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闌珊,桐花落處是吾鄉

2020-12-23 cml橙黃橘綠

春天裡,又想起了我的故鄉,那個關中平原上一個普通的小村落,是我心中常常惦念的地方。

記得在三十年前,家裡有幾間老房子,後院裡有四棵高大的梧桐樹。每年四月,梧桐花掛滿枝頭,整個院子都瀰漫在一片香氣之中。

我們常常在那樹下玩耍,跳繩、丟沙包,或者央父親找來兩根極粗的繩子,牢固地綁在兩棵梧桐樹之間用來蕩鞦韆。

蕩起在春風中的鞦韆,是我兒時最喜歡的一項遊戲項目。雙手抓著繩子的兩邊,蕩起來的時候,耳邊清風吹拂,頭頂繁花如錦,整個天空都是燦若朝霞的樣子。

梧桐花大約一個禮拜的時候,就開始凋落,一朵,兩朵,起初很慢,「啪!」的一聲,像一個小松鼠輕靈地跳到地上,而後是連續的凋落。那時候院落裡還沒有覆上水泥,地面是原始的土黃色。梧桐花朵掉在地上也不會疼痛和受傷,依然如在枝頭那樣鮮活靈動。

我們時常撿起那剛落的桐花,像一隻只蜜蜂一樣貪婪地吸吮,那花朵的尾部有絲絲芳香的甜味,是我兒時記憶裡最美的味道之一。

散學歸來早早地寫完作業,撿一大籃子桐花,用一根細細的繩子從花朵的中空穿過,做成一串串獨屬於春天的飾品。這樣的時候,我們常常樂在其中,以至於母親催促我們吃飯的聲音都充耳不聞,總是惹得母親忍不住嘮叨幾句。

等稍大一些的時候,讀了李煜的「又見桐花發舊枝,一縷煙雨暮悽悽。憑闌惆悵誰人會,不覺潸然淚眼低。」寒盡春來,桐花又開,卻早已不見相依相伴的賞花人。暮色中的桐花,好似在提醒著詞人往日的美好時光。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傷懷。後來,每每看見桐花,心中又多了幾分憐愛之情。

十六歲的時候,獨自去外地求學。陌生的城市和人群,少了先前的無憂無慮,多了些迷茫和不知所措。那時候校園裡通往食堂的那條小路上,有幾株高大的梧桐。每年清明節後,紛紛盛開,那時候每天都要去走那條小路,看桐花的開開落落,一地似曾相識的花影搖曳,常常讓我的心頭泛起陣陣的暖意。

畢業以後,因為工作的原因,一年也最多只能回去一兩次,還基本上固定在過年或者國慶節的時候。也只能在寂靜的夜晚,聽雨落梧桐的聲音,再也沒有趕上過桐花盛開的時候。

前幾年家裡新修了樓房,拆除了原來破敗的屋子,為了好打理,要將院子用水泥鋪平,就把那幾棵梧桐樹都伐了。再等我回去的時候,它們已經變成一節節木頭,安靜地躺在煥然一新的院中角落。父親說,現在沒有好的匠人,也無法將這些木材打造成家具,只好堆積在那裡。

我的雙手輕輕地撫摸過那灰褐色的樹皮,心底泛過一絲絲疼痛。我固執的喜歡著梧桐,哪怕它已變成如今的木樁,我想,大約是因為它曾陪伴了我的成長,見證了我喜怒哀樂的少年時光。

