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絡到電視 吐槽類脫口秀「水土不服」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從網絡到電視 吐槽類脫口秀「水土不服」

2016年參加了20多檔綜藝節目的薛之謙,在吐槽類節目裡更是「用生命在說段子」。

暴走大事件》的主持人到底是誰,眾說紛紜。

一向被黑的周杰在《言值大作戰》裡不懼自黑。

《苗阜秀》裡,葉璇(白衣者)對陳紫函(藍衣者)的吐槽,不留情面,因此被網友質疑。

李晨在《撕人訂製》裡玩得很開。

由上至下分別為《奇葩說》《言值大作戰》《暴走法條君》,可以看出不管是棚景布置或是後期製作,都不用花很多錢。

作為舶來品的脫口秀(Talk Show),在娛樂化網絡時代發展得如火如荼。無論是網綜《暴走法條君》、《吐槽大會》、《奇葩說》、《火星情報局》,還是將吐槽搬上電視熒幕的《言值大作戰》和《苗阜秀》,明星們一言不合就開戧,二話不說就自黑,成為這類脫口秀節目的共同特徵。

在真人「秀」遍布的今天,高貴冷豔、自賣自誇的綜藝節目,已無法挽留年輕觀眾走馬觀花的腳步。而戳中現實痛點的自黑或互戧,也並非都能吸引眼球。吐槽類脫口秀的背後,有怎樣的套路?毒舌的尺度如何把控?當同類型節目搬上電視,為何收視遇冷、水土不服?新京報記者專訪業內人士,剖析這類綜藝的發展現狀和難題。

話題

開撕是為讓觀眾「路轉粉」

吐槽類脫口秀最近很忙。前有《苗阜秀》,葉璇毫不留情地開戧陳紫函:「你只能演千年女二」。後在《言值大作戰》裡,她就因為支持「秀恩愛」,被萬峰炮轟:「瞎秀什麼?丟不丟人。」除了以上兩檔電視綜藝,作為吐槽類脫口秀集大成的網綜,玩出了更多新花樣。在《暴走法條君》中,兩位明星分別在「法庭上」,扮演原告、被告律師,為素人進行辯護。到了最後三期,就變成:既是被告,又是被告律師。一人分飾兩角,自己給自己辯護。

比如個子不高的主持人張大大,被吐槽擁有「迷之自信」;而從《康熙來了》轉戰內地的陳漢典,被調侃至今仍是「萬年綠葉」。在節目中,兩人「憤然」脫掉了律師袍,站上被告席為自己辯護,坦承心路歷程。直言不諱加濃濃的雞湯範兒,瞬間吸引觀眾。從形式上看,《暴走法條君》和《苗阜秀》都有《吐槽大會》的影子——這個用一群明星吐槽一個明星的節目,都是在最後實現翻盤和大逆轉。被黑的明星反駁所有吐槽,讓人刮目相看。

最近流行的這種自黑也好、互撕也好,實際上都是打著幌子來秀。秀恩愛,或是洗白。這類脫口秀雖然在吐槽,但實際是用誇張化的語言,直戳現實問題。自黑會讓觀眾覺得這個人很真實、很可愛。這就是現在『路轉粉』的明星套路。其實話題都是設計好的,這些點之前也跟明星有過溝通。大概要這麼說,能不能承受得住。要是太狠了,就換一種說法。 ——電視評論人、《冷眼看電視》創始者楊智帆

重點

最關鍵是把握好尺度

有明星,有吐槽,也不意味著這樣的節目能順風順水。網綜《吐槽大會》只播出了一期,就默默下架。雖然製作方並未解釋原因,輿論則認為,是因為內容「太黃太暴力」。葷段子、打著擦邊球的重口味玩笑,吐槽類脫口秀節目一不留神,就會用力過猛。把握好尺度,成為製作方的心頭大事。浙江衛視以語言交鋒為看點的《言值大作戰》,內容形式跟網綜《奇葩說》相似,但討論的話題和嘉賓表現,顯然規矩得多。

《言值大作戰》的導演吳彤坦言:「考慮到電視受眾的原因,我們沒辦法像《奇葩說》那樣做純辯論的節目。首先尺度上有限制,網綜節目相對來說比電視寬容,可以聊些年輕化的話題。在電視上做,太難了。」他將節目定位於「代際溝通」,按照年齡和社會閱歷分為「老炮」和「鮮肉」兩個陣營。第一期聊關於網際網路的那些事,第二期的大主題是夫妻相處,第三期討論鮮肉當道。現場觀眾通過跑票的方式,決定正反方勝負。從故事性來看,這更像一檔變相的情感訪談。

