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小說世界為何這般「殘酷」,他經歷的事有多少人知道?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北京,深秋。11月初,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裡,賈平凹端坐在桌前,安靜聆聽評論家、作家們的發言。因為「著名作家」的身份和作品的高產、暢銷,他時不時就得在這樣的場合亮個相。

有人稱,賈平凹是中國當代文壇的一個符號。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當年也經歷過多次退稿;很多人不知道,雖以小說著稱,卻也有人誇他散文寫得更好。在幾十年中,賈平凹用一支筆,幾乎寫遍了俗世生活的形形色色。

大學「搞創作」 多次遭遇退稿

賈平凹的童年、少年時代,過得不是太順利。

上山砍柴、下地幹活……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生活就教會了他什麼叫「磨難」。由於受到父親的一點兒牽連,招工、招兵都沒他的份,好不容易才撈到一個上大學的機會。

那時,賈平凹沒啥存在感,就是愛看書,愛寫東西。他曾經說,不知道以後要幹什麼,所以開始搞創作,「也沒人教你,就是慢慢摸索,憑志趣來學習」。

稿子源源不斷給人家投過去,然後又源源不斷被退回來。他沒氣餒。把退稿信貼在宿舍架子床旁邊,當作一種激勵。

有那麼一回,作品發表了。他跑去買報紙,結果賣報紙的開始不願意賣,以為是要拿回去包辣子面。賈平凹回憶道:「我又不好意思說,那上面有我的文章」。

心情自然是好的。捧著報紙回學校的路上,賈平凹覺著所有人都對自己笑,還一個人坐在校園樹林裡,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

「就像跑賽跑一樣,開頭剛一起跑,給你掌聲或噓聲,都不在意。」他一度這麼形容那股子高興勁兒,「你只能是無限往前跑,不停地跑,到最後,獲得了掌聲才是真正的掌聲」。

「陝軍東徵」與《廢都》

帶著對文學的憧憬,賈平凹大學畢業了。

他先當了幾年文學編輯,一邊看別人的稿子,一邊寫自己的東西。隨著《滿月兒》《果林裡》的發表,「賈平凹」這個名字終於引起了評論界的注意。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商業化大潮來襲,「下海」是當時很響亮的詞彙。也是在那個時候,「陝軍東徵」的文學現象出現了:高建群有《最後一個匈奴》,陳忠實寫了《白鹿原》,賈平凹創作出《廢都》,引發人們閱讀長篇小說的熱潮。

《廢都》存在爭議,有人評價它為當代《紅樓夢》,有人說它「涉黃」。但也確實很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甚至評價過,如果不是因為有盜版的因素,它應該是中國銷量最大的小說之一。

賈平凹似乎並沒有因為《廢都》受挫。在此後的日子裡,他的創作觸角更大幅度延展開來,寫出了《病相報告》《秦腔》《白夜》等小說,讀者也因此認識了胡方、江嵐和農民劉高興們。

他還相繼拿下了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重要獎項。當年被退稿的小青年,終於成為了大作家。

心底仍喜歡散文

小說受關注不假,實際上,有不少人更欣賞賈平凹的散文。他也不否認這一點,「曾有人說我的散文比小說好,當時我不服氣」。

為此,賈平凹曾有些賭氣似的暫時放棄寫散文,專門跑去寫小說。這是他後來散文寫得少的原因之一。不過,他說,在心底,自己仍然喜歡散文,「因為我覺得寫散文特別自在」。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寬泛,寫自己的父親母親,寫讀書,《靜虛村記》記錄的就是生活瑣事和感受。偶爾也會幽默地講幾個段子。他覺得,散文就是很自然、很質樸地把事情說清楚。

平實依然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在《朗讀者》裡,著名演員斯琴高娃朗誦了賈平凹的作品《寫給母親》,不過幾分鐘時間,臺下觀眾已經潸然淚下。

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累計發行數量超過100萬冊。當年的讀者老去了,現在的年輕讀者依然喜歡。賈平凹說,也許是因為生命裡基本的東西不變,愛不變,探求不變。年輕時候做的夢都是一樣的。

被問到小說、散文的區別時,賈平凹不願把二者分得太清楚。也不主張專門做散文家,「如果專門寫抒情散文,你一生有多少情要抒?最後就變成矯情、假情」。

在他心目中,不管小說還是散文,背後要有天地人心,就是張載所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大的東西」。

什麼才是好作品?

