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危險逼近,不少在日華人準備撤離,一出「大逃離」的劇集正在準備上演。
在東京成田機場,南方日報特派記者看到:與往常相比,機場顯得格外擁擠,華人的身影也格外多。
「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大家都在擔心核汙染問題。」搭乘昨日航班回廣州的陳先生說,福島核電站發生爆炸後,自己馬上開始訂票,但打了幾個中介的電話,票價都高得嚇人:2萬日元一張,而且要到20日才有票。
託人也沒有辦法,陳先生無奈自己上網,最後才找到昨日的航班,花費約14000日元,這比平時東京飛往廣州的機票高出一半多。
在日本東京從事導遊業務多年的寇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不少華人都打算回國,尤其是在日短暫逗留的華人,所以機票是一票難求。一些華人輾轉去到名古屋等地搭乘飛機回國。記者了解到,昨日乘坐新幹線的人數有了明顯增加,很多華人帶著行李和包裹。
昨日下午,記者聯繫到東京藝術大學的留學生胡順海。他表示,中國大使館已發布撤離信息,父母要求他中止學業立即回國「我周圍的日本同學對核輻射不是很敏感,但國內反而更加重視,家人要求我立刻回家,但現在想回國非常不容易,因為機票太貴了」。
在東京,口罩成為一種「流行」服飾,這既是為了防範三月份櫻花的花粉,也是為了防止可能的核輻射。
汽油是當地最為緊缺的物品。無論在任何位置,加油站外都排滿了長長的車龍,有的甚至長達數公裡。據稱,只有去災區的車輛才能加滿油,而普通汽車一次只能加油10升。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東京的大部分華人仍然較為鎮定,打算歸國的並不多。「其實核輻射的影響暫時還不大。」陳小姐說,除了部分人「軍心動搖」外,自己周圍的華人目前大多情緒穩定。她表示,在日本生活多年,相信有關方面能夠妥善地處理這次事故。
本月14日下午,仙臺東北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文女士致電本報記者:「我和一些中國留學生滯留在山形,希望中國政府能幫助我們撤離。」
據了解,核洩漏的物質向北擴散的傳聞讓在仙臺的中國公民深感不安。這幾天,在仙臺市役所旁每天總有幾百米長龍的人群在等待大巴準備撤離。
仙臺是當年魯迅留學的地方,也是目前中國留學生在日大本營之一。宮城縣廳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在宮城縣登記中國人有7200多人,其中包括近3000名中國學生。地震後宮城縣的很多中國公民前往仙臺,再前往其他地方。
出發地:仙臺居民紛紛撤離對於很多人前往山形,宮城縣經濟商工觀光部國際經濟交流課負責人高橋倫太郎解釋說,仙臺震後食品短缺,在山形有親戚的仙臺人很多會去那裡。另外,很多車都去山形那邊加油。「仙臺人對於核這件事沒有任何擔心」。
據當地的趙女士說,宮城縣的女川核電站,位於仙臺外約50公裡,地震當時成功地自動停機。「這個電站也有點問題,但問題不大」。而東京電力公司方面13日晚曾稱,女川核電站輻射水平超標。日本官方的解釋是,輻射水平超標可能是因為附近「福島核電廠的洩漏物質飄散到當地」。
無論如何,女川核電站是懸在很多人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何況還可能有從福島核電廠飄過來的洩漏物質。
不安的情緒迅速在仙臺的外國人中間蔓延。14日清晨,在仙臺市役所門前,一名澳大利亞使館官員和一名紐西蘭使館官員在清查所在國公民人數,準備將他們送回國;當天,在仙臺國際中心,幾十名德國人準備撤離。
