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一句網友的戲言,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沙姜雞、花雕雞、啫啫雞、豆醬雞、水晶雞……廣東人吃起雞來,那肯定沒得啥感情,他們總有無數種辦法把這隻雞整得明明白白。在廣東人的食譜裡,吃雞比得下飯,對米飯的神操作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從甜點到主食,再到喝的米酒等等,最常見的就屬河粉和腸粉了。
說起腸粉和河粉,小編第一次吃還是沙縣小吃,說不上最正宗吧,也只能說成個傳統,最正宗的腸粉河粉大概還是兩廣地區,基本上都是用米做的,南有米粉,北有涼皮,這幾樣滑溜溜的食物擺在一起,你們分得清嗎?作為一個久居南方的北方人來講,逛菜市場選購這幾樣東西,全憑商販嘴皮講了,說是什麼,咱就買什麼,吃到嘴裡才知道是個啥。今天咱們就來區分一下這腸粉、河粉、涼皮三樣美食,學會再也不靠蒙了。
腸粉
初次聽到腸粉,還以為是豬大腸做成的,然而和油膩膩的豬大腸比起來更清爽。沒錯,腸粉是用米漿做的,米漿一般用粘米粉、生粉、汀粉加水,做出來的麵皮比較透亮,醬汁偏甜口味。有關腸粉的做法那就更多了,有廣東腸粉、客家腸粉、河口腸粉等等,雖然很多地方都打著最正宗的旗號,但經過時間和口味演變流傳下來的,正宗不正宗另外別論,好吃才是真。
河粉
沙縣裡的炒河粉,你們吃過沒?就是那個了,吃炒河粉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在吃腸粉?其實主原料是一樣的,都是米漿,不過河粉在製作時,會加入一定比例的薯粉和澱粉,來提升河粉的柔韌性,除了炒河粉以外,客家人更喜歡捲起來,撒上生抽和蒜末拌著吃,嚼勁有韌性。
涼皮
疫情那段時間,涼皮也不知被哪個知名博主給帶火了,朋友圈各種曬做涼皮的短視頻。從主觀上看,這涼皮平鋪在手掌上更透亮,涼皮主要是麵粉做,經過揉面洗面之後,將洗面水靜置一段時間,濾掉上面的水,就可以做涼皮了。夏天的時候多做一點,一天三頓吃涼皮都不會膩。
這三種看似一樣,口感實則完全不同,南北飲食差異也比較大,因此南方的腸粉到了北方,又會被北方人改造另外一番模樣,都是奔著好吃就行的目的去的,因此也不用分正不正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