有一句老話「你生在哪兒就決定了你」,賈平凹生於陝西省商洛市,秦嶺就似乎成了他寫作的一個「宿命」,以此為底色,描述了俗世中的人和事。

有人說,不太喜歡賈平凹的書,覺著寫來寫去都跳不出早期那種「鄉土文學」的框框;也有人說賈平凹寫的東西耐讀、戳人心,從《秦腔》到《祭父》,全是生活的痕跡,真實到近乎殘酷。

三十多歲和七十多歲畢竟不同,所有的人生經歷都會跟著歲月慢慢沉澱,滲透到文章裡。回憶起當年,賈平凹也常會覺著,這沒寫好,那沒寫好。

他說,好的作品起碼要經過50年還有人閱讀,才算及格,才稱得上是作家。對照這個觀點,自己也是極其一般的,「這不是自謙。我一直在懷疑自己。就寫了這麼點東西,到現在還有名聲,這是不是真的?」

想著想著,心中有時還多了一種悲涼的情緒。

「懷疑自己」的賈平凹會繼續寫下去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畢竟他曾不止一次這樣說過,「讓我退休還沒什麼,但如果宣布不準我寫作,我會特別痛苦」。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散文|鬼才賈平凹小說藝術/尹燕忠
    他的讀者遍及老中青少,全國凡有閱讀能力的人幾乎都讀過他的作品,沒有不知曉賈平凹的。他不衰的創作力和多方面創作的藝術才華,他是一個「明星品牌大作家,」我幾乎讀完了他的全部作品及其他人寫的傳記等研究資料,發現他創造了一個作家的奇蹟,是從陝西走向中國和世界的「文學大漢」和藝術天才,是「文學鬼才」,更是「怪才」!
  • 知名作家賈平凹,娶小17歲的妻子,賈平凹:年輕貌美誰會不愛
    賈平凹的好友孫見喜是兩人愛情的見證人,據他所說,他初次接觸韓俊芳就對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覺得 她是一個很有禮貌、容易相處的人。 之後韓俊芳在車站專門為其送行的行為,更是印證了這一點。韓俊芳是 一個非常賢惠的妻子,家裡的大小事務都是她一人所包, 甚至衣櫃、灶臺都是她親手搭建的。
  • 一半煙火,一半神仙:賈平凹小說《暫坐》讀札
    此時,他已七十古來稀,在三十年懸梁一夢絕處逢生,化險為夷,從前世的莊之蝶化身為羿光。他依舊如孤魂野鬼的形象在西京城的旮沓角裡遊蕩,說不清他就在城東、城南或城西的哪間羊肉泡饃館或街邊小攤或麵館靜默地吃飯。活久了見鬼了,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誰知道呢?不鑽牛角尖豈知牛角深不可測哩?
  • 賈平凹《暫坐》:一群在貪慾世界狂歡的女人,失去的何止是尊嚴
    賈平凹接受採訪時說,寫這部小說的靈感來源於他們家附近的一個茶樓,有事沒事他都愛去那坐坐,看多了來來往往的人事,就有了小說的靈感。也就是說,小說中的人物是現實世界中某些群體的投影。雖然側重點在都市女性身上,實際上也暗指被欲望和現實裹挾的所有人。
  • 賈平凹最新長篇小說,寫盡西安城裡,在貪慾中縱情歡愉的男女
    《暫坐》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第十七部長篇小說,他用頗細膩的筆觸,講述了西安城內一群女老闆的生存狀態。 這部小說20多萬字,對於著作等身的賈平凹來說,創作理應如魚得水,可是這部小說賈平凹卻寫了整整2年,以往的小說也都是寫2遍,而《暫坐》前前後後修改了整整4遍,足見賈平凹傾注了多少心血。
  • 賈平凹在現當代作家中的地位如何?算不算是一流的作家?
    以我個人來說,比較著名的有這麼幾位:賈平凹、莫言、陳忠實、路遙、餘華、蘇童、劉震雲、王安憶等,其它的人,那都是排不上號,不管那些寫了多少的作品,那都只是信手塗鴉一般,沒有任何的可讀性,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文學性和思想性,也就不值得去讀。那肯定有人要問了,那麼現當代作家中,到底哪一個才算是真正的大家呢?
