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潮起-憶杭州(上)

2020-12-16 一個人的漫長旅程

憶江南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人間風景江南好,江南煙雨看杭州,早在8000年前古人類就在杭州繁衍生息,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更是被譽為文明的曙光,這片古老的土地如今更是美不勝收。

西湖

歷史

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將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而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裡,並舍其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後屬吳,越滅吳後,復屬越。故今天我們稱其為吳越故地。

西興古鎮

秦滅六國,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中最早記載「錢唐」之名。在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東漢時,置錢唐縣,屬吳郡。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清河坊

東晉鹹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今天杭州最有名的佛寺。

八卦田

隋王朝建立後,在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了。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裡九十步」為制,建成了最早的杭州城。

西湖風光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置州為餘杭郡。大業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裡,從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也由此開始了杭州的戶口統計。

大兜路

五代十國時,吳越國偏安於東南,建西府於杭州。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裡,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幹,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杭州基督教會青年會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西湖八景的蘇堤春曉自此形成。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紹興八年(1138年)定行在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皇城)和外城,杭州開始了鼎盛時期。

西興古鎮

歷史的車輪飛快,漸漸的南宋皇城已經成了遺蹟,獨留下風光若干,留今人憑弔。

大運河

拱宸橋

杭州的遊覽就要從拱宸橋開始了,作為京杭大運河的終點,對於杭州有著特殊的意義。拱宸橋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是杭城古橋中最高最長的石拱橋,由明末商人夏木江所倡建。十九世紀末杭州開埠後,日本人在拱宸橋橋面中間鋪築2.7米寬的混凝土斜面,以通汽車和人力車。至於其名,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兩手相合表示敬意。每當帝王南巡,這座高高的拱形石橋,便象徵對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故得名拱宸橋。

拱宸橋

今天拱宸橋除了是一座橋的名字,也是這片街區的名字。這裡有杭州關稅務司署舊址,通益公紗廠舊址,張大仙廟等建築遺留,還有著諸多的博物館。拱宸橋東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了解大運河文化的不二之選,除周一外這裡都是免費開放的。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橋西直街

跨拱宸橋而過,橋西是一條老街-橋西直街。在這條街上博物館與老字號錯落而立,沿河的民居旁的階梯都可直達水邊,所謂小橋流水人家,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沿三尺巷而行,恍若穿越。

橋西老宅

前行不遠,便可看見張大仙廟,這是橋旁信眾為紀念道長張勝貴而建,由照壁、迴廊、山門、正殿、西廂房、山門口碑廄以及青磚雕刻的「紫氣東來」牌坊等建築構成,為仿古磚木結構。

張大仙廟
紫氣東來牌坊

出張大仙廟後可以在街邊茶樓喝一杯熱茶(西湖龍井),靜看運河水流。

橋西直街

街上近代的工廠遺留已經闢成了博物館,休息夠,可以在裡面欣賞杭州的刀、傘、劍、扇。

中國扇博物館

中國扇博物館

扇是夏日納涼消暑的用具,形制主要包括屏扇與摺扇兩類。扇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關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夏代之前(虞舜時期)。早期流行的長柄扇主要是貴族出行的用具,自持的短柄扇才具有今日扇子的含義。

長柄扇

秦漢以後,團扇出現,成為了扇的基本樣式。

團扇

北宋時期摺扇由日本進貢傳入,因其開合自如,在明代出現廣泛的製造和使用,成為與團扇平分秋色的扇型。

摺扇

扇的問世首先是出於社會政治的需要,在很長的時期,扇是宮廷禮儀的組成部分。同時,它還被賦予了超自然的能力,成為法術用器。隨著扇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制扇業在不同的地區發展起來。早期扇業中心在齊、楚一帶,故有"齊紈楚竹"的說法。宋代的制扇業,尤其是南宋的制扇業,最集中和最著名的地方是都城臨安(杭州),甚至出現了長達二裡地的扇街。到明清時,四川和江南,成為了扇業最發達的地區,著名的金陵扇和姑蘇扇名揚全國。

