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代建築史》大解讀第一期:現代建築思想的形成與水晶宮

2020-12-15 考莓醬的糕烤之路

這本書採用了傳統循序遞進的框架,對於多發的建築運動採用了排比的介紹方法,力求能夠還原現代建築史的發展面貌,並且做到資料充足、內容翔實,給從前和愛好建築的人一個參考的依據。小編將會陸續推送關於這本書的深入解讀,歡迎大家評論指點。

《世界現代建築史》封面

(一)現代建築思想的形成

建築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圍繞著其「居住」和「防範入侵」的兩大功能為核心而發展,在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物,質世界中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當然,隨著現代生活領域的逐步擴展,建築的功能也已遠遠不止於前面提及的兩項,在滿足我們生產生活需要的同時,也豐富了文化的世界。我們現正使用著的建築,絕大部分是在20世紀建造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現代建築環境中間,而這個人造的環境是在短短的一個世紀中,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完成的一這 些建築與傳統的建築截然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面貌。

它們絕大部分沒有任何傳統的形式,大部分不作細節裝飾,通常採用混凝土預製件、大平板玻璃、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簡單的幾何外形,因此具備高度理性的、功能主義的特徵。從高層商業辦公樓宇到居住的公寓,從高速公路到公共圖書館、劇院,這些建築都具有非常接近的風格,甚至世界各地的建築都逐漸趨於相似,從北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從東京到洛杉磯,從赫爾辛基到魁北克,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除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建築之外,所有的現代建築都具有非常相似的外在面貌。

可以說,現代城市規劃和現代建築不但已經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娛樂休閒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還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價值觀念、相互間的溝通交流方式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現代建築是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和討論它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它的局限性和存在問題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對於提高我們對於人類文明的認識,促進社會的發展,無疑是有重要作用的。

1.現代建築產生的社會背景

——18與19世紀的歐洲社會

2.歐美在建築上的古典復興運動的背景

(1)法國以古典主義為中心的建築復古運動

(2)英國以浪漫主義為中心的建築復古運動

(3)美國以折中主義為主的建築復古運動發展

3.現代建築思想的萌芽

(1)產生現代建築思想的三個基本思想因素

(2)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突破為現代建築奠定了發展的物質基礎

(3)現代建築思想的萌芽

4.「水晶宮」一1851 年的倫敦世界博覽會和其他世界博覽會對於建築技術的促進:

「水晶宮」引發現代設計思想的討論,是針對部分展出的工業產品採用古典主義風格裝飾、也包括「水晶宮」採用古典主義設計風格的傾向而提出的。

部分人認為這種趨向不可取,現代設計與古典風格之間不存在內在的聯繫,因此造成形式與內容的分離,也造成功能與形式的脫離。比如德國建築家戈特弗裡德●薩姆帕爾就曾經提出:美術必須與技術結合,提倡後來我們稱為設計的實用美術。

與此同時,他卻認為真正的問題產生於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方式,認為正是由於採用機械化批量生產,產品和建築才缺乏人情味,缺乏情趣,因此反對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所以他雖然一方 面是提出設計重要性的先驅,但是他所期望的方式卻是恢復手工藝傳統,在設計發展中具有後退的立場。

1851年的倫敦「水晶宮」,是以後一系列大型國際博覽會的開端。歐洲和美國在此之後紛紛舉辦國際博覽會,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而國際博覽會的展覽建築設計,更延續了「水晶宮」的模式,採用類似的結構和材料。

1867 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1873年的維也納國際博覽會、1876 年美國費城的美國建國一百周年世界博覽會、1878 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1879 年澳大利亞雪梨的世界博覽會、1880 年的墨爾本世界博覽會、1881 年的米蘭世界博覽會,1884年的美國紐奧良世界博覽會、1888年的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1889 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1893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等,成為19世紀下半葉的一個又一個重要的建築設計裡程碑。特別是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機械館的設計和著名的艾菲爾鐵塔的建成,標誌著現代工程技術上的重大發展和突破。尤其是艾菲爾鐵塔,可以說是現代建築發展水平的象徵。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世界現代建築史》大解讀,