  • 茅盾文學獎得主賈平凹,靈魂拷問:漂亮女人會戀愛,為何不結婚?
    不是的,人都有追求美好的天性,作為一個搞創作的人,喜新厭舊是一種創造欲的表現……我知道,我也會調整了我來適應你,使你常看常新。適應了你也並不是沒有了我,卻反倒使我也過得有滋有味。而在二十年前,我們能要求一個沒有多高文化程度、沒讀過多少書、沒什麼本事,甚至連個「西京城市戶口」都沒有的唐宛兒,有多高的見解和認知呢?此時再讀此書,從小說的名字《廢都》到人物形象、性格,甚至動作、態度的描畫都時刻彰顯著作者的批判態度。
  • 賈平凹車站接人舉牌「莫言」,遭受眾多注視,卻沒有一人搭理他
    ——賈平凹《自在獨行》提起賈平凹,這可是中國文壇上出了名的「陝西漢」,操著一口流利的陝西方言,讓人記憶深刻。也更是被人稱為最勤奮的作家之一,平均三年就能出一本小說。要知道,賈平凹是陝西省作家主席,陝西的各種文學活動都需要賈平凹的參與,即使是這樣他還能時隔三年就寫出1部小說,那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了。如果要是有一天的清閒時間,賈平凹恨不得一整天不停歇的用來寫作。
  • 王朔談中國作家:賈平凹小說裝神弄鬼,金庸抄襲
    隨後他辭去了這份工作選擇下海去經商,不過錢是一分都沒賺到,還被人騙了不少,後來他也將這段經歷寫成了書《橡皮人》,後來還被翻拍成了電影《大喘氣》。雖然經商失敗使得王朔一度生活過得十分拮据,不過這段經歷卻也培養了他一定的經商能力,學會從商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明白了市場的愛好和趨勢,知道什麼樣的作品讀者喜歡看,什麼樣的書賣得好。
  • 男人看《廢都》,女人看《暫坐》,賈平凹:人生如紅樓一夢!
    提到賈平凹,很多人都記得他寫的《廢都》,因為這部小說中,寫的是一個男人的荒唐事,然而,正是這個《廢都》,讓賈平凹坐了一回過山車,先是出版時的喜悅,又是遭封禁的鬱悶,然後又被認可,再次出版,而且大火特火。
  • 專訪|賈平凹《高興》英文版全球發行,小說是向農民工致敬
    小說裡,劉高興進城的時候是2000年,中國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是42.38%。2016年,中國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已經是57.7%。「如果我們想知道在這樣一個幾億人遷徙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除了那些數字,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個劉高興。真正激勵這幾億人的是一個一個家庭、一個一個人追求Happy Dreams的那份衝動。」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說。
  • 後廢都時代,賈平凹還有多少能量?《暫坐》裡的女人們,給出答案
    人活在這個世上,就像一場短暫的旅行,不過就是一場暫坐。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茶館,世上的人來來往往,就像是在喝茶。有的人運氣好點,能靜心喝兩三杯,有的人運氣差點,一杯都喝不完。所以人活在這個世上不必在意太多,跟浩瀚的星空比起來,人的一輩子又算得了什麼呢?
  • 賈平凹新作《暫坐》寫12個漂亮女人,是否在吃老書《廢都》紅利?
    在如今網絡文學盛行的時代,嚴肅文學作家賈平凹一發新書便洛陽紙貴,讀者紛紛購買,這是為何?真是因為賈平凹的個人名氣在那裡,只要讀者一聽說是他寫的,便會情不自禁地買一本來看看?真是因為《暫坐》的故事栩栩如生,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無法自拔?這些原因都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賈平凹了解讀者市場。
