其在本國業務內容的重頭戲,也成為了其海外業務內容的側重點。

另外,中國和國外的金融業態也存在很大差別,主要體現在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吳昊指出,就競爭劣勢而言,相比華爾街大行中資機構缺乏名譽、國際分銷網絡和資本運作的經驗,但通過收購與長期參與,這些中資券商的國際競爭優勢首先體現在對於全球資源的整合,包括通過收購海外金融機構,或在香港離岸市場以及通過子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投融資業務及跨境業務。其次,中國企業國際化(海外收購兼併)、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外合資的在海外的項目(如投融資)等方面具備較大的優勢。

相關焦點

  • 證監會六大措施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有資本多種方式注資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353號提案答覆的函》中表示,將繼續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促進證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 證監會發聲 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資助力!六...
    證監會剛剛發聲】證監會在答覆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353號提案時表示,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將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 券商跟投科創板浮盈達142億元 13家投資子公司淨利均超億元
    上半年,中信證券投資從眾多券商子公司中脫穎而出,員工僅有25人,共實現營業收入17.65億元,淨利潤9.7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1.03%,佔中信證券淨利潤的10.97%,從具體業務來看,中信證券投資上半年新增投資項目19單(含科創板戰略配售項目),投資金額約為9.24億元。這些券商另類子公司上半年都有哪些「大動作」?
  • ...業大合併引發無數猜想……哪家券商喊出時代最強音?來看全新展望
    雖然消息甫一面世即遭到了兩家頭部券商的雙雙澄清,不過,「不知道」而非「不可能」,這一設想也令業內誕生了更多的腦洞大開。海通和國君、申萬和銀河也不斷被「拉郎配」,盤算合併可能。在探討之際,業內對航母級券商的推出更多了幾分期待。回顧2019年的證券行業,外資控股券商不斷新增,「深改12條」、「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等提法無不暗示著行業格局的改變。
  • 又一券商巨無霸來了:頂格申購中籤率或超40%
    財聯社5月20日訊,繼2月份中銀證券上市後,今日區域券商龍頭中泰證券也將於網上發行。據招股說明書披露,中泰證券發行後每股淨資產為4.3549元,市淨率為1.00倍,而目前券商板塊平均市淨率為1.44倍,中泰證券發行價屬於較低水平。市場人士表示,國有企業低於一倍PB發行的情況是很罕見的,何況是中泰證券。此外,券商融資終於迎來復甦跡象。
  • 最大的券商直投公司「出軌」 金石投資借外力布局網際網路+
    國內最大的券商直投公司——中信證券(600030.SH)旗下全資子公司金石投資正在做新的嘗試,不再局限於中信證券本身所帶來的項目資源,他們正在尋找傳統券商以外的新合作夥伴,積極布局全新「網際網路+」領域。
  • 第二家外資控股券商來了!摩根大通證券獲準開業 手握四大牌照
    我們與中國共同成長,對公司在華業務有著長期的戰略規劃。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的獲準開業是在這一關鍵市場的又一重要裡程碑。」摩根大通中國區執行長梁治文表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持續發展以及客戶的需求不斷變化,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的建立將進一步加強摩根大通在岸業務平臺和能力。」
  • 券商老大需要規模與實力並重
    國內券商行業「一哥」的位置一直為中信證券所佔據,此次中信建投「後來居上」,雖然與其股價上漲以及盤子較小有關,但從客觀上講,近年來,中信建投所取得的成績亦是有目共睹的。在某些方面,中信建投甚至走在中信證券的前面。因此,中信建投成為券商行業「新一哥」,也並非徒有虛名。其實,無論是中信證券持續佔據券商行業「一哥」的位置,還是中信建投成為「新一哥」,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 「研選」牛市旗手異動 頭部券商合併傳聞再起
    7月2日,有媒體稱,中國正在加快可能合併國內最大兩家投行的進程,此舉將締造出一個規模820億美元的行業巨擘,並可能在中國130多家券商間掀起一股整合潮。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時間,有相關券商中層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兩家券商合併一事確在推進中,但從籌劃到出現實質性結果,可能需要兩三年時間。但該說法未得到進一步確認。
