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真正的西湖詩

2021-02-19 蘭心蕙質的文字小屋

                              一首真正的西湖詩

最初認識西湖之美是從蘇軾的一首詩開始的,這首詩叫《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水波蕩漾,波光閃閃,美輪美奐。即使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是奇幻無比。西湖就像那位風華絕代的越國美人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掃蛾眉,同樣風姿綽約。用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朝人贊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西子湖也成了西湖的別名。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蘇軾之所以能夠寫出這樣一首詩,絕不僅僅是應景之作,而是與他的親身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元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089年,蘇軾任杭州知州。當時的西湖湖面因雜草淤塞而大面積縮小,面臨湮廢的危險,杭州人民生活和整個城市的發展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西湖一旦湮廢,不但沿湖的千頃農田將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魚蝦菱藕等也將喪失。當時,杭州是全國釀酒業最為發達的城市,西湖一廢,釀酒業必定難以為繼,朝廷也將失去巨額酒業稅源。另外,杭州當時有茆山和鹽橋兩條運河,它們縱貫南北,都和江南運河相溝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脈。在湖水充沛的時期,它們以西湖為水源,不僅河道通暢無阻,而且河水還可以為城市居民取用。但隨著湖水的枯竭,運河就不得不依靠錢塘江水,結果是鹹潮倒灌,沿河斥滷,而且大量泥沙會隨著鹹潮淤入運河,使運河每隔三年五載就必須疏浚,耗費十分巨大。更為嚴重的是,隨著西湖的湮廢,杭州城居民將陷於苦水之中。針對這種嚴重的情況,蘇東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興修杭州水系的計劃,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籌措工程經費,開始對西湖進行大規模的疏浚。  在這次對西湖的大規模疏浚工程中,蘇東坡下令撤廢了湖中私圍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帶全湖最深之處,建立了三座石塔,禁止在石塔範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淤澱。西湖疏浚以後,全湖又充滿了一泓碧水,於是又在運河與西湖溝通之處建築閘堰,使縱貫城市中心的鹽橋運河專受湖水,與江潮隔絕,而使城市東郊的茆山運河專受江潮,兩河互不幹擾,做到了潮不入市。與此同時,蘇東坡還徵用士兵及民工對運河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暢,清水遍全城。
   
在蘇軾的建議下,西湖內清淤的泥漿,壘在西湖的湖心南側成為一道長堤,方便了群眾出行、用水、養殖、種植,後人懷念蘇東坡,把西湖長堤稱為蘇堤。蘇堤春曉,引人入勝,早已成為西湖著名的景觀之一。而今我們漫步在長長的蘇堤,風拂柳枝,賞一湖碧水,遙想千年前的蘇軾帶領杭城百姓熱火朝天疏浚西湖的場面,怎不感慨萬千呢?

     可以說,西湖,這一片蕩漾的碧波凝聚了蘇軾的無數心血。她是蘇軾和成千上萬的百姓用血汗澆灌出來的一枝奇葩。當自己規劃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呈現在眼前時,那種喜悅和激動恐怕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到的吧。蘇軾對西湖的喜愛和讚美是發自內心的,西湖之美不僅在於她的形色,更在於她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偉大工程。

     其實,這首詩還蘊含著蘇軾的人生感悟。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非常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指責蘇軾的過失。蘇軾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1079年)四月調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來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利用,說他「愚弄朝,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又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押往京城,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臺)。

「烏臺詩案」成為蘇軾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必欲置蘇軾於死地,而親友們的救援活動也在同時展開。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蘇軾下獄共一百零三天,險遭殺身之禍。而蘇軾經此一事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黃州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城外的赤壁山遊覽,並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作品,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公務之餘,他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蘇軾在這時起的。

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常州一帶水網交錯,風景優美。他在常州居住,既無饑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遠離了京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眾多朋友朝夕相處。蘇軾於是選擇常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21]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為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再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是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諫議,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又遭到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於是他再次來到了杭州。

經過了這樣一番大起大落、起起伏伏,蘇軾對人生便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正像西湖一樣,人生無論陰晴,都是美景,都應該細細地體味。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一首真正的西湖詩,它不僅是美麗西湖的寫照,更是詩人人生的寫照。西湖因為這首詩而增加了人文底蘊。

 

 

 

