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處考古新發現揭開神秘面紗 包括湘粵古道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長沙十月十六日電(記者 傅煜)靜候千年的唐宋摩崖石刻、留下深深騾馬蹄窩的湘粵古道、身為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的大冠堡遺址……隨著首期「湖南文物發現之旅」滿載而歸,三處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今日也向世人揭開了神秘面紗。

  在南嶽衡山發現的「摩崖石刻」刻在高約三米、寬近六米的天然花崗巖上,共有三方不同字跡的刻文。其中最大的一方碑刻佔據了石面將近三分之二的面積,首句刻有賦名「還丹賦」,全文用魏碑含隸書風格的三百餘字記載了一篇道教煉丹求長生的文獻。文物考古專家指出,此創作完成於唐宋年間的摩崖石刻《還丹賦》,是湖南目前唯一一篇道教實物文獻和現存最早的道教文物。

  「湘粵古道」是文物專家在郴州境內發現的一條石板路,石面上不時地可以看到騾馬留下的蹄窩。專家通過考證得出,該條古道始建於秦朝,當年秦始皇統一全國時曾派五十萬大軍遠徵南越,其中人數為十五萬的一支分隊從現在湘粵古道的位置由湖南開往廣東。湘粵古道正是這十五萬大軍踩出來後修建成路的,並歷經幾次翻修,如今看到的是明朝翻修的。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何強表示,湘粵古道自古就是打通湖南至廣州的咽喉要道,從路面上清晰的騾馬蹄窩,即可看出當年古道的繁榮景象,並將有望成中國首例古道文保單位。

  位於永州新田縣的「大冠堡」遺址保存完整,與周邊五公裡範圍內的其他五個「衛星城堡」一起,形成氣勢宏偉的古堡群。專家勘測後發現大冠堡內共有十七個房間屋基,總面積七千平方米,城牆上開有東、西、北三門,卻無南門。據推斷,古堡群應是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其價值比江永的上甘棠古村落和鳳凰南長城毫不遜色。

  今年十月到明年十二月間,湖南在全省開展文物普查活動,共有十六條普查線路,以新發現的古遺址、墓葬、建築等六大類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希望能「淘」出大量蒙塵之寶。完


