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溪縣大力發展白茶產業助力農戶脫貧增收

2020-12-19 撫州頻道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盧而康、楊衛華報導:資溪縣充分發揮龍頭農業企業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白茶產業,助力農戶脫貧增收。

  逸沁茶業有限公司是資溪縣的優秀民營企業。公司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金400萬元,坐落於武夷山西麓主峰--出雲峰腳下,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擁有白茶種植、加工的先天條件,茶葉種植面積4000餘畝,建有標準加工廠房2000平方米。公司董事長林小紅先後獲全縣「慈善楷模獎」、「突出貢獻人才」和全省「傑出創業女性」的,這些年她信守一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為此公司積極回報林區林農,助力周邊農戶大力發展白茶產業。針對公司和當地實際,量身打造了「精準扶貧產業優先,產業扶貧白茶領先」的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在全縣範圍內扶持貧困戶大力發展白茶,高標準建設基地,脫貧致富奔小康。他們採取「公司+村支部+農戶」的模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即充分發揮公司資金和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村支部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和「雙帶」作用,一對一結對;充分發揮農戶主觀能動性,實行「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標準化生產、統一採摘、統一保護價收購」的「五個統一」運營模式,使得茶農「手裡有訂單,心中人不慌」,解除了貧困戶後顧之憂。對於老弱病殘的農民,公司遵循「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通過他們的勞動採用補助30%工資給予補貼。對生活困難的貧困戶,公司員工捐助衣物和現金,按需安排困難貧困戶生活,確保貧困戶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全、能及時就醫。每年春茶開園,公司優先招錄貧困戶到基地採摘春茶,人均增加勞務收入5500多元。對種植白茶的500多名貧困戶進行免費的技術指導,提高茶葉品質和採茶技術,增加他們的收入。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在行動:噶爾縣大力發展三大產業助力脫貧
    原標題:脫貧攻堅在行動:噶爾縣大力發展三大產業助力脫貧   近年來,在噶爾縣蓬勃發展的高原特色農牧業、綠色產業、旅遊業三大產業帶動下,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 保亭扶持農戶發展紅毛丹產業 助力增收奔小康
    紅毛丹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特色品牌產業,近年來,該縣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項發展資金,通過改良換冠技術推廣和種苗扶持等措施,扶持農戶發展紅毛丹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奔小康。
  • 湖南石門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農戶脫貧
    湖南省石門縣地處武陵山區,是常德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近年來,該縣強力推進精準識貧、精準扶貧,探索出一條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的路子。近日,記者跟隨湖南省網信辦與省扶貧辦聯合牽頭的「精準脫貧在石門」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訪石門各地,探訪了當地精準扶貧之路。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鶴市鎮蓮坑村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助力貧困戶...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鶴市鎮蓮坑村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 2020-06-11 0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稅收優惠助力農企振興發展 帶動廣大農戶脫貧增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今年來,各地稅務部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幫助農企振興發展,帶動廣大農戶脫貧增收。秋分時節,全國各地的農企和農民喜迎「豐收季」。
  • 花垣審計局引導發展中藥材產業 助力紅英村增收脫貧
    為了讓紅英村貧困群眾早日走上脫貧路,花垣縣審計局入駐紅英村後,根據村裡實際,引導村裡發展吳茱萸藥材,助力村民脫貧增收。該局幫助村裡成立種植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建檔立卡戶」「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檔立卡戶、農戶入股合作社,讓合作社的「大手」,牽起建檔立卡戶或農戶的「小手」,抱團謀求發展,減低種植風險。
  • 南漳縣板橋鎮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貧困戶增收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何孝俊、王東)筆者7月14日獲悉,今年以來,南漳縣板橋鎮緊緊圍繞「一條蠶、一棵菜、一株煙、一袋菌、一幢房」五個一產業,建基地、揚龍頭、育品牌、聯農戶,確保戶有脫貧產業、村有集體產業、易遷點有後扶產業。
  • 「一人進廠,全家脫貧」!新縣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子耀  12月21日下午,陽光明媚,位於信陽市新縣的羚銳製藥百億貼基地裡掌聲雷動,「紅色新縣走出綠色藥企脫貧路」主題調研講學活動正在這裡舉行。
  • 朝陽市龍城區:特色產業成為脫貧增收之匙
    本報特約記者  仇一軍  攝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發動機。近年來,朝陽市龍城區把產業扶貧作為關鍵之舉、長久之計,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採取訂單生產、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資產租賃等方式,在貧困村建立貧困戶參與度高的種植、養殖基地,實現產業基地帶動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增收。