相關焦點

  • 再讀一首「淡妝濃抹的西湖詩」
    雖然現在疫情,我們沒有辦法飛去杭州,遊船西湖,但是我們可以從很多偉大詩人的詩詞中神遊一番,從古到今,描寫杭州,描寫西湖的詩詞可以說非常非常多,關於西湖的傳說也非常多,比如《白蛇傳》發生地就在杭州,古時稱「錢塘」,西湖斷橋也是影視作品中著名的橋段。當然西湖邊還有著名的蘇小小的悽美愛情故事,蘇小小墓(即慕才亭),位於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寶媽晚上可以給孩子們講講白娘子和許仙的傳說故事。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詩,所描寫的西湖春光令人叫絕!
    《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經典詩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所作的一首描寫西湖頗負盛名的詩作。主要通過對西湖旖旎春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 白居易寫西湖的一首詩,千年之後再讀,依然美得讓人心醉!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錢塘湖春行》,去重溫千年之前文人的情懷和智慧,感受它所帶來的詩歌魅力。「錢塘湖」,即今天的杭州西湖。顧名思義,這首詩也就是白居易寫西湖的一首詩。作為一首寫景抒情詩,它主要通過對早春西湖的風光描繪,表達了白居易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西湖風光的喜愛之情。
  • 一人一首古詩詞,這些描寫西湖的詩,你最鍾愛哪一首?
    白居易這首詩可以說是眾人皆知了,入選了小學課本,錢塘湖即西湖的別稱,詩人從孤山寺出發,然後到現在的平湖、白堤,詳細的記錄的所見所聞,將春天西湖的盎然春意寫的生機勃勃,使人宛如身處仙境天堂之中,詩人的心情也如春風中輕快的馬兒一般舒暢,白居易對西湖的喜愛一覽無遺。
  • 他用一首28字的小詩,打造西湖金色名片,杭州人為他建生祠
    這首詩的題目叫《錢塘湖春行》,是詠西湖詩中的名篇之一,讀來膾炙人口,一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流傳千古,百讀不厭。但是,細心的朋友肯定疑問來了,這不是寫錢塘湖的嗎,這是西湖嗎?沒錯,在唐朝時,西湖還不叫西湖,就叫錢塘湖。而在歷史上,西湖曾經有過很多的名字,不同的時期稱謂不同。
  • 蘇軾最美的一首詩,4句話寫盡了西湖的美麗,其中一句更是巧妙!
    原題:蘇軾最美的一首詩,4句話寫盡了西湖的美豔,其中一句更是巧妙 文/詩詞歌賦匯 蘇軾,曾經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至黃州,後又被調往杭州任通判,為期3年。蘇軾在杭州的這3年可謂大興杭州的水利工程。
  • 西湖的詩
    落在水中,水面便閃爍起一朵朵晶瑩的水花,那水花瞬間又歸於湖中,漾起一絲絲明亮的水紋;落在遊船畫舫的頂篷上、跳躍著,交織成如霧的雨簾;落在荷葉上,舞蹈著,舞出一串串剔透的旋律……我看著愈來愈濃的雨霧,心中忽然一動。此情此景,正與東坡所寫那四句詩句相同。在雨中,我似乎看到蘇軾置身樓上,他賞雨飲酒,已微有醉意。他詩興大發,命人拿筆墨紙硯,揮毫寫下一首詩:「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 白居易去西湖踏青,寫下一首詩,句句都是美景,讀後令人陶醉
    而說到踏青詩詞,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樣,第一時間會想到白居易的那首很經典的踏青詩《錢唐湖春行》。雖然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打小就很熟悉,不過我想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現在再讀肯定又有一番新感受。《錢唐湖春行》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顧名思義,這首詩就是白居易去西湖踏青時所作。公元822年,也就是唐穆宗長慶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
  • 蘇軾最著名的一首詩,將西湖的陰晴美景寫得淋漓盡致
    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蘇東坡的一首描寫西湖最為著名的詩《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最大特點是詩人蘇軾在這首詩中分別將西湖的陰晴兩種美景寫得淋漓盡致!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吧!
  • 品讀《飲湖上初晴後雨》,這一首詩,寫絕了西湖的美
    西湖,唯美的浪漫之地,而成就西湖唯美與浪漫的,不僅僅是那傳說中的愛情故事,更是因為有無數的優美文字,讚美這裡的美景。而其中,宋代文學大家蘇軾蘇東坡的這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在我來,把西湖的美麗景色,寫絕了。
  • 蘇軾遊西湖遇見一位少女,因太喜歡她,寫了一首詩流傳千百年
