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歐洲是一部殖民史,那麼俄羅斯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尋找出海口的歷史。它的國土東南西北方向都有出海口,而北邊及東邊的北冰洋、太平洋的出海口是,處於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不是俄羅斯眼中的溫暖海港,而波羅的海雖然是溫暖海港,但較為狹窄也不理想。而最理想的就是黑海出海口。
在歷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殖民大國建立起的成就無一不讓俄羅斯眼紅。但是北冰洋地區緯度高,氣溫低,港口長期結冰,航運價值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俄國對外擴張的步伐。
因此,獲得一處溫暖海域成為了歷代俄國沙皇的選擇。黑海沿岸地區緯度較低,氣候以亞熱帶地中海氣候為主。因此,向南佔有黑海沿岸成為了歷代沙皇的夙願。
想在南部的黑海地區獲得溫暖港口,俄國就不可避免地要與當時地跨歐亞非三個大洲的世界帝國——奧斯曼帝國有一戰。
俄國同奧斯曼帝國進行了三次俄土戰爭。但是由於此時俄國實力尚弱,加上在北方戰爭消耗太多,在彼得大帝時期,俄國始終未能拿下黑海沿岸。
然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也給了俄國再次發動戰爭的機會。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改革下,沙俄的陸軍作戰能力逐漸增強,成為了當時歐洲陸戰能力最強的部隊之一。
在葉卡捷琳娜大帝的主持下,沙俄再次發動了第四、五、六次俄土戰爭,沙俄大獲全勝。
戰敗的奧斯曼帝國不得不承認俄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黑海地區。此外,俄國還獲取了克裡米亞半島、喬治亞、亞速海以及烏克蘭南部的地區。沙俄在這裡修築了塞瓦斯託波爾港,作為俄國黑海艦隊的所在地。
塞瓦斯託波爾港的建成,意味著歷代沙皇希望在黑海獲得出海口。俄國軍隊終於駛進了黑海地區。
進出黑海第一通道——土耳其海峽
第十次俄土戰爭以奧斯曼帝國慘敗而告終,奧俄籤訂《聖斯蒂凡諾條約》,以斯拉夫人為主的塞爾維亞以及羅馬尼亞獲得獨立。奧斯曼帝國同意建立大保加利亞公國,並允許俄國勢力在保加利亞的存在,允許俄國軍艦通過土耳其海峽進入地中海。
進出黑海第二通道——頓河-伏爾加河運河
在俄羅斯境內有一條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伏爾加河縱貫南北的走勢。
伏爾加河上遊聯通【白海-波羅的海運河】
伏爾加河上遊有個雷賓斯克水庫,這個在水庫將伏爾加河的水位抬高到海拔100米,然後在水庫上遊的河道上攔截了一個舍克斯納水庫,將水位抬高到海拔113米,然後匯入白湖。
白湖的水又匯入奧涅加湖,奧涅加湖又分別通往兩個方向,往北的通往北冰洋的白海,往西南的通往拉多加湖,然後與波羅的海交匯。這樣一來,等於是通過伏爾加河以及諸多水滸湖泊抬升水位,讓裏海和波羅的海以及北冰洋完美互通了。
伏爾加河下遊聯通【伏爾加河-頓河運河】
伏爾加河的西側有一條河流叫頓河,他們在頓河中遊攔截了水庫,使河水水位上升,然後開鑿了一條長度約70公裡的運河,將伏爾加河與頓河聯通,至此黑海艦隊就可以通過頓河進入伏爾加河,進而可以到達裏海、波羅的海,以及北冰洋,極大地提升了俄羅斯海軍的效率,以及商業運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