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孔廟首個紀錄片《樂生·聲年》首映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9月10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臺北市孔廟首個以祭孔釋奠典禮上的樂生為拍攝對象的紀錄片《樂生·聲年》,10日在臺北舉行首映記者會。

一年一度的臺北市孔廟祭孔釋奠典禮將於本月28日舉行。典禮秉持尊師重教傳統,參與典禮的執事禮生、樂生、佾生,絕大多數為中小學生。

從完全未接觸古禮樂器,到正式典禮上站兩個多小時並完成雅樂鳴奏,樂生們為此付出的辛苦,此前鮮為人知。

在一年的拍攝中,《樂生·聲年》記錄了臺北市重慶中學的學生們為擔任臺北市孔廟祭孔大典樂生,辛苦訓練歷程及心境上的成長。

紀錄片主人公之一、從事樂生訓練32年的樂長孫瑞金老師說,祭孔典禮流傳至今兩千五百多年,有著無形的文化魅力。祭孔當天,樂生站立時間長,必須通過不斷練習以加強體力和意志力,比如最炎熱的暑期訓練,孩子們每日練習都要站夠一兩個小時。

看到紀錄片誕生,他非常感動,也希望外界看到這群孩子們的出色,「他們看似配角,卻肩負著傳承文化的重任」。

導演壯敏慈表示,感謝這些樂生,不管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百年以前的樂生,因為他們的努力,珍貴的文化傳統才能流傳至今。

臺北市孔廟方面表示,未來還將陸續推出「佾生」「禮生」「饌生」等紀錄片,讓更多人認識祭孔典禮傳習過程的艱辛,從而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意義。

據悉,《樂生·聲年》今年8月入圍上海首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競賽覆審。(完)

