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文物】漢代青銅蒸餾器

2021-02-15 柳州博物館


漢 鋪首銜環銅蒸餾器

通高34釐米;口徑26釐米

柳州博物館藏


鑑賞要點:此鑄造技術精湛,造型獨具特色的漢·銅蒸餾器,分為甑體和釜體上下兩部分,甑體有儲料和凝露作用,外帶一個導流管。釜體用以加熱和裝料(蓋殘損)。

這件在國內十分罕見的漢鋪首銜環青銅蒸餾器,其鏽色為孔雀藍色,可見這件在廣西出土的青銅蒸餾器,2000多年來,飽受著海水中礦物質及土壤的侵蝕,至今,完整地保存下來,實屬不易。

該蒸餾器分為甑、釜上下兩部分(連體),上體甑用以盛物。其口外侈有折沿,圓腹,腹部上有弦紋,兩側有一對鋪首銜環,且腹下端有一個圓柱型朝下的流,圜底;下體為釜,用以煮水,中間的箅通汽以蒸於甑,直口,鼓腹,腹上部有弦紋,兩側亦有一對鋪首銜環,圜底。


蒸餾器細節圖


蒸餾器是利用蒸餾法分離物質的器具。在中國古代,它一般用於煉丹術、制燒酒、蒸花露水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形制和起源。煉丹術中的蒸餾器主要源於古人抽砂鍊汞的實踐。我國古代的水銀煉製,最早是採用簡單的低溫氧化焙燒法,東漢時發展成密閉抽汞法,把容器密封起來,加熱時,丹砂分解出的水銀蒸汽冷凝在容器內壁。這種鍊汞設備再加上冷凝裝置和汞收集器,就構成了一種較為原始的蒸餾器。煉丹家們長期使用的所謂"火在上、水在下"的未濟爐,就是把冷凝器置於爐內的一種簡單蒸餾器。後來,煉丹家們又將冷凝器與加熱爐分開,使得這種形式的蒸餾器發展到了完善程度,其代表就是吳悞《丹房須知》及宋應星《天工開物》中的描述。


圖為河北承德出土的元代青銅蒸餾器


圖為西漢青銅蒸餾器

在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曾經寫到:「通過蒸餾,先使水變成蒸汽繼而使之變成液體狀,可使海水變成可飲用水」。這說明當時人們發現了蒸餾的原理。古埃及人曾用蒸餾術製造香料。在中世紀早期,阿拉伯人發明了酒的蒸餾。在十世紀,一位名叫Avicenna的哲學家曾對蒸餾器進行過詳細的描述。

在國內,時間更早些的古代蒸餾器實物也還是有的。如上海博物館珍藏的,1975年,在安徽省天長縣安樂鄉出土一漢代銅蒸餾器,其結構亦由上下兩分體組成,上體底部帶箄,箄上附近鑄有一槽,槽底鑄有一引流管,與外界相通。在蒸餾時,配以上蓋,蒸汽在器壁上凝結,沿壁流下,在槽中匯聚後順引流管流至器外,因此可起到蒸餾作用。

  我國的蒸餾器的基本結構特點可從東漢的這一青銅蒸餾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為釜體(加熱或裝料部分),甑體(裝料或蒸汽揮發),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導出部分。這一器形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與外國的蒸餾器有較明顯的區別。

中國古代蒸餾器示意圖

宋代的蒸餾器:關於宋代蒸餾器的史料有三條,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器形。《丹房須知》的蒸餾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熱用的爐,上面有一盛藥物的密閉容器,在下部加熱爐的作用下,上面密閉容器內的物質揮發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內部的水銀蒸汽流入旁邊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硃"的用具。從記載文字中可對其結構作出推測。這種蒸餾器的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則在於頂部安一管子。

  南宋張世南的《遊宦紀聞》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可推測花露在器內就冷凝成液態了。說明在甑內還有冷凝液收集裝置,冷卻裝置可能在包括在這套裝置中。

  金元時期的蒸餾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區青龍縣發掘出的金代銅製蒸餾器結構如圖所示。無獨有偶,無代朱德潤在《軋賴機酒賦》中描述的一種蒸餾器,據我們分析,正好與上述金代的蒸餾燒鍋結構相同。

  明清以來的蒸餾器的結構如何,大概可從民國時期的資料得到一些啟示。基本結構與宋金元時代的並沒有很大的變化,主要是蒸餾器的容積增大了,適用於固態蒸餾的蒸餾器發展得更加完善。下面是幾例近代的蒸餾器圖形廣西地區用來蒸餾小麯酒的"土甑",酒蒸汽引出蒸餾器後在另外的冷卻器中冷卻。這實際上由天鍋,甑體和地鍋所組成的蒸餾器。所謂天鍋,是盛冷卻水的鍋,置於最頂部,甑體內置酒醅,地鍋內盛水。

