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採用了傳統循序遞進的框架,對於多發的建築運動採用了排比的介紹方法,力求能夠還原現代建築史的發展面貌,並且做到資料充足、內容翔實,給從前和愛好建築的人一個參考的依據。小編將會陸續推送關於這本書的深入解讀,歡迎大家評論指點。
(一)現代建築思想的形成
建築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圍繞著其「居住」和「防範入侵」的兩大功能為核心而發展,在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物,質世界中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當然,隨著現代生活領域的逐步擴展,建築的功能也已遠遠不止於前面提及的兩項,在滿足我們生產生活需要的同時,也豐富了文化的世界。我們現正使用著的建築,絕大部分是在20世紀建造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現代建築環境中間,而這個人造的環境是在短短的一個世紀中,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完成的一這 些建築與傳統的建築截然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面貌。
它們絕大部分沒有任何傳統的形式,大部分不作細節裝飾,通常採用混凝土預製件、大平板玻璃、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簡單的幾何外形,因此具備高度理性的、功能主義的特徵。從高層商業辦公樓宇到居住的公寓,從高速公路到公共圖書館、劇院,這些建築都具有非常接近的風格,甚至世界各地的建築都逐漸趨於相似,從北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從東京到洛杉磯,從赫爾辛基到魁北克,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除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建築之外,所有的現代建築都具有非常相似的外在面貌。
可以說,現代城市規劃和現代建築不但已經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娛樂休閒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還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價值觀念、相互間的溝通交流方式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現代建築是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和討論它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它的局限性和存在問題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對於提高我們對於人類文明的認識,促進社會的發展,無疑是有重要作用的。
1.現代建築產生的社會背景
——18與19世紀的歐洲社會
2.歐美在建築上的古典復興運動的背景
(1)法國以古典主義為中心的建築復古運動
(2)英國以浪漫主義為中心的建築復古運動
(3)美國以折中主義為主的建築復古運動發展
3.現代建築思想的萌芽
(1)產生現代建築思想的三個基本思想因素
(2)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突破為現代建築奠定了發展的物質基礎
(3)現代建築思想的萌芽
4.「水晶宮」一1851 年的倫敦世界博覽會和其他世界博覽會對於建築技術的促進:
「水晶宮」引發現代設計思想的討論,是針對部分展出的工業產品採用古典主義風格裝飾、也包括「水晶宮」採用古典主義設計風格的傾向而提出的。
部分人認為這種趨向不可取,現代設計與古典風格之間不存在內在的聯繫,因此造成形式與內容的分離,也造成功能與形式的脫離。比如德國建築家戈特弗裡德●薩姆帕爾就曾經提出:美術必須與技術結合,提倡後來我們稱為設計的實用美術。
與此同時,他卻認為真正的問題產生於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方式,認為正是由於採用機械化批量生產,產品和建築才缺乏人情味,缺乏情趣,因此反對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所以他雖然一方 面是提出設計重要性的先驅,但是他所期望的方式卻是恢復手工藝傳統,在設計發展中具有後退的立場。
1851年的倫敦「水晶宮」,是以後一系列大型國際博覽會的開端。歐洲和美國在此之後紛紛舉辦國際博覽會,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而國際博覽會的展覽建築設計,更延續了「水晶宮」的模式,採用類似的結構和材料。
1867 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1873年的維也納國際博覽會、1876 年美國費城的美國建國一百周年世界博覽會、1878 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1879 年澳大利亞雪梨的世界博覽會、1880 年的墨爾本世界博覽會、1881 年的米蘭世界博覽會,1884年的美國紐奧良世界博覽會、1888年的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1889 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1893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等,成為19世紀下半葉的一個又一個重要的建築設計裡程碑。特別是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機械館的設計和著名的艾菲爾鐵塔的建成,標誌著現代工程技術上的重大發展和突破。尤其是艾菲爾鐵塔,可以說是現代建築發展水平的象徵。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世界現代建築史》大解讀,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