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間的決戰之戰,皇太極急得帶病上前線,一人投降改變戰局

2020-12-13 美好時光匆匆去

歡迎大家來到「小茴說歷史」百家號,感謝你的閱讀和分享。明朝和滿族發生了幾次戰略性的決戰。今天,小編今天要講的這場戰爭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最後一場決戰——松錦戰役之戰。松錦戰役於公元1640年爆發,戰爭的一方清軍為此投入了所有的八旗精英,而明朝也投資了所有的國防精英,其中就包括「九邊精英」。這場戰役可以說決定了兩個朝代的最終命運。今天,我們將討論這場戰鬥以及背後的一些故事。

1640年,皇太極發動八旗軍主力圍攻明朝軍事重鎮遼東錦州等地,以清理明朝在遼東錦州等地建立的軍事堡壘,並為以後入關掃除障礙。錦州守將祖大壽向當時任遼東地區明朝總督洪承疇求助,崇禎皇帝為了了解錦州之圍,下令將「九邊精英」交給洪承疇,並命令他出山海關去營救錦州。

九邊軍,明朝在北方建立的九個軍事區,包括了當時明朝幾乎所有的精英部隊。九邊精英,可以說是明朝最後的軍事支柱。八旗圍困錦州很久,祖大壽眼看無法守住錦州。洪承疇率領13萬名明朝精英部隊通過邊境營救他們,並贏得了與八旗軍第一次交戰的勝利。然而,洪承疇擔心滿族騎兵的機動性強,如果他們行動過於魯莽,會被皇太極利用漏洞,因此,他計劃從寧遠一步步進攻錦州。

然而,北京崇禎皇帝命令洪承疇在軍事物資不足的情況下快速行軍。在皇帝、監軍和他的同事的敦促下,洪承疇無能為力,不得不率領明軍主力進攻。明朝軍隊與八旗軍激戰,八旗幾乎崩潰。皇太極有病在身,患有嚴重的鼻出血。但是當他聽到松錦戰役在前線失敗的消息時,他立刻擔心起來,晝夜兼程趕向前線500裡。

皇太極急忙制定對策,他發現明軍正全力以赴,後方空無一人。因此,他秘密派遣精銳騎兵偷襲了藏在塔山的明軍糧草,導致明軍缺乏軍事物資,陷入被動地位。洪承疇現在進退兩難,無奈之下他必須命令他的部隊突圍。夜晚,數十萬名明朝士兵陷入混亂中逃命,在混戰中被自己人踐踏的死者不計其數。當時,洪承疇有八名總兵,除了吳三桂和其他逃到杏山僥倖活命,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被困在洪承疇身邊,別無選擇,只能撤退到松山市。

最後,在八旗軍的衝擊下,松山城將投降,松山將淪陷,洪承疇將很快投降清朝。明朝軍隊在松錦戰役中殺死了5萬多人,數百裡的屍體遍野,投海而死的人不計其數。史書寫著「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這意味著明朝的精英防衛力量在一大戰中被完全摧毀,國家儲備的軍事物資多年來也已經丟失,明朝的最後力量已經消耗殆盡。

