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益州:益州是塊好地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2020-12-24 娛樂冰哥

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固之以盛帝業。劉睡,張魯在北,民鼓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諸葛亮《隆中對益州,是西漢時期開始設置的行政規劃,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帶。秦朝時,都守李冰在此修建都江堰,所以益州屬地又有天府之國之稱。漢高祖劉邦據益州取得天下,三國時,諸葛亮作《隆中對》提及佔益州而三分天下。劉備就在此建立國,成就帝王之業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刺史部,雲南地區為益州部。東漢時,中央對全國的行政區劃作了點改動,把四川也納入了益州的範圍內。因此、在東漢後期,益州的管轄範圍是非常大的,益州是當時天下十三州最大的三個州之到益州,便不得不說起劉焉。劉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縣(今湖北天門市)人,是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代。劉焉年輕時在州郡中官,因為是皇親,官拜中郎、後來因為老師祝公去世而辭官。

他住在陽城山,鑽研學術,教授學生,後被舉為賢良方正,被司徒府召,在靈帝時官至太常。劉焉目睹靈帝時政治衰敗、王朝多變故的景象,上了道很有名的奏摺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削百姓。以致離判。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意思是,刺史、太守當官收受賄賂,剝削百姓,致使他們背離叛亂,可以挑選有清名的重臣任州牧,鎮守全國各地。劉焉上書後,暗地請求出任交刺史,想以此避開社會動亂。劉焉的建議還未實行的時候,侍中董扶私下裡對劉焉說:京師將要大亂,益州的分野有天子氣。」劉焉聽了董扶的話,就想改到益州任職。官拜甲郎,後來因也陽城山,鑽研學術,教授學生,後被舉為賢良方正,被司徒府徵召,在靈帝時官至太常。劉焉目睹靈帝時政治衰敗、王朝多變故的景象,上了道很有名的奏摺:「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削百姓,以致離判。可選清名重臣以意思是,刺史、太守當官收受賄賂,剝削百姓,致使他們背離叛為牧伯,鎮安方夏亂,可以挑選有清名的重臣任州牧,鎮守全國各地。劉焉上書後,暗地請求出任交刺史,想以此避開社會動亂。劉焉的建議還未實行的時候,侍中董扶私下裡對劉焉說:「京師將要大亂,益州的分野有天子氣。」劉焉聽了董扶的話,就想改到益州任職恰好,益州刺史郤儉在當地橫徵暴斂,百姓對其相當不滿,創作了不少民謠來表達內心的怨憤。這些民謠甚至都傳到京師來了。與此同時,并州人和涼州人把兩州的刺史都給殺了。

這些情況恰好驗證了劉焉的說法,刺史與太守腐敗,剝削百姓,激起民憤於是,劉焉挑選重臣擔任州牧鎮守各地的主意得以實施。朝廷命劉焉出任建軍使者,兼益州牧,封陽城侯,逮捕郤儉治罪劉焉的運氣還真是夠好,先是他的建議被採納,得以出任益州牧,到益州後,都不用他逮捕郤儉,已經有人幫他解決了。當時益州的反叛勢力馬相、趙祗等人在綿竹縣自你黃巾軍,聚集疲於勞役的百姓起義,殺了綿竹縣令李升,很快起義的官民達到一萬多。這一萬多人攻破益州首府,又把郤儉殺了。起義軍縱橫三郡,馬相自稱天子。可倉湊集的起義軍到底是烏合之眾,益州從事賈龍率領家兵數百人,又召集官吏百姓,一共才一千多人,只花了幾天時間就把馬相趕跑了。賈龍還是個很實在的人,他把馬相趕跑後,並沒有擁兵自立,而是選派手下迎接劉焉。劉焉沒費什麼勁便大搖大擺地進了益州上任。劉焉上任後,把州府治所遷移到綿竹縣,撫慰叛離民眾,努力實行寬大優惠的政策,而其在暗中卻打算割據稱雄。在東漢時代,中原和益州的連接通道只有兩條,第一條是從漢中至劍閣的山路第二條則是從荊州順長江而上到江州(重慶)的水路。

