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正接近現實 早期投資者已看到這些商機

2020-12-19 網易科技

本文系網易智能工作室(公眾號 smartman163)出品。聚焦AI,讀懂下一個大時代!

【網易智能訊 2月12日消息】量子計算可能成為科技界最大的變革之一,其利用量子力學機制來加速計算機運算速度。研究人員希望最終能利用它破解網絡加密或建立全新的分子模型。

通用的量子計算機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但是第一個基本的系統將數以十計的量子比特(或量子位元qubits)連接在一起,供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使用。除了在「經典」計算機上運行的量子模擬,這給了軟體開發人員第一次使用這項技術的機會。

微軟和谷歌也準備在量子計算機的發展上宣布突破。儘管這項技術預計要花上幾十年才能完全成熟,但量子計算的第一個好處已經開始慢慢顯現。

John Sarrao是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the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理論、模擬和計算的副主任,也是致力於研究如何投資這項技術的科學家之一。該組織以其在核武器方面的工作而聞名,其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對量子計算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然而,根據Sarrao先生的說法,量子計算在短期內也會有收益。

洛斯阿拉莫斯是第一個商用量子計算機的最早客戶之一,該商用量子計算機由DWave Systems製造。這家加拿大公司使用一種被稱為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的技術,這種方法最適合處理複雜的優化問題。Sarrao先生說這個量子計算機已經被應用於處理現實世界的問題,比如分析材料的電子結構。一臺超級計算機已經可以完成這樣的任務,但是人們期望有一天,當這個行業達到所謂的「量子疊加(quantum superiority)」時,量子計算機將能夠更快地完成這項工作。

「我們基本上是在進行勞動力投資,」他在談到DWave時說。洛斯阿拉莫斯已經向其任何想要嘗試這項技術的開發者開放了這個系統。讓開發人員自由學習新的編程技術已經產生獲益。Sarrao先生說:「我們最好的DWave用戶也是那些深入參與大規模經典模擬的人。」他說,他們對量子編程的新技術「絕對興奮」,並一直在使用他們在實驗工作中獲得的常規工作思路。

獲益之一:改進經典計算

這是投資量子計算的最直接獲益之一:它有助於塑造開發者的想法,改進傳統計算機的編程方式,為最終遷移到全量子計算機奠定基礎。

微軟量子編程主管Krysta Svore稱這些為「量子激發(quantum-inspired)」算法。她說:「我們學習了所有這些新技術,我們可以在經典計算中使用它們。」

「這些方案現在就可以加速解決你的問題。」其中一個例子是微軟開發了一種算法來訓練深度神經網絡。通過應用更適合於量子計算機的技術(比如大規模並行處理),Svore女士和同事減少了訓練神經網絡的時間,並提高了其性能的質量。

獲益之二:混合算法(Hybrid algorithms)

另一個近期優勢在於混合算法,它同時使用量子和經典計算資源。像這樣的算法將充分利用經典計算機處理大部分的工作,在必要的時候將部分計算交給量子硬體。

美國量子計算初創公司Rigetti Computing去年底發表了一份據稱是迄今為止設計的最複雜的混合量子算法結果。該軟體被用於非監督學習,這是一種機器學習,它涉及到識別數據中的模式,而不需要通常與機器學習相關聯的訓練。

Rigetti公司的營運長Madhav Thattai說:「這種混合算法將會帶來量子優勢(quantum advantage)的第一個例子」,這是一個量子計算機帶來真正商業利益的時刻,而這是傳統計算機無法實現的。

以上的想法可能有助於引出量子時代的益處。然而,企業當下投資這項技術是為了在量子計算機全面到來時確保其領先地位。

洛斯阿拉莫斯的Sarrao先生說,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依賴於兩件事:硬體進步會帶來更好的量子位質量,而更優的軟體則需要更少的量子位來解決複雜的問題。

今天的量子比特,或者說量子位,只能在幾毫秒內維持一個量子態,在外界幹擾導致它們「退化(decohere)」後,其所處理的信息就丟失了。如果沒有更強大的量子位,僅僅糾正量子系統中的錯誤就會消耗掉大部分系統的資源。