    於是胸中憋了一口悶氣的蘇軾出來散心,打算遊一遊西湖,賞一賞美景,好把那些惡氣給解去。西湖的美景名滿天下,蘇軾鬱悶的心情大有改善,他覺得不虛此行,心中豪興大發,打算在杭州好好為官,建設民生,治理西湖,讓杭州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得更加繁榮。
  • 蘇軾一首驚豔了時光的詩,你知道嗎
    他曾任杭州通判,住到了西湖邊,西湖這樣鍾靈毓秀的地方,怎麼能少了東坡先生的筆墨呢。日日就在西湖邊,西湖的水光、山色、雨晴、風雪,四季變幻的風景,使他文思如泉湧,佳作不斷,關於西湖的詩詞,他就寫了很多首。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就是《飲湖上初晴後雨》了。
  • 這三首寫西湖美景的詩詞,讓人陶醉,你更喜歡哪一首
    今天,我陪大家一起欣賞關於西湖的三首詩詞,這三首寫西湖美景的詩詞,讓人陶醉,你更喜歡哪一首。《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 誤人子弟,《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什麼時候成了一首寫景詩?
    這首詩題目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已經非常明確地道出了這首詩的文體:送別詩。但是,我們去看一下所有的教學分析文章(這首詩被選入了各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觀點都認為它是一首寫景詩,而且,幾乎都言之鑿鑿,說這首詩根本沒有送別之意。
  • 蘇軾遊西湖,在湖光山色中飲酒作詩,成就一首千古佳作
    身在蘇杭,勝似天堂,而說到杭州,就不得不說西湖,幾千年來,關於西湖的文章數不勝數,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杭州,都要來看看這西湖美景。就連那大名鼎鼎的蘇軾,也不僅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之中,這一汪西湖水,蘊含著太多的人的情感,讓人難以忘懷。即便是幾百多年後的今天,讀起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腦海中也不禁浮現蘇軾遊湖的場景。一場美夢,去到那杭州城,看看人間西湖,多少的傳奇故事,需要人們細細品味。
  • 每天讀一首詩: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詩的前兩句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雨時的不同景色。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遊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豔,後來轉陰,入暮後下起雨來。而在善於領略自然並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 蘇軾是一首經典的詩,他只是一個輕觸,但他寫了一個不同的西湖
    當蘇軾在杭州做了很多實際的事情時,他模仿偶像白居易,即現在的蘇堤築起了一條長長的堤壩,並為西湖寫了許多著名的千古文章,所以當我們提到西湖,人們自然會想到蘇軾這兩個著名的詞:如果你想做西湖比西子,淡妝總是合適的。這兩句話可以說寫得完全不同西湖,也讓我們看到蘇軾非凡才華。
  • 濟公遊覽西湖,寫下一首詩,寓理於景,禪意深厚
    他曾在西湖邊的靈隱寺和淨慈寺出家,從而與西湖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常常獨自來到西湖泛舟,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感受著清風朗月,寫下了不少關於西湖的動人詩篇。下面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湖中夕泛歸·南屏四絕(其一)釋道濟(宋)幾度西湖獨上船,篙師識我不論錢。一聲啼鳥破幽寂,正是山橫落照邊。
  • 讀了蘇軾的這首詩,才知西湖竟如此美麗,百讀不厭!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便是眾多歌吟西湖之作中的一首名篇。它出自於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之手,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至於這首詩的內容,簡而言之就是讚美了西湖的美景。雖然說歷朝歷代讚美西湖美景的詩作不在少數,但是蘇軾的這首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見清代學者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詩,描寫了杭州西湖的美,令人讚嘆不已!
    詩一開始點明了他「春行」的方位。孤山寺建於孤山之上,孤山則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賈亭,乃貞元中的杭州刺史賈全所建,故名賈亭。如據「寺北亭西」的方位看,詩中提到的「水面」,是指後湖說的,春天,湖而上雲氣飄浮,被清澈的陽光一照,給人一種朦朧,夢幻的感覺。低,是說雲氣快要接觸湖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