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開在東寺街的凹糟小店,一碗酸辣粉徵服所有人!讓人吃了「還想...

2020-12-12 騰訊網

一家新店好不好吃不敢斷言,但是一家存在了十幾二十年的老店,那味道自然是不會差。

因為它們不僅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而且也與小店周遭的居民融為了一體,在成百上千個日夜陪伴中,形成了自己的良好口碑。

昆明的老店大多藏在各個角落,總是要讓慕名前往的人一番好找,東寺街的這家酸辣粉也是這樣。

昆明的東寺街是一條有著厚重歷史的老街道了,這條街兩邊不僅坐落著惠光寺塔,還有著不少的老店。

位於沿河路上的「還想吃」就是其中一家,第一次前往的人要找到它可得費點勁。

進入到東寺街,走到那條小河處,順著沿河路往裡走。沿路的植被茂盛,樹木灑下成片的綠蔭,讓人感到涼爽。

社區的環境著實不錯,路外河水潺潺,窗臺上三角梅蔓延,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嫵媚。

往裡走一會兒,便能看見這個藏在大樹背後的清真小館子了。

從外表上看,清真餐館一如既往的清新綠色佔據視野,兩個「清真」大字掛在右邊。

走進了看,一眼便能打量完整個店鋪。桌子椅子都比較舊,經過常年使用留下來的痕跡,斑駁的印在桌子表面。

店內很小,除了用餐區域也就兩個窗口。一個負責涮菜燙粉,另一個負責小吃炸串,彼此分工明確。

雖然是在下午,午後飯點已過,晚餐時間未到。但是店裡的食客依舊不少,三五成群的各自坐開,佔據了主要陣地。

涮菜的嬢嬢們依舊忙碌,炸串的小哥熱的滿頭大汗。

看樣子,這裡的酸辣粉真的如傳聞中的那般好吃啊!

懷著期待跟老闆要了一碗店內的經典組合——涮菜+酸辣粉,它同時也是店裡的招牌。

點完菜之後老闆會給你兩張牌子,不同的牌子對應不同的菜品。看這牌子,已經使用很久很久了,這也算是老店獨有的特色吧!

等了幾分鐘,一碗帶著滿滿涮菜的酸辣粉就端上來了。

看著正冒著熱氣的酸辣粉,聞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酸辣氣息,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既然涮菜是這家店的特色,那自然是要從菜開始吃啦!

碗裡的涮菜種類豐富,花菜、藕片、豆腐、小瓜、土豆、胡蘿蔔……各式各樣的蔬菜都被裝進了這一個大碗裡,充分詮釋了膳食均衡的重要性~

蔬菜的數量很充足,甚至跟酸辣粉達到了五五開的地步,滿滿當當的佔據了碗內一大半的空間。

就像在吃麻辣燙一樣,混著湯汁,每一樣蔬菜吃起來都十分舒暢,在碗底撈一撈,還能撈到一塊厚實的餌塊,算是意外驚喜了吧!

嘗過涮菜之後,再來試試本次的主角——酸辣粉。

在此之前,局長吃到的都是重慶酸辣粉,並且形成了一根深蒂固的概念,認為除了重慶之外沒有正宗的酸辣粉。

可是在這裡就啪啪的打臉了——「還想吃」的酸辣粉真香!

正宗的酸辣粉粉絲需要用紅薯粉,因為紅薯粉更耐煮,並且彈性和韌性更好,這家店採用的就是它。

煮熟後的紅薯粉在湯底的浸泡下顯得晶瑩剔透,用筷子怎麼夾都不會斷,彈力十足。

仔細攪拌一下,使粉絲與濃鬱湯汁充分混合,讓味道能完美釋放出來~

待到做完準備工作,再把酸辣粉送進嘴裡,那一口麻辣酸爽便徹底迸發出來,包裹住每一粒味蕾。

粉絲軟糯Q彈,伴隨著咀嚼,在唇齒間跳躍,帶著酸酸辣辣的湯汁,讓人慾罷不能。

沒錯,這就是屬於酸辣粉的那種獨特體驗!

