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區精選產業助力脫貧見實效 農民增收富起來

2020-12-11 湘湘帶你看社會

脫貧根本靠產業,選準產業是關鍵。開對「藥方子」,就能拔掉「窮根子」。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赤峰市紅山區大力精選產業,發展設施農業,科學布局設施農業項目,發展花卉、雜糧雜豆、中草藥、食用菌、精品果蔬等特色優勢產業。目前,紅山區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之初的6.8%降到零。

據了解,紅山區依託楊家灣田園綜合體、蛹蟲草產業園、佟明阡禾扶貧產業園區等產業項目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向小康打基礎。目前,總投資3700萬元的楊家灣田園綜合體設施農業園區高標準日光溫室119棟建設完成,主要種植作物番茄、櫻桃番茄、草莓、大櫻桃等。總投資3000萬元的和金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高標準日光溫室46棟建設完成,主要種植作物大櫻桃。預計總投資2.1億元的嘉潤生物蛹蟲草產業園,計劃建設連棟溫室10萬平方米,其中2020年一期2萬平方米建設完成。主要經營品種為蛹蟲草。佟明阡禾被評為2020年市級扶貧產業園區,充分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大力發展需求大力發展以中藥、雜糧為主導的產業種植,在文鍾鎮和紅廟子鎮與536戶貧困戶約1308名貧困人口建立完善的長期扶貧利益聯結機制。總投資1.5億的現代扶貧試驗農場北片區牡丹產業園完成種植,南片區規劃建設12萬平智能連棟溫室。

紅山區設立1000萬元產業扶貧基金,支持貧困戶培育特色產業奔上致富路;設立2100萬元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使兩鎮14個村集體經濟超10萬元;整合1301萬元產業發展帶動資金,使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00元;發揮區位優勢,以黨建引領推進電商扶貧和消費扶貧,建成紅山黨群睦鄰中心和紅山電商網直播扶貧基地,確保農戶的產品不出村就能賣得出、賣得好、見實效。搭建「企業+基地+貧困戶」互利平臺,引導農戶與楊家灣田園綜合體抱團發展,已有8戶貧困戶參與中藥種植、旅遊、餐飲等項目,戶均增收1萬元;發揮和金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園作用,帶動15戶貧困戶年均增收4000元;與佟明仟禾雜糧加工企業籤署合作協議,799名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710元;實施「三到項目」 建成17座日光溫室,項目村345名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380元。

(紅山區委宣傳部 陳秀俊 紅山區農牧水利局 紀旭東)