中國傘博物館

中國傘博物館

持中國扇當舉中國傘,煙雨江南,又衍生出獨特的傘文化,傘的起源暫時不可考。

早期傘

漢代以前的傘尺寸較大,傘面很有可能是用絲帛以及鳥類的羽毛編織而成,因為價格高昂,主要流行於上流社會。漢代,隨著紙的發明,紙被用作傘面後,傘成為人們能夠消費的用具,開始與日常生活發生密切的關係。紙傘表面塗上一層桐油以增強避水性,稱為油紙傘,具有良好的避雨性能。

油紙傘

之後棉紡業興起,以棉布為傘面材料的油布傘也出現了。它比油紙傘更加堅固耐久,價格較高,還是頗受歡迎。

油布傘

說起油傘,便不得不想起兩個故事,戴望舒雨巷裡的姑娘,西湖畔的白娘子。

雨巷

絲綢在很早就被當作傘面材料,中唐以後,隨著絲綢的普及,綢傘更是進一步流行。作為全國制傘中心的臨安,市場上綢傘品類眾多,有大小黃羅傘、清涼傘,紅綠小傘和方傘等。到近代,杭州西湖綢傘作為綢傘家族最靚麗的一支,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綢傘的突出代表,今天更是成為杭州旅遊的重要紀念品。

復古巷子

在古代中國,傘有著重要的文化含義。古人有用油紙傘祭祀祖宗先靈的習俗,以助其早日投胎;在進京趕考時,除了日常行李還會放一把紅油紙傘,預祝路途平安,高中狀元。除此以外陪嫁中也會放一把傘,以遮風避雨,驅惡闢邪。

傘與佛教更是有著密切聯繫,釋迦摩尼成道後,梵天等把一把飾有綢緞,寶珠的金柄白傘獻於佛遮陽,從此寶傘便標誌著消除眾生的貪、嗔、痴、慢、疑五苦。在著名的佛教四大護法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天王便持傘蓋,居水晶宮,鎮北俱蘆洲。

多聞天王彩繪木雕像(金)

在中國以外的一些地區,也很早就出現了傘。在古埃及,傘是法老儀仗的一部分;在古希臘,傘是貴族婦女遮陽的專用器具。在漫長的中世紀,除了教廷保留了儀仗意義的傘外,傘並不見於人們的日常生活。

日本傘舞

一般認為,真正作為人們生活用具的傘,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是來自於中國。在唐代,中國傘便傳到了朝鮮與日本,並在日本發揚光大。從16世紀中葉後開始有零星的中國傘進入歐洲,但直到17世紀中葉,傘才開始走進歐洲人的生活。直到17世紀後半葉,歐洲的傘還是笨重的,傘的使用與其說是遮陽擋雨,不如說是顯示身份。

外國傘

19世紀弧形鋼骨傘架研製成功,現代金屬傘迅速取代傳統的油紙傘,成為傘的主流。大紅油紙傘雖然依舊美麗和生動,但終於進入非物質文化的名單,離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今天我們更多的只能在博物館裡看到了。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持中國傘,舞中國劍,在雨夜裡與人爭鬥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常見場景。物開一仞為刀,兩面開刃為劍,雙刀相交為剪,刀剪劍相似卻有很大不同。

刀是單面長刃的短兵器,作為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長之一,是九短之首。最早的銅刀脫胎於石刀,形狀很小。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青銅兵器便是銅刀。商朝的青銅刀,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其製作如同石刀。當時的刀主要用來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衛,還未正式用於戰爭。

周代重劍,不喜佩刀。劍的來歷要追溯到軒轅黃帝時代。據《黃帝本紀》記載:「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軒轅劍作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王者聖劍,一直為世人稱道。春秋時期,互為世仇的吳越兩國卻同以鑄劍精良聞名於當世,其技術之精湛、工藝之華美,可稱舉世無匹,尤其是劍身的表面處理,不但具有神秘華麗的花紋,在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寒光四射、鋒銳如新,這種處理技術至今仍然是個謎。

