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風雪撤離仙臺 山形旅館全線爆滿(圖)

2020-12-15 搜狐網
  記者親歷

  東京華人大多「淡定」

  核危險逼近,不少在日華人準備撤離,一出「大逃離」的劇集正在準備上演。

  在東京成田機場,南方日報特派記者看到:與往常相比,機場顯得格外擁擠,華人的身影也格外多。

  「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大家都在擔心核汙染問題。」搭乘昨日航班回廣州的陳先生說,福島核電站發生爆炸後,自己馬上開始訂票,但打了幾個中介的電話,票價都高得嚇人:2萬日元一張,而且要到20日才有票。

  託人也沒有辦法,陳先生無奈自己上網,最後才找到昨日的航班,花費約14000日元,這比平時東京飛往廣州的機票高出一半多。

  在日本東京從事導遊業務多年的寇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不少華人都打算回國,尤其是在日短暫逗留的華人,所以機票是一票難求。一些華人輾轉去到名古屋等地搭乘飛機回國。記者了解到,昨日乘坐新幹線的人數有了明顯增加,很多華人帶著行李和包裹。

  昨日下午,記者聯繫到東京藝術大學的留學生胡順海。他表示,中國大使館已發布撤離信息,父母要求他中止學業立即回國「我周圍的日本同學對核輻射不是很敏感,但國內反而更加重視,家人要求我立刻回家,但現在想回國非常不容易,因為機票太貴了」。

  在東京,口罩成為一種「流行」服飾,這既是為了防範三月份櫻花的花粉,也是為了防止可能的核輻射。

  汽油是當地最為緊缺的物品。無論在任何位置,加油站外都排滿了長長的車龍,有的甚至長達數公裡。據稱,只有去災區的車輛才能加滿油,而普通汽車一次只能加油10升。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東京的大部分華人仍然較為鎮定,打算歸國的並不多。「其實核輻射的影響暫時還不大。」陳小姐說,除了部分人「軍心動搖」外,自己周圍的華人目前大多情緒穩定。她表示,在日本生活多年,相信有關方面能夠妥善地處理這次事故。

  本月14日下午,仙臺東北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文女士致電本報記者:「我和一些中國留學生滯留在山形,希望中國政府能幫助我們撤離。」

  據了解,核洩漏的物質向北擴散的傳聞讓在仙臺的中國公民深感不安。這幾天,在仙臺市役所旁每天總有幾百米長龍的人群在等待大巴準備撤離。

  仙臺是當年魯迅留學的地方,也是目前中國留學生在日大本營之一。宮城縣廳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宮城縣登記中國人有7200多人,其中包括近3000名中國學生。地震後宮城縣的很多中國公民前往仙臺,再前往其他地方。  

出發地:仙臺居民紛紛撤離

  對於很多人前往山形,宮城縣經濟商工觀光部國際經濟交流課負責人高橋倫太郎解釋說,仙臺震後食品短缺,在山形有親戚的仙臺人很多會去那裡。另外,很多車都去山形那邊加油。「仙臺人對於核這件事沒有任何擔心」。

  據當地的趙女士說,宮城縣的女川核電站,位於仙臺外約50公裡,地震當時成功地自動停機。「這個電站也有點問題,但問題不大」。而東京電力公司方面13日晚曾稱,女川核電站輻射水平超標。日本官方的解釋是,輻射水平超標可能是因為附近「福島核電廠的洩漏物質飄散到當地」。

  無論如何,女川核電站是懸在很多人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何況還可能有從福島核電廠飄過來的洩漏物質。

  不安的情緒迅速在仙臺的外國人中間蔓延。14日清晨,在仙臺市役所門前,一名澳大利亞使館官員和一名紐西蘭使館官員在清查所在國公民人數,準備將他們送回國;當天,在仙臺國際中心,幾十名德國人準備撤離。

  除了外國人,一些仙臺本地人也在撤離。在山形車站,記者就看到不少從仙臺過來的日本人,很多人還帶著小孩。  

中轉站:山形旅館全線爆滿

  撤退的原則是離福島核電站越遠越好,還要考慮到風向。因此,撤退路徑基本是向西,然後向北:先往西翻過一座雪山,前往山形,然後向北前往西海岸的新潟;再從新潟選擇前往東京,或者其他北部城市。

  山形成為重要的中轉站。前往山形需翻越雪山,氣溫很低。人們連夜趕路,面對很多未知因素:到了山形可能找不到旅館,沒有飯吃,還可能擠不上去新潟的大巴。儘管如此,人們仍然不斷奔向山形。畢竟山形在西邊,而且與仙臺隔了一座山,很多人認為那裡更安全一點。

  若是平時,來山形住旅館的客人比較稀少,而這兩天完全是爆滿。本報記者一行前晚到山形,由於乘坐的麵包車沒有油,準備在這裡暫時過夜,但發現根本找不到可以入住的旅館,只有在車裡過夜。

