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宿舍樓裡的小店,竟靠一碗石鍋飯火了17年!

2021-02-16 昆明全接觸

「真正好吃的美味都藏在不起眼的地方」,這似乎成了人人都認可的美味定律。

城中村裡的酸辣魚、廢墟旁的燒烤、小巷子裡的滷麵、老廠房邊的家常菜……無一不在用行動證明著「真正的美味不需要華麗的外表」。

遊叔今天要帶大家去的這家店,也沒有「逃過」這條真理。與其他凹糟館、路邊攤一樣,最大的特點依舊是便宜、好吃,還不起眼。

遊叔和小夥伴騎著電動車,順著建設路向地臺寺方向走去,行至雲南師範大學培訓學院門口,遇上了兩輛等待左轉進入學院門的電動車。

對視一眼,吃貨與吃貨間的默契,便在電光火石間擦了個火熱。先後騎車進入學院大門,雖相互不認識,心裡想的卻應該都是:「能找到這裡,也倒是真懂吃!」

沒錯,今天要去的小店就藏在這裡。

年代久遠的老式宿舍樓安靜地矗立著,茂盛的綠樹在樓下為居民搭起了幾寸陰涼。一樓住戶的小院裡,老人在咿咿呀呀地唱著小曲兒。

看樣子宿舍樓裡居住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可每日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卻一點都不少,這全是因為開在宿舍一樓的這家「美味石鍋拌飯」。

下午2點,已然過了飯點,可宿舍樓前空地上搭起的雨棚下,卻坐滿了正在享用美味的食客。幾張摺疊的小桌子也擺了出來,招待著絡繹不絕的客人。

就連有點悶熱的店內,也三兩成群地坐上了好幾桌人。

「你也是怪找得著呢,喊我自己來我肯定找不到。」

「我還不是有朋友領的來過麼才找得著呢嘛。」

這樣的對話經常在餐桌前發生,忙忙碌碌的老闆早就見慣不怪了,「之前有個客人來吃著一次,就講她經常來這邊免費公廁上廁所,但是都沒有發現我們家店開的這點。」

誰能想到,這家藏在宿舍樓裡的小店,雖然一點都不起眼,店內環境也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卻憑藉著一道石鍋拌飯,讓一波又一波吃貨愛了17年。

小店的老闆姓趙,開店時是師大的老師,專門向賣韓餐的侄子習得了做石鍋拌飯的手藝,於是便在宿舍區裡開起了這家小店。

雖然賣的是韓式料理石鍋拌飯,但他卻結合了昆明人的口味,對這碗石鍋拌飯進行了改良。

於是17年來,菜單從「石鍋拌飯、果凍、壽司」三個菜發展到了現在的十三個菜,石鍋拌飯的價格從5元/份漲到了現在的15元/份,衝著這碗飯來的食客卻絲毫不減。

不同於韓式料理的石鍋拌飯,美味石鍋拌飯裡的素菜,都是先炒了之後才放到飯上的,小瓜、胡蘿蔔、番茄、香菇經過油炒之後,激發了香味,更加下飯。

溏心蛋也是昆明人最偏愛的味道,蛋白滑嫩適口,蛋黃呈現剛剛好的半固半液的狀態,一定要粗暴地和飯一起拌開,吃起來才叫一個爽!