張小泉

"快似風走潤如油,鋼鐵分明品種稠,裁剪江山成錦繡,杭州何止如并州。杭州的"張小泉"剪刀作為我國手工業的傳統名牌,已有300多年歷史,與孔鳳春"杭粉"、王星記"杭扇"、都錦生"杭錦"、宓大昌"杭煙",並稱為"五杭",蜚聲海內外,乾隆年間列入朝廷貢品。

杭州工藝美術館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刀剪劍、傘博物館南面的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則主要從雕刻、陶瓷、織繡、編織、金屬工藝、民間工藝美術六大類,集中展示了杭州工藝美術的發展歷史、成績斐然的藝術成就。

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大兜路

在橋西直街不遠處是小河直街,其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時期,當時小河地區因運河而興,成為重要的貨物水陸轉運地。到清朝時,小河地區已十分繁華,孵坊、酒肆、米店、倉庫林立。

小河直街

現在這裡的建築是民國時期改建而成的,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民居特色,保留著完好的杭州民俗。小河民居屬運河商埠文化,即一河兩街格局,面街一樓為商鋪,二樓為居所,是下店上宅的典型。

小河直街

逛完小河直街,差不多天也就黑了,這時候大兜路的夜景就不得不去看看了。位於運河大關橋至江漲橋一段東岸的大兜路至今保留著香積寺石塔、國家廠絲儲備倉庫、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築等,是杭州老城歷史風貌尚存的街區之一。

大兜路

夜幕下的大兜路比起白天多了幾絲寧靜,民居粉牆黛瓦,點綴著紅燈籠,再現了湖墅八景中的"江橋漁火"美景。

大兜路

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

在大兜路碼頭坐遊船順大運河而下,可以看到富義倉,其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是杭州現存唯一的一個古糧倉,與北京的南新倉並稱為"天下糧倉",有"北有南新倉,南有富義倉"之說。運河再往下就可以到達西湖文化廣場,在這裡有著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浙江革命歷史紀念館,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浙江省科技館等場所,浙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剩山圖,彩鳳鳴岐與寧波萬工轎就在這裡。

唐彩鳳鳴岐七弦琴

唐彩鳳鳴岐七弦琴製作於唐開元二年(714年),為"中華第一制琴師"四川雷威所斫,曾是定王府"行有恆堂"第一琴,又是九疑山人楊宗稷"半百琴齋"第一琴,並著錄於《琴學叢書》中,又是"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獨稱雄"的雷公琴 。

寧波萬工轎

寧波萬工轎是清末民初寧波式花轎,享有"天下第一轎"的美稱,是現存世界上最豪華的花轎。花轎長150釐米,寬90釐米,高275釐米,需八個人抬,故稱"八人大轎",因製造時曾耗費超過一萬個工時,又稱"萬工轎"。

1954年從寧波徵集來,最終定名寧波萬工轎。陳列於十裡紅妝展覽中,十裡紅妝是古老的傳統民俗,這種嫁女的場面。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裡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

民間傳說康王趙構(南宋高宗)因浙東女子救了他一命,特賜"浙東女子盡封王",故古代浙東女子出嫁時可以坐"五嶽朝天"、極其豪華的朱金木雕萬工轎,其豪華程度甚至遠遠超過皇后用的花轎,慢慢地演變成"十裡紅妝"。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完成後,黃公望將此圖題款送給全真教同門師弟鄭樗(字無用),它便有了第一位藏主,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萬曆二十四年,《富春山居圖》被董其昌(晚明最傑出的書畫家)所購得。董其昌晚年又把它賣給了宜興收藏家吳正志,到清朝順治年間,傳到了孫子吳洪裕手裡。吳洪裕臨死之際,要燒《富春山居圖》和《千字文》,"焚以為殉",給自己殉葬。吳死後,家人先燒了《千字文》,次日再燒《富春山居圖》。就在國寶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字子文),"疾趨焚所,起紅爐而出之",愣是把畫搶救了出來。從此,《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前段畫幅雖小,但比較完整,被後人命名為"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但損壞嚴重,修補較多,被稱為"無用師卷"。剩山圖輾轉進入浙江省博物館,無用師卷則流落臺灣。

