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尋食記|老廣州三代人的堅守,只為一碗「西關雲吞麵」

2020-12-18 愛吃的未籽

在廣州和香港地區,雲吞麵,又稱作「細蓉」,純肉雲吞和竹升面,配上精心熬製的上湯,就成為了老廣最喜愛的早餐之一。

香港的知名美食家蔡瀾曾說過:「在廣州,已經找不到一碗傳統的雲吞麵了。要吃正宗的,還得去香港。」小編卻對此持保留意見,因為他一定沒有吃過下面小編要說的這家,老字號雲吞麵店。

吳財記面家

吳財記面家,處在西關味濃的大同路,如果僅憑手機地圖,方向感又不太好,大概就會像小編一樣,轉悠了好久最後求助路人才找到這家麵館。不過還好這家店附近的風景都頗具西關味道,平時來這邊閒逛倒也舒適。

吳財記面家

吳財記面家始於上世紀50年代,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店裡還擺放著一些電視臺採訪和名人來店的照片,足以見其人氣。吳財記從湯底的熬製到「三肥七瘦」的雲吞,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用傳統的方法製作。這裡總是不分時段地坐滿著客人,如果店面位置不夠了,還得坐在巷子裡的小凳上用餐。

菜單

小編剛好踩在了飯點來到,座位已經坐滿,於是只好拿了號在一旁站著等位,看到有老廣熟練的點著炸雲吞,有網紅正拿著手機在直播。小編點了吳財記的招牌——炸雲吞,還有最經典的味道——雲吞麵,以及一道蠔油生菜。

炸雲吞、雲吞麵、蠔油生菜

吳財記雲吞麵按照「正統」吃法,撥開金黃彈韌的竹升面,小金魚一般的飽滿雲吞就藏在面底鮮美的湯中。炸雲吞脆而不膩,蘸上醬料,在嘴裡發出嘎嘣脆的聲音,滿足。吳財記雲吞麵按照「正統」吃法,雲吞一般不會放在面上——撥開金黃彈韌的竹升面,小金魚一般的飽滿雲吞就藏在面底鮮美的湯中。蠔油生菜清爽可口,搭配在一起吃剛剛好。