更多青銅器,請您來到柳州博物館參觀哦~

積累歷史知識就是這麼簡單呢~

╮(╯▽╰)╭

開放時間:9:00—16:30(16:00停止入館,逢周一閉館)

每周五晚:20:00-22:00(柳州博物館周五夜間常態化開放)






相關焦點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漢代「宜子孫」銘青銅洗
    今天為大家帶來溧陽博物館看館藏第五十期——漢代「宜子孫」銘青銅洗。「銅駝陌上得銅洗,曾見漢朝風露零。」這件溧陽市博物館藏漢代青銅洗,於1982年原陸笪鄉上莊出土採集,系國家三級文物。自西漢開始,魚紋非常盛行,經常出現在當時的青銅器、畫像石等文物上,這與當時的古人以魚比喻多子有關,後又因魚和「餘」同音,所以魚也成為古代工藝美術品中象徵富貴有餘的吉祥圖案。在雙魚紋間還鑄有「宜子孫」銘文,「宜子孫」也是漢代文物中常見的吉語銘文,有祈求多子多福之意,多見於漢代瓦當、銅鏡等。
  • 青銅火鍋、大型蒸餾器、博山爐,圖說海昏侯劉賀墓出土青銅器
    青銅蒸餾器這套青銅蒸餾器到底是不是用來蒸餾酒的還是未知數。不過,除了蒸餾器,我也想不出還能蒸餾什麼了。青銅火鍋這件青銅火鍋與北方的火鍋比較像。其實,對於那個時候有火鍋我是不驚訝地,畢竟在漢代還有這樣的幾宮格火鍋。
  • 西安漢墓發現或最早蒸餾器(圖)
    【來源:香港大公報】  M115號墓葬出土的銅蒸餾器(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提供)  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透露,考古人員最近在西安市張家堡廣場東側發掘出四百四十餘座漢代墓葬,其中一處規格較高的西漢王莽時期墓葬中,發現一盅工藝奇特的銅蒸餾器,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蒸餾器。
  • 西安漢墓出土罕見漢代玉衣 蒸餾器震驚學者(圖)
    [提要] 西安市張家堡漢墓群公布的考古報告稱,經過2007年上半年對墓群的挖掘,共發現漢代墓葬44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近3000件,其中包括罕見的玉衣、造型奇特的銅蒸餾器等,均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 南昌漢墓出土蒸餾器 蒸餾酒歷史或提早千年(圖)
    青銅蒸餾器提梁卣  中國江西網訊 隨著南昌西漢海昏候墓的挖掘,一批具有較高觀賞和研究價值的精美文物,捎來了西漢人跨越時空的問候,其中,一件青銅蒸餾酒器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考古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稱,此前出土的製酒蒸餾器最早出現在元代時期古墓,這次發現將蒸餾酒的歷史提早了1000年。  有關蒸餾酒文獻的記載始於元代  在此次南昌海昏候墓出土文物中,一件青銅器體形渾圓如桶,底部有菱形鏤空,設有雙足。經專家組認定,這是一件青銅蒸餾器。西漢時期已經有蒸餾酒,這一發現令專家們倍感興奮。
  • 兩千年前的海昏侯古墓,裡面不僅有青銅蒸餾器,還有青銅器火鍋
    在海昏侯古墓的考古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五銖錢、編鐘、琴瑟、樂俑,各式棋盤、硯臺,價值驚人,此外,主槨室西室出土了一件漆器屏風構件極具歷史價值,上面繪有孔子像,並記錄有孔子生平,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孔子畫像。除了孔子的畫像之外,通過對墓中出土的簡牘進行初步釋讀,發現其中包含了大量儒家經典著作。
  • 青銅火鍋、大型蒸餾器、博山爐,圖說海昏侯劉賀墓出土青銅器
    青銅蒸餾器這套青銅蒸餾器到底是不是用來蒸餾酒的還是未知數。不過,除了蒸餾器,我也想不出還能蒸餾什麼了。青銅火鍋這件青銅火鍋與北方的火鍋比較像。其實,對於那個時候有火鍋我是不驚訝地,畢竟在漢代還有這樣的幾宮格火鍋。
  • 顛覆蒸餾器西方起源論!海昏侯墓發現的青銅蒸餾器有多重要
    這套青銅蒸餾器與現代蒸餾器極為相似,也就是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所說的希臘式蒸餾器。僅僅出土一件蒸餾器並不能說明蒸餾器源於中國,也有可能是西方傳來的呢?證明這一點並不難,看看西方希臘式蒸餾器起源便知道了。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五十)| 漢代「宜子孫」銘青銅洗
    漢代「宜子孫」銘青銅洗「銅駝陌上得銅洗這件溧陽市博物館藏漢代青銅洗,於1982年原陸笪鄉上莊出土採集,系國家三級文物。該銅洗器形碩大,高9.5釐米、口徑37.5釐米,敞口平底,外腹部有2道凸稜,在當時可能是用作沐盆使用。銅洗內底面飾有雙魚紋,當銅洗裝滿水時,起到雙魚如同在水中遊動的視覺效果。
