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軍在輔導學生。
「我最在意的榮譽就是學生們的笑臉。」近日,記者見到了長嶺縣第二中學教師黃福軍。黃福軍在八年時間裡,兩次參加支教工作。第一次是去汶川地震災區,支教129天。第二次是去青藏雪域高原,整整三年。從東北平原到雪域高原,從長嶺縣第二中學到日喀則市第三高級中學,從支教汶川災區到支教藏族同胞,黃福軍千山萬水的跋涉與跨越,萬水千山的責任與擔當,皆因他內心深處的樸素信念——當一名好老師。
三年前,當黃福軍踏上日喀則的土地時,他已經沒有任何精力欣賞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了,堂堂七尺男兒的血肉之軀在3800米的高原癱軟成泥。「頭兩天,不能吃不能喝,甚至都無法入睡,血壓升高,頭痛欲裂,眼睛都要冒出來了,人根本站不起來。」回憶起剛到日喀則時,黃福軍還是心有餘悸。
第三天,黃福軍終於站了起來,他戰勝了高原反應,也戰勝了自己。日喀則市第三高級中學,這是黃福軍支教生涯開始的地方,他特別激動。可是,工作了一個月,局面剛剛打開,新的任務又來了。日喀則市教育局通知:日喀則市拉孜縣高級中學由於缺少物理教師,要求他們學校派一名物理教師到拉孜高中支教。拉孜縣海拔4000多米,是三類區,自然條件更差。「我來西藏幹什麼?我已經站在了3800米的高原,還怕4000米不成?我來援藏就要為西藏人民分憂,不能讓西藏人民失望!」第二天,黃福軍直接找到校長,請命前去拉孜縣高級中學支教。
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黃福軍第一次觸摸到了生命的硬度和時間的溫度。記者在他的日記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在拉孜的一年,是與惡劣自然環境鬥爭的一年;是與零基礎物理知識的孩子們博弈的一年;是與藏族飲食習慣相適應的一年。當然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年。黃福軍面對藏族兒童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他對職業的敬畏使他不敢荒廢一秒的時間。他的工作扎紮實實,講課、備課、輔導,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學生們也親切地稱他為「援藏父親」。
兩次支教,黃福軍總結出一條經驗,那就是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這一年,他以高二物理課為主,隨時接受上級和學校的各項臨時任務。只要有任務,他總是義不容辭,只要有困難,他總是迎難而上。他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年,我用我的雙眼看著孩子們的變化,看著西藏的變化;這一年我用我的雙手和智慧,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與成熟,伴隨著藏區孩子的成長與成熟;這一年我用我全部身心助推這裡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助推西藏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這一年我愛在日喀則,汗灑雪域高原;這一年我付出很多,灑過淚流過汗,但我無悔無怨!
到2019年12月,吉林援藏人還在。他們堅守這塊神聖的土地、堅守這片蔚藍的天空、堅守這群純真的孩子!3800米的堅守,為的是國家的安全;3800米的堅守,為的是民族的團結;3800米的堅守,為的是西藏的發展;3800米的堅守,為的是邊疆穩定、長治久安!有人說:援藏,需要一種義無反顧的精神;需要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需要承受大自然對生命的考驗;需要忍受漫漫長夜的孤寂與痛苦……而黃福軍卻說:援藏,只需要一顆灑滿天下的大愛之心、一個容納百川的博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