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青海花兒」 首次亮相河南

2020-12-25 河南一百度

 華陰老腔、內蒙古呼麥、青海花兒……這些你聽過但沒見過的珍稀非物質文化遺產要亮相河南了。

3月18日,它們將在第九屆中原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上集中亮相。其中,被譽為大西北之魂的「青海花兒」是首次走進河南。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省文化廳、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省文化廳非遺處副處長於潔介紹,本屆展演除了河南本土項目,還將展演出陝西、青海、河北等地的地方精華,整體體現濃濃的西北風情。

屆時,除了傳統舞蹈、戲劇、雜技外,逍遙鎮胡辣湯製作技藝、淮陽泥泥狗、周家口木版年畫等傳統技藝類也將在淮陽集中展示。

本次展演分6場,時間分別集中在3月18日、3月21日、3月22日、3月25日。(記者 王喬琪)

相關焦點

  • 「西寧市文化館非遺項目暨青海花兒」進校園展演成功舉辦
    11月22日晚,由青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和西寧市文化館聯合舉辦的「『承遺風古訓·傳文化薪火』西寧市文化館非遺項目暨青海花兒」走進了青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青海地方曲藝和青海花兒在高校音樂廳展現出民俗文化的獨有韻味,讓音樂學院的同學們在學習古典音樂、藝術歌曲的同時,充分感受了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次進校園活動,旨在將地方傳統文化更好地宣傳與推廣,為曲藝和花兒建設學科型課程而努力探索。
  • 世界「非遺」花兒傳承百年:鄉間野趣登上大雅之堂
    據悉,花兒產生於明代初年,因歌詞中把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以愛情為主線,多方面展現各個時期的社會生活,廣泛流傳於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中國西北部省區,是漢、回、藏、保安、撒拉、土等民族中共創共享的民歌。「幼時,我父親、舅舅那輩人在田間幹活時都會哼唱幾句花兒,當做勞累時的消遣。」
  • 「兩岸情·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在臺北舉行
    11月2日,由國臺辦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省政府新聞辦公室、青海廣播電視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聯合主辦的「兩岸情·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在臺北大安森林公園拉開序幕。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近兩千觀眾觀看了演出。這次青海「花兒演唱會」薈萃了我省9名著名花兒歌手和貴德縣文工團14名優秀舞蹈演員。
  • 第十五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青海開唱
    第十五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青海開唱央廣網貴德7月18日消息(記者張雷)以「美麗青海 花兒飄香」為主題的第十五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今天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開唱,近百名各族花兒歌手匯聚青海一展歌喉
  • 青海開展50多場非遺展演及民俗活動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16日電 大美青海土鄉非遺放光彩。近日,青海省「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文化惠民季活動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啟動。據介紹,2020年青海「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文化惠民季活動,以互助土族自治縣等8個國家級貧困縣為重點,開展非遺展示展演慰問活動,旨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青海的「花兒會」知多少
    「花兒」是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三省(區)廣大地區的民歌,譽為大西北之魂。青海是花兒的重要傳唱地區,歷史悠久,曲令眾多,歌手輩出。青海是「河湟花兒」的發祥地之一,大通則享有「花兒之都」的美譽,「花兒」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潑,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昂優美,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
  • 青海「花兒」歌聲唱響臺灣
    來自青海省的青花表演團在這裡為臺北市民獻上原汁原味的「花兒」。  「花兒」亦名「少年」,是青海省一種最流行的山歌形式,短小生動,曲調高亢,是世居青海的漢、回、藏、土、撒拉、東鄉和保安等民族共同喜愛的民歌。由「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和青海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兩岸情·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將這種極富青海特色的表演形式帶入臺灣。
  • 青稞酒文化節 | 趕一場青海花兒會
    花兒與酒的關係在青海就如同敬酒歌與酒的關係。」是一種山歌,對不在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四省的人來說,「花兒」是個新鮮詞,但於當地人來說,它是一天不可無的部分。青海是花兒的故鄉,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最美的花兒是用三江最純淨的源頭之水澆灌的聖潔之花。居住在這裡的漢、藏、回、土、撒拉等各族人民,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者路途趕車,只要有閒暇時間,都要唱上幾句悠揚的「花兒」。可以說,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農民唱起「花兒」,村裡的張秀花、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花兒對青海人來說像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 青海花兒方言詞辨析(一)
    在青海花兒歌詞中適當地運用方言,有助於青海花兒歌詞意義的表述和情感的表達,也能突出其山野味和鄉土味,是一舉幾得的絕妙手法。但在文化交流力度空前加大和打造花兒品牌的今天,須注意兩點,不可過多地使用方言,尤其忌諱堆砌生僻的方言;方言使用必須趨於規範化,更不可隨意或生造。本文試圖就一些常用方言詞進行辨析,以饗讀者。  「啊麼」與「阿哥」。