「這個節目的取巧之處,是帶著故事溝通。辯論也是基於明星的親身經歷。」吳彤透露,周杰在首期節目裡自曝當年打保安的原委,之前並沒有溝通過。「那期主要聊網絡關注是利還是弊。左邊是網絡的受益者,比如師洋。右邊是被網絡傷害很深的人。當明星的切身利益甚至隱私被帶進主題,就會發生針鋒相對。」

現場不會吐槽激烈到影響錄製,或是播不出來。」請的這些老炮兒身經百戰,不會越界。這些藝人常上電視,他們非常懂得電視節目的尺度,不需要我們調教。如果請的是素人,會辯論又敢說,那可能會真撕起來。——《言值大作戰》導演吳彤

難處

給了明星腳本也背不過

從播出時間上看,吐槽類真人秀都不在黃金時間。《暴走法條君》是6月起每周三零點,在優酷上線,已經完結。《苗阜秀》則是從7月中旬起,每周二晚9點多登陸北京衛視,目前仍在播出。《言值大作戰》從9月初起,每周一晚10點在浙江衛視播出,作為「周間實驗性節目」,僅播三期收官。後兩檔電視綜藝的收視率和關注度,與吐槽類脫口秀代表《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相比,都差了一截。

「事實證明,將辯論節目搬到電視上,很容易水土不服。」吳彤感嘆:「我們做了三期不同的嘗試,有話題式的,有情感式,也有純辯論式的。這三期收視率雖然逐漸遞長,但是也很差。在明星和故事的挖掘上,我們已經盡力了。」最難的,是讓明星當辯手。「我們請來了很多明星嘉賓,包括演員、星二代、主持人。跟這些嘉賓溝通,和跟辯手溝通不一樣。辯手才懂辯論的套路跟節奏,也知道如何講道理讓大家信服。但對我們的嘉賓而言,會說不代表會辯。辯手的優點,是無論在正反方都能侃侃而談。但明星不是。」

團隊嘗試過很多方法。腳本肯定有,從第一期到第三期,所有稿子都給他們寫好了。我們要圍繞一個話題,寫十幾個維度,全部都要跟明星自身有關。他們不像辯手會自由辯論,所以還有個脫口秀團隊,把所有辯論的話,都變成脫口秀式的語言,方便藝人講。但後來,藝人根本背不下來。只能由他們自己發揮,所以立場說變就變,容易動搖。 ——吳彤

現狀

同類型扎堆,製作不麻煩

除了上述吐槽類脫口秀,也不乏其他以「撕」或「黑」為看點的綜藝,如《黑白星球》、《撕人訂製》、《暴走大事件》等。這類節目在今年異軍突起,談及背後的原因,楊智帆認為,是碰巧趕上。「《奇葩說》播出成功後,有大量渴望模仿,甚至是憋著勁兒要超越的脫口秀節目出現。實際上,這類節目非常多,因為有了先行者,大家知道現在的網友,對這類脫口秀形式的節目很買帳。所以各大平臺、視頻網站,都會出類似的節目。」

他總結,這類節目就是聽段子,滿足觀眾笑的訴求。「馬東有個觀點,他把《奇葩說》當做下飯綜藝。有點類似幾年前的《康熙來了》。其實大多數網絡綜藝都在解決這個問題,希望能輕鬆,不費腦子。讓觀眾看兩分鐘不至於關掉。」而節目中的段子,更傾向搞笑而非幽默:「幽默是高級的東西,需要停頓一秒鐘,能夠反應過來的包袱。但是中國大部分脫口秀是在講段子,是一種簡單粗暴的語言包袱,在觀眾看來很搞笑,跟幽默卻是兩回事。」

從製作上來說,這類節目也並不複雜。吳彤說:「跟戶外真人秀比,這類節目製作成本確實更低。」但他同時表達了自己的困惑:「現在有個現象,電視節目火的移到網絡上,還是火的。網絡節目火的移到電視上,卻都是死的。」

這種大部分是棚內節目,可以集中錄製,幾個人坐那兒聊,內容很好做。此外也很好招商和傳播。裡面隨便一個段子、碎片化的段落,都可以轉到網上。這也是目前網綜中,一個主要的節目形態。——楊智帆

