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日本畫道之大恩人」——南宋畫家法常

2021-01-09 藝術頻道

南宋畫家,

法常既是位佛教闡揚者,又是位天才畫家。

工山水、佛像、人物、龍虎、猿鶴、禽鳥、樹石、蘆雁等,

皆能隨筆寫成,極有生決心書,墨法蘊藉,幽淡含蓄,形簡神完,回味無窮。

他繼承發揚了石恪、梁楷之水墨簡筆法,對沈周、徐渭、八大、「揚州八怪」等均有影響。

雖在生時受冷遇,卻開後世文士禪僧墨戲之先河,並對日本水墨畫之發展產生巨大影響,被譽為「日本畫道之大恩人」。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日本畫道之大恩人——法常

相關焦點

  • 一位身世不明的南宋畫僧,本土評價低,卻被日本奉為畫道大恩人?
    1989年徐建融先生出版了《法常禪畫藝術》一書,在上面推斷出了牧溪的一些基本資料:僧法常,號牧溪,俗姓李,蜀人,生於南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後因不滿朝廷的腐敗而出家為僧,從師徑山寺住持無準師範佛鑑禪師......端平二年(1235),日僧聖一來華從無準學習佛法,與法常乃為同門師兄弟。
  • 南宋畫僧法常贈給回國日本師兄的三幅畫,現在是日本國寶
    在中國繪畫史上,南宋有一位佛名法常、法號牧溪的僧人畫家。中國繪畫史上的畫家裡,法常是對日本畫壇影響最大、最受日本喜愛與尊崇的一位畫家。南宋 法常 翡翠鶺鴒鳥 31cm × 79.6cm法常與梁楷是南宋時期介乎『院體』與『文人』畫風之間既非『文人』又非『院體』的最突出的兩個畫家。他們的繪畫就是介於『院體畫』和『文人畫』之間的一種禪宗畫。
  • 南宋畫僧法常的畫被國內忽視,海外評價卻高得離譜
    在中國繪畫史上,南宋有一位佛名法常(一二○七—一二八一)、法號牧溪的僧人畫家。中國繪畫史上的畫家裡,法常是對日本畫壇影響最大、最受日本喜愛與尊崇的一位畫家。當時,日本禪宗和其他宗派的僧人在中國南方的名剎中求法,主要在浙江、少數在江蘇,學成之後回歸本國。同時,也有中國僧侶赴日本傳道。宋元時期就有二百五十多名日本僧人遊學中國,平均留駐十至十五年。』南宋 法常 蘆雁圖 27.5cm×69.6cm 日本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藏可以想見,法常的繪畫傳播到日本就發生在這一時期。法常生活的年代正值中日貿易繁榮的日本鎌倉時期。
  • 牆裡開花牆外香——南宋禪僧畫家牧溪
    跟你說吧這是個人名,南宋禪僧畫家,在日本遠比在中國有名,日本人稱其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 牧溪(法常禪師) 這牧溪和尚牆裡開花牆外香,怎麼在國內這麼不受人待見
  • 牧溪:一個在中國生卒年都不詳的畫家,卻被日本奉為畫道的大恩人
    在日本人眼裡,牧溪大概就是他們心中山水畫的頂峰。而這位來自中國本土的畫家,我們卻對他知之甚少。甚至於,連他的本名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姓李,是位禪僧,具體生卒年不詳,只從歷史碎片中,知道他隱約是南宋時期的人。
  • 南宋畫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遠,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時期卻飽受詬病
    在中國繪畫史上,南宋有一位佛名法常(一二○七—一二八一)、法號牧溪的僧人畫家。中國繪畫史上的畫家裡,法常是對日本畫壇影響最大、最受日本喜愛與尊崇的一位畫家。這一時期禪宗南派也很繁榮,許多有學問、有氣節的人不滿當時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紛紛奔赴寺廟當僧人以求精神上的寄託,寺院裡的僧侶們耳濡目染,一批禪宗畫家應運而生。南宋 法常 五祖荷鋤圖 36.1cm ×87.6cm 日本福岡市美術館藏他們以禪宗南派『頓悟』的思想參悟繪畫藝術,作品大都寥寥幾筆卻深藏玄機,題材不拘一格卻皆作禪理。
  • 牧溪,用六個柿子砸暈日本
    牧溪 六柿圖 牧溪,中國南宋時代的禪僧畫家,俗姓李,佛名法常,生卒年不詳,南宋末理宗、度宗時 ,在杭州西湖長慶寺當雜役僧。
  • 日本最推崇的南宋畫僧牧溪(上)
    ,相傳俗姓李,生卒年不詳,是十三世紀中國南宋時代的禪僧畫家,南宋滅亡後圓寂。在有些史料中,牧溪的「溪」亦作「谿」。他曾因抨擊當朝權貴賈似道而遭到追捕,四處逃亡,足見他是個富於正義感的人。在有關中國古代美術史的普及性讀物中,很難見到牧溪這個名字。元代畫史著作《畫繼補遺》中對牧溪的評價頗有微詞:「僧法常,自號牧溪。善作龍虎、人物、蘆雁、雜畫,枯淡山野,誠非雅玩,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
  • 南宋畫僧法常的三聯軸意境悠遠,千年後仍使今人回味無窮
    在中國繪畫史上,南宋有一位佛名法常(一二○七—一二八一)、法號牧溪的僧人畫家。中國繪畫史上的畫家裡,法常是對日本畫壇影響最大、最受日本喜愛與尊崇的一位畫家。南宋 法常 松猿圖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母子倆面部迎著秋風,眺望遠方,深邃的眸子流露出一種超然的蒼涼之感,這種正面對視的形象在古代動物畫中非常鮮見。大片空白的畫面,產生一種蕭條寂寞的孤絕之感。
