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之旅和白堤之行結束後,我和媽媽休息了一晚,早早起床,出發去了蘇堤。
蘇堤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修建的,蘇東坡是我最敬佩的文學家。他在杭州任地方官時治理西湖,疏通西湖時挖出的淤泥巧妙地築成蘇堤,堤上建有六座石橋,還建有九座涼亭,便於行人歇腳避雨。
蘇堤上遍植楊柳,一到春天,綠柳如煙。而現在,已是夏末。柳樹的枝條已長得很繁茂了,柔韌的枝條隨風搖動,葉梢輕輕地點著水面,一圈圈漣漪蕩漾開去,枝葉的倒影模糊了,變成了一片暈開來的綠。遠遠看去,整條蘇堤,好像都染上了一層濃鬱的綠色,連吹過的風,也似乎變成了淡綠色。
我與媽媽漫步蘇堤,卻見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抬眼望去,只見烏雲如墨汁潑灑在宣紙上,飛快地化開來,惟能看見遠處淡淡如煙的山影。而明亮的湖水也黯淡了下來。不一會兒,晶瑩的雨珠便落了下來,雨珠在烏雲的襯託下,顯得格外通透。落在水中,水面便閃爍起一朵朵晶瑩的水花,那水花瞬間又歸於湖中,漾起一絲絲明亮的水紋;落在遊船畫舫的頂篷上、跳躍著,交織成如霧的雨簾;落在荷葉上,舞蹈著,舞出一串串剔透的旋律……
我看著愈來愈濃的雨霧,心中忽然一動。此情此景,正與東坡所寫那四句詩句相同。在雨中,我似乎看到蘇軾置身樓上,他賞雨飲酒,已微有醉意。他詩興大發,命人拿筆墨紙硯,揮毫寫下一首詩:「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西湖如詩的美景,引來古今多少詩人的駐足;西湖的美,也源於文人筆下的佳作。「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西湖晴雨畫圖間,坐倚闌幹自解顏」。「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西湖如詩,詩如西湖。那些描寫西湖的詩句,給西湖添上了一番別樣的風韻;那些經過西湖的詩人,給我們留下了他們與西湖的故事,讓我們在自然之外,有無盡想像。
西湖是荷、是女子、是詩。西湖給我以無限遐想,我願用我的筆、我的心,來記住她、描繪她、講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