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敦煌莫高窟,看石窟藝術背後的歷史故事

2021-01-13 騰訊網

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沿古絲綢之路往敦煌市東南方向走25公裡,會看見一座盛名赫赫的鳴沙山。轉到山的東麓,遠遠望見南北長約1600米崖壁上,上下五層的布滿了洞窟。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放眼四外,此處南枕祁連,襟帶西域;前有陽關,後有玉門。此處歷史悠久,自漢代起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漢代,此地是轄六縣的敦煌郡。東漢人應劭稱:「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兩千年後的今天,這一「繁盛大地」以其擁有的舉世無雙的石窟藝術、藏經文物而成為人類最偉大、最輝煌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在莫高窟第423窟內,有一片隋代刻制的墨書題記《莫高窟記》。仔細觀察,由於年代久遠風沙久拂,題記正文已經模糊不可見,但標題「莫高窟記」四字卻十分清晰。這是最早見的莫高窟之名,也是敦煌莫高窟的名字之來由。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從世俗的層面理解,莫高窟也可以理解為沒有比此水平更高的石窟了。

莫高窟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也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其它洞窟均為僧侶修行、居住和死亡後掩埋的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檯燈等生活設施。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彩塑雕像2415尊,壁畫45000平方米。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相傳,敦煌莫高窟是一位樂尊佐和尚最早修建的。敦煌自西漢起即為西域重鎮,絲綢之路的暢通使得中國和中亞及西方諸國的商業、文化交流得以發展,佛教和佛教藝術即是循此路線,經敦煌傳入中國的。公元四世紀,中原戰火不斷,河西地區則相對安定,因此,有很多內地僧人離開中原,一路西行尋求修行之地。

公元366年,樂尊佐和尚西遊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四處皆是沙石,時間已是黃昏,飲食和住宿都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太陽漸漸落下了山,虔誠的樂尊佐和尚正在地頭趕路,驀然間他抬頭一看,眼前出現了奇景,只見對面的鳴沙山一片金光,四射的光芒中仿佛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顯現。樂尊佐和尚被這聖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想這是佛祖對他的提示。於是,他停了下來,用盡個人一生的精力在佛光閃現之地開鑿佛窟。這就是莫高窟的開始。

公元六世紀末,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結束了長期戰亂和分裂的局面,同時也加強了對西北的經營。儘管隋朝統治只有短短的37年,但是皇帝崇奉佛教,莫高窟的開鑿修建就大大加快,在數量和規模上都達到了非常可觀的程度。唐朝建立後,中國封建社會的進入鼎盛時期,武則天統治時期更是大力推崇佛教,到武周聖曆元年,莫高窟已有「窟室一千餘」。

五代時期及宋代,政府官方修建行為減少,民間修建佛窟發展起來。與中原內地相比,河西地區相對穩定,當地僧民俗眾又開鑿了大量洞窟,並對前代洞窟進行了全面維修。

元朝時,蒙古統治著信奉佛教密宗,這一時期開鑿的石窟均帶有密宗色彩。此後,由於絲綢之路漸於沉寂,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開鑿也趨於停止。在吐魯番統治時期的1516至1715年,莫高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西方侵略者深入中國內地之後,莫高窟更是遭受了浩劫。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並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瑰麗華豔,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鬆軟,並不適合製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像力豐富、造詣高深,而且與壁畫相融相襯,相得益彰。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衝雲霄;有的從空中俯衝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遊龍;有的則隨風悠悠漫捲。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為人們打造了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