【來源:正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城固柳林鎮幸福家園社區:產業脫貧見實效 農民增收富起來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武璇 郜揚梅)幸福家園社區位於城固縣柳林鎮向北2.5公裡處,2014年至今該社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4戶386人,目前已實現全部脫貧。就這樣一個人口不到3000人的小村莊,雜果種植和銷售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成為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張靚麗「名片」。
  • 國貧縣山西永和開發槐花產業 文化旅遊助力農民脫貧
    國貧縣山西永和開發槐花產業 文化旅遊助力農民脫貧 2018-05-李海金 攝   中新網臨汾5月5日電 (李庭耀)5月5日,暮春時節,正逢槐花怒放,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文化旅遊暨槐花產業扶貧活動開幕,「遊黃河、品槐花、助脫貧」,槐花產業已成為國家級貧困縣永和縣讓農民摘掉「窮帽」、助力當地脫貧攻堅的一支扶貧力量。
  • 雲南省怒江軍分區助力脫貧增收,美了峽谷護了水土富了百姓
    雲南省怒江軍分區助力生態建設促進脫貧增收美了峽谷 富了百姓■徐楚寒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普有堆說,自怒江軍分區福貢縣人武部出資幫助村裡開展生態修復以來,髒亂的養豬場變成十裡飄香的水果種植示範基地,村民足不出村實現脫貧增收。怒江州曾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怒江軍地堅持生態優先,森林蓄積量逐年增加,貧困發生率逐年下降,實現從綠起來、美起來向富起來的轉變。地處碧羅雪山深處的福貢縣沙瓦村,曾經是一個與世隔絕的怒族村寨。
  • 中牟縣「拼多多」產業扶貧項目啟動 脫貧增收駛入快車道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通訊員 盧帥濤)7月15日,中牟縣「拼多多」產業扶貧項目在刁家鄉順利啟動。該項目是在省扶貧辦、省扶貧基金會、中牟縣委縣政府、縣扶貧辦以及刁家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拼多多」捐資助力,並由河南省中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牟德全分社管理運營,項目達產後不僅能帶動群眾增收,還能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王秦在致辭時說,「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只有發展產業,才能走出適合實際而又具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雞西市雞東縣忠信村:拓寬脫貧渠道 助力農民增收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雞東縣向陽鎮忠信村積極落實國家惠民政策,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農民走上富裕路。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忠信村「兩委」成員和幫扶單位逐戶走訪村內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因戶施策,落實脫貧舉措。田玉娟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她家通過發展庭院養殖,打零工,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田玉娟告訴記者,去年,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她家在養了4頭牛的基礎上,又養了雞和鵝,效益不錯,增加收入一萬多元。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相較於「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特困地區來說,貧困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是因人均土地少,貧困戶自身的脫貧能力較弱等特點,脫貧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
  • 資溪縣大力發展白茶產業助力農戶脫貧增收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盧而康、楊衛華報導:資溪縣充分發揮龍頭農業企業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白茶產業,助力農戶脫貧增收。  逸沁茶業有限公司是資溪縣的優秀民營企業。為此公司積極回報林區林農,助力周邊農戶大力發展白茶產業。針對公司和當地實際,量身打造了「精準扶貧產業優先,產業扶貧白茶領先」的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在全縣範圍內扶持貧困戶大力發展白茶,高標準建設基地,脫貧致富奔小康。他們採取「公司+村支部+農戶」的模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
  • 者相鎮壯大特色產業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貞豐臺消息 近年來,者相鎮積極探索讓「石漠化山頭綠起來」之路,以旅遊業為引領,依託當地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精品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
  • 產業興 百姓富 ——辰谿縣潭灣脫貧攻堅紀實
    全力扶持,脫貧有奔頭這幾天,馬路坪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際望在辰谿縣金順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酉莊「千畝採摘園」裡忙著採摘南豐蜜橘。「在這裡勞作既有工資可以拿,年底還有分紅。」劉際望一臉幸福。潭灣鎮楊溪村的南豐蜜橘遠近為名,南豐蜜橘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果」。
  • 豐都黃嶺村:圍繞農業特色產業 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他告訴筆者,他們的具體做法就是,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以調整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為主線,以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為抓手,突破性發展特色產業,深入推進生態農業發展,進一步助推脫貧農戶增收致富,讓大家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 產業興 百姓富——辰谿縣潭灣脫貧攻堅紀實
    全力扶持,脫貧有奔頭這幾天,馬路坪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際望在辰谿縣金順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酉莊「千畝採摘園」裡忙著採摘南豐蜜橘。「在這裡勞作既有工資可以拿,年底還有分紅。」劉際望一臉幸福。潭灣鎮楊溪村的南豐蜜橘遠近為名,南豐蜜橘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果」。
  • 甘州:特色農產品銷出去 讓農民富起來
    甘州區委區政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建載體、搭平臺、選路子,積極推進消費扶貧,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群眾心裡走。農產品從滯銷到「俏」起來,帶動了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借力APP平臺,實現「無接觸」配送面對疫情大考,闢新徑,建平臺,無觸銷售戰疫情。
  • 助力農民增收 完勝脫貧攻堅 農產品大集再度奏響消費扶貧強音
    &nbsp&nbsp&nbsp&nbsp婁煩雲頂山的野山菌、米峪鎮的雜糧、陽曲河上咀的瑞興蜂蜜、北小店村的喜毛小鮮辣椒醬……17日是國家第七個扶貧日,我市組織婁煩、陽曲等縣區78家合作社、企業的200多種特色農產品亮相山西省展覽館,舉行太原市名特優農產品消費扶貧展銷活動,將今年我市拉動消費扶貧,助力農民增收活動推向高潮
  •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原標題: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本報訊 (記者 張居正 亓 鴻) 近日,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來雲南開展「以鄉村富民產業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專題調研。9月10日下午,調研組在昆明與省政協、省級有關部門座談交流。
  • 孝昌小河:小香蔥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產業見效益,農民鼓腰包。香蔥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群眾參與務工。王金東告訴我們,在小香蔥的收穫季節,每天來基地務工的人多達30人,其中貧困戶20餘人,基地每年為工人支出工資10餘萬元。與此同時,曙光社區將以香蔥基地建設為抓手,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助力村民增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基地面積,並進行甜玉米和小香蔥的輪作,既能提升經濟效益,又能提高小香蔥的品質 ,還能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在基地就業增收。」王金東說。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安鎮: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新安鎮將發展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助推器」,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合作社+農戶」的現代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種植黑玉米,助力農民致富增收。
  • 開陽縣田坎村:特色產業黨支部助力村民增收
    黨建引領產業發展 助力村民增收  連日來,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的黃桃種植基地,村民正在黃桃樹行間,套種蔬菜萵筍,打窩、施肥、蓋土……大家分工合作。 南龍鄉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堅持黨建引領原則,在田坎村成立了谷頂黃桃黨支部、合心中藥材黨支部和田坎茶葉黨支部,將黨的組織建立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政策引導、組織協調、發動群眾等方面的優勢,以及黨員在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及鄉村振興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以特色產業發展為紐帶,助推鄉村振興,助力村民增收。 羅國鳳既是一名黨員,也是南龍鄉田坎村村委會副主任。
  • 小兔子大產業 助力脫貧增收
    新疆新聞在線網10月20日消息:近年來,和田地區兔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精準扶貧路上的特色產業之一。目前,和田地區已有15家大型兔養殖企業落戶,越來越多的村民靠著兔子實現了脫貧。在和田市吉亞鄉兔產業基地,技術人員木塔力甫·木拉艾合買提正在指導村民如何給兔子人工授精。
  • 「旅遊+扶貧」助力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資料圖「旅遊+扶貧」,是省市旅發大會舉辦一以貫之的思路,不僅彰顯了旅遊的社會效益,也拓寬了脫貧奔小康的實踐路徑。從優先選擇貧困地區作為旅發大會承辦地,到將扶貧重點區域納入觀摩線路與項目,再到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的鄉村旅遊龍頭項目,旅遊和扶貧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動能越來越強大,作用越來越凸顯。「旅遊+扶貧」,助力生態環境美起來。
  • 脫貧攻堅看山東|石榴煎餅銷全國,這裡的扶貧新模式讓農民富起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雲鶴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棗莊市嶧城區變「輸血」為「造血」,充分發揮中國石榴之鄉、魯南「菜籃子」基地優勢,探索「1231」扶貧消費模式,打造「一個平臺」,健全「兩支隊伍」,暢通「三個渠道」,嶧城區通過建設創新平臺、健全推廣銷售隊伍、打造產品品牌,暢通了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