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就像封閉而固執的潮汕人。
時光變遷,從一碗幾分錢到一碗十塊十五塊錢。
世事轉移,食材推陳出新、層出不窮。
碗裡那一把白色的粿條沒有變過。
近幾年潮汕牛肉火鍋在全國暴得大名,關於潮汕美食的文章更是層出不窮。但本地人最常吃,日常最看重的粿條,卻沒幾人談到。
粿條之於潮汕人,就如螺螄粉之於柳州人,沙茶麵之於廈門人。
其做法簡單而百變,百吃不膩,價格親民。
在外難以吃到,只屬於本地。
出門在外的遊子,有時會想吃牛肉丸想吃滷鵝,從不會想到這最平淡的粿條。因為會有人帶著橄欖菜和蟹皇面,有人會帶著牛肉丸和肉脯,甚至會有帶滷鵝的,但是粿條帶不了,帶上材料也無法做出那種味道。因此許多人回到家鄉,第一時間都會選擇去吃上一碗粿條。
粿條就如同日常的生活,不深刻,卻綿長,於平淡中透出絢爛而靜美的況味。
01
「打冷」很多人都知道,其實是潮語「擔籃」的譯音。香港一些餐室的所謂「貴刁」,則是粿條的譯音。
粿條,從字面可以看出是由米漿製成,條是形狀。和廣州河粉長得差不多。
當然所有傲嬌的潮汕人都會像強調潮菜不是粵菜一樣,和你說粿條跟河粉不是一種東西,並給你耐心科普。
在吃這個問題,看著佛系的潮汕人非常較真,並且都有自己一套見解。
一碗好吃的粿條是什麼樣?
沒有答案。
潮汕本地幾乎每條路都會有最少一家粿條攤,每一家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做法也略有不同。
粿條的湯底有用高湯也有用白水。
粿條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全靠加在裡面的食材搭配,就像蘇州面的澆頭。
牛肉店只賣牛肉粿條,只有牛肉牛肉丸牛雜幾種,土豪的有一碗幾百塊加大閘蟹鮑魚象拔蚌的,食材少的也有隻加豬肉、豬肉丸兩種卻屹立幾十年的老店。
一碗正常水準的粿條,共同之處大致如下。
湯色清澈。
粿條的口感在綿軟和彈牙之間,全靠火候把控,時間太短不熟,焯過了就爛。青菜或豆芽墊底,略焯一下或者直接放在碗底,用熱湯澆下,保持爽脆的口感。
爽脆搭配綿軟的口感,是潮菜的重要搭配公式,很多潮菜細心留意都會發現這一點。
食材自選,一般都會羅列三四種到近十種隨客人選擇。
常見有豬肉、豬肉丸、豬肉餅、豬肝、蝦、蠔、花蛤,乃至豬心、魷魚、青口、豬皮。
除了食材,蘸料一般也會羅列幾種供自選。常見有豆醬、魚露、辣椒醬、沙茶醬。
粿條以前很多是擺攤的,有的只在晚上出來擺。北方的朋友可能不大習慣潮汕這種作息,有時慕名前去某家店鋪,下午還沒開店。
殊不知潮汕很多好吃的都是很晚才開始賣,直賣到凌晨三四點。營業時間有的只賣中午和晚上兩頓,當天進的材料賣完就收了,有的則從早上到晚上幾點過去都有得吃。
02
這兩日父親接待外地戰友,剩下我和弟弟自己找飯轍。正好到附近新開的一家砂鍋粿條試試。
砂鍋面10元起,砂鍋粿條10元起,還賣砂鍋粥。
看上去環境挺乾淨衛生。
當然我最關心的是食材品種多不多,新不新鮮,好不好吃。
冰櫃裡的食材有蝦、蠔、花蛤、豬肝、豬肉,算是正常數量。要了兩份粿條,每種都下一點。
說到豬肝,我吃過最難吃的,是某個下午肚子餓,圖方便就近在一家粿條攤吃的。
後來我無比後悔這個決定。
那攤生意平時還挺好的。一般生意好的攤檔,食材都新鮮,因為當天都會賣完,第二天再進貨,不會吃到隔夜的。我曾吃過一家店主比較講究,一天進兩次食材,那絕對新鮮。
所以當我夾起顏色死灰,口感軟綿綿而且居然還帶韌勁的豬肝時,百思不得其解。
店主得多麼自信才會給顧客奉上這樣的食物。有那麼一刻,我都懷疑人生了,這怕不是做生意,是反社會吧。
這攤從此被我列入了黑名單,山無稜天地合我也不會再去光顧。
至於蝦,則是驚喜,在另一攤吃到的。我去的時間是下午3點多,不對飯點,平時偶爾路過看著也沒什麼生意。所以並沒有抱什麼希望的,不要難吃就行。
他們家材料種類不多,但是有蝦,粿條下點水產類,湯水會比較鮮甜。
結果居然那蝦居然非常新鮮,味道鮮美,肉質彈牙。可惜最近到處在修路,他們家周圍都成了工地,難以靠近。
所以我站在這家店裡,目不轉瞬像盯賊一樣的盯著他們在明檔裡操作。
他們,就是兩個人。粿條攤都是一個人煮,第一次看到兩個人配合。動作看起來有點生澀,讓我心裡打鼓。
如果店主煮粿條動作行雲流水、乾淨利落,甚至帶有某種暗示很好吃的韻律。那真的會好吃。
特殊情況就是我上面說那家難吃的豬肝,動作也是行雲流水。
動作生澀的,基本就是新手。
煮粿條很簡單,重在火候把控,反正我吃過把粿條煮爛的。
對於一家沒吃過,尤其是新開張的粿條店,東西沒入口之前,就像阿甘那盒巧克力一樣,你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
爐頭上擺著一排黑色的砂鍋。
有無良奸商爐頭擺著砂鍋,東西煮完才放進砂鍋端上來,那個砂鍋就是碗盤的作用,偷奸耍滑,簡直欺人太甚。
看著他們開爐火,一人從冰櫃搭配好食材。花蛤和蝦、蠔先下鍋,滾一滾,再放入豬肝和肉。另一人見食材火候差不多,抓起一把粿條放入爪籬,在一旁大鍋裡焯一下,再倒入砂鍋一同猛火滾煮。
是真砂鍋粿條,讓人欣慰。
熄火。打包,依然顯得七手八腳,兩個人搭配不好,還沒別家一個人打包的麻利。
回家打開,湯水太多了!我只能拎起袋子,用勺子猛喝湯。
花蛤不對季節,沒什麼肉。蠔煮得過了,縮成一點,有點韌。豬肝和蝦挺新鮮的,彈牙。
總體讓人滿意,值得介紹朋友光顧。
03
為什麼要說這家新開的店呢?
本地人對吃挑剔而長情,喜新而不厭舊。
一家新開的店,大家都樂意嘗試,往往生意火爆,甚至讓人放下身段大排長龍。如果手藝不佳,或者消費太高顯得不值,不到一個星期就門可羅雀,接下來就是倒閉。
做得好吃的,多遠都會有人慕名而來,甚至有幾十年一直光顧的,如果遇上哪天沒開店,客人會悵然若失而返,隔天再去。
粿條就像封閉而固執的潮汕人。
時光變遷,從一碗幾分錢到一碗十塊十五塊錢。
世事轉移,食材推陳出新、層出不窮。
碗裡那一把白色的粿條沒有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