來源:趣歷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歷程——講述敦煌石窟藝術背後的故事」主題展在莫高窟進行預展
    2020年8月19日,由敦煌研究院主辦的「歷程——講述敦煌石窟藝術背後的故事」主題展覽在敦煌研究院文創展廳進行預展。此次展覽採取空間敘事的方式,通過文物、檔案資料、老照片、藝術裝置、多媒體視頻等手段,展現了「莫高精神」形成的歷史脈絡,揭示了老一輩「莫高窟人」在艱難處境下、在新時代中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創新的群體選擇與個人心路的歷程。
  • 西北行記|走進莫高窟,看千年藝術瑰寶,了解敦煌守護人的故事
    西北的青甘大環線,是一條經典的旅行線路,沿途有青海湖,茶卡鹽湖,柴達木盆地,鳴沙山月牙泉,張掖七彩丹霞,祁連山大草原等,其中最精彩之處,莫過於敦煌莫高窟的遊覽,現在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她,一窺那千年的歲月。
  • 中國石窟藝術之最——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 【敦煌展演】到海南省博物館看「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
    【敦煌展演】到海南省博物館看「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 2020-12-11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甘肅旅遊勝地:莫高窟西側的石窟藝術之宮——敦煌西千佛洞
    西幹佛洞和莫高窟、榆林窟合稱為敦煌藝術,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千佛洞開鑿在敦煌市西南黨河清流的砂質崖壁上,因地處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
  • 到海南省博物館看「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
    「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於12月10日在海南省博物管展出,此次展覽通過八個篇章,共100餘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窟複製洞窟,全方位呈現了敦煌石窟的千年營建歷史、絲路多元文化交匯的藝術結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宏。
  • 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敦煌莫高窟,佛教藝術的寶庫
    一定要了解敦煌莫高窟,原因是它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它是融建築、繪畫、雕刻在一起的綜合藝術,它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可以研究不同時期的文化交融。敦煌莫高窟開始鑿洞的時間是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其具有的藝術特色是將建築、繪畫和雕刻藝術融於一體的綜合藝術還吸收和加入了西域及外來的藝術手法。敦煌莫高窟的藝術價值在於它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
  • 3D莫高窟將登香港書展 重現敦煌石窟藝術瑰寶
    3D敦煌莫高窟走進香港書展。(圖片來源網絡)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24屆香港書展將於7月17日至23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大會特別於「文藝廊」設「人間淨土—— 走進敦煌莫高窟」展覽,展示數碼化的立體敦煌壁畫、220號石窟立體模型、多幅敦煌石窟外觀及壁畫照片。平面壁畫變立體影像該項展覽由香港城市大學互動視覺及體現應用研究室(ALiVE)、敦煌研究院及香港敦煌之友聯合製作、新鴻基地產全力支持。
  • 「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10日在省博開展
    敦煌石窟是什麼?莫高窟的開鑿營造何時起?壁畫和佛像雕塑是怎麼做的?佛國世界有著怎樣的佛本生故事?佛音樂神,反彈琵琶,絲路交通,霓裳美儀。看見我們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也看見我們亙古不變的世相與人心。  8月,展覽「漲海推舟 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在莫高窟成功舉辦;如今,「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馬上就要在海博和觀眾見面了。黃沙和碧海,敦煌和海南,分別位於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要衝,共同見證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
  • 帶你走進敦煌莫高窟