採寫/新京報記者 凌晨

相關焦點

  • 脫口秀大會首播倪萍柳巖吐槽 脫口秀大會韋若琛黑客情人節
    ­  上周五(11號),由張紹剛主持、李誕、池子擔任隊長的對戰喜劇綜藝《脫口秀大會》迎來首播。很多小夥伴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聯想到《吐槽大會》,那麼和《吐槽大會》比起來,《脫口秀大會》有哪些優劣勢呢?兩檔節目相同與差異在哪?
  • 脫口秀的風口和浪尖:從冷門小眾到一票難求
    伴隨著一家自帶流量的行業公司「笑果文化」,一批現象級綜藝節目「吐槽大會」 「脫口秀大會」和頻繁上熱搜的演員,脫口秀已經成為中國喜劇大家庭中最年輕卻已獨立撐起門戶的一員,與在中國本土傳承已久的相聲、小品呈鼎立之勢。一場白宮的表演中國人第一次發現脫口秀和自己有關,還要追溯到10年前。
  • 中國特色的「脫口秀」為何如此火爆
    之前《吐槽大會》的成功,有賴於美國「喜劇中心」所開創的經典節目形式,除此之外,世界範圍內並沒有其他成型的「脫口秀」綜藝模式可供笑果文化參考。因此一開始,《脫口秀大會》的賽制就有毫不嚴肅、隨意更改的特點,它的第一季就像笑果公司內部的聯歡會一般松松垮垮,朋友們相聚在一起,有段子就上,沒段子就做觀眾,節目一直到第四期才把賽制確定下來。
  • 《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播放均破10億,火爆的脫口秀一票難求
    有些觀眾可能就是看完節目搜脫口秀,看到演出就來了,也不抱著能看到誰的強烈期盼。」石介甫說。從2017年的《吐槽大會》,到今年7月21日開播的《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笑果文化已經製作了3個系列共5檔喜劇網綜,其中4檔播放量突破10億。
  • 笑果文化的脫口秀夢想
    包括之後在《脫口秀大會》中吐槽脫口秀存在感很低、希望脫口秀從業者只靠說段子就能活得很好等言論都折射出這個行業的落魄。就連中國脫口秀喜劇節冠軍、單立人喜劇CEO石老闆在個人專場上也調侃稱,「現在池子的出場費據說是xx萬了,我呢?你花多少錢買的票心裡沒數嗎?」
  • 廈門最有梗的脫口秀組合來了!民宿吐槽大會毒舌指數MAX
    一次性上所有OTA平臺混亂到無所適從?  吉曉祥  (大樂之野創始人)  吐槽方向:民宿運營  戰隊成員:何佳(資深媒體人)、馬劍(大樂之野市場部助理)、王傳伸(訂單來了聯合創始人)、錢繼良(西坡創始人)。
  • 《奇葩說》越來越正常,《吐槽大會》越來越無趣,脫口秀都怎麼了
    曾經幾何,很多觀眾是衝著李誕和池子看《吐槽大會》的。先是宣布不再參加《吐槽大會》,池子又在微博上公開和自己的公司笑果開懟,池子與公司鬧翻,並且撕相也很難看。從網上曝光的池子打算辭職時發在公司群裡說的話可以看出,池子對「變味」的脫口秀很失望。
  • 《吐槽大會》門外的脫口秀「後備軍」丨鈦媒體影像《在線》
    《吐槽大會》等綜藝節目的走紅,讓很多人接受並喜歡上脫口秀,也激勵著一些人走上舞臺,努力想要成為職業脫口秀演員。然而從非職業變成職業,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脫口秀遠不只是張嘴說說笑話逗樂而已。在國外一個成熟的脫口秀演員,要用六七年時間在線下劇場反覆演出和創作,累積下來精髓的段子,才有機會走上頂尖的綜藝節目。
  • 脫口秀演員不夠用了
    周奇墨背著雙肩包,形單影隻走了出去,沒有觀眾注意到他。看來《吐槽大會》之後,現場脫口秀這個行當有了第一家自帶流量的公司。02北新橋科技寺前廳這塊場地,對外一晚租金大概 2000 塊。但如果你團隊入駐在裡頭,可以免費使用。
  • 真的,中國脫口秀出大問題了-虎嗅網
    喜歡你的幽默,再見在卡姆成為脫口秀帶王之前,幾任前帶王先給了中國脫口秀一個形式上的定義。到了卡姆這一代,定義中國脫口秀的商業模式,就是必然之舉。2009年前後,一批想先秀起來的中國人,就把美國的脫口秀表演形式搬進了中國酒吧,搞起了「開放麥」。但吐槽文化水土不服,「先秀帶後秀」的初期嘗試,很快就失敗了。
  • 這個美劇被法國人吐槽:美式「濾鏡」在法國水土不服
