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在靖國神社正殿升殿參拜 登記為「總理大臣」

2020-12-25 搜狐網

  中新網8月15日電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日本當地時間七點四十五分再度參拜靖國神社。小泉當時身著禮服上到靖國神社正殿進行了「升殿參拜」,並在登記簿冊上寫上了「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

  日本共同社報導稱,小泉當地時間今天早上7點40分在秘書官的陪同下乘坐公用車抵達靖國神社,上到正殿後只是稍施一禮而未按照日本傳統的神道方式進行參拜,之後他自費捐獻了3萬日元的「獻花費」。

  去年10月,小泉在參拜時身著西裝,與普通參拜者一樣只在拜殿前進行了施禮,給人以「私人參拜」印象,但今年的參拜形式卻又回到了2004年之前。

  小泉自2001年就任首相以來每年都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本次為第六次,但選在「戰敗紀念日」當天進行參拜尚屬首次,這也是日本首相自1985年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以來時隔21年在這一天進行參拜。

相關焦點

  • 日本福岡地方法院判決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憲
    新華網東京4月7日電 (記者樂紹延) 日本福岡地方法院7日判決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2001年8月13日參拜靖國神社違反了日本憲法政教分離的規定。  福岡地方法院審判長龜川清長在判決中說,小泉首相在參拜靖國神社時,乘坐公家車,秘書同行,並在靖國神社的籤名冊上籤下「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字樣,還在獻的花籃飄帶上寫著「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
  • 日本衝繩居民狀告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衝繩居民狀告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2002年10月1日04:18  人民網   新華社東京9月30日電(記者張煥利)日本衝繩縣81名二戰遺屬30日以首相小泉純一郎和政府為被告,向那霸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控告小泉首相去年8月和今年
  • 日本那霸法院駁回有關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訴訟
    據新華社東京1月28日電日本衝繩縣那霸地方法院28日就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違憲訴訟案作出判決,駁回了原告要求日本政府和小泉給予精神損失賠償的訴訟請求。  判決書說,小泉2001年8月13日乘坐公務車,在秘書的陪同下參拜了靖國神社,當時小泉的籤名是「內閣總理大臣小泉純一郎」。
  • 日本內閣大臣時隔四年在戰敗日參拜靖國神社:小泉去的最早
    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日本多位現職內閣大臣當天參拜靖國神社,為四年來首次。 《朝日新聞》稱,環境大臣、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8點不到就進入神社。參拜約15分鐘後離開,沒有回答記者提問。 小泉進次郎參拜(NHK新聞報導視頻截圖) 9點左右,文部科學大臣萩生田光一也參拜了靖國神社。
  • 看小泉與靖國神社的「嘴臉」(組圖)
    編者按:新年伊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第四次悍然參拜靖國神社,在亞洲激起一片憤慨。尊敬的各位網友,你不憤慨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仔細瀏覽瀏覽下面的文字和圖片吧!  看看小泉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又再四參拜「靖國神社」?靖國神社這座「鬼殿」到底是什麼樣?這裡都供奉著什麼人?看完這些圖片和文字後,你或許更義憤填膺,或許趨於冷靜!
  • 日本大阪高等法院認定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憲[圖文]
    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中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 日本大阪高等法院30日就臺灣原住民控告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訴訟案作出二審判決,認定小泉參拜「相當於規定政教分離的憲法所禁止的宗教活動」,屬於公職行為,違反憲法。但原告的賠償請求同一審判決一樣被駁回。    據新華網報導,這是圍繞控告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一系列訴訟案中首例二審作出違憲判決。
  • 日本各界抗議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強烈抗議其再次參拜靖國神社。  聲明說,靖國神社是供奉明治時代以來「為國戰死者」的宗教團體,作為國家代表的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嚴重違背了憲法第20條明確規定的政教分離原則。小泉就任首相以來連續三次參拜,在司法判斷上其違憲性更毫無置疑。何況,靖國神社曾是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至今還合祀著指揮侵略戰爭的最高責任者的靈位。
  • 小泉進次郎等多人參拜靖國神社,時隔4年首次有安倍內閣成員在日本...
    在這一天,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前往靖國神社「拜鬼」。日媒注意到,上一次有安倍內閣成員在日本戰敗日參拜靖國神社,還要追溯到4年前的2016年。日本《朝日新聞》15日報導稱,當天早上8時不到,小泉進次郎就進入了靖國神社。在大約15分鐘後,他「拜鬼」結束,沒接受記者採訪就直接離開了現場。
  • 日本福岡法院判決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違憲
    法院首次判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違憲   有關小泉2001年8月13日參拜靖國神社違憲的訴訟,在日本全國共有7起。今年2月,大阪地方法院雖然認定小泉的參拜屬公務行為,但沒有判定參拜行為違反憲法。3月,松山地方法院的判決則連該行為的「公務性」都未觸及就將起訴駁回。此次福岡法院的判決是首次判定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憲法。