所幸的是在故鄉小道的兩邊,近幾年栽種了許多的梧桐,它們依舊會在春天開出一片紫色雲霞,即便是沒有人欣賞,也盡情綻放著自己的美麗。

而今又逢梧桐花落,幾多對於故鄉的記憶湧起在心頭。同一彎明月,同一個蒼穹之下,是一個遊子赤忱的心。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桐花爛漫正清明
    「桐花開,清明到。」桐花一開,春意闌珊,此時繁盛的春景即將逝去。桐花是清明"節氣"之花,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三春之景到清明絢爛至極致,但同時盈虛有數、由盛轉衰。油花花期很短,盛放時白花簇簇,花落如飄雪一般。
  • 「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多麼悽涼的景色啊!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林逋的詠物詞,林逋一生不仕,長期隱居西湖孤山,以種梅養鶴為樂,人稱「梅妻鶴子」,他擅長寫詩,詞僅存三首,這首《點絳唇》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
  • 又是一度桐花落
    桐花沒有牡丹、 芍藥等草本花之豔美, 也沒有槐花、 石榴花、 桃花、 杏花等木本的濃香, 她像喇叭花戴了一隻土金色的小帽, 在春天的百花園裡, 顯得那麼普通, 那麼尋常, 像白樂天詩裡的草。沒人駐足觀賞, 沒人拍照, 更沒人為之寫上三言五句。
  • 詩畫尋芳│桐花半落
    「桐花最晚開已落,春色全歸草滿園。」 綠樹成陰的四月天,暗香拂來,低頭看到桐花墜地,落英繽紛,果然已到春歸時。梧桐在古代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主要有梧桐(青桐)與泡桐(白桐)。但詩詞中提到的桐花一般指泡桐花,而非梧桐花。
  • 「詩詞鑑賞」等閒春過三分二,憑仗桐花報與知,古詩詞裡的桐花!
    清明已過去好幾天了,清明「節氣」之花是桐花,是自然時序的物候標記。《周書》曾記載:「清明之日桐始華」。在中國古籍中,梧桐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與泡桐。桐花所指主要是泡桐花,而非梧桐花。在古詩詞中有很多關於桐花的詩句:「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 。」
  • 大美羅田:嶺上桐花處處開
    時令正當穀雨季,此行專為看桐花。昨兒晚,老家的朋友一遍遍地電話「勾引」:見過「五月雪」嗎?油桐花的美稱嘛!開滿了大霧山。「情竇初開」的花語啊!桐花凋零的時候,紛紛揚揚,飄飄灑灑,落在田間、地頭、山澗、小徑,如鋪茵褥。「待到風起花落去,亂紅無數最可憐」,也難怪它有著「情竇初開」的花語了!走在一地落英的山路上,一似見證了一場突如其來卻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感受著一種乍喜乍悲的悵然與憂傷。
  • 苗慄桐花點點白圖
    大湖鄉大窩山步道可一路走至大窩溪觀魚,沿路賞玩桐花。 大窩山人文生態薈萃,當地是著名音樂家涂敏恆故居,縣府在大窩山步道旁設指標,引導遊客參觀創作了「客家本色」、「送你一把泥土」等名曲的涂敏恆生長地;沿路成排油桐樹,已有少數桐花盛開,直走是觀魚步道,最後是賞螢區,夜間滿山谷都是螢火蟲的盛況
  • 悲秋: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我一直是喜歡秋的,它的美,韻,柔,景,靜美,旖旎,闌珊,入眸,入心,也入了我的年輪裡。萬裡何所行,橫漠築長城。秋意漸濃,瑣事也漸漸變老,時常怨風,怨雨,怨秋,也怨人間的小小的不安寧,人已漸遠,一切所有緩緩的入了落葉的畫卷,被靜靜地妥帖收藏。日落將月去,雲散帶星。
  • 五月島內覓桐花(圖)
    想要了解客家文化,一年一度的「客家桐花祭」不容錯過,四五月的客家莊裡,可以賞花、品味客家獨特美食,也能體驗客家風情——  山間覓芳蹤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賞桐花的好時節。電視上、報紙上、網絡上,還有各種旅遊宣傳小冊子上,都力推民眾走出家門,欣賞臺灣的「五月雪」。這「五月雪」指的就是滿山遍野飄落的桐花。
  • 彭榮能:一樹桐花立春風│季節隨筆
    如果男女互生愛慕,就可以送泡桐花給對方,希望對方能明白自己的愛意。樹木的象徵,由人而定;如同木材何用,由人辨識做主。說泡桐必然要談梧桐,我們每每分不清梧桐和泡桐。梧桐泡桐因為都有「桐」字而被有意無意的混淆。從神農氏的傳說就有了歧義:「炎帝神農氏,陶冶器物,以儲民用;削桐為琴,以怡民情。」神農氏做古琴的桐木,到底是梧桐還是泡桐,歷史上就有過爭論。
  • 桐花飄香的季節