    10月2日,在網絡視聽平臺奈飛上線播出的電視劇《埃米莉在巴黎》一經推出便躋身奈飛點播排行榜前列。然而爆紅的同時,這部頗具法式風情的喜劇也被批「槽點滿滿」。劇中,美國姑娘埃米莉隻身一人來到巴黎,在大洋彼岸上演一場異國「杜拉拉」的戲碼。初來乍到的埃米莉搖下車窗,張望著這座她從小就憧憬著的「浪漫之都」。
  • 《脫口秀大會》變了,笑果文化正在「拋棄」脫口秀
    到了第二季,《脫口秀大會》的目標更加明確了,就是挖新人。 目前節目播出六期,第三期開始逐漸有了一點大眾圈層的熱度,不過第三期的話題性還是來自于于謙在節目中對偶像人設的調侃,在微博上引發了偶像粉絲的不滿,然後就是第五期馮提莫的登臺,滿足了大眾對這個從主播到網紅藝人的好奇,至於節目中的專業脫口秀演員,在大眾層面仍然「沒有姓名」,那麼從大眾視角來看,《脫口秀大會》第二季可能只是穿插了專業脫口秀演員表演的《吐槽大會》罷了。
  • 上海電視節 白玉蘭電視論壇解析綜藝價值傳遞
    2017年6月14日,上海----倍受中外電視人矚目的2017上海電視節上,一場關於綜藝的行業級論壇當天舉行。與會的嘉賓涵蓋了脫口秀、真人秀、喜劇類、文化類等「現象級」綜藝的導演和製片人。行業大咖們圍繞著「綜藝節目的價值傳遞」的話題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視角歸納出發人深省的共識:好綜藝,無論品類,都在傳遞相似的理性價值內核。
  • 《金星秀》停播、《舉杯呵呵喝》下架,語言類節目再迎強監管
    突如其來的兩檔節目停播、下架,讓語言類節目再度佔到了風口浪尖上。其實這不是語言類節目首次遭遇「整改」,《奇葩說》部分節目下架、《吐槽大會》整改後再度上線,《姐姐好餓》遭遇下架、《黑白星球》不知所蹤,以上種種,似乎都印證了「最嚴風口」的到來。
  • 探訪二三線城市脫口秀俱樂部:從2.99元門票起步的夢想
    家庭生活、愛情與工作,多是脫口秀演員吐槽的重點對象,李誕、周奇墨、呼蘭、李雪琴皆是如此。陳子雯剛還在為領導要看演出一事痛苦不已,馬上又有說不完的故事,這次她吐槽的是國慶節單位發了50斤土豆。「50斤土豆也就50元,來回打車往家搬,賠點錢就算了,關鍵冰箱裡也擱不下,再來個腰扭傷,還得往醫院跑。這是懲罰還是獎勵?」
  • 跨年玩轉反套路,《脫口秀反跨年》首次亮相「梗」味十足
    魔鬼「諧音梗」背後的差異感塑造 作為老一輩的「綜N代」,脫口秀大會的走紅更像是武林高手大器晚成,由以犀利尖酸評價爆紅網絡的吐槽大會原班人馬領銜打造
  • 《脫口秀大會》的英語不是Talk Show!正確說法是這個!
    這幾天,最火的綜藝應該是《脫口秀大會》了。第三季正式收官,以彈唱刷新「脫口秀」表演形式的王勉奪得冠軍,王建國、呼蘭分獲第二、第三名。這一季中,王勉、李雪琴、楊笠等各行各業的新人紛紛出頭,為「脫口秀」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也增進了大眾對「脫口秀」的認知。
  • 羅永浩還了4個億,楊蒙恩:打了碼的脫口秀還算脫口秀嗎
    9月23日,錘子科技CEO@羅永浩 在《脫口秀大會》上表示,6億債務已經還了4億,剩下的預計一年內還清。老羅在講「收購蘋果」等老梗自黑的同時也不忘拿賈躍亭「下周回國」開涮。事實證明諧音梗會傳染!就連羅永浩在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上都開始講了!
  • 中國脫口秀的至暗一天-虎嗅網
    僅僅幾個月之前,《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持續走高的熱度,還讓人們沉浸在「脫口秀將在中國大熱」的錯覺。然而,內訌、醜聞、天災人禍,頻頻揭開中國脫口秀錦袍下的破洞。大張偉恐怕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在《吐槽大會》上信口開河的段子:「池子是中國脫口秀的未來——中國的脫口秀沒有未來。」越來越接近一語成讖。
  • 內蒙古人撐起了中國脫口秀的半邊天
    通過吐槽「內蒙古的過年習俗」如他火紅的頭髮一樣「小火了一把」「 在內蒙古過年外面太冷了只能做一些室內的活動但王自健始終沒成為新媒體時代那個造勢的「英雄」2017年,《今晚80後脫口秀》落幕2017年1月李誕帶著池子策劃了《吐槽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