Sarrao先生說:「一方面,我們看到了更好的算法效率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更好的量子位。」他補充說,這種融合將會有多快仍然無法預測。

回顧歷史:量子夢正接近現實

1982年,物理學家Richard Feynman提出了量子計算的概念。

1994年,數學家Peter Shor展示了如何利用量子計算機破解加密技術。

2011年,加拿大DWave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商用量子計算機,儘管它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而且量子效應的程度也受到了質疑。

2016年5月,IBM允許用戶試用其第一個量子計算機,一個5量子位(5-qubit)系統。

2017年4月,谷歌公布其「量子霸主」計劃,計劃在年底前實現對經典計算機的超越。

2017年11月,IBM宣布成為第一家研製出50量子位(50-qubit)處理器的公司。

(選自:Financial Times 作者:Richard Waters 參與:nariiy)

本文來源:網易智能 責任編輯:王超_NT4133

相關焦點

  • 接近絕對零度的死寂,卻是探索量子計算的秘境|經典回顧
    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基本的線索:溫度在逐步降低,新的凝聚現象則隨之逐級發生。從物理學角度看,這是不同的對稱性逐漸發生破缺。那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溫度進一步降低,還會有哪些凝聚現象會發生?這些新的凝聚現象及其引發的效應,能否為我們帶來好處?這是凝聚態物理學家們思考的永恆主題,也是低溫技術發展永遠的原動力。
  • 亞馬遜CTO談量子計算:仍處早期發展階段,重點在於降低成本
    AWS技術布局涉及航空航天、量子計算、高性能計算等。今年7月,AWS宣布建立航空航天業務部門。在去年12月的re:Invent大會上,AWS曾宣布推出量子計算服務Amazon Braket預覽版,並成立AWS量子計算中心和亞馬遜量子解決方案實驗室。對於量子計算,沃納·威格爾強調,AWS主要利用規模效應儘量把量子計算的成本降下來。
  • 繼量子網絡,荷蘭為搶量子計算生態系統又投錢了
    量子技術具有影響整個社會的潛力。可以為能源、食品供應、安全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產生的挑戰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這些領域會隨著量子計算的成熟發展,發生顛覆性巨變。而要想充分理解量子計算對社會的影響,需要讓其更接近未來的潛在用戶。
  • 攻堅下一代計算技術:17家典型的量子計算創業公司
    總體來看,量子計算創業投資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從所處的應用領域來看,量子計算目前主要應用於複雜的大規模數據處理與計算難題,以及基於量子加密的網絡安全服務。例如:環境監測領域的氣象預報,醫學領域的基因測序、化合物設計與藥物研發,金融領域的投資大數據分析、預測與風險建模,網絡安全與即時通訊領域的量子加密,特別激動人心的還有量子計算為人工智慧提供的強大計算能力等。
  • 新型環行器晶片:為5G、虛擬實境、量子計算等應用鋪路!
    導讀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工程師率先在一顆小型晶片上構造出高性能的非互易器件,為從「雙向無線通信」到「量子計算」的一系列應用鋪路。(圖片來源:Negar Reiskarimian/Columbia Engineering)這些元件對於量子計算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希望在量子計算機中讀取一個量子位的同時又不會干擾到它。這些元件對於雷達系統來說也很關鍵,無論是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還是軍事領域。
  • 全球量子計算初創公司盤點|光子|美國_科技|量子計算機|...
    QPanda可對接不同的量子計算平臺,它可把QPanda編寫的量子程序編譯到不同量子計算平臺的對應的量子語言,目前已支持QASM、OriginIR、Quil等多種量子語言。QPanda作為本源量子計算系列軟體的基礎庫,OriginIR、Qurator、量子計算服務提供核心部件。
  • 百度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 巨頭爭搶賽道
    百度方面稱,百度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領域已經完成完備的技術布局,在自動駕駛(Apollo)、作業系統(DuerOS)和智能雲等領域取得較大的技術優勢並建立了完備的生態體系,這些都將極大推動百度在量子計算研究和應用落地的速度。     巨頭紛紛入局     儘管熱度尚不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已經有多家巨頭盤踞,並取得一定進展。
  • 谷歌實現量子霸權論文曝光,圈內人士:量子計算的裡程碑事件
    量子計算領域傑出科學家、原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現騰訊量子實驗室傑出科學家張勝譽在獲知消息之後表示,歷史上谷歌硬體組一直做得很好,相信谷歌的研究是有真實性的。量子霸權的實現取決於很多因素,重要的是谷歌的確實現了 50 比特以上、各方面參數接近優秀的系統,這一點難能可貴。不過,張勝譽認為谷歌主張的量子計算雙指數發展規律並不太可能實現。
  • 18歲華裔天才顛覆量子計算,《科學》:他「殺了」量子計算的發展
    不過現實中,恰恰就有著領域之外的人,能我們雖然不是這個領域裡的知情者,但是我們可以嘗試著去了解它,去感受它那深不可測的奧秘與神奇。不過現實中,恰恰就有著領域之外的人,能夠知道這其中的奧秘,想來也是覺得神奇。
