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驅車走在葉縣辛店鎮桐樹莊村的山路上,繞過千年銀杏樹,走過「王府山」門樓牌坊,便能看到寫有「唐山寨」字樣的自製路標。
按照指引往前走,山路雖然彎曲,但是新鋪的水泥路平坦整潔。道路兩旁綠植密布,仔細看會發現竹子、松樹點綴其中。
爬過一段彎曲、陡峭的山坡,眼前豁然開朗——一家被綠植、花朵環繞的農家院映入眼帘,這裡是村民彭紅政的家。
靠山吃山,規模種植果樹
今年47歲的彭紅政是土生土長的桐樹莊村人,受父輩的影響,從小就對種樹非常在行,「靠山吃山」的理念也深植心中。早年,村裡的鄰居們都外出打工,年輕的彭紅政卻在家鄉種起了果樹。「說起來,我算是俺村種植果樹最早的。」彭紅政說。
辛店鎮地處葉縣東南淺山丘陵地帶,彭紅政居住在桐樹莊的彭崗自然村。村裡只有二十幾戶人家,但是人均荒山有幾百畝。
1998年,鄉親們都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口糧地種植莊稼的時候,彭紅政就開墾荒山,在自家山上種滿了桃樹、棗樹、梨樹等,他還發展林下經濟,在樹下套種紅薯、芋頭、南瓜等農作物,並在林下養殖雞、鵝等家禽。這在當時封閉落後的農村來說非常超前,很多村民都對他的行為嗤之以鼻,覺得他不好好種地就是不務正業。
彭紅政絲毫不受他人影響,堅持自己的致富之路。由於嫁接技術好,他不僅賣果子還經營樹苗,附近鄉村的很多村民都買過他的樹苗。就這樣,靠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彭紅政家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看到彭紅政靠種植果樹發家致富,村民們也紛紛效仿。但是除了村民們開墾出來的土地,還有很多荒山閒置著,彭紅政就招攬自己的朋友來此租地。把自己種不了的土地租出去,村民收租金,租戶種果樹,可謂是一舉兩得。
2011年,通過彭紅政的介紹,陸續有來自葉邑、龍泉以及舞鋼市等地的人來彭崗村租地種植果樹,累計1000多畝。2012年,彭紅政和他的朋友們成立了唐山寨農業專業種植合作社。
轉變思路,經營農家樂
隨著群眾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周末、節假日去王府山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彭崗村是上山遊玩的必經之路,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彭紅政有了致富新思路——辦農家樂。
2014年,在外打工的妻子回到家鄉,夫妻倆把山上自家的老宅翻新,請了大廚和幫工,開起了農家樂。「這樣可以讓來此遊玩的遊客有個歇腳地,我們也可以增收。」彭紅政說。
俗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們吃苦肯幹,一心想著把生意做好。上山的路不好走,就自己花錢修,菜的味道不好,就潛心研究。後來,彭紅政的妻子自己做了大廚,他們一人幹著幾個人的活,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近年來流行果園採摘,彭紅政就又在山上種植了核桃、板慄、山楂、桑葚等時下比較受歡迎的果樹,來吃飯的客人可以免費採摘各種果子。「以前要把果子摘了拉出去賣,沒少費事作難。現在,隨著俺這兒名氣越來越大,不少遊客自己上門摘,給我們省了不少事,價錢還給得高。」彭紅政說。
隨著全縣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葉縣規劃建設了南部山區旅遊線路,不僅能經過多個特色山果種植基地,同時還能將境內的燕山水庫、石門水庫及王府山、老青山等景點「銀線串珠」。
「旅遊線路剛好從俺家門口經過。這可是件大好事兒,到時候肯定能吸引更多的遊人來觀光旅遊。」彭紅政對發展農家樂的信心更足。
夢綠滿山,發展鄉村旅遊
想做好鄉村旅遊,光靠農家樂還遠遠不夠。「去王府山遊玩的人,很多都是衝著山下那一大片毛竹林來的,遊客在那裡拍照、賞竹,流連忘返。所以我也想多種竹子,形成一景,讓遊客來了就不想走,利用生態帶動經濟發展。」彭紅政說。
浙江省安吉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典型。2017年,彭紅政專程到安吉實地考察:「開車走在被竹林環繞的路上,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無法用語言形容。」彭紅政說,他想把這種感覺帶回家鄉,讓人們不用跑那麼遠就能享受到生態帶來的這種感受。而且竹子四季常綠,可以與冬天落葉的果樹形成色彩上的互補,增添景致。
今年春天,他再次來到安吉縣,花4萬餘元買了1800株竹子。回來後,他把竹子免費贈予村民,一戶七八棵,戶戶都有。在他的指導下,村民把竹子種在房前屋後。「獨樹不成林,想要打造一條百餘公裡的竹林長廊,就要大批量種植竹子。」彭紅政說。
經過他的精心培育,如今竹子都已長成幾米高,有花毛竹、黃杆烏哺雞竹、毛竹等多個品種。此外,不適合種植竹子的石頭地,他專門買了5000餘棵松樹,並免費分了2000多棵給村民。
面對家人的埋怨、村民的不解,他卻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做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值得!旅遊線路開通後我打算帶頭發展民宿,讓老少爺們兒都能依託風景賺到錢。」
「以後竹子、松樹長滿山,春有花、夏有果,樹常綠、景常新,一定會吸引大批遊客來此遊玩。」暢想美好的願景,彭紅政開心地笑了。 (葉縣宣傳部 吳丁玲供稿)
(責編:黃莎、辛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