西湖

西湖

離開西湖廣場,一路前行,便到了杭州最大的景區-西湖,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裡湖、北裡湖、小南湖及嶽湖等五片水面,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西湖最早稱武林水,也有過瀲灩湖、西子湖、西陵湖、龍川、明月湖等諸多名稱,但是只有錢塘湖和西湖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西湖

西湖孤山

孤山位於北側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方公裡,為棲霞嶺的支脈,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杭州人將「孤山不孤」,與「斷橋不斷」、「長橋不長」並稱西湖三怪。

樓外樓

孤山上有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文瀾閣、西泠印社、放鶴亭、秋瑾墓、俞樓、慕才亭(蘇小小墓)、中山公園等景點,島內還有杭城老字號飯店「樓外樓」,以在西湖活養的草魚烹製「西湖醋魚」聞名,這也是盜墓筆記中王胖子最愛的菜餚。

慕才亭

慕才亭是西湖風景區裡柱聯最多的亭子,亭子的主人是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經小小資助過得鮑仁科場高中,專程來感謝小小援助之情,獲悉小小死訊,將其葬於西泠橋畔,並在墓上建亭,取名"慕才亭"。

西泠(音"零")印社

西泠印社

西泠(音"零")印社創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也是海內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專業學術團體。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吳隱、葉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1913年,近代藝壇巨擘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社址內包括多處明清古建築遺址, 主要建築有柏堂、竹閣、仰賢亭、還樸精廬等,均掛匾披聯,室外摩崖鑿石林立,名人墨跡觸目可見,有"湖山最勝"之譽。內建中國印學博物館,收藏曆代字畫、印章多達六千餘件。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柏堂後石徑口有石坊一座,石坊高3.30米,寬2.19米,為印社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有"藉導遊人登山之興"之功能,也是西冷印社的入口,石坊右下方崖壁上有一楷書摩崖石刻"漸入佳境"。

西泠印社

漢三老石室,以置"漢三老碑"而名。三老碑立於漢光武帝時代,對於研究我國碑刻制度及發展和墓誌的起源,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同時也是研究東漢時期官制與文字、書法沿革的重量級實物。諸多學者、名家紛紛為三老碑題跋作記,始有"兩浙第一碑"、"東漢第一碑"之說,是西冷印社鎮社之寶。

小龍泓洞

小龍泓洞在華嚴經塔下,是1922年7月人工開鑿的,以「浙派」篆刻始祖丁敬的號進行命名。 洞的上部有摩崖刻石四字隸書「小龍泓洞」,無款識。下有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葉為銘隸書所題《小龍泓洞記》。西南口立著清代皖派篆刻大師鄧石如石像,此像在「文革」期間被毀,1978年重造。

送子觀音像

小龍泓洞西側牆面上有王一亭畫、吳昌碩題的「送子觀音像」陰刻,高126釐米,寬64釐米,觀音趺坐,懷抱小兒,為王一亭1923年畫。左上吳昌碩題句:「行善之人善結果,贈以佳兒佛曰可,觀世觀人更觀我。」這是王、吳二人畫印唱和的最好見證。

華嚴經塔

華嚴經塔位於孤山山頂平面正中,是西泠印社建築制高點,也是西泠印社的標誌性建築。這裡原本是古四照閣舊址,1924年西泠印社遷四照閣於涼堂之上,在原址建華嚴經塔,又名西林塔或西泠印社石塔。

