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司法解釋明確非法買賣外匯認定標準

2021-01-14 華爾街見聞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實踐中,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主要有較為傳統的以境內直接交易形式實施的倒買倒賣外匯行為和當前常見的以境內外「對敲」方式進行資金跨國(境)兌付的變相買賣外匯行為。倒買倒賣外匯,是指不法分子在國內外匯黑市進行低買高賣,從中賺取匯率差價。此類錢莊俗稱為「換匯黃牛」。變相買賣外匯,是指在形式上進行的不是人民幣和外匯之間的直接買賣,而採取以外匯償還人民幣或以人民幣償還外匯、以外匯和人民幣互換實現貨幣價值轉換的行為。資金跨國(境)兌付是一種典型的變相買賣外匯行為。跨國(境)兌付型地下錢莊,不法分子與境外人員、企業、機構相勾結,或利用開立在境外的銀行帳戶,協助他人進行跨境匯款、轉移資金活動。這類地下錢莊又被稱為跨國(境)兌付型地下錢莊,即資金在境內外實行單向循環,沒有發生物理流動,通常以對帳的形式來實現「兩地平衡」。現在多數地下錢莊的主要業務是資金跨國(境)兌付,導致巨額資本外流,社會危害性巨大,屬重點打擊對象。

根據解釋,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嚴重」:(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二)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或者非法買賣外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非法經營行為「情節特別嚴重」:(一)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千五百萬元以上的;(二)違法所得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作者:陳菲、丁小溪

