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死磕成都我是認真的,穿過兩山東擴西進,再造一個大重慶!一種觀點認為,重慶最大的問題是高等院校過少,除了重大、西大跟西政,其他院校的水準不敢恭維。很大程度上,高等教育對一座城市的產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帶動作用,最佳案例就是北京。重慶應該適當調整自己的城市定位,做一個宜居的四川盆地第二大都市即可……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成都和重慶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帶動全西南的經濟發展,但一起分擔了整體的帶動作用,這個和地理位置有關,各有各的輻射範圍。成都輻射西藏青海和成都平原地區(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重慶的輻射作用在鄰近重慶的川東市縣(畢竟直轄前這裡和重慶之間是沒有一條省界的),及雲南貴州鄰近重慶的一些地區。
成都目前日子過得比重慶滋潤,未來恐怕也是如此,也不難理解,自古成都平原都是富庶之地,揚一益二的美稱不是白來的,平原地區的城市建設也更容易展開。但重慶也有它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可參考陪都歷史),而且,讓重慶直轄的意圖也不一定是想建一個摩登都市出來,整個重慶地區廣袤的貧困區縣的脫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才更值得稱道。
另外,四川盆地成渝的產業,其實是存在明顯分工的。成都的網際網路IT等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很快,的確也更容易吸引人才(同時也得益於成都本地優秀的高教),所以從產業結構上看,毋庸置疑成都比重慶輕盈得多,但不代表重慶的工業就日薄西山了,智能化升級傳統製造業是一條探索路徑(智博會是一信號),而且實體經濟任何時候都挺重要。
這是盆地內的分工和互補,成渝一定程度的競爭反而不一定是好事。應當看到,近一百年重慶都是西部地區最大城市,從民國到當代。不管是宜居條件,自然災害風險,可發展面積,水資源,區位,長江水運,天生就是超級大都市的底子。重慶:死磕成都我是認真的,穿過兩山東擴西進,再造一個大重慶!
現在的重慶正穿過兩山東擴,西進,東邊的茶園,西邊的西永,大學城等等基本上就是平原,完全可以再造一個重慶。成都平原一共就五千平方公裡,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大。重慶渝西的銅梁,合川,榮昌也是平地加小丘陵,在當今的工程實力來看並不是阻礙。重慶和成都長期會競爭第一的位置。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