只要中央和益州還有消息上的往來,劉焉作為朝廷任命的益州牧,就不得不表示面子性的歸屬,可劉焉連這點面子都不想給朝廷,直接省了劉焉派傳播五鬥米道的張魯為督義司馬,駐守漢中郡,截斷秦嶺山谷的通道和棧道,封鎖了關中到蜀郡的必經之路。朝廷發現益州和長安的聯繫斷了,就派出使者過來查詢,劉焉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又把朝廷派來的使者給殺了。隨後,劉焉上書朝廷,書朝廷與益州的聯繫道路被劉焉給封鎖了,劉焉更無所畏懼了。他假借其他事情殺掉中寫的冠冕堂皇,只說是米賊截斷了通往關中的道路,以後甭想聯絡了州中豪強十多人,以此樹立自己的權威,犍為太守任岐以及賈龍因此反攻劉焉,都被劉焉擊殺。得不到有效監督的劉焉,製造皇帝專用的禮儀車隊一千多輛,稱帝的欲望可想而知。劉焉胡作非為的事情不知道怎麼被荊州牧劉表知道了,劉表上書朝廷揭露劉焉這老小子的狼子野心。當時,劉焉的四個兒子中,三個兒子劉範、劉誕、劉璋都在長安任職,只有三兒子劉瑁以別部司馬的身份一直跟在他身邊。漢獻帝看了劉表的上書,顧及皇室情義,就派出劉璋回去勸告他的父親,劉焉乘機把劉璋留在益州。

時值徵西將軍馬騰造反,劉焉讓在長安擔任左中郎將的兒子劉範與馬騰合謀,讓馬騰領兵襲擊長安。結果事情敗露了,劉焉的兒子劉範和劉誕都被殺了。屋漏偏遭連夜雨,劉焉的好運氣到頭了,就在劉焉的兩個兒子被殺的同時,劉焉所在的綿竹城又發生了火災,他製造的禮儀車具等物俱被燒盡,還殃及百姓家。綿竹大火後,劉焉把治所遷到成都,這時的劉焉既痛惜兩個被殺的兒子,又受到火災的打擊,急火攻心,皇帝夢還沒圓,便在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背生毒瘡死去了。劉焉死後,繼承權便成了問題,這時的朝廷正被李傕和郭兩個小人操控,益州的官僚們自然不會傻到要求中央另行任免益州牧。經過一番思索後,劉焉的兒子劉璋被推選出來繼承劉焉的職位。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州大史趙韙等貪璋溫仁,共上璋為益州刺史」。朝廷呢,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益州官僚們的請求。

劉璋就這樣繼承了父親劉焉的職位,成為了第二代益州牧。劉焉在益州經營多年為劉璋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劉璋如果在太平之世繼位,自然能安安穩穩地當他的益州牧。但是,東漢末年,各個地方諸侯都在為自己打算,謀劃消滅他人,一統天下,劉璋要坐穩益州牧的位置,還是需要一點能耐的。可惜,劉璋沒有繼承劉焉的基因,他沒有劉焉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魄力和狠勁兒。事實上,劉璋是個溫和仁慈的人,這樣的人遇大事則徘徊不決,優柔寡斷,婦人之仁如果放在今天,劉璋倒可以算得上是個好人。只是,在東漢末年那個特定的時代需要的不是好人,需要的是能成大事的英雄。劉璋沒有英雄的才幹,卻在亂世割據一方,坐擁益州,旁人看了是會流口水的。很快,就有人打起劉璋的主意來了,因為,益州實在是塊好地方。