  • 大美青海綻放淨與境的交柔之美――青海參加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
    、多民族共生,有崑崙神話、河湟文化、熱貢藝術、青海「花兒」等異彩紛呈的文化藝術……9月5日,「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特色文旅產品展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化貿易專題之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上午9時許,青海展館正式迎客,來自我省的20家特色文化旅遊企業相聚首都,攜各自的特色文旅產品展現大美青海淨與境的交柔之美。青繡、唐卡、手工銀銅器競相登臺,崑崙玉、藏香、枸杞同臺亮相……240平方米,以「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為主題的青海展區裡,掐絲畫、藏繡、文創產品、民族工藝品及地方特產等200多個品種「爭奇鬥豔」。
  • 青海小夥把花兒唱到了央視舞臺!
    10月3日晚,中國民歌大會第二季在央視三套播出,青海小夥馬全登上了央視舞臺,一首曲風歡快的《尕老漢》驚豔四座!馬全是青海花兒的第三代傳人,他掌握的花兒曲調有159種之多,他的嗓音讓人感受到花兒的多彩與歡暢。
  • 大美青海綻放淨與境的交柔之美
    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特色文旅產品展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本報記者 宋明慧 攝這裡是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涵蓋水面、溼地、林草的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這裡是青海,是文化名地也是旅遊淨地,東西文化交流、農牧文明融合、多種宗教並存、多民族共生,有崑崙神話、河湟文化、熱貢藝術、青海「花兒」等異彩紛呈的文化藝術……9月5日,「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特色文旅產品展亮相2020
  • 大美青海綻放 淨與境的交柔之美
    「大美青海·旅遊淨地」特色文旅產品展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本報記者 宋明慧 攝本報記者 宋明慧這裡是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涵蓋水面、溼地、林草的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這裡是青海,是文化名地也是旅遊淨地,東西文化交流、農牧文明融合、多種宗教並存、多民族共生,有崑崙神話、河湟文化、熱貢藝術、青海「花兒」等異彩紛呈的文化藝術……9月5日,「大美青海·
  • 青海花兒演唱會臺北公園舉行 民眾踴躍欣賞
    原標題:青海花兒演唱會臺北公園舉行 民眾踴躍欣賞陳立宇 攝   中新網臺北11月2日電 (記者 陳立宇)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由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和青海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的「兩岸情、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2日在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場舉行,吸引了約七、八百名臺灣民眾前來觀賞,現場幾無虛席。讓欣賞的民眾既享受森林公園的新鮮空氣又能傾聽和觀看到來自青海少數民族的天籟之音與舞蹈。
  • 通訊:青海美食的時代記憶:從「食不果腹」到「非遺傳承」
    圖為第二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賽暨西寧美食節城東分會場美食評選現場展示的特色美食。 張添福 攝中新網西寧8月6日電 題:青海美食的時代記憶:從「食不果腹」到「非遺傳承」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從曾經的食不果腹,到之後的「網紅吃貨」,再到如今將美食製作手藝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十年間,犒勞味蕾的道道美食正見證時代變遷。
  • 【文化活動】西寧市原創音樂劇《花兒·少年》 亮相央視
    近日,西寧市傾心打造的原創音樂劇《花兒·少年》亮相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傳播西寧故事,弘揚河湟文化,唱響「黃河大合唱」,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 程青梅:建設河南非遺博物館 讓非遺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繁多,但只能依靠現場展示,沒有固定的「家」。在本次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程青梅提出建設河南非遺博物館,給中原非遺文化一個「安穩的家」。河南非遺資源價值高、內容豐富河南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達22萬多條,涵十大類別。
  • 馬瑞峰:讓「花兒」綻放得更美麗
    話筒、手機、筆記本電腦、支架,這是馬瑞峰直播的武器,作為擁有3.8萬餘名粉絲的網絡博主,這位地道的同心農民每次唱響民歌「花兒」,都會引來網上一片點讚,他的一首原創曲目最多達15萬點擊量。直播緣何頻發邀請?「從開春到11月底,我輾轉青海、甘肅打工,每天很勞累,使得每晚直播花兒成了『奢望』,只能隔三岔五的開直播,致使原本4萬名多粉絲開始減少。」馬瑞峰說。
  • 首屆絲路花兒藝術節 我省花兒新秀齊聚互助放歌
    2016首屆青海絲路花兒藝術節重要演出活動之一——《青海花兒大擂臺》歷屆優秀歌手花兒演唱會,7月11日晚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彩虹劇場開唱。  此次演唱會是繼花兒風情歌舞劇《阿哥的白牡丹》、第十三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之後藝術節的又一重要的演出活動。
  • 河南首個「非遺數字館」上線 一鍵開啟「黃河寶藏」
    作為「老家河南 黃河之禮」2020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階段性成果,12月22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騰訊文旅聯合打造的首個河南非遺數字館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在禹州舉行上線儀式,開封、禹州、孟津、新鄭、鞏義、汝州、寶豐、孟津、澠池、溫縣等河南黃河沿線9地非遺資源率先首發上雲。在手機屏幕方寸之間,大家動動手指便可以一鍵開啟「黃河寶藏」之旅,暢遊我省燦若星辰的非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