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繁多,但只能依靠現場展示,沒有固定的「家」。在本次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程青梅提出建設河南非遺博物館,給中原非遺文化一個「安穩的家」。
河南非遺資源價值高、內容豐富
河南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達22萬多條,涵十大類別。各個市、縣,甚至很多村都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有跨地域分布項目較多、影響較大等特點。
截至目前,河南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2個,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代表性項目分別有113個、728個、2762個、8755個,代表性傳承人127名、832名、3445名、9251名。
「走街串巷」展示優勢未顯 請給它們一個「家」
如此龐大的非遺遺產只能通過「走街串巷」來展示,以河南省非遺展示展演三大品牌活動寶豐馬街書會、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中國(鹿邑)·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展演為主,或者亮相春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大節日紀念日舉辦的展演展示活動。受場地和展期限制,不利於非遺文化的常態化感知,難以涵蓋河南非遺文化資源全貌。
而在陝西、廣州、成都、南寧等省市,非遺博物館、非遺陳列館正在大放異彩。
2007年至2009年,河南組織開展第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普查出各類線索180餘萬條,其中,基本立項22萬餘條。雖然目前河南已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但非遺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並未發揮充分。
線上線下聯動 建非遺博物館有利於非遺「活起來」
程青梅告訴記者:「河南省非遺博物館的建設,可以通過傳承人現場演示,觀眾親身體驗,以獨特生動的方式讓非遺活起來。」
2020年12月,非遺數位化建設邁出重要一步,首個河南非遺數字館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上線,手機屏幕方寸之間,觀眾便可感受「科技+文化」帶來的體驗,但仍需再努力。
程青梅認為,河南非遺博物館的建設,從選址到展示理念上,可對接河南省黃河文化旅遊帶、鄭汴洛國際文化旅遊核心版塊的規劃,建成後將為黃河文化旅遊帶增添新名片、提供新平臺。
河南非遺博物館可集研究、展示、轉化於一體。以博物館平臺為依託,整合河南非遺文化資源,面向社會實現共享,為文創開發、影視產業、動漫產業發展提供豐富創作素材和創意靈感,真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讓非遺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