「還想吃」的酸辣粉跟重慶的酸辣粉並不完全一樣,它稍微去掉了一點點的麻,讓口感更加柔和,吃起來不會麻舌頭;同時又增加了一點點的酸,更符合本地人的口味。

酸辣開胃,一碗酸辣粉直接嗦到底,根本停不下來~吃完後連湯都要喝上幾大口才算過癮!

除了涮菜和酸辣粉的黃金搭檔,店內的小吃也十分瘦肉歡迎。前來吃飯的人往往都要點上幾份,才能過足嘴癮。

炸菌子

店內最出名的小吃單品非炸菌子莫屬,當然,這裡的菌子指的是人工菌啦!

菌子裹上醬汁炸至焦黃,隔壁小孩都饞哭啦!再撒上一層幹辣椒麵,即可出爐,趁熱吃味道更佳哦~

人工菌被炸的焦脆,每一根上都混著調味來哦,吃起來嘎吱嘎吱的響,十分入味。

炸洋芋

炸洋芋這道大眾菜餚,每家小吃店都有,雖然味道大致相同,但是又有著各自能夠辨別的風味。

還想吃的炸洋芋外形呈鋸齒狀,色澤金黃,每一根土豆條上都帶著滿滿的辣椒和香料。

不同於其它地方的洋芋完全軟糯,這裡的吃起來口感更為生脆,符合不同需求的吃貨。

炸雞翅

作為少有的肉串,店裡的炸雞翅也很受歡迎。長長的一根雞翅很顯誠意,有多長呢?盤子不能完全裝下,估摸著店家是寓意大鵬展翅吧!

雞翅炸的比較持久,表面的雞皮微焦,一口咬下去便能感受到那種混著辣椒麵的香脆。

外酥裡嫩,口感巴適得很!翅尖處甚至可以連著骨頭一起嚼,香味十足~

(tips:炸品口味較重,建議一次適量,同時要準備好充足的飲品。)

即便是在下午,來店裡吃飯的人也絡繹不絕,因此嬢嬢們也忙個不停。

有些人在店裡坐下,就要一碗酸辣粉,三兩下吃完揚長而去;也有些人就站在店門口跟老闆要了點炸串、木瓜水之類的小吃。

聽他們跟老闆熟悉的對話,我知道這又是老顧客了。

「還想吃」在這條巷子裡開了這麼多年,想必周圍的居民也早已習慣了它的存在。

從最開始的嘗試,到現在的離不開,這中間不知過去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美食總是能讓人記憶深刻,它慢慢的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去,變成了當地的一種符號,成為了日常。