  • 館藏青銅文物保護修復,真的不容易!
    為使館藏文物得到更好的保護,確保文物的絕對安全和科學管理。昆明市博物館積極參與和申報國家、省級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組織開展館藏文物病害評估及機理分析、科學分析檢測、保存環境監測與調控、保護修復材料與工藝及其適用性評價等理論研究。已完成多項館藏可移動文物本體修復保護及預防性保護項目申報立項工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並採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
  • 古人的蒸餾器是如何工作的?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眾多文物當中,有兩件做工精美,外形奇特的青銅器物。第一件青銅器物讓人們看了既熟悉又陌生,它的主體形狀像一口圓形的鍋,下面有一個鐵盤,這是由於這一特點,使它剛一出土,便成為了考古學界關注的焦點。尤其圍繞這件青銅器的功能,大家眾說紛紜,其中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認為這件器物是一個古代的「火鍋」。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漢代釉陶瓿
    今天為大家帶來溧陽博物館看館藏第五十四期——漢代釉陶瓿。瓿的本意即是一種小甕,古人使用瓿的時間很長,從商代開始已經有瓿了,質地有青銅和陶質。一般認為瓿是盛酒或水的容器,偶爾也會盛放醬。西周時期的瓿多仿青銅瓿的造型。進入東漢以後,瓿不再流行。
  • 鎮原縣博物館館藏精品|漢代龍首柄銅鐎鬥
    鎮原縣博物館館藏精品|漢代龍首柄銅鐎鬥 2021-01-16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漢代銅弩機
    今天為大家帶來溧陽博物館館藏第三十一期——漢代銅弩機。漢代銅弩機是國家三級文物,1990年在溧陽上興蔣笪村漢墓出土。器長13釐米,高11.8釐米,厚2.3釐米。弩機是弩的機件,裝置在弩的木柄後部,青銅鑄造。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漢代釉陶瓿
    今天為大家帶來溧陽博物館看館藏第五十四期——漢代釉陶瓿。瓿的本意即是一種小甕,古人使用瓿的時間很長,從商代開始已經有瓿了,質地有青銅和陶質。一般認為瓿是盛酒或水的容器,偶爾也會盛放醬。西周時期的瓿多仿青銅瓿的造型。
  •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⑪我就是「範」,模範的「範」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⑪我就是「範」,模範的「範」 2020-10-15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博物館館藏文物觀賞,驚嘆三千年前精美絕倫館藏文物
    新的博物館江西省館藏最多,匯集了各地發現的文物精品,到江西旅遊很值得去觀賞。商代的伏鳥雙尾青銅虎,距今超過3600年,這個文物1989年在江西新幹縣大洋洲商墓出土新館的地址在南昌市贛江北大道698號,博物館共有六層,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珍藏文物8萬餘件,目前展出文物3000餘件。
  • 漢土豐盛——開州區漢代文物展·陶器
    開州博物館將在積極準備對外開放的同時,在前期推出的線上展覽基礎上,繼續高質量推送館藏精品文物展示,為市民提供最貼心的服務,為決戰疫情防控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油鼓勁!今天為大家推送的是「漢土豐盛——開州漢代文物展·陶器」。
  • 珍品賞析 漢代青銅馬
    漢代 嵌金絲青銅馬 長46.5cm、高42cm該文物生動逼真,體量巨大,身體勻稱,比例協調,威武雄壯,系漢代文物精品,對了解漢代的青銅鑄造技術和藝術造詣有較高價值。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保守的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由於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
  • 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十大經典館藏文物
    不過講解員「小姐姐」自始至終只對一件文物,提到「鎮館之寶」四個字。這就是世人皆知的「銅奔馬」,以前曾被叫做「馬踏飛燕」。甘肅省博物館最具特色的兩個展館就是「絲綢之路」展和彩陶展。這十大經典(或者說十一大)館藏文物有八件出自「絲綢之路文明」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