——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驚豔西安的「天幕水晶宮」:曲江誕生一座新現代建築坐標
    巨大的高差,讓這個建築就像漂浮在空中的「水晶宮」。 建築外表,看起來如同一個個像素堆疊起來。簡單的幾何方塊,呈現了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有一種極致簡約洗鍊的風格。「用玻璃擴大界域,產生無阻擋的感覺籍以提升文化」,1909年,畫家康定斯基曾提出這個概念。
  • 西方現代建築簡介
    近二百多年來,西方國家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封建社會時期的建築——建築的革命。 近代建築——18世紀後半葉至第一次世界大戰 ,現代建築——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18世紀末英國工業革命後,西歐和北美於19世紀進入工業化時期,展示工業、商業和交通運輸業大發展的博覽會已興盛,給建築業以顯示成就的機會。
  • 吳志強:水晶宮,開創現代建築先河——回顧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
    吳志強:水晶宮,開創現代建築先河——回顧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 來源:   時間:2005-03-16  瀏覽:
  • 歐洲近現代建築的設計特色
    首先是英國的水晶宮,這是英國為了1851年在倫敦舉行第一屆世界工業博覽會而興建的展覽館,由於工業展覽館這種建築類型以前從未有過,所以,英國特地在1850年舉行了這一建築的國際設計競賽,以便尋找一個理想的建築設計方案。結果,歐洲各國建築是送取了245個設計方案,結果無一被採納。
  • 史密森夫婦與英國現代建築之路
    1066年諾曼第徵服後英國形成封建社會,1215年頒布的《大憲章》限制了國王的權力,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英國民族主義興起,退出歐洲大陸,1688年光榮革命,現代議會制確立,1851年在倫敦舉辦世界博覽會,修建了舉世矚目的水晶宮,1870年後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奠定了現代主義的倫理道德基礎……《現代世界的誕生》中艾倫 麥克法蘭指出現代國家的誕生不是必然的,而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事實導致的,英國的傳統和民族性在其從農耕文明到現代文明的進程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水晶臺 上的現代建築實驗
    (原標題:水晶臺 上的現代建築實驗) 金小明
  • 關於現代建築,你了解多少?
    20世紀初,德沃夏克(Max Dvoák)在狄爾泰「精神科學」的影響下,以「作為精神史的美術史」這一概念,將觀念史引入了美術史領域,後來這一方法便為美術史家所廣泛採用。作者在前言中指出: 將建築理論看作一種相對封閉的、數個世紀以來形成的各種觀念的實體或文化或許更好一些,這些觀念在永遠變化著的情境中保持著顯著的穩定性。
  • 日本建築哲學及對現代建築的影響
    本文即是從日本建築中的「境之界」開始論述,從中分析出日本建築的「境界」,即它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以及對於世界現代建築所產生的影響。隈研吾對現代建築的認識深受日本傳統建築的影響,他曾經這樣說過:「現代建築,我認為是能自由控制境界(這裡的境界指的是境之界,即環境、空間、人之間的界線,下同)的建築。
  • 思想史與現代哲學碰撞,藝術與建築學交叉
    整合丨餘雅琴 上海 會議預告 |「化身萬千:開放的思想史」——第一屆復旦大學思想史高端論壇
  • 建築藝術的傳奇 水晶宮
    現代工業產品如蒸汽機、農業機械、紡織機械等等,讓遊客們驚嘆於人類的無限想像力,但第一屆世博會最具亮點的展品無疑是展館本身——水晶宮。  1849年,英國白金漢宮就決定舉辦一屆規模宏大、有世界各國參與的國際性博覽會。由艾爾伯特領銜的特別委員會選定倫敦海德公園為會址,並要求在那裡建造一幢臨時性但具有恢弘氣勢的展館建築。
  • 讓世界稱讚的中國現代建築,了解一下
    讓世界震驚稱讚的建築,中國從古至今從不缺少,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使中國擁有數不清的古代建築奇蹟。而如今在這個發展高度相似的時代,中國的現代建築一樣可以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些風格獨特,又科技感十足的建築,已然成為每個城市專屬的名片,下面就和我一起領略它們的獨特魅力,看看大家都去沒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被譽為「新世界第七大奇蹟」之首的神奇工程,讓世界看見了什麼是中國建造和中國速度,外形如展翅的鳳凰,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處處體現的都是高科技硬實力,讓世界刮目相看,望塵莫及!
