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悲秋的好詩: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2020-12-13 初衣勝雪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清朝袁枚《苔》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唐朝李商隱《端居》

秋天最經不得雨,昨日還是豔陽高照,晴空一碧如洗,一夜之間,忽然就被凍醒,溫度速降接近10度,不能適應的不只是皮膚,還有心情。

悲秋是一種自然的現象。誰願意起床的時候,如涉寒水。若是飲食接不上來,胃中不暖,哪怕昨天讚美的菊花,顏色也特別的不夠喜氣,真是個「細雨黃花天」。

秋天多雨,寒潮來的時候,最容易思念的是那些家人的溫暖。所以從古至今秋天都有懷人相思之作。但除了杜甫願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絕大多數的詩詞還是從自身出發,詠嘆冷暖總是難以自全。

紅葉與青苔,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其顏色的鮮豔和對比,讓秋天在某一處小地方特別的有著詩意和鮮明。設若是太陽暖暖的地方,金秋紅葉,賞心悅目,但若是細雨連綿,又兼孤單旅,溼漉漉的紅葉青苔,卻分外是視覺的冷豔與孤寂。

李商隱是捕捉美和哀傷的是高手。此時他入幕已久,或在南方鄭亞的府中,和妻子保持的通信的聯繫。但是在唐朝書信也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通過驛站或者熟人傳達,其中有多少郵件半途而失,遠非現在的快遞業實時監控那麼簡單。在異鄉的日子,適應了這一種沒有家人陪伴的寥落,但是在秋風起時,仍舊會有相思之感,然而題目中叫「端居」,也就是說,這並非不安於現實的過分的悲鬱,此時此景,可做長久的玩味。

遠書不來,歸夢渺茫。一個人的空床,對著漸次肅然的秋天。那庭院中的青苔與紅樹,在細雨中靜靜地無聲,在雨之後,又被月光輕輕地穿過。

那寥落與憂愁,是無聲的,也是瀰漫的。

這是一種詩意的凋謝的秋美,讓人覺得冷峻,覺得瀰漫無聲的秋涼。李商隱在思念家的溫暖和妻子的溫柔。然而也不是那麼的激烈,反而長期的孤旅生涯,讓他沉浸了玩味,讓這首詩分外有視覺和感官孤寂的冷美。

這是情緒上的悲秋被他很好地捕捉到了,成就了一首藝術的小詩。而他本人卻不是太困惑的,因為他的妻子還在,用漫長的等待,等待他回家,西窗剪燭。詩仿佛很冷,但此時的李商隱心是溫熱的,只是有那麼一點悲秋。這首詩如果用日本詩的風格讚揚有一種空寂之美。

但這樣的空寂悽清之美到底不合適心情沮喪的人,尤其是不適合空著肚子的單身狗狗,只怕會勾出一大包的眼淚。

同樣是青苔紅葉,在袁枚的詩裡,卻展現出了另外一種風情,這是真正的勸勉和治癒。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青春有自己的節奏。

苔花像米粒一樣小,卻也像牡丹花一樣肆意的開放。

每一個生命自然有自己的心情,有著自己的冷暖和合適。

青苔仰著頭問了高高在上的紅葉,你每天都在感嘆斜陽,那太陽是什麼呀?

在秋雨裡讀這樣一首青苔紅葉詩,足可以驅散秋寒帶來的不適。

唐詩不止是李商隱用「青苔紅葉」寫一種傷秋,白居易也如此。「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但袁枚的詩恰恰打破秋懷,那些傷春悲秋是你們的感覺。作為小小的青苔,常年不見天日,季節的變化,並不損傷我自己生命的成長。

我在沒有太陽的地方,努力的開著花,有著自己生命的節奏。倒是奇怪,那高高在上的紅葉,為什麼老一個勁的憂愁?

這首詩讓人忍俊不禁,仿佛天真孩子氣的口吻。這倒是秋天中的可愛。

人本萬物之靈,冷暖的變化乃是外在氣候的原因,就算是萬木蕭瑟,那是季節的輪迴,花謝總會花開。在秋雨秋寒的季節裡,學會冷暖調節,不要讓外界的風雨,共鳴與內心的沮喪。要學那不見天日的青苔,努力地讓自己的生命飽滿。