  15日上午,山形車站。一輛輛大巴從仙臺方向開過來,大家從大巴上下來,馬上就開始了下一輪的排隊,目的地是新潟。長達數百米的隊伍緩慢向前移動。  

集結地:新潟設立第三個臨時安置點

  從山形到新潟,要穿越雪原,行程近3個小時,到了酒田後再改乘列車前往新潟。前日上午,記者也登上一輛大巴,準備前往新潟探訪那裡的避難所。大巴滿滿的,沒有一個空位。沿路一片雪國風光,但逃難的人似乎沒有心情欣賞。一個日本老人坐在車廂最後面,他帶著老伴、兒媳婦和兩個孫子,準備從新潟轉道去東京。一路大家都沉默不語。

  26歲的東北大學學生小劉也坐在這趟大巴上。他2009年到仙臺念書,現在念研一。小劉是家裡的獨子,地震後父母告訴他:「如果不行就回家。」但即使知道了核洩漏的傳聞,他也沒有回國的打算。他此行只是送一個朋友前往東京。

  記者將中國大使館發布撤離公告的消息轉告他,小劉有些動心。

  前日下午,記者來到新潟市體育館改成的臨時避難所。這裡約有200多人,其中不少是中國留學生。見到記者,他們似乎都有很多話說,都希望儘快回國。聽說現在航班很緊張,他們有些焦慮。

  現場負責人關本先生告訴記者,他們當天才設立這個避難所,中國大使館組織了幾十臺車輛,將東北重災區的中國公民先送到這裡,然後再想辦法撤離。當晚,這個體育館已經容納不下更多的災民,於是新潟設立了一個更大的避難所,位於產業振興中心。據悉,從福島撤出的中國公民將會暫時安置在這裡。

  據最新消息,原來的兩個安置點已經容納不下,新潟市已經設立第三個臨時安置點。  

歸國難:部分避難者買不起高價票

  文女士在東北大學做博士後,她早早就選擇自行撤離,從仙臺前往山形。滯留在山形後,她給本報記者打了電話,希望中國政府給受困學生提供幫助。記者了解到,她已幸運地訂到機票,她將於今日離開日本。而對很多人而言,他們回國的時間並不確定。

  有航空公司表示,回國的機票基本已經賣到了21日以後,現在即使有票,也是1萬多元的高價票。新潟市國際課關本先生說,據他了解,現在的機票都是全價票,非常貴。在新潟體育館的避難者中,有的人可能買不起。

  小劉就是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勤工儉學,他連學費也交不起,遑論購買昂貴的機票。他考慮送朋友回東京後,在東京羽田機場待幾天,就在機場大廳裡過夜,等情況穩定後再回仙臺。

  截至記者發稿時,小劉還在新潟的一處臨時安置點。他告訴記者,中國使領館剛來人,要求他們集中到另一地點。使領館工作人員說,三天內撤回國,每個人需要交現金49000日元。「但我身上只有約20000日元。」小劉說。

  南方都市報特派記者 周勇進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張勝波

  後方聯動記者

  雷輝 蔣哲 蔡華鋒 鍾嘯

  通訊員 王欣 邵富強

(責任編輯:news7)