相關焦點

  • 非法買賣外匯管制加壓,地下錢莊遭圍堵,個人換匯影響大嗎?
    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對非法買賣外匯的認定、量刑標準進行了明確,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 「網策2.10」網絡劇備案新規;兩高司法解釋非法買賣外匯認定標準
    (網絡大電影)兩高司法解釋非法買賣外匯認定標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 非法不能碰,如何合法將錢匯到國外?
    近日碰到不少諮詢有關「兩高司法解釋中有關非法進行外匯買賣並獲利超過10萬人民幣,將追究刑事責任」的問題,問該則司法解釋對目前的在線外匯交易是否有影響。在此,匯商君(Forexpress)明確地告訴你,兩高的司法解釋對在線外匯交易沒有直接影響,它主要針對傳統的外匯兌換行業的一些不法行為,比如銀行周邊的外匯「黃牛」、地下錢莊等非法外匯買賣行為,該行為被視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將面臨刑事指控。這裡特別提下外匯「黃牛」這個群體。它最早出現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一群體,是我國外匯管制下的特殊產物。
  • 買賣外匯類非法經營案中,違法所得和犯罪金額,如何計算?
    而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外經濟交流愈加頻繁,地下錢莊的「主要業務」領域,集中在倒買倒賣外匯和支付結算領域。在非法買賣外匯類案件中,為什麼買賣外匯類非法經營罪的行為模式,從1998年司法解釋規定的「在外匯指定銀行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買賣外匯」到2019年,最新的司法解釋則變更為「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
  • 這名阿里的員工,介紹同事賣外匯,為何被判非法經營罪?
    這個案件,是2019年2月1日最新司法解釋《兩高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頒布施行後判決的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根據刑法及該司法解釋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 最高院喻海松:刑事司法解釋的十個問題
    1999年制定的《立法法》並未涉及兩高司法解釋的相關問題,僅對立法解釋有所提及。而後《立法法》的修改僅增加了對兩高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相牴觸時的提示規定,但就兩高制定司法解釋的權力來源仍未提及。2011年前後,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要求,兩高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司法解釋進行清理,曾發布十幾批關於廢止相關司法解釋的決定。2016年,兩高以決定的方式對非法行醫罪的相關司法解釋進行修改;2018年12月,兩高通過發布決定將此前對於信用卡詐騙罪的司法解釋進行修改。以上就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的主要形式。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的形式與此稍有出入。
  • 解讀「兩高」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
    為便於司法工作人員正確理解和適用《解釋》的相關規定,現對《解釋》的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解釋》共15條,對盜竊罪「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認定,盜竊數額的認定方法,盜竊罪「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認定及盜竊罪特殊情形的處理等問題作了規定。
  • ...產權犯罪新類型案件不斷湧現 亟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予以明確和...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強刑事司法保護,推進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的修訂完善。加大刑事打擊力度,研究降低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入罪標準,提高量刑處罰力度,修改罪狀表述,推動解決涉案侵權物品處置等問題」。
  • 朋友圈私下換匯要判刑,中國正式確認非法外匯...
    朋友圈私下換匯要判刑,中國正式確認非法外匯交易入刑門檻》從現在起:非法進行外匯交易並獲利超過10萬人民幣,將按照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 非法外匯交易入刑門檻正式確認 朋友圈換匯請注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發布《關於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  《解釋》發布後,很多人都對兩個問題非常關心:  1、什麼是變相買賣外匯?  2、情節嚴重的界限是什麼?  針對這兩個問題,最高法和最高檢的相關負責人在2月9日通過新華社作出了詳盡的說明:  首先,倒賣外匯行為是指在中國境內直接以現金倒買倒賣個人手中的外匯。
  • 買賣合同糾紛新司法解釋「特價品不退換」不予支持
    電子產品給密碼即算完成交易,一物多賣以交易次序認定歸屬,明知所售商品有瑕疵卻依然以「特價商品不退不換」為由企圖免責的伎倆約定將在立法上不予認定……針對當前買賣層面出現的新問題,最高法昨日公布《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對買賣合同的成立及效力,標的物交付和所有權轉移,標的物的損毀面積、風險負擔、標的物的檢驗、違約責任、所有權保留,特種買賣等具體適用法律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 最高法發布: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0〕17號修改的司法解釋之一)(2012年3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45次會議通過,根據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3次會議通過的
  • 兩男子非法買賣外匯26億元被起訴
    正義網連雲港11月2日電(通訊員 王曉冬 張愚 梁晶晶)隨著到海外勞務工作的人群不斷增加,外匯的流通需求與日俱增,然而有這麼一伙人,竟打起了買賣外匯的主意。連雲港兩名男子吳某、樊某為非法獲利,在明知其幫助辦理的銀行卡將被新加坡湯某及其新加坡漢生快速匯款公司等快速匯款公司用於非法買賣外匯的情況下仍幫助開卡、送卡。
  • 非法買賣外匯涉案五千多萬元 一人獲刑五年半
    正義網莆田1月13日電(通訊員陳穎蕾)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從事非法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等涉地下錢莊犯罪活動日益猖獗。   張某一直在奈及利亞從事木材加工生意,為了將其在國外賺取的資金回籠至國內,從2016年起,張某通過與在奈及利亞經營出口企業的華人進行奈拉(奈及利亞貨幣)與人民幣的兌換活動,並從中賺取利潤。
  • 兩對夫妻非法買賣外匯被判刑
    明知自己不具備外匯經營資格,卻結夥買賣港幣,不到1年時間涉案金額高達人民幣3億元。12月1日,市中級法院通報一起非法經營罪的終審判決,胡某、何某兩對夫妻分獲4年半至9年不等有期徒刑,一人獲判緩刑。4名被告人還被判10萬至60萬不等罰金。
  • 警方打掉6個非法買賣外匯團夥
    今報防城港訊(記者鍾小啟 通訊員劉益宇)12月22日,防城港市公安局對外通報,稱近期偵破一起特大跨國非法經營外匯犯罪案件,搗毀活躍在東南亞某國和廣西防城港、南寧三地的6個買賣外匯犯罪團夥,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6人,涉案金額高達397億元。
  • 淺談流竄作案的司法認定及證明標準
    兩則案例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是被告人主觀上具有到明確目的地實施盜竊犯罪的故意並且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其犯罪的事實。另一個是被告人主觀上具有異地盜竊的概括故意,但只有證據證明其在某一地實施的盜竊犯罪事實。問題是上述被告人是否構成流竄作案呢?這是一個關乎被告量刑的司法實踐問題,也是一個司法認定問題。
  • 民法典後,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新舊對照表
    導讀:案例君轉載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新舊對照表,供讀者參考借鑑。左欄刪除線部分為刪除內容,右欄紅色部分為增加內容,兩欄藍色部分為修改內容。第十六條 出賣人依照買受人的指示向第三人交付標的物,出賣人和買受人之間約定的檢驗標準與買受人和第三人之間約定的檢驗標準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 合同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以出賣人和買受人之間約定的檢驗標準為標的物的檢驗標準。
  • 2019年職務侵佔罪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大全
    為提高辦案效率,筆者於本文對職務侵佔罪的相關法律條文、司法解釋、兩高關於職務侵佔罪的規範性文件、行政規範性文件等進行收集、匯總,以供辦案參考。(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國有股份有限公司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非法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批覆(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貪汙、職務侵佔案件如何認定共同犯罪幾個問題的解釋(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村民小組組長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佔有公共財物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覆三、兩高等部門關於職務侵佔罪的意見
  • 《人民司法》: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有關...
    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既能獲得豐厚的利益,又能為實施其他犯罪打開方便之門,近年來相關犯罪活動層出不窮。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關於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規定過於籠統,對具體的構成要件沒有展開,目前尚無關於該罪的配套司法解釋,僅在其他罪名的司法解釋文件中有所涉及,但相關內容缺乏系統性與深入性,導致司法實踐中相關的法律適用存在較多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