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3℃的天山腳下 看雪域高原「降魔神兵」是如何「煉」成的

2020-12-25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天山腳下,寒風凜冽,氣溫驟降至零下13℃。一場緊貼實戰的演練考核在新疆軍區某防化團野外練兵場拉開帷幕。

新疆軍區某防化團位於祖國西部的天山腳下,擔負西北地區核生化防護保障任務。歷年來,他們始終堅持練兵備戰,著眼防化兵使命任務,爭當雪域高原「降魔神兵」。

此次演練,指揮員模擬了各種戰場的突發情況。惡劣的低溫環境,對射手的情況處置、精準打擊度考驗非常大。要想在低溫環境下做到精準打擊,戰士們不僅要克服天氣帶來的不良影響,更要「吃透」武器的「脾氣」。該團以實戰為背景,把部隊拉到生疏複雜的地域,緊貼實戰設敵情,不斷錘鍊戰士敵情觀念、實戰意識、戰場思維,進一步檢驗了戰士訓練水平,有效提高了部隊野外作戰能力。

炮聲陣陣、硝煙瀰漫。經過8個多小時,防化兵對每個考核都做到精、準、狠,快速打擊、一氣呵成。30餘組不同環境、不同地域、不同任務的考核,各組頻頻傳來精準命中目標的好消息,全部人員達到優秀水平,全面提升了實戰化能力。

新疆軍區某防化團連長 韓玉:此次實兵演練,在戰術作業的背景下連貫實施,全面提高了煙火支援分隊在山地通道作戰中支援前沿部隊進攻戰鬥的作戰能力。(總臺央視記者 劉南松 李林歡 陳丙釗 閔偉 王忠博 黎賢良 李松山)