相關焦點

  • 本報記者親歷仙臺大撤離
    昨日,本報記者親歷了人們從仙臺緊急大撤離的全過程。從仙臺到山形,從山形到鶴崗,從鶴崗到新潟,前後輾轉9個多小時,我們勝利撤出仙臺,遠離可能有核輻射的區域。無條件撤離!東京時間15日8時許(以下均東京時間,比北京時間早一個小時),剛剛上網登錄QQ,我們接到報社緊急指令:無條件撤回東京,生命安全第一!
  • 恐核輻射仙臺民眾大撤離 傳言四散留學生寢食難安
    日本地震後,尤其是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爆炸後,世界的關注點已經從震後物資救援轉移到了核輻射,仙臺民眾在恐慌中上演著各種途徑的大撤離。在服務中心做志願者的中國留學生牛海黎告訴記者,有些中國的研修生來到這裡試試運氣,看能否有車離開。德國使館的車座位沒坐滿,就同意帶中國這些研修生隨他們一同撤離到目前唯一跟仙臺交通暢通的山形市,那裡被認為是目前距離仙臺最近最安全的地方。  據牛海黎介紹,除了德國,蒙古駐日使館也派車接走了服務中心內的留學生,印尼使館則通知大家到不遠的三條町集合,一併接走。
  • 山形與仙臺合作邀請海外社交媒體推廣旅遊資源 整體塑造日本東北的...
    仙臺早市(資料圖) 人民網東京11月15日電 據日本《河北新報》報導,為吸引更多赴日遊客前來觀光,山形縣聯手仙臺市在社交媒體上宣傳旅遊資源。近日,為了推廣特色旅遊資源,兩地邀請了中國臺灣地區的知名博主以及泰國媒體前往實地參觀訪問。 在全國範圍內,外國旅客的數量一直呈增加趨勢,而東北地區卻在這股潮流中稍稍有些落後,所以此次活動以仙臺為門戶大力宣傳東北地區的旅遊觀光業,希望可以招徠更多的外國遊客。 在上月14日至16日期間,兩地邀請了來自臺灣地區的一位在FACE BOOK上擁有13萬粉絲的知名博主。
  • 仙臺中國留學生擔心核輻射徹夜難眠
    前日,仙臺市立三條中學校安置點,日本東北大學中國留學生常海欣、昂然、王麟和金頂峰(左至右)。新華社發本報訊 重災區宮城、巖手、福島、茨城4縣有華僑華人留學生約3萬人。5455名中國遊客仍在日本目前,在日華僑華人留學生總數70萬人,主要集中在東京及周邊地區。重災區宮城、巖手、福島、茨城4縣有華僑華人留學生約3萬人。另據日本外務省2009年的數據,青森、巖手、宮城、福島、茨城5縣,有超過3.3萬名中國人。在日中國研修生有17.5萬,不少分布在日本東北地區。
  • 中國外交官講述日本大地震撤離工作:關鍵是車輛
    當晚11點,中國駐日大使館指揮部決定派出第一個聯合工作小組,由我任組長,馬上動身赴受災最嚴重的宮城縣,了解中國公民特別是留學生、研修生等的受災情況,帶去大使館的關心和問候。赴仙臺工作小組由我(領事部)、辦公室李洋、教育處李春生、鄧德英以及三位司機孟慶華、杜輝煌、朱峰共7人組成。出發前,程永華大使、孔鉉佑、曲來璞二位公使以及部分在前廳工作的同志都來給我們送行。
  • 記者現場特寫:日本仙臺中國公民的曲折回鄉路
    當地時間3月15日22時至16日1時,由福島、郡山、仙臺等地震重災區撤離的1200餘名中國同胞陸續抵達新潟市,中國駐新潟總領事館將受災同胞安置在新潟產業振興中心等地臨時休息,並為他們準備了毛毯、食品、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
  • 東京華人留學生預計下周啟動撤離 機票價格上漲
    連日來,從仙臺開始的華人、留學生「逃離」潮開始向南部蔓延,如今,連東京都變得「不安全」了。  昨日,記者連線部分仍在日本的留學生和部分華人了解到,如今仍滯留日本東北部的留學生生活狀況很艱難,繼之前的搶購水和食物之後,由於北部下雪和大幅降溫,超市的棉被也遭到搶購。能儘快買到一張回國機票,成為留學生們的頭等大事。而從東京回國的機票也再度漲價,甚至達到30萬日元,即便如此,仍「一票難求」。
  • 在仙臺救助中國公民的日日夜夜
    今天是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協助同胞自願撤離重災區的第一天。我們赴仙臺工作小組在仙臺市役所和仙臺國際飯店設立了兩個撤離集合點。使館的緊急公告發布後,在日中國人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聚集起來。第一天我們只籌到5輛大巴,但來的有七、八百人。我們冒著大雨,儘量做說服工作,維持秩序。
  • 仙臺2000餘名中國留學生安全轉移
    昨天,在仙臺的中國留學生曹鵬宇向記者講述了他親歷地震和震後在避難所的經歷。從最初對地震習以為常的「不在意」到「出逃」,從暴雪後緊急避難到探訪多個避難所、確認300餘名中國留學生的安全,他說這些經歷讓他終身難忘。■從「不在意」到「出逃」就讀於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的曹鵬宇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大學一層實驗室內做實驗。
  • 前方連線:仙臺800名中國留學生已被分散安置到避難所
    環球網記者徐盼、鍾玉華報導,中國留學生安康和四五個同學已經在日本仙臺市一所小學體育館內避難兩日。安康就讀的東北大學是日本東北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國立院校,擁有800多名中國留學生,學校所處宮城縣仙臺市正是「3·11」日本9級強震主震區。
  • 在核洩漏警報拉響之際 本報赴日記者助中國留學生逃離仙臺(組圖)
