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有時候會冷不丁的學到一些新知識,比如這句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
很多人看到後會覺得茫然,這個化骨龍是個啥玩意兒?為啥家裡有這樣一位,就算是出了討債鬼了?
我們農村的俗話大多是通俗易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通俗易懂需要建立在明白一些古代傳說的基礎上,比如這句就需要知道一些古代的傳說。
下面咱們就說說這個化骨龍究竟是啥,然後說一下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
一、這句話啥意思
化骨龍是個啥呢?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人在說某些人性格不同時,就會說龍生九子,個個不同。意思就是說往古之時,龍生了九個孩子,這九個孩子性格和本事各有不同。
而這個化骨龍就是其中一位,但它的真實名字可不叫化骨龍,叫「饕餮」。這東西最大的一個特徵是能吃,貪吃,仿佛一直都吃不飽。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中,出現的怪獸就是這玩意兒,電影裡這種怪獸貪得無厭,吃人為樂,並且貪婪無恥。
所以,我們看這個化骨龍指的是饕餮,而饕餮的特徵是能吃,並且一直吃不飽,再來結合這句俗話,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就容易理解了。
一個家庭中,誰一直吃不飽好像一直餓著?就是那些到了青春期的半大小子,他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能吃而且餓得快,家裡人常常會苦笑著調侃,說自己家裡出了個化骨龍,能一直吃不停。
理解這句話指的是什麼後,再來說說有沒有道理。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以前的時候,人們對於家裡這些半大小子的能吃是很發愁的,一個還好說,有的人家更是兩三個,光是吃就養不起了。所以,這句話在以前是有道理的,但我們同時要明白,這是建立在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
而到了現在呢?人們大多都是一個孩子,而且對於吃這種事,家裡人不會害怕孩子吃得多,反而生怕他吃得少,怕影響到發育成長。
所以,這句話在以前是有道理的,裡面包含了人們養孩子的心酸,家裡有一點吃的不夠這孩子一個人吃呢。但到了現在,當人們從為了吃飽變化為了吃好和吃出健康後,這句話已經失去了其意義。
當然了,家裡有男孩兒的農村家庭,現在變成了發愁為孩子娶媳婦,所以說不管發展到什麼時候,總有新型的困難如影隨行,而生而為人,也一直都需要奮鬥努力。
最後:現在很少有人稱自己家孩子為化骨龍了,因為人們吃穿不愁了。所以我們看這些俗話時,一定要學會思考其原本的意義,然後結合現在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話中所包含的真實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