四照閣

四照閣原本是宋代古蹟,始建於宋初,是都官關氏的別業。

觀樂樓

觀樂樓位於西泠印社華嚴經塔西,1920年由印社創始人之一吳隱的重孫吳善慶捐資所建,用來紀念吳氏祖先季札,有丁仁撰文,吳昌碩書丹,勒碑記之,1957年觀樂樓闢為吳昌碩紀念館。

柏堂

柏堂是西泠印社第一建築群中的主要建築,位於竹閣東、蓮池北。柏堂大門門楣上掛有首任社長吳昌碩所題隸書匾額"西泠印社"。旁有對聯"舊雨新雨西泠橋畔各題襟溯兩漢淵源籍徵鴻雪,文泉印泉四照閣邊同剔蘚挹孤山蒼翠合仰名賢",對聯由沙孟海原撰,後由社員胡宗成所撰,屏風上方懸有 "柏堂"匾額,為清代文學家俞曲園手書。

題襟館

題襟館,建於建於1914年,是中式花園別墅,位於西泠印社的最高處,面積約70平方米,磚木結構,是吳昌碩在杭州的"創作別墅"。題襟館原本是由吳昌碩領銜的滬上書畫組織題襟館書屋的名稱。又稱隱閒樓,取自蘇東坡詩。

俞樓

從山上下來,就到了俞樓,這是俞樾及其孫俞平伯的舊居,也是近代孤山建起的第一所樓,被稱為「西湖第一樓」。俞樾,號曲園,浙江德清人士,清道光年間進士,以痴迷執著、拼命著書著稱,章太炎和吳昌碩都是他的弟子。

中山公園

再前行,是中山公園,由清代行宮的御花園改建而成,1927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中山公園門前的一對漢白玉獅子,是明代的遺物,左邊的是雄獅,右邊的是雌獅。