  • 南宋時期的花鳥畫:工粗結合 空間靈活
    圖1 馬遠 梅石鳧溪圖冊頁 故宮博物院藏馬遠的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為畫院待詔,從北宋一直延續到南宋。馬遠大致的活動時間在南宋光宗、寧宗間。以山水成就最為突出,在花鳥畫方面也很有創造性。他以山水之法畫花鳥,布局靈巧,遂在構圖上摒棄北宋時的中景布局,而以邊角取景,稱之為「馬一角」。
  • 中國禪畫,曾讓日本趨之若鶩的「過氣網紅」| 文化遺產守護
    ▲ 南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禪畫的山水、花鳥、靜物,不像畫院畫師那樣追求精細,大多有著空寂、脫俗、古拙的感覺,或許是禪師們在修行時,面對客觀的自然景觀,忽然領悟了些微的「道」,信手隨筆而成▲ 南宋 梁楷 《柳溪臥笛圖》由於歷史上我國多次滅佛,修行禪宗的人不多,能理解欣賞禪畫的更是少,加上文人畫從元代興起和流行,禪畫在我國美術史上一直不溫不火。
  • 清代楊守敬在日本只呆了四年,緣何被稱為「日本書道的大恩人」
    楊守敬急赴日本楊守敬的書法在中國算不上一代宗師,而在日本,卻被譽為「日本書道近代化之父」,又被日本人稱為「近代日本書道之祖」、「日本書道的大恩人」。楊守敬成為日本現代書道之父、之祖和大恩人,大有偶然的一面,也有必然的一面。
  • 南宋禪畫與院畫間的交互影響
    兩宋時期,以工整細膩、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為主要特徵的院畫處於鼎盛期。到南宋中後期,一種由禪僧所繪,以釋迦出山或高僧祖師的公案故事為主,間或山水自然,闡釋禪機的「禪畫」,逐漸發展至成熟,風格上多用筆簡逸。南宋時期,院畫和禪畫並行發展且相互影響,二者在圖式、畫風、審美心理上汲取「同源之水」,卻又各自「枝繁葉茂」,成就了南宋獨特的藝術風貌。
  • 南宋法常不尋常,禪宗繪畫筆墨淋漓盡致,遠播東洋
    南宋末年朝廷腐敗,重用奸臣,北方蒙古人開始入侵中原,社會動蕩。就在這樣一個亂世中,出現了一個禪畫大師,他好酒但為人英爽,正義愛國,敢於怒罵奸臣賈似道,為人稱道。他就是名僧法常。法常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位奇異的人物,是南宋末年禪宗繪畫和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典型代表。
  • 中國名畫——南宋之二
    山道曲折盤繞、時隱時現,板橋、農舍、酒肆、茅亭、佛塔或依山臨水,或立於橋頭路邊,或出現在山頂,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畫面上。圖中山石先用淡墨勾皴,再以濃墨、重墨細繪局部輪廓,筆法勁挺,墨色的濃與淡、輕與重相得益彰;山間樹木的枝幹用雙勾法畫出,樹葉用濃墨點寫,山頂樹木的枝葉多以個字點出,遠樹直接用淡墨畫出;遠山、雲霧用淡墨畫成,蒼茫而深遠;值得注意的是,畫面中的水佔據的比例很大,且描繪得極為生動。
  • 南宋四大家的山水小品畫
    這種風格影響了其後眾多名家,與李唐並稱「南宋四大家」的馬遠、夏圭的山水畫正是在李唐晚年畫風影響下發展出來的。李唐畫派正是在馬遠、夏圭的推動下極大地影響了其後繪畫的發展,這也使得馬、夏的畫風堪稱是南宋山水畫的代名詞。
  • 謎一樣的中國禪畫大師,被日本人奉為「國寶」!
    俗姓李,佛名法常,生卒年不詳,南宋末理宗、度宗時 ,在杭州西湖長慶寺當雜役僧。南宋滅亡後圓寂。一日造語傷賈似道,廣捕而避罪于越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帳為之絕品,後世變事釋,圓寂於至元間。江南士大夫家今存遺蹟,竹差少,蘆雁木多贗本。今存遺像在武林長相寺中,有云:愛於此山。」
  • 為什麼說大恩不言謝?
    你看西方人一般都很禮貌,謝謝經常掛在嘴上。我們現如今也是謝謝掛在嘴上,還動不動要謝謝爸爸,謝謝媽媽。固然,說謝謝是一種禮貌,但是光有這種禮貌是不夠的,父母的養育的恩情不是一句謝謝就抵消得了的。我們也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若是大恩,則更是無以為報,就更別說用言語來表達了。
  • 他是日本繪畫的大恩人,畫風空靈秀美,學者:簡約不簡單
    法常的畫作大都流於日本,據《君臺觀左右帳記》著錄,流於日本的法常作品有104件之多,影響極大。日本大德寺在明治維新後將所藏法常繪畫作品公之於世,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高度關注,也被稱之為日本繪畫的大恩人。國內美術史關於法常的記載較少。
  • 長寧讀畫:南宋馬遠的《踏歌圖》
    曾經有人說過:每一個畫家,都有一段傳奇;每一幅畫,都有一個故事。而傳奇和故事就在那裡,不說也不喊,悄悄地在那裡,等著你去讀懂。我喜歡畫,我願意學著去讀,希望有一天能夠讀懂。今天要讀的是南宋畫家馬遠的《踏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