  • 產業扶貧帶動農戶增收,中堂對口幫扶惠來縣四個貧困村
    通過發展產業,助力脫貧,引發鄉村嬗變。從2016年至2020年6月,中堂統籌協調各級扶貧資金3401.8688萬元,投入到對口幫扶的揭陽市惠來縣2個鎮的4個省定貧困村。目前,這四個村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民生福祉持續增進,貧困農戶收入增加。
  • 永安:「農業+旅遊」帶動農戶脫貧增收
    曹遠鎮霞鶴生態農莊以農耕文化為主題,促進農戶增收。一是帶動當地農產品及其它服務銷售,農戶們通過銷售特色農產品、開辦農家樂等形式實現了自身經濟收入的提高;二是帶動了80多個勞動力就業問題,廣大農戶參與旅遊服務的積極性增強,形成該村全民參與宣傳旅遊、服務旅遊的良好態勢;三是帶動了村莊農戶的種、養殖業等產業的發展,為遊客朋友們提供了獨具特色的原生態的旅遊產品,有效促進當地農戶增收;四是通過公司+農戶模式,互惠互利,村民作為股民,獲得每股分紅約2000元,
  • 秀山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梅江鎮新聯村凱壩組茶農在採茶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旺,更是鄉村振興的首要要求。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秀山將產業發展作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用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鋪就一條條脫貧振興之路。藥材種植助群眾增收隆冬時節,氣溫驟降。秀山縣雅江鎮紅星村黃精種植基地的勞動氛圍,與寒冷的天氣形成鮮明反差。村民們精心除草、施肥、澆水,期盼著來年收成更好。今年,雅江鎮在秀山縣委宣傳部等單位的幫扶下狠抓產業扶貧,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紅星村建卡貧困戶彭仕萬在基地長期務工。
  • 紅山區精選產業助力脫貧見實效 農民增收富起來
    脫貧根本靠產業,選準產業是關鍵。開對「藥方子」,就能拔掉「窮根子」。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赤峰市紅山區大力精選產業,發展設施農業,科學布局設施農業項目,發展花卉、雜糧雜豆、中草藥、食用菌、精品果蔬等特色優勢產業。目前,紅山區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之初的6.8%降到零。
  • 新疆于田縣:發展壯大肉羊養殖助力脫貧促增收
    近年來,新疆于田縣在天津援疆省市的大力幫扶下,結合當地資源和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多胎肉羊產業鏈,積極引進天津肉羊養殖龍頭企業,按照「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統一品種、統一飼料、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保護價收購」的標準化生產方式,構建肉羊育種、擴繁、育肥、飼料、屠宰、銷售等全產業鏈條,帶動當地5000
  • 打響致富「金蒜盤」——七星關區大河鄉大力發展大蒜種植助力脫貧...
    之前,大河鄉一直以種植烤菸為主,沒有新產業支柱。為進一步做好夏秋決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連日來,大河鄉立足本地實際,改善農作物種植結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2000餘畝大蒜種植,打響「金蒜盤」,進一步幫助群眾拓寬增收渠道,助力脫貧攻堅。
  • 董事長變身「產業村長」全產業鏈助力脫貧攻堅
    龍市鎮立足產業優勢與產業特色,聘請兩家農業龍頭企業董事長分別擔任所在村的「產業村長」,以「產業村長」為引領,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並以此帶動廣大農民、特別是脫貧戶實現穩定增收。7月6日,記者在龍市鎮打探到這一信息。
  • 撫州特色產業帶富30多萬農戶
    這是撫州市發揮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以產業興旺助推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該市已湧現出「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437個,其中無公害產品303個、綠色食品33個、有機農產品80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21個。農業農村經濟呈現旺盛活力,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該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416元,增長8.9%。
  • 雲南景谷: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近年來,雲南景谷縣依託景谷興邁農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委+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模式,產業化發展魔芋,魔芋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可見。
  • 中牟縣「拼多多」產業扶貧項目啟動 脫貧增收駛入快車道
    該項目是在省扶貧辦、省扶貧基金會、中牟縣委縣政府、縣扶貧辦以及刁家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拼多多」捐資助力,並由河南省中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牟德全分社管理運營,項目達產後不僅能帶動群眾增收,還能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王秦在致辭時說,「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只有發展產業,才能走出適合實際而又具有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彭水三義鄉:「產業村長」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
    中國網4月9日訊 群眾脫貧快,得靠能人帶。近些年,作為重慶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之一的彭水縣三義鄉,通過聘請農業行家裡手作為「產業村長」,讓他們帶頭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戶增收。全鄉6名「產業村長」紮根農村潛心發展產業,已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