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松山,明清山海關外的終局之戰

2020-12-11 往日可追

[清史系列-28]

錦州告急的文書送達京城後,崇禎立刻召集群臣舉行了御前會議,商量對策。雖然困難重重,但大家的意見還是基本一致的:發援兵,救錦州。因為沒有人願意承擔放棄國土的責任。

01、洪承疇掛帥

此時的薊遼總督是明末重臣洪承疇。洪承疇是進士出身,他頗有軍事才能,曾經在中原和關中多次擊敗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的農民軍,是崇禎皇帝非常倚重的股肱之臣。

這次救援錦州的重任自然又落在了他的頭上。雖然關內的剿匪形勢並不樂觀,崇禎皇帝還是盡力從各地抽調精銳力量,共計十三萬大軍交由洪承疇指揮,陸續開往遼西戰場。

洪承疇畫像

1641年3月,洪承疇從北京出發,與各路大軍在寧遠集結。此次援錦的隊伍,由八鎮人馬組成,包括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等。

寧遠城位於錦州以西,距離錦州大概80公裡。從寧遠到錦州之間還有三座小城,依次是塔山、杏山和松山,但這三個城堡都距離錦州比較近,離寧遠城則相對較遠。

02、戰法之爭

按照洪承疇的想法,這次救援錦州,他打算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在寧遠和錦州之間且戰且守,步步為營,先建立穩固的後方基地,再慢慢推進到錦州。

崇禎皇帝這次把大明王朝最後的精銳力量幾乎都拿出來了,作為統帥,洪承疇不得不慎重,因為他和朝廷都輸不起。

遼西走廊地形圖

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不同意洪承疇的作戰計劃,他主張速戰速決,理由是朝廷籌措糧餉太困難了,耽誤一天就多一天的耗費,國庫難以支撐。陳新甲雖然是兵部尚書,但他是文官出身,對軍事知之甚少。

洪承疇的軍中還有兩個崇禎皇帝派來的監軍,分別是兵部職方主事馬紹愉、職方郎中張若麒。這兩個人也主張速戰,雖然不能說監軍的意見一定就是皇帝的意思,但他們畢竟是皇帝派來的人,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在重重壓力之下,洪承疇只好放棄穩健的打法,將十三萬大軍全部拉到了錦州城外,準備放手一搏。如果皇太極不發援兵,或者洪承疇在皇太極的援兵到來之前將圍錦的清軍擊潰,那明軍還是有很大希望獲勝的。

03、功虧一簣

可惜這兩種情況都沒有發生。1641年7月26日,洪承疇率十三萬大軍從寧遠出發,28日即到達距錦州不遠的松山城,並在松山和乳峰山之間安營紮寨。乳峰山的東側即是清軍的陣地,距離錦州僅五、六裡路。明軍立即對圍錦的清軍發動進攻,雙方激戰了半個多月,清軍雖然傷亡很大,但並沒有潰退。

激戰松山

明軍速戰速決的目標沒有達成。8月中旬,皇太極親自率援軍從盛京趕到錦州。他看出了明軍前後脫節的弱點,於是率軍直插松山和杏山之間的大道,挖掘長壕,截斷了明軍的後路。

援錦明軍經過了半個多月的連續作戰,本來就已經人倦馬乏,現在看到後路被斷,敵軍勢大,士氣更加低落。由於此次的作戰目標是速戰,所以軍中攜帶的糧草並不多。

洪承疇想要鼓動全軍與清軍決戰,打通封鎖,但手下的總兵們卻無心戀戰了,紛紛要求撤回寧遠。大家的理由是現在軍中糧草告急,糧道又斷了,急需回寧遠補充。

8月21日晚,大同總兵王樸、寧遠總兵吳三桂搶先率本部人馬逃跑,其他各路明軍見狀也各自分散突圍。清軍在通往寧遠的路上早有埋伏,沿途展開截擊。明軍在混亂中缺乏統一指揮,騎兵、步兵自相踐踏,死傷慘重。

寧遠總兵吳三桂

上知其將遁,分路設伏,戒諸將嚴陣以待,扼其歸寧遠及奔塔山、錦州路。是夜,明吳三桂等六總兵果潛師先奔,昏黑中為我伏兵所截,大潰。

僥倖突圍成功的部分明軍,分別逃入了杏山和塔山。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收集了一萬多散兵,就近撤入了松山城,固守待援。

至此,明朝下大本錢組織的這次聲勢浩大的援錦行動以失敗告終。洪承疇不但沒能救了錦州,現在反而困守松山孤城,自身難保了。洪承疇在松山又堅持了半年多,沒等來援兵,後來城破被俘,投降了清朝。錦州的祖大壽看到大勢已去,也選擇了獻城投降。

戰場形勢圖

松錦大戰之後,明清在山海關外的較量基本結束。洪承疇雖然軍事指揮才能出眾,但他不像袁崇煥那樣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氣,也沒有力排眾議的魄力,因為他更愛惜自己的前程。由於受制於上司陳新甲等人不切實際的亂指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洪承疇最終功敗垂成,也葬送了大明王朝最後的翻盤希望。