    我小時候不是愛花是愛吃,所以對中看不中用的花朵無論她再鮮豔再美麗都引不起我的興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桐花和槐花。五月的季節桐花落得滿地都是,我們檢起來把桐花的綠帽子去掉,桐花的葉子是紫色的,但是根部是白色的,葉子是軟的,根部是脆的。最最關鍵的是又白又脆的桐花的根部放在嘴裡,咬著吸著是甜的。撿一個吸一個真甜啊!真過癮啊!反正地上樹上多的是,又不要錢,但是過了這個季節就沒有了。
  • 桐花,桐花
    空曠的場地上,只有一樹桐花燦然盛開。風吹桐樹,雨打桐花。女孩站在鋪滿桐花的路上,仰頭望著高大的桐樹和空中飛舞旋轉的桐花,臉上是淡漠的神情。四月,正是春光明媚,桐花盛開的時候。每每下課回寢室的路上,遠遠的便能聞到桐花濃鬱的香氣,或者一抬頭,便能看見那高大而繁盛的桐樹。我看見桐樹,總是會想起夢中的場景。夢裡的女孩臉上淡然的表情,一如我抬頭看見滿樹桐花時的心情。
  • 從一朵桐花到百億產業-文創驅動型的鄉土資源開發範例
    桐花活動桐花婚禮桐花美食之二 第三句:桐花祭IP——嫁接在桐花產業之上的創意衍生脈絡意想不到的桐花,創造財富的桐花桐花民宿情人節,鄉居手把手教你三種正確的打開方式!
  • 桐花如雪,年年紛飛
    子規鄉裡桐花煙,浣花溪頭瓊葉紙。心形的葉片搭配白裡透紅的整齊花,秒殺快門無數(@辰小山 攝)油桐是雌雄異花同株,在同一棵油桐樹上即有雄花也有雌花,花期在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四月間,通常會先葉開放,有時也會與葉同時開放。
  • 參加桐花祭不見桐花 蔡英文很疑惑
    蔡英文今天接見臺灣客家聯盟協會理監事幹部並提到推動客家文藝復興是很重要施政目標;另外,她也透露,上次參加關西桐花祭,卻沒看到桐花,後來才知道是氣候的關係。    蔡英文在影片中提到,上個月她到關西參加桐花祭,看到很多客家的鄉親,但是上次她去參加關西的桐花祭,「我坐在那裡看了半天,沒看到桐花,我還回頭問主委說,桐花到哪去了?他說,因為今年氣候的關係,要1個月以後才有桐花,我想說,那我們現在不是開始桐花祭了嗎?」
  • 蘇軾詞《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
    圖片來源於網絡這首詞的序: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一直羨慕王定國,相貌英俊,如玉琢成;年輕貌美的柔奴是上天賜予他的。人們都說柔奴歌喉美妙,歌聲感染力強,聽到她悅耳的歌聲,如同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柔奴從遙遠的賓州歸來,容光煥發,顯得更加年輕。微笑的時候,仿佛帶著嶺南的梅香。試問道:「嶺南生活條件應該是很艱苦的吧?」柔奴回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 大文豪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應如何理解
    一、「此心安處是吾鄉」的來源出處說到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們不得不引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其實真正道出此句的是王定國歌妓寓娘,蘇軾感同身受,將其引用詞中。蘇軾問及嶺南風土,寓娘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二、「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共同感受蘇軾一生宦海浮沉,數次被貶,四方奔走,顛沛流離。如此遭際而又奔忙的人生閱歷,讓他從中總結經驗,找出規律。在他眼中,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
  • 吾心安處是吾鄉
    關於民俗習俗還有很多有趣的傳說,寫這篇文章勾起了我許多兒時的回憶,現在年輕人大多都出門打拼,家鄉都在記憶深處,回憶裡,吾心安處是吾鄉,有傳承家鄉才有靈魂!
  • 生如桐花
    近日,在朋友博客的相冊裡看見了他拍的一組桐花照片,那散生在闊葉林間的桐樹之花,在微風拂過後,靜靜飄落在綠色的樹葉和青色的苔衣之間,五瓣花兒有著粉色的心、金色的蕊,清新樸實,意味甚濃。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桐花萬裡,那該是何其大的場面啊!詩人在描寫時雖不全在讚美桐花,只是把桐花作為抒情的象徵物,但也足以可見古人對桐花是十分欣賞的。
  • 五月,邂逅溫州那開滿桐花的山谷
    然而有一種花,在山野青蔥中,卻芳華正豔,如雲如雪,飄飄灑灑,紛紛揚揚,帶給我們詩意的美麗,那便是桐花了。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香心自蝶戀,縹緲帶無涯。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瑤華。紫者吐芳英,爛若舒朝霞。這首歌詠桐花的詩歌,來自北宋詩人陳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