除了外國人,一些仙臺本地人也在撤離。在山形車站,記者就看到不少從仙臺過來的日本人,很多人還帶著小孩。
中轉站:山形旅館全線爆滿撤退的原則是離福島核電站越遠越好,還要考慮到風向。因此,撤退路徑基本是向西,然後向北:先往西翻過一座雪山,前往山形,然後向北前往西海岸的新潟;再從新潟選擇前往東京,或者其他北部城市。
山形成為重要的中轉站。前往山形需翻越雪山,氣溫很低。人們連夜趕路,面對很多未知因素:到了山形可能找不到旅館,沒有飯吃,還可能擠不上去新潟的大巴。儘管如此,人們仍然不斷奔向山形。畢竟山形在西邊,而且與仙臺隔了一座山,很多人認為那裡更安全一點。
若是平時,來山形住旅館的客人比較稀少,而這兩天完全是爆滿。本報記者一行前晚到山形,由於乘坐的麵包車沒有油,準備在這裡暫時過夜,但發現根本找不到可以入住的旅館,只有在車裡過夜。
15日上午,山形車站。一輛輛大巴從仙臺方向開過來,大家從大巴上下來,馬上就開始了下一輪的排隊,目的地是新潟。長達數百米的隊伍緩慢向前移動。
集結地:新潟設立第三個臨時安置點從山形到新潟,要穿越雪原,行程近3個小時,到了酒田後再改乘列車前往新潟。前日上午,記者也登上一輛大巴,準備前往新潟探訪那裡的避難所。大巴滿滿的,沒有一個空位。沿路一片雪國風光,但逃難的人似乎沒有心情欣賞。一個日本老人坐在車廂最後面,他帶著老伴、兒媳婦和兩個孫子,準備從新潟轉道去東京。一路大家都沉默不語。
26歲的東北大學學生小劉也坐在這趟大巴上。他2009年到仙臺念書,現在念研一。小劉是家裡的獨子,地震後父母告訴他:「如果不行就回家。」但即使知道了核洩漏的傳聞,他也沒有回國的打算。他此行只是送一個朋友前往東京。
記者將中國大使館發布撤離公告的消息轉告他,小劉有些動心。
前日下午,記者來到新潟市體育館改成的臨時避難所。這裡約有200多人,其中不少是中國留學生。見到記者,他們似乎都有很多話說,都希望儘快回國。聽說現在航班很緊張,他們有些焦慮。
現場負責人關本先生告訴記者,他們當天才設立這個避難所,中國大使館組織了幾十臺車輛,將東北重災區的中國公民先送到這裡,然後再想辦法撤離。當晚,這個體育館已經容納不下更多的災民,於是新潟設立了一個更大的避難所,位於產業振興中心。據悉,從福島撤出的中國公民將會暫時安置在這裡。
據最新消息,原來的兩個安置點已經容納不下,新潟市已經設立第三個臨時安置點。
歸國難:部分避難者買不起高價票文女士在東北大學做博士後,她早早就選擇自行撤離,從仙臺前往山形。滯留在山形後,她給本報記者打了電話,希望中國政府給受困學生提供幫助。記者了解到,她已幸運地訂到機票,她將於今日離開日本。而對很多人而言,他們回國的時間並不確定。
有航空公司表示,回國的機票基本已經賣到了21日以後,現在即使有票,也是1萬多元的高價票。新潟市國際課關本先生說,據他了解,現在的機票都是全價票,非常貴。在新潟體育館的避難者中,有的人可能買不起。
小劉就是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勤工儉學,他連學費也交不起,遑論購買昂貴的機票。他考慮送朋友回東京後,在東京羽田機場待幾天,就在機場大廳裡過夜,等情況穩定後再回仙臺。
截至記者發稿時,小劉還在新潟的一處臨時安置點。他告訴記者,中國使領館剛來人,要求他們集中到另一地點。使領館工作人員說,三天內撤回國,每個人需要交現金49000日元。「但我身上只有約20000日元。」小劉說。
南方都市報特派記者 周勇進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張勝波
後方聯動記者
雷輝 蔣哲 蔡華鋒 鍾嘯
通訊員 王欣 邵富強
(責任編輯:new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