事實證明,不管什麼時候,外行指揮內行,都是行不通的。

相關焦點

  • 松山之戰:明清兩帝國的戰略決戰,明朝為何輸掉家底
    崇禎皇帝駐守錦州的明將祖大壽派人出城,通知洪承疇,清軍勢大,不可輕率與戰。洪承疇亦想採取步步為營之策,徐圖進取。誰知明廷派來的監軍張若麒既不知兵,又好大言,密派使者至京,奏請崇禎帝敕令洪承疇速與清軍決戰。洪承疇無奈,只得先率六萬步騎疾進,屯於松山。清軍來攻,不利而退,是為明清松山大戰前的序戰,明軍先獲小勝。清帝皇太極聞知明廷發軍赴援,也馬上率大軍自瀋陽出發,僅六日便抵達松山,雙方遂在松山擺開陣勢,準備決戰。
  • 明清兩大帝國之間的決戰,13萬明朝大軍為何全軍覆沒?
    公元1640年,明清兩朝爆發了著名的松山大戰。這場戰役對於雙方都至關重要,雙方都輸不起。為了打好這一仗,明朝方面調集了13萬軍隊,準備與清朝進行一輪大決戰。但這場戰役的結果讓人心寒,13萬明朝軍隊基本上全軍覆沒。在此之後,明朝再也無力與清朝進行決戰。
  • 明末清初,老謀深算的大明統帥洪承疇如何在松錦之戰中戰敗被俘?
    松錦之戰是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禎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間清帝皇太極發動的旨在消滅明朝關外最後一支勁旅,打通關寧錦防線的戰役。  松錦之戰開始於清軍圍困錦州,結束於松山城被清兵攻陷,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止。
  • 松山一戰為何明軍依然戰敗?他們把老祖宗傳下來的謀略忘光了嗎?
    明朝祟禎十三年至十五年,明朝大軍與清軍在松山一帶進行了一場關乎明朝國運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明清松山戰役。在松山之戰中,明朝的主力軍隊幾乎 被清軍全殲,從而加速了明朝滅亡的進程。為什麼明朝軍隊會在松山之戰中戰敗了呢?
  • 明清兩朝之間的大決戰,13萬明朝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
    公元1640年,明清兩朝爆發了著名的松山大戰。這場戰役對於雙方都至關重要,雙方都輸不起。為了打好這一仗,明朝方面調集了13萬軍隊,準備與清朝進行一輪大決戰。
  • 相比於《復聯4》的終局之戰,我更鍾意這些大場面
    說到《復聯4》這場終局之戰,影迷們血脈噴張之餘,寡姐妮妮的犧牲也為這10年的布局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愛你三千遍」的叮嚀已無法彌補由前21部電影所喚起的共情回憶。情感足了,剩下的就是場面了。可能很多人會說:「《復聯4》戰爭場面沒得挑,拳拳到肉很過癮!」
  • 松錦之戰,大明王朝的最後一道防線是怎樣崩潰的
    皇太極知道率領大軍屢次入塞,最終得不到明朝的尺寸之地,都是因為有山海關的阻隔;想要取山海關,一定要先取關外四城(松山、杏山、錦州、寧遠)不可,而錦州則首當其衝。所以,關寧錦防線必須打通。在修築好義州城後,皇太極開始了他的圍城之戰。他將圍城清兵分為兩班以個月為一期輪番更換,同時清兵將錦州城外的莊稼收割完畢,並掃蕩清除明軍在錦州外圍的據點,徹底切斷駐錦明軍與外部的聯繫。翌年三月,皇太極又進一步採取措施,在錦州城外築起座營壘,環城相列,在營壘外深挖壕溝,樹起柵木,而各營間又有深壕相連,將錦州圍得「水洩不通」。
  • 明清之間的決戰之戰,皇太極急得帶病上前線,一人投降改變戰局
    明朝和滿族發生了幾次戰略性的決戰。今天,小編今天要講的這場戰爭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最後一場決戰——松錦戰役之戰。松錦戰役於公元1640年爆發,戰爭的一方清軍為此投入了所有的八旗精英,而明朝也投資了所有的國防精英,其中就包括「九邊精英」。這場戰役可以說決定了兩個朝代的最終命運。今天,我們將討論這場戰鬥以及背後的一些故事。
  • 《復仇者聯盟4》的片名終局之戰有什麼含義?
    那麼現在,片名已經出來了,終局之戰到底意味著什麼呢?漫畫與MCU的電影不同,在漫威漫畫的世界裡,每一個故事並沒有特意去命名,或者,至少沒有電影那麼明顯。然而1969年的「復仇者聯盟」漫畫確實有一期名為「終局之戰」。
  • 東北抗戰:苦鬥雄關——山海關之戰
    今天,到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旅遊,已經很難感到戰火的痕跡,但1933年元旦剛過,中日兩軍就在這裡展開了一場大戰。保留在日本軍人相冊中炮毀的山海關城樓照片,顯示著戰鬥的激烈。山海關之戰,是東北軍面對面和日軍打的第一場硬仗。
  •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後最重要的電影:《蟻俠3》確認開拍!