  • 日本環境大臣參拜靖國神社,成時隔4年來安倍內閣首位在日本戰敗日...
    在這一天,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前往靖國神社「拜鬼」。日媒注意到,上一次有安倍內閣成員在日本戰敗日參拜靖國神社,還要追溯到4年前的2016年。日本《朝日新聞》15日報導稱,當天早上8時不到,小泉進次郎就進入了靖國神社。在大約15分鐘後,他「拜鬼」結束,沒接受記者採訪就直接離開了現場。
  • 近50名日本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 小泉最終沒敢去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據日本共同社報導,8月15日上午,由日本超黨派議員組成的一個支持參拜靖國神社組織成員,前往靖國神社進行了集體參拜。其中,自民黨、民主黨的前眾院議員有23人、參院議員24人,另有參眾兩院議員的代理83人參加了這一活動。
  • 8月15 日,日本投降75周年,今日小泉進次郎等3人參拜靖國神社。
    導語:8月15 日,日本投降75周年,今日小泉進次郎等3人參拜靖國神社。今天8月15日,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投降的周年紀念日。今天,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前往靖國神社「拜鬼」。日本媒體指出,安倍內閣成員上一次在日本戰敗當天參拜靖國神社要追溯到4年前的2016年。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小泉在早上8點前進入靖國神社,大約15分鐘後,他「拜鬼」結束,未經記者採訪直接離開現場。隨後,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15日上午9點前,文部省文部大臣、科學技術大臣黑田光一也前往靖國神社「拜鬼」。
  • 時隔四年 日本內閣成員再次在戰敗紀念日參拜靖國神社
    人民網東京8月15日電(李沐航)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之際,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於15日早晨參拜了靖國神社。這是自2016年8月15日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和奧運大臣丸川珠代參拜靖國神社後,時隔四年再次有日本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
  • 小泉暗示他將可能更改參拜靖國神社的日程安排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迫於日本國內外的壓力,首相小泉純一郎8月7日表示,自己將在參拜靖國神社一事上採取審慎態度,並稱他將重新制定參拜日程安排。  據法新社報導,面對日益高漲的國內外反抗情緒,小泉純一郎於周二(7日)晚暗示,他將重新制定自己的參拜計劃,用以緩解來自中國和韓國的壓力。  小泉說:「我個人非常重視日本與中國的關係。
  • 因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金大中取消與日本外相的會晤
    因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金大中取消與日本外相的會晤但是,韓國媒體推測說,這是為了抗議日本小泉純一郎14日參拜靖國神社。  韓國當選總統盧武鉉的首席發言人也說,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令人遺憾」。  美聯社報導說,韓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反對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
  • 安倍今「拜鬼」 日本領導人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
    它把在明治維新以來歷次戰爭、其中多為對外侵略戰爭中死去的亡靈作為神來祭祀。  靖國神社坐落在日本東京千代田區九段,佔地10多萬平方米。神社大門外兩側各豎一座高約十米的石塔。  1996年7月29日,當時的首相橋本龍太郎也以「內閣總理大臣」身份參拜過靖國神社。  日本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分別於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 外交部就日本總務大臣等欲參拜靖國神社等答問
    中新網10月15日電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5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就日本總務大臣等欲參拜靖國神社、李克強總理訪俄等答記者問。  以下是外交部網站公布的答問實錄:  應外交部長王毅邀請,法蘭西共和國外交與國際發展部長洛朗·法比尤斯將於10月18日至20日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 美國對參拜靖國神社的歷史態度
    後來,岸信介擔任日本首相,每年都會去靖國神社參拜。岸信介之後的多任首相,都曾在任期內參拜靖國神社。這樣的參拜當時甚至沒有引起國際社會的一絲波瀾。    進入21世紀後,靖國神社的含義變得更加敏感和複雜,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引起國際社會反彈,就連日本的盟友美國也不例外。
  • 關注日本政要8·15參拜靖國神社
    ,10月17日,在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的第一天,遠在義大利米蘭出席亞歐峰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早地就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神社獻上「真榊」,當天還有110名日本國會議員集體參拜了神社。一名跨黨派國會議員透露,110名「大家都來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會員當天前往參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再次獻上被稱為「真榊」祭品。
  • 日本8名前首相要求小泉對參拜靖國神社"自肅"
    日本8名前首相要求小泉對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今天特意召請多名曾擔任過首相職務的日本「重量級」政壇人物,就目前惡化的中日關係交換看法;結果,與會者都對小泉純一郎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給中日關係帶來的影響表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