李商隱的青苔紅葉,自有一種藝術的悲美,但是真正的人生,要像青苔一樣,保持一種生命的動力,不惑於外界的冷暖。

「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

相關焦點

  • 讀詩|悲秋?我言秋日勝春朝!
    所以傷春悲秋,成為了中國文人的傳統,他們常常因為落花枯葉、春去東來而感傷自身,這一類的文學是中國文學裡面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詩詞、散文等都對此有所表現。中國文學「悲秋」的傳統一般認為始於宋玉,據說他是屈原的弟子,所以仿照《離騷》之語作了許多詩,與屈原的《離騷》等一起被稱為「騷體詩」。
  • 悲秋: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我記憶裡的秋,有爺爺的捲菸,有牛羊放牧的那片山,還有那蒼天下的幾點雲影,祖母走過的一道水,一條橋,鄉鄰的幾聲吆喝,一林松,一叢竹,紅葉紛紛...或許依舊是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江水平不動,重陽花正開。我一直是喜歡秋的,它的美,韻,柔,景,靜美,旖旎,闌珊,入眸,入心,也入了我的年輪裡。萬裡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 秋風起,紅葉飄,江山正妖嬈!
    如此看來,古詩詞中的紅葉,自是美不勝收。題洛苑梧葉上天寶宮人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碧雲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幾許別離多少淚,不堪重省不堪流。清江引·秋懷張可久西風信來家萬裡,問我歸期未?紅葉吳融露染霜乾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泛將千裡情。
  • 最美紅葉在詩中:經典紅葉詩詞8首,誰是你的最愛?
    秋很短暫,卻很美好,讓我們從詩詞裡感受最後的秋色——深秋紅葉。深秋之美,美在紅葉經霜而絢爛,讀書君翻了古詩詞,精選出8首紅葉詩詞,首首都是經典,都具有代表性,誰是你心中的第一?提到紅葉,這首杜牧的《山行》應該是首先出現在腦海裡的一首詩。杜牧筆下的紅葉,一振詩歌中悲秋之哀情,將深秋之美書寫得絢爛淋漓。這滿山滿目的紅葉,經霜而更顯豔麗,秋並不衰敗,紅葉也可與春花爭色,秋之多彩,盡在其間。
  • 《竹下雅說》——悲秋
    但悲秋的緣由並不僅僅是因為人生遲暮,還有宛如落葉無根的落泊人生。「夕陽西下」,落日西下,斜陽照射在殘破的古道之上,是一人一馬的孤獨身影。「斷腸人在天涯」,最後,作者更是悲痛地喊出了此時的心聲。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開篇就是一幅蕭條的秋景,由景入情,將人生的落寞之感與當時的秋景融入在一起,將悲秋的情緒發揮到極致。落寞蕭條的人生,與萬物枯榮的秋景,是何其的契合相映。
  • 「詩詞鑑賞」紅葉忽驚秋,古詩詞裡的紅葉,到底有多美?
    秋意漸濃,正是觀賞紅葉的好時節。色彩濃烈的紅葉,無疑是這個秋天最耀眼的盛景。從古至今,人們從不吝嗇對秋天的讚美,天高雲闊,紅葉紛紛,挑動文人的情思。那些隱藏在詩詞中的紅葉,在詩人的筆下充滿韻味,我們一起欣賞詩詞之美,共賞秋天的紅葉。
  •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的千年之嘆
    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曾撥亂多少遷客騷人的心緒,千古又有多少痴男怨女低聲吟唱?吟唱之音有使多少人潸然淚下?好問聽後很是感動,便將一雙大雁買下,葬在了汾河岸邊,堆了一些石頭塊作為標記,取名為雁秋。即興賦詩一首《雁丘辭》。後來覺得寫得不好,大概人生感悟已有不同,便加以修改,便有了一首《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問世。
  • 周日來讀好詩詞,60首好詩記錄春天的美景,哪一首觸動你情思?
    60首好詩記錄春天的美紅 葉 文/雲深不知處紅葉漫山不勝遊,拾來一片帙中留。小窗映雪清寒日,閒讀詩書又見秋。60首好詩記錄春天的美春思 文/黃金輝別後幾回同月圓,相逢陌上怯衰顏。已將弱水替滄海,休把相思寄楚山。
  • 假期之前讀好詩,這37首詩詞送給你,感受秋天之美,哪首感動了你
    「雙節將至」,更應讀好詩。為了收集好詩,和尚每周整理數篇詩友優秀作品。諸位可以點評優劣,查漏補缺,共同進步。特別感謝:本期作品收錄老師:西窗聽雨。14.與妻看後院菜花 文/小愚哥閒坐窗前兩發呆,淋淋秋雨打青苔。蓬門小院無嘉卉,苦菜花兒並蒂開。
  • 七首經典悲秋古詩詞歌賦賞析
    傷春悲秋是我國詩詞文化中國傳統基調之一,而悲秋的歷史更長一些,自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起,古人悲秋大抵是因為秋日象徵著人的暮年,如人生不順,對暮年、白髮、蕭條、無望等事物就會更加敏銳。本文賞析7首經典悲秋詩詞歌賦作品。
  • 《慶餘年》裡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這麼牛!
    【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範閒被逼「詩才初現」之時,是在靖王府與人鬥詩,一句「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驚豔了四座,而這首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正是出自杜甫之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這些紅葉詩你知道嗎?
    今天登井陘仙臺山,滿山遍野的紅葉,震撼人心!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紅葉詩吧!不妨多背幾首,不要一想到紅葉就只會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了。思遠人 ·紅葉黃花秋意晚宋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裡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
  • 所有悲秋之詞都在這裡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是很擅長寫秋天之景色的,《御街行》中對秋色的描繪也極細膩的。「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長亭送別》一折開曲《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淮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 每日好詩|晴維:孤村——昌溪的復甦
    是有多想念棕紅斜陽下一綹背風的霞光墜落正巧被你撿拾.#每日好詩
  • 但問品泉人,茶是水何物
    但問品泉人,茶是水何物?」誠哉斯言,一句「水為茶之神」可謂精妙絕倫,任何高貴名茶,倘若不與水發生關聯,它永遠都是可棄之不用的葉子,再無他用。   如果沒有茶,只有水,會不會攪了雅興?   也許不會。   明代喝茶高人馮開之好茶,喜歡喝茶清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