松錦戰役後,明朝的主力幾乎被完全摧毀,間接導致了李自成在內地的不可戰勝的地位,最終導致了明朝。洪承疇向滿清投降後,他為滿清政權的正規化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在清朝成立初期成為大功臣。松錦戰役的倖存者吳三桂最終成為清朝南徵的急先鋒。對於這場決定性之戰你有哪些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松山之戰:明清兩帝國的戰略決戰,明朝為何輸掉家底
    崇禎皇帝駐守錦州的明將祖大壽派人出城,通知洪承疇,清軍勢大,不可輕率與戰。洪承疇亦想採取步步為營之策,徐圖進取。誰知明廷派來的監軍張若麒既不知兵,又好大言,密派使者至京,奏請崇禎帝敕令洪承疇速與清軍決戰。洪承疇無奈,只得先率六萬步騎疾進,屯於松山。清軍來攻,不利而退,是為明清松山大戰前的序戰,明軍先獲小勝。清帝皇太極聞知明廷發軍赴援,也馬上率大軍自瀋陽出發,僅六日便抵達松山,雙方遂在松山擺開陣勢,準備決戰。
  • 明清之間最大的一次戰役,松錦之戰,以清軍勝利結束
    時洪承疇急於解錦州之圍,將十三萬明軍密集於松、錦之間。松山距錦州十八裡,杏山在松山和塔山之間,相距都是三十裡,但洪承疇在松山與杏山之間卻未布置兵力。皇太極到達松山以後,看到了明軍的這個弱點,即將自己所率的援軍駐於松杏之間,自烏欣河(即女兒河)南至海,橫截大路,將松杏隔開,切斷了松山明軍的後路,當日明軍發現了皇太極的儀仗出現在松山陣前,軍心大為動搖,「欲戰則力不支,欲守則糧已竭,遂合謀退遁」。
  • 決戰松山,明清山海關外的終局之戰
    從寧遠到錦州之間還有三座小城,依次是塔山、杏山和松山,但這三個城堡都距離錦州比較近,離寧遠城則相對較遠。02、戰法之爭按照洪承疇的想法,這次救援錦州,他打算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在寧遠和錦州之間且戰且守,步步為營,先建立穩固的後方基地,再慢慢推進到錦州。
  • 南漢城山之戰——藩國君臣關係更迭下明清決戰的序幕
    面對「兄弟之國」朝鮮的否決,惱羞成怒的皇太極更是打算藉此機會徹底徵服朝鮮,粉碎明朝的東江防線,為自己的入關解決後顧之憂。同一時刻,高舉「崇明排金」的旗號,標榜與明朝「協力討虜」從而再度上位的朝鮮仁祖李倧也在積極地整軍備戰。
  • 明末清初,老謀深算的大明統帥洪承疇如何在松錦之戰中戰敗被俘?
    其中北段主要由趙率教負責修建,後明軍憑藉關寧錦防線,在寧錦之戰中,使皇太極無功而返。  半月之內,請再次下令決戰,來緩解錦州之急。」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催洪承疇進軍,崇禎帝詔令洪承疇「刻期進兵」 ,又分任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促決戰。  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在寧遠誓師,率八總兵、十三萬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明清雙方在乳峰山戰事膠著,清朝的兵馬,死傷甚多。
  • 明清兩大帝國之間的決戰,13萬明朝大軍為何全軍覆沒?
    公元1640年,明清兩朝爆發了著名的松山大戰。這場戰役對於雙方都至關重要,雙方都輸不起。為了打好這一仗,明朝方面調集了13萬軍隊,準備與清朝進行一輪大決戰。但這場戰役的結果讓人心寒,13萬明朝軍隊基本上全軍覆沒。在此之後,明朝再也無力與清朝進行決戰。
  • 許由的投降,改變了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局面
    公乃引軍與歡白馬,未至十餘裡,好大驚,來戰。令張遼、關羽前出,破之,斬之。汝南降賊劉丕應叛鹽等略。鹽使劉備助,大臣曹仁破之。為去,遂破屯。"也就是說,這種騷擾戰術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曹操在黎陽與袁紹的對峙也是互有勝負,袁紹並沒有取得太大的勝利。"。
  • 明清的哪次大戰,讓明朝東北防禦體系崩潰,失去了阻擋的能力?
    1619年,後金在薩爾滸之戰中取勝,幾年間席捲遼東七十餘城,還攻佔了瀋陽。不過隨後,努爾哈赤在寧遠戰役中被明軍的大炮炸死了。而皇太極也開始勸降了,在這種情況下,祖大壽便假裝投降了,不過他只是詐降,之後他跑到了錦州。 這下讓皇太極非常憤怒,加上錦州的關鍵作用,所以皇太極直接包圍了錦州,故伎重施,開始圍困了。
  • 滅蜀之戰:鄧艾為何只用幾千兵馬就逼得劉禪投降
    熱播電視劇《虎嘯龍吟》濃墨重彩地演繹了蜀漢、曹魏、孫吳之間的激烈爭鬥。特別是蜀漢和曹魏,幾十年來互為敵我,幹戈不休。應該說,在諸葛亮時代,蜀漢以攻為守,一直對曹魏呈進攻態勢;到了姜維時代末期,曹魏開始反守為攻,意欲傾盡全力滅掉蜀漢。
  • 明清兩朝之間的大決戰,13萬明朝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
    在此之後,明朝再也無力與清朝進行決戰。面對愈演愈烈的農民起義,明朝陷入了兩面受敵的困境。 在清除這一切隱患之後,皇太極開始進攻明朝在關外最後的重鎮錦州。眾所周知,錦州位於遼寧的西部,是連接關內的咽喉。如果拿下了錦州,清朝的兵鋒將直逼山海關。對於明朝來說,也根本輸不起。因此在得知清朝進攻錦州以後,明朝派出了10多萬大軍增援。