文淵閣

未完待續,關注我,看後續

相關焦點

  • 餘杭潮起-憶杭州(中)
    院中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緒帝題"文瀾閣"三字。,在今天白沙路一帶興修過白公堤,現已不復存在,杭人紀念他的功績,於是將現在的白堤記在他的功勞簿上了。西湖再前行,是杭州三怪的長橋,長橋不長,指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兩人在橋上送別,依依不捨,你送過來,我送過去,來回送了十八次。橋雖不長情意長,故民間有長橋之稱。
  • 杭州餘杭大劇院夜景
    杭州餘杭大劇院夜景杭州餘杭大劇院夜景杭州餘杭大劇院夜景杭州餘杭大劇院夜景杭州餘杭大劇院夜景杭州餘杭大劇院夜景杭州餘杭大劇院夜景
  • 餘杭 杭州都市經濟圈「樞紐門戶城市」
    天目諸山的靈秀之氣,東南沿海的浩蕩之風,透過新農居的新窗口,吹來了每一個餘杭農民的幸福生活。  餘杭三面拱衛杭州主城,是杭州推進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的前沿陣地,是杭州未來發展的新「藍海」。臨平新城、塘栖新城、南湖新城、超山旅遊綜合體、運河餘杭港區物流綜合體……每一張正在誕生或即將誕生的「餘杭新面孔」,都將給餘杭增添一份新的內涵。
  • 「餘杭是個好地方!」餘杭文旅向上海這樣「自銷」......
    」城市品牌,9月21日,由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主辦,餘杭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2020杭州餘杭文化旅遊品牌發布活動暨招商投資環境推介會成功舉辦,2020餘杭文化旅遊(上海)推廣周同步啟動。此次活動是進一步深化實施「歡樂遊杭州」系列活動之一,也是餘杭積極拓展和培育長三角近程優質客源市場的重要舉措。
  • 杭州餘杭·一鎮一品 | 在這裡,重新發現江南水鄉
    順著1000多級臺階拾級而上,到山頂就能俯瞰整個古鎮和遠方的大運河,感受"超然於皋亭、黃山之處"的秀美。而山中一個更大的驚喜,則非近代著名的金石、書畫大師,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紀念館和墓地莫屬。吳昌碩一生鍾愛梅花,尤以超山梅花為最,這座山也是吳老的長眠之地。
  • 2017浙江杭州餘杭八年級上英語期末試題答案(word版)
    2017年浙江杭州餘杭八年級上期末考試已經圓滿結束,中考網第一時間為大家整理了期末真題及答案內容,希望對各位考生及家長有所幫助,預祝大家考試取得好成績。下面是《2017浙江杭州餘杭八年級上期末英語試題答案》,供大家參考。
  • 浙江古鎮:2100餘年的老鎮,杭州餘杭
    餘杭鎮,又名在城鎮,位於杭州西郊26公裡處屬餘杭縣,距縣城臨平鎮55公裡。鎮境東起部伍橋,西迄西門,長3公裡;南自獅子山,北達北門,寬2公裡,總面積4.17平方公裡,其中城區面積1.94平方公裡。域中南苕溪穿鎮而過,把鎮分成南北兩半。餘杭是個歷史悠久的古鎮。
  • 杭州行政區劃作重大調整 蕭山、餘杭兩市併入杭州
    新華網杭州3月12日電(記者張銀曙)杭州市政府今天正式宣布,經國務院和浙江省政府批准,撤銷蕭山市和餘杭市,同時設立蕭山區和餘杭區,與杭州市原六個區一起構成一個新杭州。  一個大都市由此誕生。新杭州人口、土地面積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能力等全面超過南京、蘇州、寧波等城市,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第二大區域性大都市,僅次於上海。
  • 「憶江南、最憶杭州」杭州旅遊手繪地圖出街啦!
    浙江在線8月29日訊(實習生 滕柯圓) 如果你來杭州,如果你憶江南,一份清新文藝的杭州手繪地圖應該是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今天下午,杭州杭城首份結合動漫元素以手繪形式展現的旅遊地圖就要正式出街啦!  每年有8000萬的遊客來到杭州,哪裡好玩、哪裡有好吃的、哪裡換乘、哪裡住得好?這份卡通手繪地圖通過吃、住、遊、購、行五大實用信息向每個來杭州的遊客傳遞「最杭州」的資訊;並將美麗的西湖景色用藝術化加工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 杭州餘杭發布倡議書 呼籲職工留浙過年
    人民網杭州1月8日電 (金忠耀)今天上午,杭州餘杭向就業職工和企業發出《「餘」您攜手,在「浙」過年》的倡議書。 倡議書呼籲,在餘杭學習、創業、務工的職工朋友們能夠站在維護個人和家庭健康安全的角度,選擇省內過年,減少走親訪友,以雲上拜年、電話問候、簡訊交流、視頻互動等方式傳遞節日的祝福和問候;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冷凍產品,謹慎購買境外商品;不與境外以及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人員接觸。
  • 8月1日起杭寧高速餘杭至杭州路段免費通行 餘杭給四段高速「買單...