「還想吃」也是這樣,就像是它的名字一樣,讓人吃了還想吃。

相關焦點

  • 圈神廟街的這家小店,一碗麻辣燙讓人惦記了十幾年.​
    美食多到說不完的圈神廟街,很難說出哪家是TOP1。卻總有某一家,能夠成為無數次推薦給別人的必打卡小店,比如.價格和柜子一樣樸實,仿佛物價還停留在十多年前。隨便拿拿拿,撐到揉肚子,也才吃了十幾塊錢吃起來外面韌韌的有嚼勁,裡面軟糯的肉還會爆出湯汁,一口一個,開心~||  吃了還想吃的焦丸
  • 重慶人一周吃3次的酸辣粉,做法配料都給你
    小主和舍友便會到校門外的小吃街裡「覓食」。大大小小的商鋪林立,但我們每次都會心照不宣的鑽進一家,擠在角落裡的酸辣粉店。舍友曾說:「這酸辣粉是幾天不吃就想得慌啊。」畢業之後,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想得慌…不過好在酸辣粉食材不難買,想吃的時候也能自己做一碗。
  • 這家開了30年的靈魂小店,一碗老蠶豆就能讓我坐一下午!
    店內桌椅擺放整齊,乾淨亮堂,裝潢擺設也極符合當下審美。可有些東西卻一如三十年前一樣。滿滿的調料混著豌豆粉拌開送入口中,豐富的滋味在唇齒間交織,那一抹濃鬱的豆香則衝破口腔,直沁入心脾。是昆明人最愛的味道了!
  • 蘭州拉麵徵服日本人的胃 一碗880日元排隊才能買到
    原標題:蘭州拉麵徵服日本人的胃,一碗880日元,還要排隊!  國際在線專稿:辣條、老乾媽、黃燜雞……越來越多的中國美食走出國門,在外國火的一塌糊塗。最近又一個潛力股誕生了——中國餐飲屆「四巨頭」之一的蘭州拉麵!這次,它徵服了日本人的胃。
  • 南陽這家小店的熱乾麵,居然用「黑醬」!又醜又好吃!
    前幾天,有吃貨跟團長說:府衙小吃街有一家熱乾麵,「很醜」但是很好吃!團長對府衙小吃街的美食,一點興趣都木有!後來明白了為啥說「很醜」!因為這家店用的是黑色芝麻醬,不攪拌還好,一旦攪拌開,黑乎乎的比較「醜」。
  • 海鮮燜面+網紅酸辣粉免費吃!南充這家店,沒有256G的胃不敢來…
    都是每天新鮮採購回來你可以任意搭配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對於每個吃貨而言飯後就是來一杯清涼爽口的飲品在這家店你可以嘗試不同的搭配進入這家店你可以坐下來點一杯飲品慢慢享受小店時光吃遍這家店!酸辣粉     免費吃!!!網紅飲品     免費喝 !!!你還怕不能嘗試海鮮燜面、酸辣粉、飲品一起搭配?現在都免!費!吃!啦!!!
  • 昆明凹糟館子10強,人擠人座位靠搶,外號西毒歐陽鋒
    辭職後的老王並沒有去大學食堂,而是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小飯館,自己擔任主廚,把那些當年沒有通過的方案全部搬上了自己的菜單。由於做法奇特,價也適合,還經常入選昆明凹糟館子10強之一,有時候排第二,有時候排第一, 人擠人座位靠搶,除了很多客人來品嘗,還有好多知名與不知名的網紅過來打卡。
  • 酸酸辣辣的口感,一碗酸辣粉,就能吃到真正的美味!
    像是麻辣燙是很多人喜歡吃的,我個人比較喜歡吃麻辣燙,因為麻辣燙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吃起來麻麻的辣辣的,而且裡邊的西都是自己選擇的,都是按照自己的平時最喜歡吃的口味去選擇,所以說每個人都能吃到自己想要吃的味道的。
  • 想吃酸辣粉不用買,學會這3三點,在家裡也能做出美味的酸辣粉!
    還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在我們學校門口有一家峰亮酸辣粉,店內生意非常火爆。每到放學,就會看到好多同學排著長長的隊等待取餐,還有一部分人聽聞後也紛紛前來品嘗。這家店內所賣的酸辣粉其實和別家店運用的食材是一樣的,但是做出的味道卻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這也是我們當地最受歡迎的酸辣粉了!
  • 來這家小店吃一碗牛肉湯飯吧,賣出一碗就增加一份希望!