  • 皇太極全軍出擊,明朝八總兵支援
    崇禎十三年(崇德五年,1640年)清都察院參政祖可法、張存仁等聯名提出「進取」大計的奏章:一、「直搗燕京,割據河北」,「此刺心之著也」;二、「直抵關門」,「此斷喉之著也」;三、「先得寧、錦」,「此剪重枝伐美樹之著也」。皇太極採取了先攻寧錦這一著。用什麼方法進攻寧、錦?以前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幾次硬攻,都沒有成功。皇太極吸取了以往遭受挫敗的教訓,改用長期圍困的辦法。
  • 明朝松錦之戰剛敗,皇太極就主動提出與大明和談,崇禎卻拒絕了?
    皇太極向崇禎提出的議和的背景和條件時間:1642年。發起方:皇太極。背景:松錦之戰剛剛結束。明朝面臨困境:松錦之戰剛剛結束,而此前洪承疇、祖大壽等一批大明將領相繼投降後金,崇禎傾盡國力打造的邊軍精銳損失殆盡。失去了反擊能力的明軍,只能困守山海關、寧遠等幾座孤城。皇太極給出的條件:雙方將以寧遠、塔山為界,互不侵犯。
  •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出生於1592年的皇太極,自幼聰穎,深受父親努爾哈赤的喜愛,排行第八。他的母親葉赫那拉·孟古哲哲,是葉赫部首領之女,為了和努爾哈赤結盟,葉赫部把哲哲許配給努爾哈赤。成婚時,哲哲十四歲,努爾哈赤三十歲。在1603年秋季,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極時年十二歲。
  • 日本為本土決戰囤積大量武器 狂言一億玉碎不投降 兩顆原子彈慫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制定了「一億人玉碎」的「本土決戰」計劃,準備做最後的困獸之鬥。(日本第16方面軍的彈藥運輸車)日本「本土決戰」的指導思想是「繼續努力進行決戰準備,謀求戰局好轉,同時迅速建立日滿華一體的積極防禦體系,以期進行長期持久戰爭」。
  • 1637年明清皮島之戰,傷亡比40000:260,這數字靠譜嗎?
    1637年的明清皮島之戰,傷亡人數是個謎。明朝守軍的傷亡疑議不大,守島官兵約萬人陣亡,全島軍民死傷在四萬左右,這點在明、清、朝三方史料中記載大致一致。謎一般的是清軍的傷亡。《清實錄》中記載徵皮島陣亡40人,骸骨不能辨識,合葬於通遠堡。
  • 官渡之戰打了9個月,不是火燒烏巢就完了,為你還原詳細戰局!
    比如三國時期著名的官渡之戰,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一直到十月,共歷時9個月,這還不包括前期準備時間。為了便於了解整個個戰局,我們可以把官渡之戰劃分為3個階段:袁進曹退(2-6月)公元199年6月袁紹在曹操進佔河內郡之後,就決定討伐曹操,但是正式出兵是在公元200年的2月,發布了陳琳那篇著名的檄文。二月,袁紹進軍黎陽,曹軍收縮河南。
  • 松錦之戰,大明王朝的最後一道防線是怎樣崩潰的
    (1636年,皇太極繼承後金領導者之位,稱帝後並改國號為「清」。)松錦之戰,圍城招降公元1638年,在經歷了寧錦戰敗後的皇太極再次整兵出發,攻向中原。義州處於廣寧與錦州之間的大凌河畔,地勢開闊、土地肥沃,地勢十分優越,不僅能做前陣,還能給後勤補給。在修築好義州城後,皇太極開始了他的圍城之戰。他將圍城清兵分為兩班以個月為一期輪番更換,同時清兵將錦州城外的莊稼收割完畢,並掃蕩清除明軍在錦州外圍的據點,徹底切斷駐錦明軍與外部的聯繫。
  • 官渡之戰曹操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曹操集團所掌控的青州,實際上的掌控者是臧霸,但是臧霸還算對得起曹操的重用,在官渡之戰階段,他鎮守青州,最起碼穩住了戰局的東線,沒有讓袁氏集團從東線打開局面,不然的話,局面只會更不利於曹操。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官渡之戰時,9月份曹操返回許都,11月張繡率眾投降,之後曹操就徹底放心北上了,可以說張繡的投降解決了曹操的後顧之憂啊。
  • 大清風雲:明清兩軍大決戰,多爾袞親自指揮,明軍全面潰敗
    範浩民在黑山對峙多爾袞,崇禎皇帝催戰,範浩民大敗公元1638年,明清兩軍在遼寧黑山一帶集結了雙方最精銳的兵隊,意欲決一死戰,此時的明王朝氣數將盡,這場戰役更是決定了明王朝的生死存亡。皇太極憂心忡忡,問身邊太監對戰局有什麼見解,小太監說範浩民既已被困在城中,儼然成了大清的獵物,隨時都可以射殺。皇太極卻搖了搖頭,大清是獵人不假,範浩民卻不是獵物,他是一隻困在籠中的野獸,若是出其不意撲出來,必定會狠狠咬上獵人一口。
  • 353年前的今天,投降清軍的國防部長,明朝第一漢奸洪承疇去世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665年4月3日】353年前的今天,投降清軍的「國防部長」,明朝第一漢奸洪承疇去世(後任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在松錦之戰被俘虜,投降清軍,成為清朝首位漢人大學士。洪承疇以謀略聞名,為清朝獻計甚多,大多被信納。除了多爾袞、范文程外,他是清兵入關後,建立並加強滿清統治的關鍵推手。他曾多次討伐南明政權,但最終未得到清朝認可,在乾隆年間被編入官方的《明季貳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