點睛之筆——韓國辣醬,則是老闆購入了韓國醬之後再進行調味,因此,這份美味石鍋飯吃起來是微鹹微辣的味道。

配飯吃的辣白菜,酸酸辣辣,完全是老昆明的手藝才能醃漬出的味道。一份飯配上一碗鹹菜,韓式吃法滇式味道,讓人慾罷不能。所以「一天賣個100多份」可不是吹牛。

石鍋拌飯的最佳搭配泡菜湯也值得一試,滿滿的泡菜和大塊的嫩豆腐一起熬煮,一口飯一口湯,香到沒朋友。

除了石鍋拌飯和泡菜湯之外,店裡的另一大招牌就是特色小肉串。

別看它個小,每塊肉可都是實實在在的,肥瘦相間,緊實不柴,撒上辣椒麵和孜然之後,一口一串根本停不下來。

他家的冰稀飯也和其他地方的不同,看上去相當樸素,可是吃起來卻非常清爽解膩,還有玫瑰淡淡的香。

再來份果凍作為飯後甜點吧!晶瑩剔透的果凍有三種味道,舀一勺送進嘴裡,滿滿的童年味道。

「他家的味道說不上好吃到上天,但就是半夜的時候會讓人非常想念」,沒有華麗的辭藻,這就是食客給出的最好的褒揚。

因為店開在師大宿舍區內,於是最初光顧店裡的食客大多是師大的學子們。

「以前有個河北呢小夥子經常來吃,後面畢業了就回老家了,前久來昆明出差還專門過來吃了一次。」

對於那些一周吃兩次美味石鍋飯的師大學子來說,這碗石鍋飯不僅僅是飽腹的美味,更是多年後值得回顧的青春記憶。

而對於那些熱衷美味的吃貨們來說,「美味石鍋拌飯」是他們私藏著的寶藏小店。

他們偏愛那一口家常的味道,更喜歡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用餐時光。

上班族午餐時相約同事來吃一碗石鍋飯,工作中的瑣碎也能消融在這個老舊的院壩中。

天天在CBD約會的情侶,到簡易的小棚中坐上片刻,也能收穫到不一樣的甜蜜。

和孩子分食一份飯的年輕媽媽,看著孩子津津有味地吃著烤腸,自己碗裡的飯也好像變得更加香甜。

午後的宿舍區院壩裡,響起了陣陣的機械轟鳴聲,破了的小店招牌在風中撲閃,烤肉的煙火在陽光下嫋嫋升起。

說起來,小店的用餐環境並稱不上雅致,可每一位食客都能享受其中,絲毫不受幹擾。

那種慢悠悠地吃一頓飯的時光在這裡一點都不難得,可這樣的小店卻越來越難得。

「這邊好像後面要拆了」,無意中聽見老闆說的話讓人惆悵。所以,趁它還在,別讓相見變成懷念。

 # 今 日 話 題 # 

你還知道哪些旮旯裡的寶藏小店?

留言區裡和遊叔說說唄

下次就安排~

五華區建設路16號雲南師範培訓學院內(校醫院背後)

▌文案:小芒果 攝影/ 後期:貳十伍 

▌文章聲明:昆明全接觸原創發布,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商務合作:18987021999(微信同號)

▌主編電話:13312558879(微信同號)