  • 賈平凹靜觀落葉,這篇散文描寫生動細膩,更充滿哲理
    一片枯葉,就代表著一次生命歷程;就如人的一生,沉澱了過去,卻依然憧憬著未來。其中有悲有喜、有苦有樂,既有收穫、也有坎坷。人們從幼稚衝動到沉著穩重,處事不驚,最後也如這歸根的落葉,終歸恬淡和安然。作家賈平凹有一次閒來無事,就在窗前眺望。忽然一片落葉進入了他的眼帘,作者於是就寫下了自己的感想。
  • 住在橫巷的賈平凹
    向一劉姓同志打聽賈平凹的愛人韓俊芳,得知她是在文聯從事會計工作,今日在家休息。劉同志一番熱情指點,我按其所說,向賈平凹住處尋去。從竹笆市進去朝南走,頂到頭,往西拐。不過百米,有一家工商銀行(601398,股吧),面前一胡同下去,中間有一橫巷。在一老翁的帶路指點下,才走上四樓東邊的房間。這一路上,問了不下五個人,只有一中年人知道橫巷,可見此胡同的偏僻。
  • 給中國當代作家排名次,賈平凹、莫言能排在什麼位置
    知道賈平凹的人遠遠多過莫言。但凡著名作家,大都有與他的與名氣相等的作品,大都不算是浪得虛名,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當然她有例外,比如近些年獲得「魯迅文學獎」的某詩人,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某小說家,都被文壇內外惡評,惡批,甚至影響到了文學獎的權威性和威望。但要真正給國內作家排名,這不是一般讀者能做到的。
  • 賈平凹《暫坐》:欲望世界狂歡的女子,在道德與情慾中掙扎
    賈平凹《暫坐》:欲望世界狂歡的女子,在道德與情慾中掙扎女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她知道一個沒有錢的男人是不值錢的。——賈平凹在眾多作者當中,讀懂賈平凹的文章,要多花一點時間。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稱為「鬼才」。幾乎拿遍了國內的文學獎,而國外的獎項,也拿了不少,可以說就差個諾貝爾文學獎了。
  • 賈平凹70歲又寫了本新小說
    賈平凹是陝北作家,也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當代作家,他是一個比較勤奮多產的作家,一生筆耕不輟,寫了很多書,有的還被改成電影。說到賈平凹,大家並不陌生,因為他在1993年寫了一本都市小說《廢都》,在文壇掀起了軒然大波。
  • 病重的路遙告誡賈平凹一句話,賈平凹聽後,含淚奪門而出
    提起當代文壇在世的作家,往往繞不過莫言、餘華、賈平凹、王蒙、劉震雲,而提起已故的作家,除了《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還有《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如果讓筆者,在眾多作家中選一個,那麼無疑是路遙,《平凡的世界》對我影響太深,今天就來聊一聊路遙生前身後事,如有失偏頗之處,望讀者指正。
  • 人物|賈平凹:以作品梳理時代,梳理自己
    《暫坐》裡有大量的筆墨在寫霧霾和市井。「我曾說過『天氣就是天意』的話,還寫過文章。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這期間發生了很多荒唐的、不可思議的事,我就想,這是病毒的事嗎?還是人類的事,還是人類在非常時期中的不正常?」賈平凹接受採訪時說。他認為,寫作說到底,都是在寫自己。你的能量,你的視野,你對天地自然,對生命的理解決定著作品的深淺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