這頓午餐讓小編覺得即使等待了近半個小時,也是非常值得的一趟尋食之旅。

希望小夥伴們有機會也可以前往一試哦~

相關焦點

  • 那一碗雲吞麵,是香港堅守美食傳承的魂
    對香港美食的初體驗,除了世界美食博覽館般的國際美食選擇,那一碗雲吞麵,卻瞬間融化了味蕾。第一次享用雲吞麵的味覺歡愉,至今難以忘懷。   雲吞,就是餛飩,也是粵語中「餛飩」發音的諧音。雲吞麵還叫芙蓉面,「蓉」還有「擁」的意境,小巧的一碗雲吞麵,擁在懷裡,既果腹又取暖,小小的雲吞,精巧到一口吞,所以由此可以衍生出來「蓉吞面」,未嘗不可。
  • 廣州的味道,藏在老西關
    這家堪稱為廣州「最堅持傳統粵味」的酒家,秉承著廣州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念,上至行政總廚,下至老服務員,無不是用他們對美食認真的態度去完成手藝的傳承。從菜譜上那道做了80年的招牌菜「廣州文昌雞」便可知,他們對做傳統粵菜這件事有多認真。
  • 粵蒲 廣州的好味道,只藏在老西關的這些地方
    而在本地人眼中,這裡是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時期和青春期的美食天堂;這裡有很多我們聽不厭,老人家說不完的老故事…從第十甫到上九路,騎樓連綿千米,這些目前廣州規模最大、仍在維持著商業繁華功能的建築群,人們在上下九步行街購物之餘,可以此為中心,領略具西關風情特色的荔荔枝灣湧、西關大屋保護區等。在步行街上幾乎每一條街、每一條巷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及深厚的歷史由來。
  • 三代人堅守三十年 廣州這家「米其林」情定雲吞麵
    吳錦雲正在為客人煮麵。大洋網訊 「在大同路看到巷子裡好多人排隊,就進來了,沒想到能吃到廣州地道的雲吞麵!」在廣州旅遊的陳伯恰巧走進了吳錦雲、吳錦星兄弟倆經營的吳財記雲吞麵店,收穫意外驚喜,「九元一碗,還是米其林」!吳財記對廣州人而言並不陌生,即使藏在大同路的一條內巷裡,也有不少街坊常年幫襯,風雨無阻,更有不少海外華人跨越重洋慕名而來,只為這一碗記憶中的味道。一年365天,不關一天門;堅守30多年,不開一間分店。在吳財記,人們不僅能嘗到廣州傳統的味道,更能品味到濃濃的人情味。
  • 一碗正宗的粵港雲吞麵是怎樣的?
    麥煥池的雲吞麵推出後以後,迅速在上流社會走紅,政客開會,名伶唱戲,甚至西關小姐打完麻將,都要吃一碗「池記」雲吞麵。儘管是一個路邊小攤,每日都「汽車貴客如流水」,深受食客歡迎。雲吞麵傳入香港後,同舊時在廣州敲竹板、擺攤子的方式無異。60年代,雲吞麵發展成為香港受歡迎的街頭小吃。
  •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遊走西關不得不吃的美食店
    一直以來都有「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百步之內必有小食。」這一說,一起看看西關有哪些好吃的美味吧,歡迎補充哦!泮溪酒家廣州上下九後面老西關美食城的芒果豆腐花!!18塊一桶!!!西關婆婆面:好出名的婆婆面,鋪頭好懷舊,一副西關老店的樣子。最出名就是雲吞麵,面身粗細不一,吃起來都很爽口,還有股豬油味;雲吞小小個,餡是純豬肉,肥瘦比例不錯;湯底有鹹鹹腥腥的大地魚味,值得一試。
  • 「廣州Citywalk」從西關到東山,聆聽城市歷史,感受最美老廣州!
    路線:西關&東山老廣州的氣息,才是這個城市最動人之處。在古老的中軸線上,尋找叱吒風雲的過往;在西關大屋的趟櫳門前,遙想當年商賈聚集的氣派;在東山的一棟棟隱秘的別墅裡,窺見民國時代的西式生活....
  • 一碗雲吞麵,老香港的味蕾之旅!
    雲吞麵是什麼?雲吞麵是從廣州起源的一款麵食,現廣泛流行於廣東各個地區,以及香港。其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麵條、雲吞和湯組成!雲吞麵又被稱為餛飩麵,這是因為餛飩其實在各個地區有著多種稱呼,比如廣東和港澳稱雲吞、福建稱扁食或扁肉、四川稱抄手、湖北稱包面、新疆則叫它曲曲。
  • 廣州雲吞麵今昔-中新網
    在廣州街頭巷尾的麵食店,這可能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雲吞麵,是廣州小吃的代表作。不少旅居海外的廣州人,回到故裡第一件事,便是到附近麵店,吃上一碗雲吞麵。香噴噴的雲吞麵,飽含著遊子對家鄉的記憶,也道出廣州今昔許多故事。    廣州雲吞麵歷史悠久。據說,雲吞於唐宋時期由湖南傳入廣東。清朝同治年間,一湖南人在廣州開設「三楚麵館」出售麵食,當中便有雲吞麵。
  • 吃完這26家,你比老廣更懂西關!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州就有流傳「屎坑粉」這個名詞。據說當時有外地人在老廣州城區的公廁附近,常常發現有賣粉面餐點的檔口,心生奇怪,加之廣州人稱廁所為「屎坑」,所以取了「屎坑粉」這個名字。大名鼎鼎的屎坑粉,你可千萬別被名字嚇沒了胃口,公廁早已拆除,餘下的只有熱鬧的食客與瀰漫的粉香。
