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廣告業有了家園 160幅優秀作品"講故事"(圖)
重慶廣告產業園外景 本組圖片由記者 唐浩 攝
華龍網訊 重慶最老的本土廣告、重慶首個全國金獎廣告、還有那些已消失的廣告公司是啥模樣……重慶廣告的20年都將濃縮在「重慶平面廣告20年回顧展」中。昨日,市工商局、渝北區政府、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重慶平面廣告20年回顧展」,在鱷魚館附近的重慶廣告產業園拉開帷幕,來自14家本土廣告公司的160幅優秀廣告作品悉數亮相。隨著展覽開展,本土最大的廣告產業園示範區也將對外開放,其二期工程也正式動工。
160幅優秀作品「講故事」
穿過彩繪貨櫃式入口,步入7.2米空高的體驗區三樓的藝術中心,一幅幅具有強烈時代意味的珍貴老廣告作品隨即映入記者眼帘。
在展館入口處,記者看到了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末重慶本土設計的最老廣告作品——重慶糕點老品牌「冠生園」的平面作品。「我市最早涉及平面設計的公司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廣告公司,而是一家包裝裝潢設計公司。」展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當時的設計師名叫侯春年,他曾經為重慶大部分老品牌公司創作平面作品。
「展覽中類似『冠生園』這樣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廣告作品還有很多,包括首個創意廣告、首個全國金獎作品等,涵蓋了地產、攝影、商品、品牌、活動宣傳、公益六大類。」該負責人介紹,此次展會將在為期半個月的時間裡,透過160幅本土優秀廣告作品,把重慶創意人數十年前行的腳印展現在市民面前,也希望能喚起老重慶人的回憶。希望能藉此機會,思考重慶創意人在這一進程中的發現與得失,並折射重慶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光影與溫度。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最早的廣告人誕生,到如今我市各類廣告經營單位已達到2.1萬戶,廣告經營額42.5億元,重慶的廣告業正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昨日,重慶廣告產業園,本土廣告精英主題沙龍現場。
百億級廣告園區初顯
伴隨著廣告展開展,本土最大的重慶廣告產業園一期正式亮相。目前,已有50多家傳媒企業、設計類企業入駐。
「將來這裡不僅可以提供社會時尚,還可以提供一種休閒生活方式。」園區負責人介紹,重慶廣告產業園項目是重慶市政府「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位於渝北區鱷魚館附近,共斥資15億元,佔地210畝,分四期建設。園區內規劃有主題商業街、藝術展覽中心、特色生活體驗館,同時擁有精品酒店、商務公寓、運動商務雙會所等完備的配套設施。在這裡,市民今後不僅可以欣賞時尚藝術、創意廣告、作品展覽,還可以聆聽流行音樂演奏,在藝術市集「淘稀奇」等。
昨日,該項目的二期工程也正式動工,預計明年下半年完工。該負責人稱,2016年,重慶廣告產業園預計將全部竣工。建成後,該產業園將吸納文化創意、廣告傳媒企業上千家,產值將達150億元。屆時,該項目將被打造成西南首個文化藝術、主題商業、體驗式消費、新媒體辦公於一體的文創產業基地。
申報國家廣告園
展覽現場,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重慶廣告業已成為初具一定規模、影響企業品牌創建和文化創意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但全市廣告經營額佔GDP比重還較小,與京、津、滬三個直轄市和周邊的四川、湖北、湖南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重慶廣告產業園的落成,意味著重慶廣告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園,將集聚大量的文化創意人才,成為我市廣告企業的集聚地,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廣告優秀作品。」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負責人表示,重慶廣告業發展空間巨大。
而根據我市規劃,3~5年內,我市將成為長江上遊和西部地區重要的廣告策劃創意基地、發布傳播高地和廣告會展中心,成為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廣告營運中心城市。到2015年,我市專業廣告公司將達到1萬戶,廣告從業人員將達到10萬人,經營總額將達到100億元,綜合性廣告經營集團企業將達到10戶以上,公益廣告發布量將達到全市廣告發布總量的3%以上。
市民在參觀上世紀90年代末的「冠生園」平面廣告
「重慶廣告產業園將成為我市佔地面積最大的文化創意基地,未來將佔到我市廣告經營額的『半壁江山』。」園區負責人稱。
「該廣告產業園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廣告產業園區,若申報成功將為重慶打造西部廣告創意基地『添翼』。」園區負責人說,該園區將為重慶廣告、文化企業提供更多配套扶持政策,搭建完善的全產業鏈服務。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15個以上國家廣告產業園。目前,國家工商總局已認定了上海中廣國際廣告創意產業基地、北京廣告產業示範園等首批9個國家廣告產業園區。
新媒體迅速崛起 傳統廣告期待「跨欄」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保健品廣告「唱主角」到房地產廣告成為新寵,廣告內容從強調產品、賣點到如今強調創意、概念,廣告日趨精美、多元化,重慶廣告業從沒有規則到走上了發展快車道。在昨日舉辦的本土廣告精英主題沙龍上,參會嘉賓紛紛表示,今後,廣告公司將日趨精準、專業,網際網路等新媒體將迅速崛起,傳統媒體也將期待一場「跨界」。
歷程:廣告創意從忽視到重視