    安全離開仙臺的中國女留學生臧玲豔。日本司機給記者看女兒寫的字條:爸爸,加油工作,我愛你。  救援工作正在有序展開。昨天,正在仙臺地區採訪拍攝的本報記者施培琦邂逅了日本東北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臧玲豔,臧幫忙聯繫了兩位同學,讓他們趕過來接受採訪。在聊天中,大家意外得知了宮城野區避難所發來的女川核電站可能發生核洩漏的預警。就當施培琦等人打算迅速撤離時,一位正在趕過來途中的女生在電話裡哭起了起來,「求求你們了!別丟下我!」
  • 仙臺中國留學生和華人撤往宮城東北和青森縣
    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 北京時間16時,人民網日本地震前方報導組王艇在與後方記者電話連線時介紹,報導組在重災區採訪到一些中國同胞,居住在城市裡的基本沒有安全問題。  王艇介紹,今天早晨,報導組在宮城縣仙臺市長途汽車站看到一些中國留學生和在日華人正準備離開。由於仙臺大部分地區已經停電停水,生活無法維持,還有擔心可能出現的核輻射,所以學生們準備往附近周邊地區撤離,主要方向是宮城東北往日本海方向的地區和北面的青森縣。
  • 日本山形大學為中國留學生開辦「壽司課」
    中新網11月10日電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為讓中國留學生了解異國文化,儘快適應在日本的生活,近日,日本山形大學為中國留學生安排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壽司課」。  據日本《每日新聞》消息,11月7日,山形大學為了促進日本傳統文化的學習,舉行了一次「壽司學習會」。
  • 逃離仙臺地震重災區 留學生歸國全記錄
    方女士得知,地震發生後,李娜和丈夫先到幼兒園接了孩子,之後開車撤離了仙臺市,當時已經到達了山形縣的賓館。13日短暫聯繫後再度失音信李娜向家人報了平安,但她的父母卻仍然陷在擔心和憂慮中。方女士說:「我在仙臺待過3個月,知道李娜居住的地方距受災嚴重的仙臺海濱區域還有一段距離,所以11日剛看到新聞的時候並不覺得嚴重。但隨著新聞報導中不斷出現地震、海嘯、核洩漏等消息,我們變得越來越擔心。13日和李娜短暫聯繫之後她就再無音信。一想到外孫才8個月大,那邊沒電沒水我們就特別擔心。我和她爸爸從11日晚上一直到昨天上午都沒睡著覺,吃東西也沒有心思。」
  • 首批等待撤離的中國公民抵達成田機場
    新華社記者15日晚趕到成田機場航站樓時,剛好有一批從茨城縣過來的中國公民正在登記身份等個人資料。中國駐日大使館人員林少駿說,他們主要是來自茨城縣筑波市的中國留學生,分乘使館安排的兩輛大巴抵達機場。  首批抵達成田機場的中國公民中有不少婦孺。
  • 日本仙臺育英高中中國留學生感謝來自祖國的關愛
    中國的疫情雖然得到控制,但世界各地的疫情卻開始蔓延,日本也不例外。從2020年1月開始,中日友好人士、孔子學院課堂紛紛募捐,為中國抗擊疫情提供各種支援,儘管力量微薄,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關懷與溫暖。不過自3月起,日本疫情加重,各地陸續宣布進入警戒狀態。作為一所有近100名中國留學生的日本中學的老師,我甚是擔心這些未成年的學生。
  • 12名中國留學生無法離開仙臺求助記者欲回國
    中國留學生郭珍妮向記者尋求幫助 記者朱建國攝  ●「你們真的是從中國來的嗎?」女孩激動得連問幾遍,淚水馬上堆滿了眼眶。  「希望中國同胞能幫幫我們,讓我們早日回到祖國。」昨日中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在仙臺市街頭遇見兩名中國留學生。  其中一名叫郭珍妮的女孩告訴我們,和她在一起的還有11個中國福建的留學生,他們一行12個人至今沒有找到離開仙臺的辦法,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幫助。  在了解到12名同胞的境況後,記者立即將求助信息通過本報官方微博發往國內,尋求解決辦法。
  • 首批等待撤離中國公民抵達日本成田機場
    來自日本地震災區的400多名中國公民3月15日晚陸續抵達東京成田國際機場,準備第二天搭乘合適航班回國。新華社記者15日晚趕到成田機場航站樓時,剛好有一批從茨城縣過來的中國公民正在登記身份等個人資料。中國駐日大使館人員林少駿說,他們主要是來自茨城縣筑波市的中國留學生,分乘使館安排的兩輛大巴抵達機場。
  • 「在仙臺的13名中國同學都很好」
    這幾天,本報一直在關注在日留學生和遊客情況,昨天中午12時25分,日本震後首趟航班抵達蕭山國際機場,機上共有乘客91人。  「我們都安全,請不要擔心」  杭州留日學生給熱線打電話  「我是在日本仙臺東北大學留學的杭州學生,想通過你們給大家報個平安。」昨天16時42分,一個來自大洋彼岸的熱線電話,讓我們的接線員興奮不已。
  • 日本山形大學為中國留學生開辦「壽司課」—新聞—科學網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為讓中國留學生了解異國文化,儘快適應在日本的生活,近日,日本山形大學為中國留學生安排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壽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