相關焦點

  • 新兵野營拉練│天山腳下礪精兵
    天山腳下,呵氣成冰,最低氣溫已經降到近零下20攝氏度,近日,伴隨一陣急促的警報聲,武警新疆總隊吐魯番支隊新訓官兵聞令而動,背起行囊,挺進茫茫雪域、開展為期3天的100餘公裡野營拉練。幾番琢磨方成器,一朝亮劍始見功。
  • 天山下的雪域草原,這就是人間伊甸園
    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可謂天山之巔。美麗的新疆,是雪域高原,是天山天池。不僅如此,在帕米爾高原上的新疆,還有一個遼闊的雪域草原,那就是那拉提草原。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
  • 2019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冰雪馬拉松天山腳下鳴槍開跑
    1月13日,2019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冰雪馬拉松在烏魯木齊市城南的天山腳下鳴槍開跑,逾2500名跑友在天山山麓零下1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競跑。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1月13日,2019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冰雪馬拉松在烏魯木齊市城南的天山腳下鳴槍開跑,逾2500名跑友在天山山麓零下1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競跑。圖為來自廣東的56歲跑友冼鑑元,穿著薄薄的背心和短褲參賽。
  • 此物來自雪域高原具有五大神奇功效,堪比天山雪蓮!
    天山雪蓮,一聽這個名字就感覺到非比尋常,因其只生產在天山南北坡、阿爾泰山和崑崙山雪線附近的高寒地區,因此天山雪蓮的價值非常高。唐代詩人曾這樣形容「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足以可見天山雪蓮的名貴。
  • 《天山腳下》帶你遊新疆
    新疆版《極地》,看一秒,心飛起——《天山腳下》Sir年初安利過《極地》——藏地人在險峻高原環境下的生存常態,是質樸和堅韌。《天山腳下》顧名思義,講的是新疆人民的故事。一共5集,每集45分鐘,從冰川雪原,山河沙漠講到新疆的人文風情,一共22個故事。其實Sir覺得,這些故事不僅是故事,而是一個個心靈休息的絕佳地點。
  • 雪域高原花事正好,帶你去看西藏那片粉紅色的花海
    於是,出發成了遙遙無期的等待。就在你糾結要不要出發的時候,有些人已經身處西藏的粉紅色海洋,走進了心中的理想國。而許多人,只能是在朋友圈默默點讚。西藏林芝的桃花有多美,見過的人才知道。林芝,有著西藏的江南之稱,也是每年春季西藏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在這片雪域高原上,林芝的平均海拔只有3100米,這個海拔高度比起西藏其他地方要低得多。
  • 雪域高原花事正好,帶你去看西藏那片粉紅色的花海
    於是,出發成了遙遙無期的等待。就在你糾結要不要出發的時候,有些人已經身處西藏的粉紅色海洋,走進了心中的理想國。而許多人,只能是在朋友圈默默點讚。西藏林芝的桃花有多美,見過的人才知道。在這片雪域高原上,林芝的平均海拔只有3100米,這個海拔高度比起西藏其他地方要低得多。而此時的林芝,花事正好,桃花盛開,粉紅色鋪滿了大地,開啟了又一年的春回大地。不知是因為春季的桃花,還是由於低海拔,林芝成了許多遊客眼中的西藏旅遊首選目的地。去看林芝的桃花,你大可不必為高原反應而擔心,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賞花看景的旅行之中。
  • 呵護雪域高原碧水藍天
    青藏公路,這條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公路穿越了生態環境最脆弱、生態地位最重要的青藏高原,多年來,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的代代官兵為了雪域高原的繁榮穩定植根於此,這條「天路」既記錄了這支隊伍的光榮與汗水,也記錄了他們呵護雪域高原碧水藍天的動人故事……   為了看到那一抹綠   9月,從格爾木出發踏上青藏線,隨著地勢的逐漸升高,路兩旁已難覓綠意
  • 零下27℃:你眼中的銀裝素裹,我腳下的徵途漫漫
    零下27℃:你眼中的銀裝素裹,我腳下的徵途漫漫 2021-01-12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光:雪域高原的城
    飛機降落在貢嘎國際機場,我又一次踏上雪域高原。離開拉薩,沿雅魯藏布江西行250公裡,來到雪域高原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這裡海拔3836米。數著腳下的青石,漫步在古城的街道,心中無比寧靜,任思緒隨風飛舞。留住了多少歲月的斑駁,才會有沉甸甸的頷首。時光不會停留,我們每天都在趕路。真想停下腳步,一輩子住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這石板路青石橋清澈流水為伴,一生無憾。
  • 呵護雪域高原碧水藍天西藏軍區
    青藏公路,這條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公路穿越了生態環境最脆弱、生態地位最重要的青藏高原,多年來,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的代代官兵為了雪域高原的繁榮穩定植根於此,這條「天路」既記錄了這支隊伍的光榮與汗水,也記錄了他們呵護雪域高原碧水藍天的動人故事…… 為了看到那一抹綠
  • 不止於攀巖、登山、自行車 雪域高原漸成「戶外天堂」
    雪域高原美景新華社拉薩5月3日電(記者黃興 曾濤)桑通草原翠綠欲滴2日,由工布江達縣主辦的「百人徒步新措」活動舉行,全國逾百名遊客領略了「雪域江南」的秀美風光。同日,在巴松措景區,第五屆環巴松措山地自行車越野競速賽落下帷幕,國內外超百名自行車手參與了這場高海拔自行車競賽,其中不乏國內頂尖業餘車手。
  • 天山腳下鮮為人知的人間仙境,門票只要43元!網友:美哭了
    天山腳下有這樣一塊「綠色寶地」,也是中國內陸一塊天堂般的避暑勝地,它就是——江布拉克,一處開發較少的秘境!江布拉克景區位於天山山脈東段,博格達山東麓。距離奇臺縣45公裡,烏魯木齊市195公裡。總面積為48平方公裡,核心區域為12平方公裡。
  • 雪域高原「孺子牛」
    作為本地民族幹部,尕藏才讓深知甘南嚴酷的生存環境、薄弱的經濟基礎,卻道出了人們在這雪域高原上謀生存、求發展的艱辛。我打心眼裡由衷地敬佩起了眼前這位紮根雪域高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藏族漢子尕藏才讓。
  • 好藜麥是如何「煉」成的
    這一次,我們有幸參觀了藜麥的整個加工過程,與大家分享好藜麥是如何「煉」成的。驅車穿過雁門關,到了「塞外」,這裡海拔更高了,天也更藍了,與「關內」的喧囂仿佛隔離了一般。穿過了梯田地和綠茵茵的楊樹林,另山腳下開闊的廣場上,稼祺藜麥加工廠映入眼帘:15000平米的大廠房,白色的牆體,綠色的標語,以及配套的員工食宿區。這裡是中國第一張藜麥米SC認證頒發的地方,是藜麥行業的品質標杆,接下來我們將和大家一起揭開藜麥加工的面紗。
  • 雪域高原致富的「金豆子」
    「每一粒黑青稞都飽含著高原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每一滴黑青稞酒都濃縮著高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我們創業的初心就是紮根在青藏高原,作黑青稞產業的引領者,把幸福的滋味帶進千家萬戶。」
  • 「援藏父親」愛灑雪域高原
    第二次是去青藏雪域高原,整整三年。從東北平原到雪域高原,從長嶺縣第二中學到日喀則市第三高級中學,從支教汶川災區到支教藏族同胞,黃福軍千山萬水的跋涉與跨越,萬水千山的責任與擔當,皆因他內心深處的樸素信念——當一名好老師。三年前,當黃福軍踏上日喀則的土地時,他已經沒有任何精力欣賞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了,堂堂七尺男兒的血肉之軀在3800米的高原癱軟成泥。
  • 順利完成一萬公裡的滇藏新之旅,帕米爾高原的雪域風光難以忘懷
    從上海啟程,沿著219滇藏新,到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幹,總行程恰好一萬公裡。由於新疆對疆外遊客的健康檢查甚嚴,而且不同地區、不同縣市規定不一,據最新的遊記,烏魯木齊和吐魯番都不允許疆外遊客入城,若是事實,我們決定明天經和田直接回上海,不再在新疆逗留旅遊。帕米爾高原之行給我們的印象深刻,中巴友誼公路在翻新改造成高等級公路,今年能完工,明年從喀什至紅其拉甫的通行將更便捷。
  • 來自雪域高原的力量,純淨又安心
    故犛牛被稱為雪域高原的「生命之舟」!因為生活在海拔幾千米的青藏高原,到了冬天>,氣溫往往降到攝氏零下30~40度,為了抵禦這種極寒天氣,犛牛的肩部、背部、胸腹部及腿部長有又長又密的毛,毛一般長40多釐米,尤其是腹部的毛常常垂及地面,所有的體毛富有彈性且彎彎曲曲,起到了極好的保溫作用。
  • 常被誤認成「天山雪蓮」,有人冒生命危險去摘,卻不知它一文不值
    一般植物無法生長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因為在這些高原地區,溫度十分的低,往往都在零度以下,甚至是零下十幾度,這種高寒氣候使得絕大部分植物還沒發芽呢,就給凍死了。但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總有那麼一些神奇的植物能在這種極地環境下生長,「雪蓮」就是這麼一種神奇的植物。古語有云:「傲雪寒梅」,都說梅花傲骨,不懼寒冬,但比起雪蓮來,還是低了很多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