    帶你走進莫高窟。敦煌經歷了許多變遷、起伏,經歷了近5000年漫長而曲折的旅程。敦煌悠久歷史孕育的燦爛古代文化,使戈壁綠洲更加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就像一塊鑲嵌在金色沙漠上的翡翠,更加美麗和燦爛。敦煌,一個神聖的名字。
  • 敦煌莫高窟是歷史唯美的遺留
    簡單的走馬觀花式遊覽已經無法滿足深度客戶的需求,人們希望沉浸在莫高窟中反覆觀摩,追求藝術及文物背後故事,譬如壁畫臨摹、塑像復刻、文物修復等,但是人類活動往往附帶著嚴重的負面影響。冬天淡季來臨時,進入莫高窟如同包場一般,可觀摩洞窟將增加至12個。同時,莫高窟還會開放特級洞窟預約,如果你覺得普通洞窟無法滿足你對莫高窟的熱愛,還可以現場預約多個特級石窟進行觀摩。現在去莫高窟,便能輕鬆獲得以上種種待遇。
  • 一次黃沙碧海的隔空對話 「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走進海南
    敦煌研究院供圖敦煌石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藝術真諦和人文傳統。以古鑑今,敦煌文化的精神也印證著「一帶一路」的宗旨。此次展覽分為「絲路漫行」「壁上丹青」「莊嚴佛宮」「淨土梵音」「通達絲路」「霓裳美儀」「匠心營造」以及「歷程——講述敦煌石窟藝術背後的故事」8部分內容。
  • 一次黃沙碧海的隔空對話「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走進海南
    敦煌石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藝術真諦和人文傳統。以古鑑今,敦煌文化的精神也印證著「一帶一路」的宗旨。此次展覽分為「絲路漫行」「壁上丹青」「莊嚴佛宮」「淨土梵音」「通達絲路」「霓裳美儀」「匠心營造」以及「歷程——講述敦煌石窟藝術背後的故事」8部分內容。
  •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為什麼值得每一個……懂了
    「世界上只有一個敦煌, 無法復刻的敦煌」 沿著古絲綢之路, 一座名聲赫赫的鳴沙山, 一轉角,敦煌莫高窟座落於1600米懸崖上。
  • 人類敦煌,千年莫高。中國四大石窟-莫高窟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轉變,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復開放。又稱千佛洞,景區由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石窟兩部分組成,擁有大量的壁畫、石窟、文物等。·敦煌遊玩的首選之地,可以在展示中心觀看電影,然後去觀賞規模浩大、內容豐富的石窟和壁畫藝術。·洞窟內到處畫著佛像、飛天等,既有高達九層樓的坐像,也有十幾釐米的小菩薩,數量眾多,形態各異。
  • 敦煌石窟的社會歷史背景
    莫高窟第285窟被認定為當時的東陽王元榮所建大窟,其中理由之一,是該窟南壁所繪《五百強盜成佛故事》,反映了這樣一個歷史事件:當時敦煌之東的河西一帶曾發生農民武裝暴動,並一度截斷了敦煌與中原的通道,元榮在他的寫經題記中多次提及此事;而《五百強盜成佛故事》在壁畫中出現,正是元榮個人的意圖。
  • 敦煌莫高窟一瞥
    2020-08-02下午,我們一行來到了敦煌莫高窟。走進莫高窟。票價100元/人·次,所能享受的範圍是:乘坐往返莫高窟交通車輛,洞窟配備講解員,參觀莫高窟4個開放洞窟,免費參觀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敦煌研究院美術館等。
  • 「中國四大石窟」之敦煌「莫高窟」
    曾幾時就計劃要參觀「中國四大石窟」,之前已經參觀了「麥積山石窟」,這次趁著休假自駕遊,終於選了敦煌,去參觀「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敦煌市東南25公裡的鳴沙山東麓,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
  • 敦煌石窟藝術【經典多圖】
    、西千佛洞、五個廟石窟、榆林窟、東千佛洞等一系列石窟,現在統稱為敦煌石窟。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區域性特徵:莫高窟藝術富於時代特色,在共性上鮮明地體現著各歷史時期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權流行藝術樣式特徵的同時,又表現出強烈的敦煌地方化藝術元素,區域性特徵明確,反映出絲綢之路上中西交流的旺盛活力和敦煌本地文化的強大整合能力。
  • 甘肅敦煌莫高窟經久不衰,只因歷史悠久,網友:不止這些
    這裡有溫情、有故事、有你想去的遠方。在這裡就讓小王陪你一起用腳步來丈量這個世界!看天下奇觀,察各地風採,這期讓我們一起走進壯美敦煌。敦煌特色敦煌是我國甘肅省酒泉市的一個縣縣級市。因「敦煌壁畫和石窟"而聲名遠揚,了解一點歷史知識的走知道,敦煌是我國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敦煌就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順勢而生,其範圍涵蓋更廣,對經濟帶上的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影響甚遠,也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