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奉化有一個雪竇寺,開山祖師叫妙高禪師。如今在雪竇寺山上還有一個妙高臺,傳說從前的妙高禪師就在那個臺上很用功,因而得名。妙高禪師原來在這個山上用功,晝夜不息,但因為精力有限,他時常打瞌睡,他心想:「自己生死未了卻天天打瞌睡,我實在太沒有用了。」為了警策自己不要再打瞌睡,他就移到妙高臺山邊上坐,下面是幾十丈的懸崖山洞,如果打瞌睡,頭一栽下去就沒命了。可是妙高禪師功夫還沒到家,坐在這個山臺邊上還是打瞌睡。有一次打瞌睡真的摔了下去,他心想:「哎喲,這一次沒命了。」沒想到在半山腰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人託著他,送到山崖上。他很驚喜地問:「是誰在救我啊?」只聽見空中回答:「護法韋馱。」妙高禪師心想:「還不錯!我在這裡修行,居然還有韋馱菩薩來護法。」他就問韋馱菩薩:「菩薩,像我這樣精進修行的人,世界上有多少啊?」空中回答:「像你這樣修行的,過恆河沙數之多。因為你有這一念貢高我慢之心,我將二十世不再護你的法。」妙高禪師聽了之後,痛哭流涕,慚愧萬分。但是他心又在想:「我原先在這裡修行,好壞不說,不管怎麼樣還蒙韋馱菩薩來護法。現在我一個念頭——貢高我慢心——起之後,令二十世韋馱菩薩不再來做我的護法了。左思右想都是我自己不好,不管他護法不護法,我還是要在這裡精進地修,修不成一頭栽下山崖摔死算了!」就這樣,他繼續地在山崖上修行。坐了不久他又打瞌睡了,「嘣」一下又從山崖上摔下去。這次,他剛剛在山崖邊上的時候,他一想:「完了,我這一次真的沒命了。」可是,他快要落地的時候,又有人把他雙手託住送到了懸崖臺上。妙高禪師一驚:「是誰救我啊?」空中答道:「護法韋馱。」他馬上說:「韋馱菩薩,您不是說二十世不來護我的法嗎?您怎麼又來了呢?」韋馱菩薩說:「法師,因你剛剛一念慚愧心起,已超過二十世久矣。」妙高禪師聽了,豁然開悟。
這個故事就是告訴你們,佛法的妙處就在這裡,「一念散於無量劫」,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念頭不正——散於,你可以遇到無量無邊的劫數。「無量劫攝於一念」,不管這個人間有多少的劫難,都是你的意念所為啊。所以,佛經上講「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微塵剎土不隔毫端。」你們是弟子,師父一定要告訴你們這句話。記住了:妙高臺其實也不在奉化,也不在雪竇寺,這種臺就是在我們的內心。我們時刻都是坐在妙高臺上打瞌睡,只是我們還沒有到懸崖,自己不知道罷了。所以很多人修心,修了半天還不知道自己修在什麼境界呢。所謂「十世古今不離當念」,什麼意思?就是你的前世、再前世……十世。古今中外,就是你今天、過去、再過去。「不離當念」是什麼?其實你今天這個念頭最重要。今天是個善念,你過去所有的罪孽都可以消;這個念頭是惡念,你十世古今所有的惡緣全部到你身上。所以「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啊。(掌聲)
「微塵剎土不隔毫端」,什麼意思?「微塵」就是我們人像一粒灰塵一樣。「剎土」是什麼呢?一剎那。現在師父跟你們講話,剛剛講完叫一剎那,對不對?我現在講話了,一剎那,消失了吧?剛剛那個字沒了吧?就叫「剎那」,沒了。而且「剎那」又在哪裡?我剛剛講完話——沒有了。舉個簡單例子,大家佛友在一起:「你吃飯了嗎?」「我吃過了。」一句話一講,沒了。這個「一剎那」當中,哪有未來?哪有過去?哪有現在?因為剛剛一有,就沒了。所以你們看變魔術,就是這樣。他手腳快,變一個魔術,「欻」一下,沒了,你看都沒看清楚就沒了。實際上佛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告訴你們哪裡有現在,因為佛法講「無古無今,無旦無暮」,就是沒有早晨,沒有暮鼓,所以叫晨鐘暮鼓。時間只不過是一段無始無終、連綿不斷的、長遠的一個概念而已。
師父告訴大家,我們生命就像水一樣,如果這個水在潺潺地流,你把字寫在水上,等你一回頭,水中已經沒有這個字了。看見大海的沫,「譁」一陣一陣地,看似白白的沫,當你再回頭一看,這些沫去也。所以人生就是這樣,瞬間存在,瞬間滅亡,滅亡又存,存了又滅,這就是瞬間。希望大家把握好今天的一念,可以滅除百千萬劫的罪障啊!還沒聽懂?白話佛法講給你們聽。很簡單,一個小孩子在學校的時候,曾經偷過人家一個鉛筆盒子,爸爸媽媽知道了,老師知道了,拼命地講,講完之後從此以後不偷了,這個事情就沒了。如果這個孩子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居然又偷別人的東西,那麼很多人就說:「你從小就會偷東西,你到了二十幾歲還在偷東西,你改得了改不了啊?」過去的業障現在不做了,就叫消;如果過去的業障你今天還在繼續,你就叫累積惡業。所以,我們今天一念善消百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