相關焦點

  • 臺北孔廟紀念孔子誕辰 隆重釋奠典禮雨中舉行
    中新社臺北9月28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臺北已連續兩天陰雨綿綿。28日上午,臺北市各界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在孔廟冒雨隆重舉行。9月28日上午,臺北市各界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在臺北孔廟冒雨隆重舉行。圖為典禮現場。邢利宇 攝  據介紹,臺北市孔廟所傳承的釋奠典禮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三獻古禮。
  • 臺北孔廟的前世今生(寶島紀行)
    臺灣最早的孔廟在臺南,有3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全臺首學」。臺北孔廟雖然「資歷」較淺,卻是臺灣唯一民間興建的孔廟,早年由泉州名師設計,是一座參照曲阜孔廟、融合閩南風格的建築群。  臺北孔廟坐北朝南,正南卻是一整面紅牆。紅牆正中,兩棵古樹分立,環擁一段雕有雙龍戲珠的飛簷高牆,上書「萬仞宮城」。
  • 臺北孔廟雨中祭孔
    新華社臺北9月28日電(記者彭培根、趙博)下了一夜的秋雨,擋不住人們祭奠先賢的熱情。28日清晨,雨聲窸窣裡,臺北孔廟已是人潮湧動。  9月28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早上6時許,一年一度的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隆重舉行。成百上千市民遊客雲集,共同緬懷這位受到中華民族世代尊崇的「至聖先師」。
  • 臺灣民間最新製作抗戰紀錄片臺北首映
    臺灣民間最新製作抗戰紀錄片臺北首映 2015-08-10 19:14: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8月10日電 (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一部由臺灣中正文教基金會籌備、歷時3年完成的「抗戰:和平榮耀·勝利70年」紀錄片10日在臺北舉行首映式。
  • 特寫:臺北孔廟雨中祭孔
    新華社臺北9月28日電(記者彭培根、趙博)下了一夜的秋雨,擋不住人們祭奠先賢的熱情。28日清晨,雨聲窸窣裡,臺北孔廟已是人潮湧動。9月28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早上6時許,一年一度的紀念孔子誕辰釋奠典禮隆重舉行。
  • 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首映
    原標題: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首映  中新社臺北5月31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5月31日在臺北首映。該片由白崇禧之子、臺灣作家白先勇監製,費時兩年拍攝,力圖透過影像還原白崇禧在臺灣「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
  • 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銘刻創痛與堅強——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繼1998年一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殘害臺灣籍「慰安婦」的紀錄片《阿嬤的秘密》之後,又一部聚焦臺籍「慰安婦」的紀實影像作品《蘆葦之歌》11日晚在臺北首映。  該片聚焦6位飽受創傷的老人晚年的心靈療愈過程。「如果不知道過去,你不會有未來。」
  • 臺灣孔廟:源流一脈中華情
    原標題:臺灣孔廟:源流一脈中華情臺灣不大,孔廟卻不少。有文史機構統計,全臺現存名氣較大的孔廟超過25座,遍布臺灣14個縣市。這些孔廟大多參酌曲阜孔廟規制,又融入閩南建築風格。它們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源流脈絡,銘刻下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事實和慎終追遠的共同情懷。尋訪臺灣孔廟,當從「全臺首學」開始。
  • 古禮之中見文脈:在臺北孔廟感受考生祈福
    有文史機構統計,全臺現存名氣較大的孔廟超過25座,遍布臺灣14個縣市。這些孔廟大多參酌曲阜孔廟規制,又融入閩南建築風格。它們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源流脈絡,銘刻下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事實和慎終追遠的共同情懷。  尋訪臺灣孔廟,當從「全臺首學」開始。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並著力經營,大量移民赴臺拓墾,儒學隨之入島。
  • 臺北各界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
    新華社臺北9月28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28日清晨,天未全亮,臺北孔廟早已燈火通明,孔廟外等候測體溫入場的民眾排起了長龍。  凌晨6時,臺北市各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周年釋奠典禮在孔廟隆重舉行。  典禮開始後,全場肅穆。
  • 《媽祖迺臺灣》臺北首映 任賢齊好友齊聚相挺
    由任賢齊出品並擔任導演的紀錄片《媽祖迺臺灣》將於本周五在全臺66家戲院盛大上映,與周三上映的《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展開土洋大戰。也由於2013年臺灣紀錄片在票房上大有斬獲,《看見臺灣》賣座超過兩億、《十二夜》賣座超過六千萬,也使得《媽祖迺臺灣》票房充滿想像空間。
  • 臺灣孔廟那些事(圖)
    「全臺首學」臺南孔廟  12月22日清晨,臺南孔廟明倫堂前的空地上,一位白髮長者正誦讀《孟子》,聲如洪鐘。長者對面端坐著八九個小學生,一字一句跟讀,清脆的童聲很遠都能聽見。看到這番情景,不僅讓記者想起臺灣作家龍應臺的一句話:「在臺南,當你真正深入下去就會發現,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一脈相傳。」
  • 臺灣孔廟那些事-中新網
    採訪地點:臺灣臺北、臺南  近年來,臺灣各地的孔廟,作為弘揚儒家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正成為大陸居民赴臺遊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臺首學」臺南孔廟  12月22日清晨,臺南孔廟明倫堂前的空地上,一位白髮長者正誦讀《孟子》,聲如洪鐘。
  • 臺北孔廟推出儒家菜
    由知名美食家朱振藩設計的10道具有臺北孔廟特色「儒家菜」13日上菜,臺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美食,發揚儒學,並帶動大龍峒地區觀光產業。  由「交通部觀光局」補助臺北市政府辦理「臺北市孔廟歷史城區觀光再生計劃」,邀請朱振藩依據臺北孔廟供奉的先儒,設計出包括欺君子魚、陽貨饋豚、諸葛雙拼等各有典故的10道料理「臺北儒家菜」,今天先由臺北知名餐廳極品軒打頭陣,在臺北孔廟上菜  郝龍斌致詞時表示,美食是臺北文化創意的一部分,北市府積極推動「臺北孔廟與大龍峒地區」觀光產業,希望透過儒家菜帶動大龍峒地區觀光產業興盛,
  • 臺灣孔廟那些事--臺灣頻道--人民網
    採訪地點:臺灣臺北、臺南   近年來,臺灣各地的孔廟,作為弘揚儒家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正成為大陸居民赴臺遊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全臺首學」臺南孔廟   12月22日清晨,臺南孔廟明倫堂前的空地上,一位白髮長者正誦讀《孟子》,聲如洪鐘。
  • 臺北縣張貼樂生療養院拆除公告 抗議者被捕(圖)
    抗議者被捕(圖) 2007年03月16日 17: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龍應臺訪樂生療養院 建議設立醫療紀念博物館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30日預定審查「樂生療養院保存現況與臺灣人權博物館籌備情形」,龍應臺今天先行訪視樂生療養院。龍應臺表示,在她擔任臺北市文化局長任內就已關注到樂生問題,很了解樂生的重要。她認為,樂生涵蓋人權、醫療史和文化資產保存3個層面問題,而最大的困難在於經費不足。樂生保留自救會計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樂生為世界遺產,並期待「文化部」依世界遺產保護標準,將樂生指定為臺定古蹟,認為如此才能搶救樂生。
  • 【華廣報導】臺北孔廟與上海孔廟「 儒行雙城」 2020年上海孔子文化節19日在兩地同時開幕
    嘉定主會場開幕現場圖(玉龍攝)首次以上海臺北孔廟交流為載體,以「儒行雙城」為主題的2020年上海孔子文化節今天下午在嘉定孔廟與臺北孔廟同時開幕
  • 尼泊爾官方電視臺首映《今日西藏》紀錄片(圖)
    圖為尼泊爾電視臺舉行《今日西藏》紀錄片首映儀式。 符永康 攝圖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陳鳳翔出席首映儀式。 符永康 攝中新網加德滿都12月15日電 (記者符永康)尼泊爾官方電視臺15日舉行《今日西藏》紀錄片首映儀式。
  • 臺北孔廟的中國式春節
    虎年春節,前來臺北孔廟祭拜孔子的年輕人絡繹不絕。圖為書法家為前來膜拜進香的學生題寫祈福的墨寶,以期學業長進。中新社發閆曉虹攝  相對於各類喧囂擁擠、人滿為患的旅遊景點,別具一格的臺北孔廟是很多臺灣人過年時選擇的另一必去之地。  今日是大年初二,人們依然忙著祭祖。早晨10點15分左右,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在有關人士的陪同下,著一身喜慶的紅色唐裝,來到肅穆莊嚴的孔廟大殿裡祭奠孔子這一中國人的聖祖先賢。在禮生的引導下,郝龍斌一行在靜謐端莊的孔廟大殿裡恭敬虔誠地完成了一系列祭孔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