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2020-12-16 老譚吹牛皮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復來。不覺歲將至,已復入秋來。遠走他鄉多年,對秋已然少了許多的關心,「秋分」的這個老頭子淡淡的說:孩子,秋來了!露濃山氣冷,風急蟬聲哀,秋偷偷的藏在這飄渺的幾屢雲上,掛在濃綠颯颯的葉子裡,和著油油的草還生著綠芽中,難怪沒發現它已來了。

今年,故鄉的秋該會是怎樣的呢?我記憶裡的秋,有爺爺的捲菸,有牛羊放牧的那片山,還有那蒼天下的幾點雲影,祖母走過的一道水,一條橋,鄉鄰的幾聲吆喝,一林松,一叢竹,紅葉紛紛...或許依舊是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江水平不動,重陽花正開。我一直是喜歡秋的,它的美,韻,柔,景,靜美,旖旎,闌珊,入眸,入心,也入了我的年輪裡。萬裡何所行,橫漠築長城。秋意漸濃,瑣事也漸漸變老,時常怨風,怨雨,怨秋,也怨人間的小小的不安寧,人已漸遠,一切所有緩緩的入了落葉的畫卷,被靜靜地妥帖收藏。

日落將月去,雲散帶星。在這多少個秋的時光裡,不知老去了多少人,也不知離開了多少事,無論豁達的,不舍的,開心的或是難過的,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討厭秋了,它帶走了我的遺憾,我的不舍,我的失落,我的頹廢,卻帶不走我的思索,懷念,掙扎,一丁點都未帶走過,留住了一個披著蓑衣的滄桑老人。

一一瞥後牖,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裡。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秋呀!

相關焦點

  • 治癒悲秋的好詩: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清朝袁枚《苔》「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唐朝李商隱《端居》秋天最經不得雨,昨日還是豔陽高照,晴空一碧如洗,一夜之間,忽然就被凍醒,溫度速降接近10度,不能適應的不只是皮膚,還有心情。
  • 《竹下雅說》——悲秋
    但悲秋的緣由並不僅僅是因為人生遲暮,還有宛如落葉無根的落泊人生。「夕陽西下」,落日西下,斜陽照射在殘破的古道之上,是一人一馬的孤獨身影。「斷腸人在天涯」,最後,作者更是悲痛地喊出了此時的心聲。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開篇就是一幅蕭條的秋景,由景入情,將人生的落寞之感與當時的秋景融入在一起,將悲秋的情緒發揮到極致。落寞蕭條的人生,與萬物枯榮的秋景,是何其的契合相映。
  • 櫻花落處,滿地成詩
    武漢乃至全國各地人民一起,在櫻花落處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詩。齊槳能敵千軍浪,眾人拾柴火焰高。疫情暴發後,黨中央統一指揮部署,華夏14億人團結一心。一聲令下,地不分南北,人無論老幼,為了祖國的安全主動居家隔離;一省求助,19省對口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時艱;一句需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南湘雅、北協和、東齊魯、西華西,「四大王炸」首次會師武漢,並肩作戰……《孫子兵法》云:「上下欲同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我們不懼險阻,因為我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心始終緊緊相依。
  • 許嵩的江南古風,林俊傑的江南痴情,「古之傷心人」一曲斷腸消魂
    北宋有一位詩人晏幾道,被人稱為「古之傷心人」,他的一首詞,夢入江南,叫人消魂斷腸: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宋] 晏幾道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 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 一首懷古詩,一個帝國的衰亡,句句「消魂」荒涼,令人哀婉嘆息
    春日秦國懷古荒郊一望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裡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荒郊一望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村。」「涇水」一詞在注釋中已經註明,最重要的信息是涇水古屬秦國,是秦國起源和興盛的重要保障,雖然涇水依舊旋繞曲折,但滋養的已不是赫赫的秦國,而只是依傍在一個無名而荒僻的小村莊,這種今昔對比的巨大反差進一步烘託了周樸的「消魂」情緒。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 五首黯然銷魂的詞牌名: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古代詩人們最委婉含蓄地消魂之處,消得我醉夢其中,感受詩人的悲感之情。消魂,使人魂牽夢繞,思緒良久;消魂,是詩人借酒澆愁之作;消魂,是詩人表達愛人之情;消魂,是你和我之間的靈魂接通。用詞牌名,來表達出我心目中的你。
  • 所有悲秋之詞都在這裡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是很擅長寫秋天之景色的,《御街行》中對秋色的描繪也極細膩的。「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長亭送別》一折開曲《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淮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 神機妙算定天下 細數愛消魂謀略達人
    《愛消魂》收集中國歷史名將,其中,有一些正是善於謀略之人:      要論料敵先知、運籌帷幄,怎麼能少了我們諸葛軍師。   劉伯溫是一位奇人,有人以「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來讚揚劉伯溫的謀略才智。
  • 萬裡悲秋常作客-《登高》
    主要內容是悲秋,那時杜甫已經接近晚年。茅屋而我們要理解杜甫的《登高》,還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說。於是一首悲秋作品就寫出來了。登高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七首經典悲秋古詩詞歌賦賞析
    傷春悲秋是我國詩詞文化中國傳統基調之一,而悲秋的歷史更長一些,自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起,古人悲秋大抵是因為秋日象徵著人的暮年,如人生不順,對暮年、白髮、蕭條、無望等事物就會更加敏銳。本文賞析7首經典悲秋詩詞歌賦作品。
  • 中華好詩詞|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宋代: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暗消肌雪。孤負枕前雲雨,尊前花月。
  • 「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多麼悽涼的景色啊!
    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這首詞主體是春草,詞人借詠春草來抒發離愁別緒。上片寫暮春景致,「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西晉石崇那繁華富麗的金谷園,如今已是雜樹橫生、蔓草遍地,荒涼無主了。「亂生」二字描繪出了雜草叢生的荒涼狀。「誰為主」暗含世事滄桑之嘆。
  • 斜陽沒處是玄玄——月無心詩集2
    幾片閒愁堆眼角,迷津萬丈在身邊,斜陽沒處是玄玄。夏夜夜深孤鳥鳴,無處不嚶嚶。只為初心重,翻成萬象輕。流光掬不得,重嶺欲相迎。瓦屋雖貧堪積雪,手心欲破思詠塵。原標新處非多彩,最動容時是不真。自比木樨先白髮,瓊瑤與我兩相親。記雛菊零落雲山自快哉,酒才獨佔少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