    便在當地開了一家小快餐店,夫妻倆一邊照顧著小店,一邊照顧女兒。    程先生決定後,便從親戚朋友那湊了六七萬元,在吉大一院附近租了一個小門市,小店在兩個多月前正式開張了。程先生給小店起了個名字叫「希望鄉村湯飯」。「希望」兩個字,就貼在一進店門的正中央,這家店寄託著他們的希望,他希望小店開張後,生意好起來,這樣一來,他們就有了收入,就可以繼續給孩子做康復。
  • 桂林這10家經常要蹲著吃的米粉店,沒人帶根本找不著!
    佳樂米粉  |  驛前街老店米粉  | 百裡香米粉 這家橋德米粉已經陪伴了桂林人20年,以前開在水泵廠的時候就吸引了無數的食客,一到飯點店門口更是大排長龍,現在搬到了一條超級隱蔽的巷子裡,如果沒有熟客帶你絕對找不到,即便如此食客卻依然絡繹不絕。
  • 藏在宿舍樓裡的小店,竟靠一碗石鍋飯火了17年!
    遊叔今天要帶大家去的這家店,也沒有「逃過」這條真理。與其他凹糟館、路邊攤一樣,最大的特點依舊是便宜、好吃,還不起眼。先後騎車進入學院大門,雖相互不認識,心裡想的卻應該都是:「能找到這裡,也倒是真懂吃!」沒錯,今天要去的小店就藏在這裡。
  • 安海這家無名小店一碗酸辣湯讓你跪著唱徵服!
    在日漸寒涼的天裡,尋一碗熱乎乎的酸辣湯為了找到這家無名店,探探在安海中山北路徘徊又徘徊,尋找又尋找。終於在一家充滿煙火氣息的小炒店門口,試探地問道:「聽說,你們這裡的酸辣湯很厲害?」頭髮有些發白的瘦高廚師回頭看了我們一眼,很乾脆地說了一句:「我做一碗你們嘗嘗。」
  • 外賣的酸辣粉,你敢喝湯嗎?想吃一份放心的酸辣粉,還得親自做!
    米飯套餐都是如此,那酸辣粉、麻辣燙這種光聽名字都不是什麼「正經吃食」的外賣,背後也許會有更令人無法直視的真相。其實仔細動腦子一想,想要在酸辣粉上面動手腳,簡直太容易了。重酸重辣重口味,掩蓋一些食材的不新鮮。
  • 這家小店專營蚵仔面線,一碗10塊錢,據說跟油條吃更美味
    這家小店專營蚵仔面線,一碗10塊錢,據說跟油條吃更美味,蚵仔面線這種美食在很多地方都很受到所有人喜歡,這裡面所含有的各種口感也是蠻受到所有人喜歡吃,而吃到這裡面所含有的所有口感也是蠻吸取到更多人喜愛,不同店鋪裡面所做的口感也會很不一樣,看你吃過沒有。
  • 一碗豆腐花,情牽街坊情!在荷城這家小店,可以吃出回憶味道
    在荷城甘泉街附近的小巷,一家16平米賣豆腐花的小店,其貌不揚,卻帶著特別的香甜和異常暖心的溫度。 這家豆腐花小店,可以說在荷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店沒有店名,因為位於甘泉街附近的小巷,所以街坊都習慣地稱其為「甘泉街豆腐花」。一碗香甜的豆腐花,是幾代荷城人的回憶,也承載了店主跟街坊深厚的情誼。
  • 打記事兒起我就一直住在東寺街西寺巷
    印象中,打記事兒起就一直住在東寺街,西寺巷。
  • 這家好吃的王炸酸辣粉只有這個夜市有!湯我都捨不得扔!
    在這浩浩蕩蕩的車隊中,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當年在山東,一見誤終生,再也看不上別人家的酸辣粉,它就是「麻太吉」。麻太吉來自山東,全國200多家門店,主打酸辣粉和成都串串,別看小店不大,每年有36000000(別數了,6個0)人次用餐!
  • 老昆明人記憶中的東寺街
    記憶中的東寺街滿街都鋪著石板條,街寬僅有現在的一半還不到,街的兩旁基本上是土木結構的住房,有的住房外還有用來拴騾、馬、毛驢的木樑和槽子,道路兩側是居民用來淘米、洗菜的水溝,水溝清澈見底,偶爾還能看到有小魚、小蝦在水溝裡遊來遊去,水溝直接通到如今的東寺河、大石橋、柿花橋。
  • 隱在街頭巷尾的小小小店,逃不開廈門吃貨的自帶衛星
    他們一個個全身猶如裝滿雷達,只要聽到「好吃的」這三個字,哪怕藏得再偏靜的小店,都能被一一找到,然後列入必吃名單。在廈門,有幾家藏在街尾巷陌裡的小店,小到幾乎隱世獨立鮮為人知,有些甚至連招牌都沒有,但還是逃不開廈門吃貨的自帶衛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