▌法律顧問:雲南博凡律師事務所  李開甫律師:18288760902

相關焦點

  • 湖濱四裡這家店,靠一碗冬粉鴨火了21年!
    湖濱四裡的農貿市場,看起來平平無奇,實則藏了許多寶藏老店。從頭走到尾,能發現不少好味。而其中有家開了21年的老店,讓眾多食客念念不忘,甚至有人專程從島外開車來吃,它就是『四裡明香冬粉鴨』。小編點了一碗加了鴨腿的,怕會太油,也可以選擇鴨胸部分的肉。冬粉在鴨湯裡過一遍,碼上現煮現切的鴨肉、內臟,再加入靈魂鴨湯,香氣不間斷飄散出來,開始控制不住爆棚的食慾...滿滿當當的一碗,份量沒話說。鋪上飽滿的鴨腿肉,一把香蔥蓋頂,一勺匯聚了鴨肉營養的湯底,剔透的細粉絲浸著鴨湯,先喝上一口湯頭,滾燙且清冽!鴨肉份量十足,肉質兼顧細嫩緊實,沒有多餘的油脂,還帶著一股獨特的清甜味道。
  • 號稱泉州最好吃的一碗肉燕湯,竟藏在巷口的這家10年老店裡…
    在泉州,無論是小巷的盡頭,還是街道的旮旯,或著是不起眼的小樓裡,都隱匿著許多小店美食,它們靠著老饕們的口口相傳,低調卻紅火地綻放著
  • 這家藏在巷子裡的小店,靠啥火了六年?
    作為一家地道川菜館,藏在老城區巷子裡已有六年,老闆是一位重慶人,以自己的名字諧音起了店名。 店不太好找,在老城區扭七八拐的深巷裡,位置較為隱蔽,偏偏幾年下來食客絡繹不絕。僅一間門面大小的店門,空無一物,再往裡走卻是別有洞天。一到飯點,寬敞簡單的矮平房裡就陸陸續續坐滿,多是老客和專程尋來的客人,期間也有不少外賣單子。
  • 連點評都搜不到的店,靠一碗麵火了14年
    這家藏在大同路,被好幾個當地人強烈安利的沙茶老店便是這樣的存在。點評上都沒有信息,卻成了不少老廈門人安撫味蕾的第二食堂。老闆娘麗姐自豪地拿著手機說道,自家的小生意從不做宣傳,靠的就是口碑,熟人帶生客。來的大都是附近的街坊,像老朋友一樣,和麗姐有說有笑,偶爾也有些從同安、龍海專程來吃的食客。
  • 藏在中山路危樓下的小破店,一碗黑湯,竟然火了12年…
    紅了12年的「醜湯」鴨肉四物面線豬心、豬肝沿📍地址:思明區曾姑娘巷57號一樓(曾姑娘燒仙草拐進去的小巷子裡)💰人均:26元>· 據說中山路旁的曾姑娘巷中,藏著一家只有七八平米的小「破」店,又小又難找,竟然還火了12年!
  • 藏在巷子的【延邊料理】,靠一碗牛肉湯,讓深圳人追了23年…
    關注公眾號👆,牛肉湯免費送~注  我才不信你吃過這家店  這家藏在福田巷子裡的料理店 專做地道延邊小吃  延邊牛肉湯  | 打糕  | 鍋包肉 開店24年,成為福田上班族的深夜食堂詳情請到文末解鎖/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活動解釋權歸品牌所有/這家不起眼的小店長期霸佔美食榜①,來這家店只有零和無數次,來了一次你就一定還會再來!
  • 靠一碗米線火了30+年的店,深圳很難再找到了!
    在香港火了30年的米線連周潤發、張學友、劉德華...都打卡過深圳藏了一家- 必吃單品:豬扒酸辣米線  坐標:海岸城 在香港有一家靠賣米線火了30+年的小店,連TVB大佬們也追著打卡,每次路過都是排長隊...
  • 普陀這家店靠一碗「牛大」火了5年!首次推出超值優惠→
    每到用餐時間,嘻嘛香門口總是會排起長隊(疫情前拍攝)一碗「牛大」火5年蘭州沒有拉麵,只有牛肉麵,蘭州當地人喜歡稱之為「牛大」,充滿了西北人的豪爽、大氣。2015年,楊浦區五角場,一家專做蘭州牛肉麵的沿街小店艱難開業。
  • 濰坊探店,19年的拉麵小店,藏在巷子裡,全靠老客戶
    光名字給我的印象就很深,霸氣,但是一直沒去吃過,因為我不怎麼愛吃拉麵,當年剛畢業,口袋沒錢,整天去吃5塊錢一碗的拉州拉麵,吃的上火,直到有一次吃吐了,從此再也不吃拉麵了。但是今天實在不知道吃啥了,突然想起了老虎拉麵,心想去嘗嘗吧,是不是像傳說中的那樣好吃。
  • 福州這些藏在巷子裡的日料小店,每家店都是老闆數10年絕學!