劉璋承襲劉焉之位,駐守漢中的張魯卻不將劉璋放在眼裡,驕傲放縱,不服劉璋指揮,劉璋因此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兩人因此成為仇敵。劉璋的部隊屢次被張魯打敗。張魯不服劉璋指揮,兩人成仇,這可謂是內憂,可就在這節骨眼上,孫權也瞄上劉璋,欲取得益州。第二卷三足立:一個餡兒餅分三份劉璋任益州牧時,赤壁之戰剛發生不久。周瑜見劉璋受到張魯侵擾,就去拜見孫權,向孫權建議奪取益州。孫權考慮,益州險要富饒,自己不取,別人就取了,要是曹操修整好,攻取下漢中、益州,那麼自己恐非其敵,遲早會被吞併,於是就同意了周瑜的建議。孫權同意出兵益州後,為了保險起見,邀請劉備共同出兵。諸葛亮曾在其著名的《隆中對》中幫劉備分析天下形勢,裡面有這樣一句「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意思是,益州地理位置險要,肥沃的土地綿延千裡,漢高祖劉邦依據它成就帝王之業,如今,劉璋實力薄弱,張魯又在北面侵擾,百姓殷實國庫富足卻不知道體恤珍惜,有才能的人都希望有明君過去統治。劉備聽過諸葛亮的分析當然知道益州的價值,如今,孫權邀他共同攻打益州,理應同意才是。但是,劉備卻拒絕了,他心裡有著自己的打算荊州主薄觀在孫權遺使邀劉備共取益州的時候,向劉備進言,幫劉備分析和孫權出兵共取益州的不利之處:現在益州劉璋雖然無能,但兩代經營多年,還是有著雄厚的基礎如果接受孫權的邀請,作為前驅攻打益州,益州未必能攻打下來。這時孫權出兵在後,如果被劉璋的軍隊和孫權的軍隊乘機夾擊,那就太不划算了。

現在的辦法是假意同意孫權攻打益州,但我們不出兵,只說剛佔領許多州縣,社會不穩,還需要時間調整,不能輕易出動。孫權離益州比較遠,他一定不敢獨自攻打益州,如果這樣行事的話,就算孫權攻打益州,我們也能坐收漁翁之利。劉備一想,股觀說的很對,孫權和益州之間夾了一個荊州,他如果攻打益州、一定要先越過這道防線,就算他打下益州,自已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利害關係一想明白,劉備就有了主意了。劉備給孫權回了一封信、「備與璋託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今璋得罪左右、備獨竦懼,非所敢聞,願加寬貸。若不獲清北當方法歸於山林。」劉備實在是說得很動聽,自己與劉璋都是漢朝宗室,希望憑藉先輩英靈,努力使漢朝復興。現在劉璋得罪了您,我只有感到驚惶恐懼,不願聽到這種事,希望您能寬恕他。如果我的請求得不到您的允許,我只好逃到山裡當隱士去。劉備拒絕孫權共同取益州的邀請後,原來到江陵準備出徵裝備的周瑜也病逝了,孫權十分傷痛,便取消了攻取益州的計劃此時的劉璋,正在成都城內恰然自樂,卻不曾想到自己的地盤已經被孫權和劉備給記了一回了。一個小孩子拿著珍寶在鬧市上晃悠,是要被他人覬覦的;才能普通的人擁有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地位,是要被他人惦記的。而才智平庸的劉璋,手握著益州這塊美玉,周圍列強環伺,他當益州牧的日子也快到頭了。

