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的是什麼?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能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反應出很深的道理。所以,俗語往往能得以流產至今,這也是俗語的魅力所在。在以前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時代,通過人們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對於指導日常生產生活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小豔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很多人可能會問,化骨龍指的是什麼?是什麼意思?
俗語中的「化骨龍」其實指的是龍的第五個兒子饕餮。《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這句話中將孩子比作「化骨龍」,其實是想表達,誰家要是有一個想饕餮這樣一個特別能吃的孩子,那就像一個討債鬼一樣,會把家裡吃窮的。
這句話更多的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調侃,畢竟,就算你再能吃,你的父母也不會很嫌棄你,就像是嘴上說著自家孩子這裡不行,那裡不好,但是如果別人也那麼說了,自己就會生氣。即便自己的孩子再能吃,父母嘴上說著嫌棄吃得多,但是實際上還是希望能吃的更多。古人講究能吃是福,吃得多代表著身體好,做父母的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
在生長發育期,是孩子能吃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做父母的還是希望孩子能多吃的,農村裡還有一句俗語叫做「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其實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
聽了小豔的介紹,大家對於這句話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對此,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