    Vol.294 -這是我們走街串巷發現的日料小店合集-巷子裡的日料小店合集老闆各個身懷絕技街頭巷尾裡的寶藏日料店每家店的實力都是深藏不露!幾平方米的小店裡藏著老闆10多年所學這裡90%都是你沒吃過的味道!小巷子裡的正宗日料是鼓西路學子們最愛來的第二食堂
  • 秀英小街裡的無名小店,光靠這幾樣小吃賣了26年...
    這個小店沒個熟人帶,你絕對找不到。藏在一條巷子中,穿過前面老式批發服裝的店鋪、經過裁縫店、再經過水果鋪,在巷尾終於見到它的身影。就這樣開了26年,沒點責任心和耐心,是不可能長久的。除了過年休息7—10天,其他時間,老闆娘一家天天守在店裡,與小吃店融為一體。
  • 年營收15億,它靠一碗小餛飩火了21年,開出3000+店
    這裡有,中國首個門店數量突破2萬+門店的正新雞排;這裡有,靠賣早餐上市的餐企巴比饅頭;……即使這樣,在星羅棋布的魔都餐飲江湖裡,有一家餐飲企業的江湖地位仍然無法被忽略,它靠一碗小餛飩紅了21年,從十幾平小店到3000+店餐飲帝國,從過去日賣1000碗到年營收15億元。
  • 一碗石鍋飯引起的「群內騷動」,延吉吃貨們在水上市場沸騰了!
    營業面積1200㎡以石鍋飯,拌飯、民俗火鍋等俘獲眾多延邊食客芳心值此新春來臨之際海蘭江石鍋飯答謝延邊人民厚愛奉上精彩福利長白山自然生長的山野菜,有著特有的清香,蘸上搭配的蘸料,一種原始的味覺體驗配合脊骨湯可以吃的有滋有味~湯裡可是有大塊肉的哦~
  • 藏在南京小巷裡的寶藏小店!盤它!
    傣味舂雞腳也是正宗的雲南做法,用石舂搗碎雞腳,加入黃瓜絲,藕片,大蕪荽,豇豆,小米辣……人均:30元地址:漢中門大街17號兩隻鴨子煨成奶白的湯頭,火是一直溫著的。熬到鴨子肉都酥爛散架了,湯的味兒就有了,湯底從不隔夜,這大概是金中招人喜愛的秘訣。10塊一碗,量多的要溢出來。
  • 藏在福建村裡的小店,一碗麵一碗湯火了上百年,10個工人忙不過來
    福建人是公認的美食家,什麼佛跳牆、蚵仔煎、沙茶麵、粿條,說起福建的美食真是舉不勝舉,因為福建人喜歡美食,所以他們很尊重食物,把每一道菜都做到完美,像福建漳州的龍海,有一家店靠著一碗麵一碗湯火了上百年
  • 藏在深巷裡10年的人氣【客家小店】,僅有13條評論...
    「不知不覺就做了10年啦。」在梅花園的牛利崗大街裡,有間一家人開的客家小吃店,為了在廣漂泊的客家打工人,我選擇曝光它!●●●6元一碗的客家拌麵價格hin實惠,鋪滿了韭菜、豆芽、蔥頭油三種食材,私認為拌麵+鵝血湯作為午餐,妥妥沒問題~
  • 廣州這家火了20多年的小吃店,靠著一碗糯米飯,引得很多人排長隊
    廣東人特別善於發現美食,哪怕是一些藏在角旮旯的小吃店也是廣東人喜歡光顧之處,這家小店藏在居民樓裡,已經紅火了很多年,可令人意外的是,這家小店裡的美食非常普通,就是一份糯米飯。小店就是憑藉著經典的糯米飯,讓很多廣東人每天來這裡排很長時間的隊。
  • 年度最火小店,你打卡了幾家
    韓國同款滑蛋吐司藏在停車場還排大隊的小破店...2019年北京最火的小店你都打卡了嗎?- 北京首家擼兔兔店 -連放在咖啡裡的柯基屁屁棉花糖也是超級萌的形狀!!新仔又被可愛哭了!店名:柯基聯萌地址:藍色港灣1層A107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首家擼豬豬的小店 -
  • 憑一碗菜飯,這家點心店火了24年!
    藏在向陽市場附近的佩玉點心店,憑一碗物美價廉的招牌菜飯,火了24年!
  • 武漢這家24小時營業的小店,憑著一碗正宗的牛雜粉,火出了圈
    武漢的江漢路是武漢最繁華的路段,這裡藏龍臥虎,有一家24小時營業的小店,很不起眼卻開了20多年,生意依舊紅火,憑著一碗正宗的牛雜粉火出了圈,它就是王記牛雜館。這條繁華的街道上,王記牛雜館藏在一排排的街邊店鋪裡,很不起眼,這家店不大,不過收拾得還算乾淨,員工都統一著裝,衛生防護做得到位,這家店最顯眼的就是門口這一頭黃牛,預示著這家店真的是牛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