相關焦點

  • 進軍益州:益州是塊好地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固之以盛帝業。劉睡,張魯在北,民鼓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諸葛亮《隆中對益州,是西漢時期開始設置的行政規劃,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帶。秦朝時,都守李冰在此修建都江堰,所以益州屬地又有天府之國之稱。
  • 諸葛亮說益州是天府之國,又說益州疲弊,仔細推敲暗含兩大深意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益州險沃野千裡,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這個意思就是:益州山川艱險,土地肥沃,劉璋無能,益州唾手可得。但是要注意的是,劉備當時沒什麼勢力。前一陣子剛剛被蔡瑁等人在荊州暗算,險些丟了性命。落荒而逃,只有新野一方小城。
  • 董卓專權與軍閥混戰: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中平五年(188),為了鎮壓黃中軍餘部,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靈帝詔置州牧,選派宗室或中央大員為之。從此,州由監察區演變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州牧、刺史與守擁有領兵治民之權。第二年,靈帝壽終正寢,劉辯嗣位。四個月後,并州牧童卓的軍隊開進了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威福自斷。
  • 為啥《隆中對》中諸葛亮說益州是天府之土,《出師表》中卻說疲敝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寫道: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又在《出師表》中寫道: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為什麼覺得現在無依無靠的劉備能佔據益州?
    「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隆中對》這是一篇雄偉的戰略藍圖,這是一個沒能驗證的大膽預言,這條路上傾盡了無數人的血淚和汗水。
  • 董卓專權與軍閥混戰: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中平五年(188),為了鎮壓黃中軍餘部,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靈帝詔置州牧,選派宗室或中央大員為之。從此,州由監察區演變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州牧、刺史與守擁有領兵治民之權。第二年,靈帝壽終正寢,劉辯嗣位。四個月後,并州牧童卓的軍隊開進了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威福自斷。
  • 三國時期的益州面積有多大?具體包括現在的那些省份地區
    人口首先就決定了很多東西,即使土地貧瘠,那麼地方大至少有增多人口的可能。地方小可能根本容不下也發展不出來這麼多人。公元263年,蜀國有一百多萬人人,魏國有四百多萬人。而益州的自然條件和魏國佔據的冀州、豫州什麼的,完全無法相比。根據詳細的數據考證,益州之地的面積大概是一百零六萬平方公裡左右。
  • 諸葛亮開始稱益州天府之國,北伐時卻說益州疲弊,為何前後不一?
    其中的重要一環,便是跨有荊州、益州,對於益州,在當時諸葛亮很是看重,他如此說道:「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二)天府之國 沃野千裡在建安十二年之前,諸葛亮稱讚益州沃野千裡、天府之國,實際來說,真不是誇大,自從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9年)劉焉來到益州之後,到建安十二年劉璋繼任益州牧的這十八年間,益州大地幾乎沒有天災出現。而且每畝產糧量遠遠高於同時期的中原地區,且在此十八年間,相比於中原、三輔等地的戰亂,益州地區只經歷過兩次叛亂。
  • 三國時期益州政治格局的重要一環:益州本土大戶與外來戶的矛盾
    在中平五年,劉焉向漢靈帝提出「廢史立牧」的建議,原因是因為當時地方的情況確實是比較惡劣,理論上刺史只有監察的權力,沒有行政的權力,州刺史權重太輕,處理突發的事件有些不方便,所以就乾脆用州牧換掉州刺史,派一些宗室清流到地方,算是為漢室留一條後路。其實劉焉並不是真正忠於漢室,因為在東漢的亂世中,中央失去對地方的控制,朝中重臣還不如地方長官。
  • 孔明在隆中說益州:天府之國,沃野千裡,為何北伐時卻說益州疲弊
    導語:孔明在隆中說益州:天府之國,沃野千裡,為何北伐時卻說益州疲弊?文/小青菜孔明和劉備隆中對時,劉璋是守成之主,沒有什麼宏圖大志,只想護住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西川百姓休養生息,倒也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此時劉備還沒入川。
  • 出師表中提到「益州疲弊」,為什麼秦國卻說得蜀中得天下?
    有人問:秦國得蜀中得天下,為什麼《出師表》中諸葛亮卻講「益州疲弊」?