相關焦點

  • 盤點2017十大考古新發現 | 金代皇家神廟震撼亮相 道教考古揭開神秘面紗
    究其原因,佛教的寺廟、石窟考古屢見不鮮,但道教考古幾乎未曾聽聞。這次發掘的大上清宮是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等級高、規模大、延續時間長。這一遺址的發現無疑將道教的神秘面紗揭開了一層。6、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
  • 臨武渡頭古城遺址獲評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
    9月30日,省文物局公布「十三五」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因「見證」南嶺南北兩側民族與文化的融合,臨武渡頭古城遺址喜上榜單。臨武渡頭古城遺址為了展現「十三五」期間(2016—2020)考古成果,9月30日,省文物局、省考古學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十三五」湖南考古新發現進行評審。經評議和投票,最終選出十大考古新發現。
  • 考古調查揭開古代大月氏的神秘面紗
    原標題:考古調查揭開古代大月氏的神秘面紗   「傳統觀點認為,貴霜帝國是古代大月氏人建立的,但目前的考古調查和發掘資料表明,大月氏不但沒有統一貴霜,反而很有可能是被貴霜王朝消滅的……」日前,在陝西西安召開的「『一帶一路』共同的記憶和共贏的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考古學家聯合發布了最新的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遺址考古成果
  • 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獲重大發現 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8月24日下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發掘重大發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紹興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李暉達表示,紹興王陽明故居系首個考古發掘確認的王陽明居住遺址。王陽明故居遺址位于越城區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東、王衙弄以西、呂府以北。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市臨武縣渡頭古城遺址入選!
    9月30日,「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9月30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市臨武縣渡頭古城遺址入選
    9月30日,「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9月30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
  • 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獲重大發現 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8月24日下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發掘重大發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紹興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李暉達表示,紹興王陽明故居系首個考古發掘確認的王陽明居住遺址。王陽明故居遺址位于越城區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東、王衙弄以西、呂府以北。
  • 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獲重大發現 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8月24日下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發掘重大發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紹興王陽明故居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李暉達表示,紹興王陽明故居系首個考古發掘確認的王陽明居住遺址。王陽明故居遺址位于越城區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東、王衙弄以西、呂府以北。
  • 現存古驛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較完整的古道,湖南郴州湘粵古道
    湘粵古道,位於湖南郴州市蘇仙區鄧家塘村折嶺頭組,曾是在過去兩千年裡,溝通中原與嶺南一帶的交通要道。這條古道是約3-4公裡長的石板路,石板上密布著小洞,這些小洞其實就是騾馬踩出的腳印。這條湘南、粵北的重要交通要道經過衛颯的大規模改造後基本定型,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促進當地民族的融合和社會經濟發展。
  • 《郴州出土西晉簡牘》追蹤:揭開古簡神秘面紗
    《郴州出土西晉簡牘》追蹤:揭開古簡神秘面紗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郴州電視臺訊 從2月11號在蘇仙橋頭龍門世家建設工地10號古井發現第一支西晉簡以來
  • 湘粵古道
    它是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是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的分界線;同時也是江西、湖南與廣東的界山,自古以來,中原與嶺南的交流,都要穿越這條地理上的天塹。湖南南高北低,走到郴州這裡,水路也走到了河流的上遊,已無法行舟,「船到郴州止」,九十裡的湘粵古道陸路由此而生。從堯舜時期形成雛形到秦時正式成路,歷經兩千餘年,至清代中期,湘粵古道在湖南境內已成為極為發達的驛路,這是它的黃金時代。
  • 《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正式出版
    《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正式出版每日甘肅網11月11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神秘的西夏,被這本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第一部專門關注西夏和西夏學、忠實記錄西夏考古發現、文物保護狀況,展示西夏學研究成果的圖書《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日前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
  • 現存古驛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較完整古道,湖南郴州湘粵古道
    湘粵古道位於湖南郴州市蘇仙區鄧家塘村折嶺頭組,過去兩千年來,是連接中原和嶺南一帶的交通要道, 這條古道是大約3~4公裡長的石板路,石板上充滿了小洞,這些小洞其實是駿馬踩的腳印, 這條湘南、粵北的重要交通要道經過衛颯的大規模改造經過基本定型,一直繼承了近2000年,促進了當地民族的融合和社會經濟發展
  • 胡夫金字塔「皇后墓室」神秘通道今天揭開神秘面紗
    胡夫金字塔「皇后墓室」神秘通道今天揭開神秘面紗 2002年9月17日01:45  北京青年報   本報記者報導 吊足了全球觀眾胃口的胡夫金字塔「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州一古墓群入選!
    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入選「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項目共16項(初評前15名入圍,有並列名次)。終評會上,入圍項目負責人就項目概況、主要收穫、價值意義等方面做了詳細匯報。來自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株洲市博物館、嶽陽市博物館、常德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等多家單位的11位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各入圍項目進行了現場評審。
  • 湘粵古道徒步
    經過一番搜索,覺得郴州附近,這條湘粵古道太適合徒步了,說走就走吧。網路上的信息很多,但我還是先對這條古道做個簡要的介紹吧。湘粵古道又稱郴州騾馬古道、鹽鐵古道、官帽大道,史籍稱驛道、嶠道,是朝廷修築的官道。
  • 閬中靈山5000年文明史,神秘面紗是如何揭開的?秘密背後的秘密…
    從古至今,靈山充滿了各種神秘的傳說故事,直到2016年,閬中古天文田野調查,靈山的神秘面紗才一層層被揭開。因為靈山遺址天文考古重大的發現,再次改寫了閬中的歷史!
  • 神秘中山國:一次考古發現揭開一段神秘歷史
    經過5年不間斷地工作,考古工作者在故郡共計發現城址1座、環壕1段、墓葬93座、車馬-殉牲坑11座、灰坑600多處、水井60眼、陶窯6處,出土金、銅、鐵、骨角、玉石等珍貴文物。最為重要的是,故郡遺址內還出土了河北省有史以來形制規格最高,保存最為完好的車馬坑。
  • 高清:廣州南越王宮揭開神秘面紗【2】
    高清:廣州南越王宮揭開神秘面紗【2】 來源:人民網-旅遊頻道  2014年05月07日15:57 點擊下載圖片 人民網5月7日電 「五一」節起,位於廣州老城區鬧市中心的南越王宮博物館伴隨新增南漢二號館宮殿基址的開放而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 考古揭秘,揭開美索不達米亞神秘面紗
    其中,好奇心甚強的丹麥國王,為此特意派出了一支考察隊,前往該地區收集和發掘這些神秘磚塊。隊長卡斯騰·尼布爾在古波斯首都遺址——波斯波裡斯,看到了這些楔形文字石刻銘文,他並沒有將這些磚挖下來裝箱,而是將此描繪成圖稿帶回丹麥。此後,各國紛紛派出考察隊,陸續來到兩河流域、勘察尼尼微和巴比倫等廢墟,但他們當時的考古僅在於收集文物,以及摹繪銘文。這麼多人來到山丘前面,究竟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