  • 麥肯錫展望2020中國證券業:券商三大致勝要素與六大核心能力
    頭部券商與科技龍頭強強聯合,實現 跨界合作:以科技龍頭為代表的行業 新進入者擁有流量、資金、技術等專 業能力優勢,它們與頭部券商合作,實 現強強聯合。如中金和騰訊於 2019年 9月聯合成立金融科技公司,騰訊提 供技術與流量入口,中金提供證券產 品和業務能力,從而為中金財富與零 售業務提供技術支持和客戶拓展。3.
  • 券商系第14張公募基金管理牌照獲批 多家券商仍在排隊申請
    券商系第14張公募基金管理牌照獲批 多家券商仍在排隊申請    目前,拓寬公募基金業務鏈條已成為券商資管業務轉型的重要發力點之一。   新年伊始,又一家券商獲公募基金「入場券」。
  • 發揮券商私募子公司優勢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隨著註冊制的推出,很多券商私募子公司開始著眼於早期布局,一般投資期限都會在3年以上。券商私募子公司也會根據宏觀經濟的特點,選取不同的行業賽道,藉助對特定實體行業的專業理解助推產業鏈快速發展。  二是以上市為目的,藉助專業背景為實體企業規範健康發展賦能。券商私募子公司投資退出的主要方式是企業上市,一旦投資期內企業未實現上市,則會帶來巨大的退出壓力。
  • 中泰證券擬增資全資另類投資子公司不超15億元
    原標題:中泰證券擬增資全資另類投資子公司不超15億元   12月11日,中泰證券
  • 券商江湖的動蕩與分化:兩大門派券商經紀巨頭一季度錯失良機,那些...
    布局三:經紀人員與IT人員數量逆市增加在2018年股票市場冷清的一年,多家券商陸續裁員降薪以控制成本,但華泰證券竟逆市招人。經紀業務人員增加766名,增加數量在業內排名靠前!IT員工也已經增至740名。華泰證券透露,今年將成立數位化運營部,持續打造資產配置、資產定價、投資交易、風險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數位化平臺,用數位化重構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用科技改變業務。
  • 中信建投享保薦盛宴 頭部券商資管備戰
    同時,多家頭部券商資管近期推出了科創板產品。  受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科創板對券商板塊的利好是全方位的。隨著科創板漸行漸近,機構也看好券商板塊未來走勢。招商證券指出,以科創板為代表的政策刺激是證券板塊全年最大催化劑,科創板相關政策、推出節奏、情緒將直接影響券商板塊走向。
  • 淘股APP攜手多家券商與Dazzling交易平臺達成戰略合作
    記者在戰略會議上了解到,淘股接下來的發展思路是以用戶為核心,滿足股民的需求、解決問題、採納意見是淘股發展的要素。  在會議上,淘股首席分析師兼股東高飛講到:股民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股民的問題就是我的問題,股民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
  • 擒牛王APP與多家券商達成戰略合作
    記者從擒牛王APP工作會議上獲悉,擒牛王APP與多家證券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集聚雙方資源,建立科工作協同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加強培訓和服務,共同推進「網際網路+」金融建設。此外,擒牛王APP還就優化科技金融生態,增加有效融資供給,加強信息共享,研究制定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專項產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中金:券商板塊短期或將維持一定的景氣度
    、優質新經濟公司陸續上市、外資/機構/居民等長線資金入市助力行業經營環境優化、盈利穩健增長;長期來看,我們更看好頭部券商的成長性及戰略發展機遇。海外國際投行差異化的業務形態或為中資頭部券商的發展提供借鑑。歷史上投資者普遍認為,中資券商整體具有業務同質化高、模式相對初級、業績和市場表現高度掛鈎、資本回報水平及穩定性欠佳等特點;然而,近年來我們看到行業的集中度(尤其是創新業務)不斷提升,頭部券商的競爭優勢、業務壁壘及創新布局持續加強。
  • 中信證券:中國券商龍頭的進化史|紅鑽財經
    子樂 | 文11993年,42歲的王東明履新成為南方證券這家券商行業金字塔尖公司的副總裁,主管投行業務。此前他從海外投行歸來,擔任另一家頭部券商華夏證券的部門總經理。融資業務則堅持高端路線的「大項目戰略」。為了給公司融資業務樹立口碑和專業化的形象,著力對大企業和大項目進行重點攻關,投入資源與頭部券商爭奪高端客戶。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王東明制定了同行業最高的員工薪酬和激勵標準,直到今天,中信證券員工人均收入依然是同行中最高的(2019年人均年薪77.12萬元),讓專業人才趨之若鶩。
  • 券商業績有多好?首份年報出爐!這家券商淨利33億大增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安信證券在2020年8月順利完成增資,獲得股東國投資本及關聯方合計約80億元增資,大幅提升資本實力,註冊資本由增資前的70億元提升至100億元,位居行業前列。  經紀與投資雙輪驅動業績增長  2020年二級市場成交活躍,外界對券商業績增長均有預期,但是好到什麼程度卻沒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