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啥意思?什麼是化骨龍你知道嗎
在從前信息還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些俗語教會他們如何進行農業生產,如何為人處世。雖然現代社會用到的沒那麼多了,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悟出一些道理。「民以食為天」,所以很多的俗語都是關於農業生產的。
俗語是面向廣大群眾的,比較通俗易懂的句子,很多人會認為這些文字都太過簡單,並沒有什麼學習價值,不像詩詞歌賦那麼的優美華麗,也不像對聯一樣對仗工整。其實恰恰是因為這些語言通俗易通的特性,才會被人們廣為流傳,很多的俗語至今都耳熟能詳。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句是:「家有化骨龍,應該討債鬼」是啥意思呢?化骨龍指的是什麼?
這裡說的「化骨龍」是有一定含義的,在古代傳說中饕餮是龍的第五個兒子,它是一種非常兇猛的猛獸,還有一個特徵就是非常能吃,就好像一直都吃不飽一樣,似乎一直都在吃東西,並且它還不挑食,什麼都吃。這句俗語整體的意思就是說:誰的家裡要是有一個像饕餮一樣能吃的孩子,就像是個討債鬼一樣,把家裡吃窮。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孩子非常的能吃,有一些調侃的意思,其實誰家的孩子還不是個「討債鬼」啊!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無時無刻都在為他們付出,自己捨不得吃好的,穿好的,最好的都是留給了孩子,並且教他們讀書認字,為人處世,任勞任怨操勞一輩子。我想每個父母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就算他們真的像個討債鬼一樣,做父母還是會情感情願的去付出,這句俗語也就是對能吃的孩子一種玩笑話罷了。
古代傳說中的饕餮能吃到什麼地步呢,它由於太過能吃,飢不擇食甚至把自己的身體都給吃了,最後只剩下一個大頭,還有一張大大的嘴巴,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欲望的象徵,古人用這種形象來形容人們的貪慾。也正是這樣,在民間說到饕餮的時候,一般都是用「化骨龍」這個俗稱來替代的。
民間的俗語其實都很有意思,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其實和這句俗語的含義差不多,要是用到現在的文化來說,就是「啃老」的意思了。但是作為父母,能不讓孩子吃嗎?可能是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可能更加的開心吧!這些俗語也是老輩人在農閒時刻一起閒聊的話題,其實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大家也不必過分揣摩,權當自娛自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