  • 圖優設計考研帶你背完考研史論|《世界現代設計史》第三章重點
    對此態度褒貶不一意義①1851年在「水晶宮」舉辦的倫敦世界博覽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促進了設計的發展,那就是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開始。水晶宮展覽之後,在1860年代,發明者、製造商和零售商們不失時機地著手將這樣一個「巨大的空間」轉化成嶄新的購物體驗。從而促進了工業製品(其是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民生用品)的設計和製造、銷售。⑦「水晶宮」展覽對於現代工業設計的影響還表現在引發了對於現代設計思想的討論。
  • 石上純也的自由建築與日本現代建築中的「自然」
    石上純也既繼承了日本現代主義建築中的細膩、輕盈,與自然相融合的特色,同時亦以多樣的方式探討了景觀與自然、空間的透明性與曖昧性、建築的地方性與全球化等議題,並不斷拓展了建築的定義。 2009年,石上純也憑藉其首個獨立建築項目「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榮膺第61屆日本建築學會獎。
  • 中國現代建築的歐陸風格
    在某些開發商眼中,「歐陸風格」是高尚生活的象徵,於是建築師們無奈的按照開發商的設想去創作,再加上市場運作的不規範,於是西洋古典建築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挾「歐陸風格」之名,捲土重來,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對城市建設和社會文化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 北京這些經典現代建築,你「打卡」了幾個?
    在留住古都風貌、京味文化的同時,北京也在不斷打造具有時代風貌和新地標意義的現代化建築。這座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正日益成為更具有包容性、多樣性的現代化大都市。 國慶長假未過半,如果熱門旅遊景點實在太難擠,不妨去感受一下這些與古都風貌緊密相融的現代化建築的獨特魅力。
  • 榮民捌號,高新一期核心地段,現代風建築風格,高新新居住體驗
    榮民捌號一個數字背後的排場高新一期·建面約168-243㎡·精裝資產(1)項目概況項目地處高新一期核心地段,丈八北路與科技一路十字東南角,佔地面積18797.71㎡,總建面148841.17㎡,可售面積103597.25
  • 20座利用現代手段改造的歷史博物館建築
    01 羅浮宮 / 貝聿銘羅浮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可以說是將當代和歷史建築風格結合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博物館的主要結構是按照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的。然而,在建築群的主庭院裡,坐落著貝聿銘1989年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與周圍的歷史建築大不相同。
  • 本周活動推介丨思想史與現代哲學碰撞,藝術與建築學交叉
    」——第一屆復旦大學思想史高端論壇  時間:2019年12月10日-11日地點: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108報告廳 會議議程12月10日下午第一場:思想與歷史羅志田:讓思想回歸歷史王汎森:跨學科的思想史——以「傳訊」機制為例主持人:章 清 12月11日上午第二場:思想史中的文學與社會8:30-10:00大木康:從思想史的角度看晚明白話文學鄭培凱:湯顯祖與晚明自我意識的拓展李孝悌:二十世紀上海戲曲演出中的思想與社會
  • 北京印象之10大後現代建築
    越來越多的後現代標誌性建築,也隨著京城日新月異的改變,悄然來到了我們眼前。下面,就讓我們一同細數如今的北京城有哪些標新立異的新建築、新地標,而它們,又是怎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這座融動的優美建築群不但營造了流動和有機的內部空間,同時也在與此毗鄰的東二環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標性建築景觀。設計的一個主題是借鑑中國院落的思想,創造一個內在世界。而同時, 這又是一個完全二十一世紀的建築。
  • 我國十大現代建築,驚灩了世界!
    我們總說國外的建築多麼有設計感、多麼有創意,其實咱們中國的現代建築也十分驚豔!你看! 1、安徽鋼琴屋 這一架「鋼琴」坐落在安徽淮南新城區,建築主體為黑色鋼琴造型,樓梯則設計成透明提琴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