  • 劉璋和劉備都立足於益州,為何後者開基立業,前者卻為他人做嫁衣
    對漢中的戰爭不堅定,讓益州始終面臨北方的威脅。劉備之所以能夠被邀請進入益州,正是源於漢中的軍事威脅,充當劉璋的打手。而劉備集團對漢中的戰略更加堅定。在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劉備消滅劉璋,在三年之後,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劉備就發動"漢中之戰"。與"累遣龐羲等攻魯"這樣的小打小鬧不同,劉備進行"漢中之戰"的目的是一錘定音攻取漢中。
  •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六二:張松為何背叛劉璋,這一點尤為關鍵
    但劉璋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是張松、法正精心策劃的推翻劉璋、奉迎劉備作為益州之主的計策。張松、法正為什麼一心要推翻劉璋呢?《資治通鑑》中說:「扶風法正為劉璋軍議校尉,璋不能用,又為其州裡俱僑客者所鄙,正邑邑不得志。益州別駕張松與正善,自負其才,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法正的原因很明顯,「邑邑不得志」。而張松作為劉璋重用之人,為何也有此意呢?
  • 「益州畫社」結緣成都武侯祠 「益州畫社啟動展」16日開展
    七君雅集於成都武侯祠,慕建安七子、竹林七賢,講求藝道,商略繪事,遂有益州畫社之構想。七位大家為本次展覽提供的作品,題材涵蓋山水、花鳥、人物,風格多樣,以構思巧妙的筆墨藝術語言展現出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落戶三國聖地 助力文化傳承作為首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蜚聲海內外,富具影響力的「三國聖地」。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隆中對》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四川路」中的益州、利州、梓州、夔州分別是哪裡?
    四川省,位於我國西南部內陸,古為巴、蜀之地,有「天府之國」之譽,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之地,現在也是我國農業大省、資源大省、人口大省。四川,古屬益州,古稱巴蜀,四川之名始自兩宋時期。兩宋時,今四川有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又稱「川峽四路」「四川路」,四川因此得名,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開端,元滅宋後四川設省時就以四川為名。「路」為宋金及元朝時期行政區劃,為北宋時改唐朝「道」而來。唐朝的「道」為監察區,北宋改為「路」後也為監察區但逐漸賦予行政區劃特徵,後來成為宋金時期的一級行政區,相當於現在的「省」。
  • 在益州起兵的黃巾餘黨馬相,曾經合眾數萬,為什麼迅速失敗
    這些黃巾餘黨分布在各個地方,雖然他們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推翻東漢朝廷(當然這個時候的東漢朝廷也已經岌岌可危,不過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涼州軍閥),不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各軍閥的形勢。在益州出現的一支黃巾軍,首領叫做馬相。馬相在益州一度擁兵數萬人,但是卻被益州從事賈龍輕易擊敗。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劉備攻打益州的劉璋時,為什麼不帶著關張趙?
    同時「留一手」,也有防範孫權,截斷其進軍路線的想法。而且沒有帶全部人馬,也怕打草驚蛇。首先「不想」,留大將於荊州,是為了執行「隆中對」劉備攻打益州,看似劉璋請劉備入川的偶然性,其實具有必然性,而且是長期預謀,這就是當初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
  • 蜀漢亡國後益州的士族去哪兒了,從陳情表說起
    然而李密要侍奉祖母,脫不開身,於是上表婉拒,如此就有了「讀之不流淚不孝」的《陳情表》 。《陳情表》中的內容感人肺腑,李密從小孤苦伶仃,全靠祖母養育。「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即使是今人讀來,也是感觸良多,不愧千古名文。而《陳情表》背後的故事同樣耐人尋味。蜀漢滅亡後,為了安撫當地民眾,穩定地方。司馬炎大量徵召蜀地士人出仕,李密正是其中一員。
  • 「益州」與「逸品」——益州七友瀞園書畫展11月18日開展
    畫史名家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裡,記載了自唐、五代、宋初以來的益州地區繪畫名家 58 人,並將這些人分為四品 :「曰逸,曰神,曰妙,曰能」。在中國畫史上第一次將「逸格」列為畫品最高等次,正是由黃休復所提出。因為在他看來 :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於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