    還記得漫威在暑假舉行的聖地牙哥動漫展(SDCC)上一口氣宣布第4階段的計劃,雖然當中不少大片都讓觀眾非常興奮,可是整個計劃都看不到《蟻人3》的身影,之前亦沒有透露過續集的計劃,讓人擔心量子領域到《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就會結束。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劇情猜測分析
    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漫威影業的宇宙歷經11個年頭,總共21部電影的堆疊,一切終於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畫下階段性句號。無論何如,等到上映便可見真章,影迷們大可不計任何代價去影院觀看,保留好大結局的票根,咱們戲院見!
  • 明清之間最大的一次戰役,松錦之戰,以清軍勝利結束
    洪承疇率八總兵、步騎共十三萬、馬四萬進到松山後,見清兵屯於錦州東南五裡之乳峰山東,即令曹變蛟登乳峰山之西,其他七鎮兵結營於松山與乳峰山之間,掘壕,環以木城,騎兵布於松山東西北三面,其勢直逼錦州。清將多爾袞沒有想到這麼多的明兵突然出現在清軍面前,火速派人到瀋陽報告。
  • 大清皇朝被迫應戰,一場重要的戰爭即將發生,這就是《松山之戰》
    松山之戰,在大清皇朝實際上是被迫應戰。其時清軍圍錦州,系更番輪代。崇德六年八月,由多爾袞代濟爾哈朗,而明軍八總兵所屬部隊都已到齊。太宗患"鼻衄",本不宜行軍,但強敵當前,既有堅忍不拔的祖大壽,又有在西北剿匪、威名素著的洪承疇,此戰關乎興廢,乃抱病啟程渡遼河。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再次洩露鋼鐵俠的新馬克85盔甲
    綜合我們所看到和聽到的消息,《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很可能是鋼鐵俠在MCU的絕唱。但是,如果託尼·斯塔克的故事一定要結束,那麼小編希望能給他一個轟轟烈烈的英雄式死亡方式,或者讓他平靜的退休。其實,對於鋼鐵俠的盔甲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有什麼變化來說,小編至少對這套新戰甲寫過兩篇帖子了。注意,小編說的是宣傳圖片,不是粉絲的飯制海報。
  • 明清的哪次大戰,讓明朝東北防禦體系崩潰,失去了阻擋的能力?
    1619年,後金在薩爾滸之戰中取勝,幾年間席捲遼東七十餘城,還攻佔了瀋陽。 1640年,松錦之戰爆發,這一仗的失敗,對雙方來講是非常關鍵的。對於大明來講,元氣大傷遼東防禦體系完全崩潰了,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了。
  • 《復聯4》「hottoys」玩具:滅霸面帶兇色,終局之戰危機四伏!
    《復聯4》「hottoys」玩具:滅霸面帶兇色,終局之戰危機四伏!根據推測,《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可能會成為鋼鐵俠在漫威電影宇宙中的絕唱,如果託尼·斯塔克的旅程即將結束,那麼我們至少可以期待鋼鐵俠會在《復聯4》中以他自己的風格回歸。根據hottoys最新發布的鋼鐵俠玩具,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細節。
  • 如果吳三桂不帶路,清軍能順利進入山海關嗎?
    1627年,親率大軍對明朝發起寧錦之戰。1628年,出徵察哈爾,收服蒙古諸部。1629年-1630年,率軍從蒙古突入內地,攻打北京,史稱「己巳之變」。雖然沒能成功,但卻用反間計除掉了袁崇煥。1633年,降服明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
  • [揭秘勝利]松山戰役成日軍在大陸戰場首次玉碎之戰
    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正面戰場對日軍的全面反攻出現於雲南。1944年6月,中國軍隊分兵兩路,一路由印度殺入緬北,一路由雲南向境外打出,試圖打通中印公路,為中國取得一條新的國際交通線。松山之戰就是這場戰役在中國境內最重要、最慘烈的一戰。
  • 真正的「終局」是《蜘蛛人:離家日》而不是《復仇者聯盟4》,這
    談論即將到來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我們通常會有一些心理準備,比如「逆轉無限」,比如「不惜任何代價」,比如「為現階段的漫威電影宇宙劃下句號」,但這些可能不是真的。《蜘蛛人2》則移往至第三階段的最後一部,由此可見,《終局之戰》並不是真的「終局」。那這說明了什麼呢?第一個粉絲理論是,粉絲們質疑蜘蛛俠:作為復仇者聯盟3的前傳,離開家的那一天。雖然從上映日期來看,《蜘蛛人:離家日》是《復仇者聯盟4》之後,但以事件時間軸來看,《蜘蛛人:離家日》可能會發生在《復仇者聯盟3》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