  • 超越谷歌「量子霸權」 中科大團隊研製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可望通過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方面(如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相比經典計算機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成為歐美各發達國家角逐的焦點。
  • 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中國科學家是怎麼做到的?
    谷歌、IBM、微軟等企業介入量子計算研究平時,我們也會看到很多消息,比如斯諾登爆料美國正在研發可以破譯任何密碼的量子計算機。當然,不需要斯諾登的爆料,我們也知道美國肯定會投入研發類似的量子計算機。很多時候出於商業目的,谷歌和IBM也經常會發布有關量子計算方面的新聞。再比如,扎克伯格剛剛滿月的女兒,已經開始學習《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當然是開玩笑的)。這些讓我們特別有危機感。
  • 英特爾詳解計算趨勢:量子計算如何商業化?神經擬態計算如何提升性能?
    面對數位化、雲化的未來世界,底層的計算平臺正發生變革,全球科技巨頭們都爭相布局下一個十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英特爾在2020年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公布了集成光電、神經擬態計算、量子計算、保密計算、機器編程等前沿計算技術的最新進展並進行解析。
  • 超越「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成功構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等效地,其速度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量子霸權」)。相關論文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九章」確立的「量子計算優越性」有多厲害
    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不管是屏幕上的圖像還是輸入的漢字,這些信息在硬體電路裡都會轉換成1和0,每個比特要麼代表0,要麼代表1,這些比特就是信息,然後再進行傳輸、運算與存儲。正是因為這種0和1的「計算」過程,電腦才被稱為「計算機」。  而量子計算,則是利用量子天然具備的疊加性,施展並行計算的能力。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霸權」
    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歐美發達國家角逐的焦點。這當中,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階段性目標,是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亦譯為「量子霸權」),即研製出量子計算原型機在特定任務的求解方面超越經典的超級計算機。
  • 面對中國、歐盟等大力投資量子計算,美國終於按捺不住了
    「量子計算機可以對所有的道路進行評估,為每條道路帶來成功的可能。所以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到電腦帶給我們最可行的方案。」儘管現在量子計算機仍處於研發階段,但這些計算機將能夠解決使用傳統計算流程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醫藥和物流等領域可以提供巨大的潛在應用和實用工具,並解決一些數學難題。
  • 從基礎量子位到當下火熱的量子計算機,一文助你入門量子計算
    一位研究量子計算的獨立科學家 Michael A. Nielsen 給出了一篇關於量子計算的科普性文章《Quantum computing for the very curious》,本文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這些量子計算入門的知識。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等效地,其速度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量子比特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量子霸權」)。相關論文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未來如何發展?
    科技日報記者:目前,我國已通過「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的實驗,構建了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雛形,我國量子通信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那麼,為持續保持引領地位,我國還需要在哪些方面著力?潘建偉:量子通信的發展目標是構建全球範圍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體系。
  • 九章問世,我國在量子計算領域實現對美國的反超
    從中國在量子信息領域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在量子通信領域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在量子計算領域前期落後於美國。但是此次「九章」的問世意味著我國已經在量子計算領域成為了除美國以外,第二個實現量子霸權的國家,同時實現了在量子計算領域對美國的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