  • 【美食】廣州西關美食地圖(上)
    有一天,一位退居廣州的御史前來探訪林召棠,剛巧林狀元正在吃粥,連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誘人的香味,便問他吃的是什麼粥。林狀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兒子能科場高中,因此指著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老御史聞之滿心喜歡,也不客氣,便與狀元同食。粥白如凝脂,鮮香無比,味道很美。     在科舉取仕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
  •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必到西華!
    但是在廣州,你也可以吃到完全不輸上海的傳統生煎。一籠生煎,皮脆、肉鮮、湯多,每一口咬下去,都是滿滿的湯汁,再配一碗熱滾滾的燒骨粥,真是讓人幸福得讓人恨不得跳起來。用了豬油來炒制,各種切得很碎的蝦米皮、蘿蔔乾、冬菇等等,為一碗以滑溜見長的瀨粉增添了嚼勁,同時,也讓沒有什麼味道的粉,多了肉味香味鮮味辣味。牛佬牛雜湯有人說,沒吃過牛雜不算來過廣州。那吃牛雜去哪裡?
  • 一碗「細蓉」裡的老廣情結
    一 點廣州    miao9(插畫師)    細蓉,老一輩廣州人對小分量雲吞麵的暱稱。小時候與爸爸同桌吃飯經常聽他說起往事,晚上時分總有這些賣雲吞麵的老闆挑著一個自己用木板打造的流動攤檔穿街過巷,在騎樓底下穿行叫賣。
  • 【廣州味道19探】廣州飲食至高美學:食「色水」也食環境
    勞毅波認為,尊重食物的原態,體現了廣州人對食材的重視、對自然的敬畏,從側面反映不時不食、不鮮不食的美食追求態度。「比如一隻表皮光滑、側看有菱形紋路的白切雞被擺成原態上臺,老廣就會說它賣相好。因為這樣的白切雞毫無保留地呈現出食材的優劣——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只有生長日子為140天~180天的好雞才能有菱形紋路啊!」
  • 食在廣州,吃貨天堂-廣州旅行少不了的美食攻略
    、蘇記牛雜、永盈茶餐廳、大頭蝦越南菜、仁信甜品、咖啡奶茶、雞扒碟頭飯、酸菜魚、日本料理...從幾蚊錢到上百蚊,都有得食。鮮蝦雲吞麵,小貴,面的顏色偏深,細而有勁道,但老實講味道有點怪...一碗5個鮮蝦雲吞,個頭蠻大,包裹有1-2隻蝦,其餘是肉餡。
  • 在廣州,不是每一碗雲吞麵都配叫細蓉,裡面學問大著呢
    眾所周知「廣東人都系食飯大嘅」,阿媽說得最多的也是:我食鹽多過你食飯。但奇怪的是,有一碗麵食,令到一直以米飯作為主食的廣東人情有獨鐘不能自拔,更讓它佔據了嶺南美食的一席之地。它,便是陪著廣東人長大、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雲吞麵。
  • 尋味廣州,品一碗廣式雲吞麵
    廣州小吃歷史悠久,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記錄了多種特色的民間美食,嶺南風味,經久不衰,一代代流傳下來。  如今,廣州小吃依舊魅力不減,仍然經得起歷史的考驗,讓食客趨之若鶩。  從治癒的糖水店到精緻的早茶,從飄香四溢的牛腩面到營養的煲湯,滿足食客們的各類需求。  雲吞源於北方的「餛飩」,初期被歸類為餅的一種。
  • 廣州最抵的5條美食街,別只知道北京路、上下九了!
    地址:百靈路17號(近大北市場斜對面)老西關瀨粉瀨粉形態粗短,湯底由濃稠米漿製成,是老廣們除腸粉雲吞麵外的又一道經典美味。這裡想重點敲黑板他家的水菱角,口感雖然沒有那麼筋道,但是非常爽滑彈牙,價格也很親民,11元端走!
  • 當西關「林記」遇見美食之都
    作為「順德之夜」文化藝術盛薈引進的第二場高雅藝術演出,《花好月圓》呈現出濃濃的西關風情,講述廣式美味40年的匠心故事,傳遞溫暖人心平凡質樸的真情與堅韌包容又銳意創新的精神,讓順德觀眾沉浸劇中為其鼓掌、為其落淚、為其欣喜之時,切身感受話劇藝術的魅力,以及一部好的文藝作品給大眾帶來的精神引領與正能量。
  • 廣州西關老粥 濃稠綿長溫情
    相傳廣州西關的倫文敘自小家貧,買菜為生。有一粥鋪老闆憐他年幼,惜其才華,於是就要他每天送一擔菜到粥鋪。老闆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免費請他吃,權作午餐。倫文敘為了感恩,高中狀元後重回故地,特地吃了一碗粥鋪老闆當年給他熬的那種粥,並命名為「狀元及第粥」,從此「狀元及第粥」名聲大振,在廣州流傳開來。據說倫文敘愛吃此粥的兒子有的中解元,有的中會元,就有了「三元及第粥」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