重慶很多資深廣告人進入廣告這一領域都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如今,廣告與「創意」、「設計」密不可分的關係已成為普遍共識,但在若干年前,設計與創意曾長時間被廣告人漠視、淡化。
在重慶創意產業協會發起人、重慶今天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剛看來,上世紀90年代重慶的廣告公司們就是一個個赤腳醫生開的診所,個個都身兼數職。「若你翻看上世紀90年代老照片的街景,就會發現公交車站都可以隨意立個牌子打廣告,電線桿之間拉個白布條就在上面直接寫字打廣告。」徐剛說,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雖然人們都還沒搞清楚廣告到底是什麼,卻已經相信廣告就是靈丹妙藥,最有代表性的是保健品廣告現象。
徐剛說,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保健品上市都是以重慶為實驗基地。他們往媒體上砸錢,一砸十幾個版,短時間內在廣告主流媒體形成密集轟炸。他介紹,上世紀80年代廣告更強調產品,上世紀90年代廣告則開始宣揚抽象概念。
「當時的廣告要向客戶收取10%創意設計費,客戶會反問憑什麼要收?」重慶我風堂藝術與設計總經理田湧說,上世紀90年代初的平面廣告幾乎沒有創意可言。大部分廣告是做文字,製作也粗糙,只要文字說清楚,不錯字,客戶就給通過,這就是上世紀90年代的客戶的標準。在當時這片特殊的土壤,「羊羊羊」式的印象傳播永遠佔據主流。
2000年以後,廣告公司開始分化成不同功能的公司,有的是媒體代理公司,有的是設計工作室,有的是戶外發布製作公司。這個時候,獨立出來的廣告創意也才開始收取服務費。
節點:房地產廣告刺激廣告界
是什麼讓重慶廣告業產生了上述變化?申乙廣告總經理朱雪峰說,廣告界其實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縮影,真正讓重慶廣告業產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節點是,房地產業的領域廣告大量投放、及客戶推廣理念對廣告業提出的要求。房地產市場異軍突起,帶動了一系列相關行業的發展,廣告業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成長性的。
從展出的這些廣告中,市民可以看到重慶各個時期各個產業的興衰。重慶變形蟲品牌形象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設計總監彭中說,上世紀80年代,廣告更多集中在賣工具機、車床這類生產資料,解決的是電氣化問題,還有「三峽」洗衣機、「紅巖」電視、「冷酸靈」牙膏這類產品。上世紀90年代「唱主角」的則是空調、通訊器材、BP機、大哥大,網際網路也曾大力依託於紙媒進行推廣。而如今投放量佔到「半壁江山」的房地產廣告,在當時還微不足道。「因為那個時候連小區的概念都還沒開始出現,房子都是獨棟的。」彭中說,而到了新世紀,房地產一躍成為廣告界的新寵,並逐漸成為支撐廣告界的主要行業。
參會嘉賓介紹,這裡面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跨版廣告、第一次彩色廣告、第一次有客戶獨家買下一份報紙的所有廣告版面……
無論是戶外媒體廣告、還是傳統廣告媒體,房地產廣告仍是投放廣告最多的行業。房地產的推廣概念與要求,也刺激廣告界不斷提升設計、創意水平,設計更優秀的廣告作品。
變數:新媒體崛起競爭更激烈
如今,儘管以電視、報紙等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廣告投放額仍是主要力量,但隨著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載體出現,我市經營廣告的網站數量和廣告經營額的快速上升,較大地改變了其他媒體平臺發布廣告的佔比。網絡等新媒體廣告在市場份額上升至5%。廣告業界競爭日益激烈,傳統媒體正遭遇「大考」。
「上世紀90年代的報紙發行量不大,但廣告效果好,廣告費高,經營額就高。」原重慶晚報總編輯石剛說。
但隨後,重慶的紙質媒體增加,新媒體的進入,廣告業競爭更加激烈。「幾乎是一夜之間,電視媒體所有的省級衛視、地級衛視都冒出了數十個子頻道出來。」原重慶電視臺廣告部主任宋林說,與其他媒體的競爭、鄰近電視臺的競爭、臺內的競爭、臺內各部門之間的競爭,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進入,發行量已不能成為廣告媒體的絕對吸引力。
大多參會嘉賓表示,經營主體小而分散、廣告業區域結構和經營機構不優、經營方式缺乏核心競爭力、廣告高端專業人才少等制約著我市廣告業的發展。
應對:跨界創新推進廣告精細專
雖然目前傳統廣告媒體正面臨困惑,但不會影響廣告行業的發展,廣告產業總量仍不斷增加。對此,重慶變形蟲品牌形象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設計總監彭中認為,今後廣告公司將日趨細分,大公司就像一級承包商一樣總控所有資源,而小公司則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越做越精、越做越專,這樣今後廣告行業的整體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我風堂藝術設計總經理田湧認為,如今廣告客戶開始有策劃、創意的意識,追求好的文案,好的設計,將促進廣告業日益規範。他表示,傳統廣告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客戶需要,要尋求新的服務方式,新的創意方式,新的傳播和溝通方式,用新的辦法服務新的客戶。重慶知語堂廣告公司總經理王天還認為,應加強對新媒體、我媒體的理解和互動,不僅要考慮創意,還應考慮新媒體的傳播特性傳播方式的基礎上創造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創意,更多的廣告創意不再局限於平面,局限於傳統TVC,而是建立在新媒體上的創意,適合用新媒體的語言,用新媒體的渠道去溝通的創意。「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跨界組合,用跨界的方式來尋求新的突破不失為一種好選擇,可讓價值更好地得以體現。」王天說。記者 嚴薇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