    記者 王麗娟 白贇 通訊員 王怡旻餘杭「民生禮包」再加碼!2020年8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ETC)記帳卡的浙A牌照1類客車,在杭寧高速公路仁和收費站至南莊兜收費站之間路段往返通行時均可免費。
  • 杭州第一家百聯自營的奧特萊斯商城正式落地餘杭超山了!
    杭州網訊 有人不禁會問,杭州不是有好幾家奧特萊斯嗎?不,這個不一樣。杭州雖已有多家「奧特萊斯」,但奧特萊斯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其實是有明確標準的,包括體量大小、選址區位、入駐品牌層級和規模等。而「標準奧萊」在中國少之又少,這次百聯運營的正是杭州首家「標準奧萊」。今後來餘杭超山,除了欣賞「十裡梅花香雪海」的美景,還可以到近在咫尺的奧特萊斯逛逛。6月28日,餘杭區政府與上海百聯股份正式籤訂合作意向書。據悉,這家百聯奧萊商城預計在2020年正式對外營業。
  • 加快融入長三角 2020杭州餘杭文旅推介在滬舉行
    與上海文化旅遊市場的交流合作,打響餘杭「中華文明聖地 創新活力之區」城市品牌。今天下午,2020杭州餘杭文化旅遊品牌發布活動暨招商投資環境推介會成功舉辦,2020餘杭文化旅遊(上海)推廣周同步啟動。此次活動是進一步深化實施「歡樂遊杭州」系列活動之一,也是餘杭積極拓展和培育長三角近程優質客源市場的重要舉措。
  • 國內多省市行政區劃調整 杭州蕭山餘杭也要調整?
    「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未來科技城:馬雲寵他,在這裡和杭州政府手拉著手一起畫了「兩個圈」,一個叫未來科技城1.0,一個叫未來科技城2.0,添上火車西站、阿里全球總部的點睛之筆,插上了城西科創大走廊和密集地鐵網絡的強勁雙翼;省市重點項目和配套也寵他,火車西站、公共服務中心、菜鳥網絡、達摩院、之江實驗室、浙一餘杭院區等等,規劃的規劃,落地的落地,更加高端和集聚的人才
  • 又是一年賞梅時丨餘杭超山梅花節開幕 來看最新畫面
    今天(1月16日)上午,在濛濛細雨中,第十屆餘杭超山梅花節開幕了,時間將持續到3月。超山梅花節走入了第十個年頭。今年,超山梅花節延續了「香約梅海,悅動超山」的主題,以「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為主旋律,結合傳統、時尚、國學、親民等各項元素,圍繞超山憶、超山印、超山「in」三個篇章,將十多個活動項目貫穿於整個梅花節。
  • 杭州餘杭徑山花海,風景十分優美
    周末的好去處——杭州餘杭徑山花海,風景十分優美,也是拍照凹造型的網紅地。 地址:杭州市餘杭區龍皇路99號。門票:60元(餘杭的市民卡可以免費入園) 進入園區,就能看到路邊各種小花,越往裡面走去,一大片一大片的花海,格桑花,向日葵,波斯菊,百合花……還要很多叫不出名的花,五顏六色,繁花似錦,百花爭豔,花團錦簇……用一個最簡單的字形容:美!
  • 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浙江杭州「餘杭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短視頻據了解,這個短視頻是由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委網信辦聯合餘杭轄區企業共同製作的,雖然時長不足3分鐘,卻是通過網際網路開展的一次基層理論宣講,將「餘杭好聲音」傳入千家萬戶。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普及,擁有著夢想小鎮、人工智慧小鎮等眾多創新企業和創業平臺的餘杭,儼然已是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 杭州超山假日酒店以最高禮儀向餘杭中醫院援鄂醫療隊致敬!
    1月27日(年初三)時從第一批援鄂以徐夢薇為首的餘杭醫護們,堅定不移的向新冠「逆行」。餘杭醫護們的勇敢感動著杭州人民,而正是因為這樣一批可愛的人們,湖北武漢的天空能夠再次放晴。杭州援鄂英雄出徵留念六十五天的奮戰,六十五天的等待。
  • 餘杭新聞網:杭州·臨平新天地文創園今夏開園
    餘杭新聞網3月15日訊 今天下午,杭州日報報業集團、金都房產集團、餘杭區文創辦在杭州黃龍飯店舉行杭州·臨平新天地文創園發布會,正式宣布臨平新天地工業遺存部分今年夏季開園。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翁衛軍,杭州市副市長陳小平,杭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建國,餘杭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創辦主任勞曉萍,杭州市經委、市旅委、市文廣新局、市文廣集團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發布會。
  • 3月餘杭樓盤熱搜榜出爐:杭州富力中心登榜首
    3月餘杭人氣樓盤榜單來了!以下數據均為用戶瀏覽樓盤產生的真實數據。據房天下研究院搜索排名顯示,3月餘杭人氣樓盤前三名分別為杭州富力中心,搜索佔比14%;世茂璀璨瀾庭,搜索佔比6%;地鐵萬科未來天空之城,搜索佔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