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仁市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一條門路帶富一個鄉村
興仁市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一條門路帶富一個鄉村 發布時間:2019-04-09 14:34:01 來源:黔西南日報 一個村寨發展一個產業
-
資溪縣大力發展白茶產業助力農戶脫貧增收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盧而康、楊衛華報導:資溪縣充分發揮龍頭農業企業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白茶產業,助力農戶脫貧增收。 逸沁茶業有限公司是資溪縣的優秀民營企業。為此公司積極回報林區林農,助力周邊農戶大力發展白茶產業。針對公司和當地實際,量身打造了「精準扶貧產業優先,產業扶貧白茶領先」的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在全縣範圍內扶持貧困戶大力發展白茶,高標準建設基地,脫貧致富奔小康。他們採取「公司+村支部+農戶」的模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
-
「一園」帶富15萬農戶 優質蔬菜進了香港超市
「一園」帶富15萬農戶 優質蔬菜進了香港超市 2010-06-09 17:20:41 來源: 四川日報 編輯: 餘葉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武岡去年銅鵝產業總產值達2.3億 帶富千餘養殖戶
武岡去年銅鵝產業總產值達2.3億 帶富千餘養殖戶 來源:紅網 作者:胡南春 編輯:劉惟烜 2016-03-03 09:35:43
-
江西撫州(上海)產業轉移招商對接會舉行
5月21日下午,2017江西撫州(上海)產業轉移招商對接會在上海舉行。市委書記肖毅致辭;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譚小平主持;副市長肖承貴,副市長、金谿縣委書記王成兵,市政協副主席柏林,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陳芬兒和60餘名企業家出席對接會。會上,我市與客商籤訂合作項目18個,項目總投資81.8億元。
-
雲南富源縣富村鎮種植食用菌鼓起農戶錢袋子
富村鎮種植食用菌。初冬時節,在青山擁抱、綠水環繞的富源縣富村鎮大凹子村的上海援滇扶貧產業食用菌種植基地,菌棚鱗次櫛比、菌棒整齊排列,鮮嫩的菌菇點綴其間,香氣四溢,生產車間烘乾設備高速運行。
-
一個「蘑菇王國」帶富六千農戶
□ 本報記者 王福錄 本報通訊員 李 偉 時值中秋,風清氣爽,記者來到鄒平縣芳綠科技有限公司的「菇仙園」,這是一家集秸稈栽培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產業化帶動、特色餐飲、科技推廣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示範企業。
-
貴州興仁縣80後沈兵回鄉創業養泥鰍 特色產業帶富群眾
貴州興仁縣80後沈兵回鄉創業養泥鰍 特色產業帶富群眾2017-05-04 10:27:00 水產養殖網 通過多方走訪考察,沈兵看準了興仁縣新龍場鎮虎場村的水質優良、土壤滲水低等天然養殖優勢,計劃投資500多萬元引進臺灣泥鰍進行養殖,目前養殖場已完成一期投資120多萬元,完成建設60多畝,共有泥鰍120多萬尾,預計產量3萬斤,五月就可出欄銷售,畝產值可達45000多元。
-
焦作桑坡村特色產業富鄉民(建設新農村)
這一切得益於桑坡的特色產業——皮毛產業。 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城東的桑坡村,素有「皮毛之鄉」之稱,聚居在這裡的回族同胞三四百年前就開始從事皮毛加工了。而近些年,桑坡人才真正走上致富路,靠的是什麼?拿村委副書記丁贊富的話說,首先靠政策,其次靠自己。
-
即墨鰲角石村:文旅產業「強集體、富農戶」
即墨鰲角石村:文旅產業「強集體、富農戶」 2020-08-23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N」生態扶貧綠色產業富萬家
高樹良從風生水起的玉蘭苗木產業中鼓起「錢袋子」,玉蘭苗木成為南召山區群眾致富的「搖錢樹」。 產業扶貧是根治貧困的「良方」。如何培育地方特色產業,讓貧困群眾融入產業鏈,真正收穫真金白銀,打贏脫貧攻堅硬仗?南召縣有益探索融入綠色發展基因,發展綠色富民產業,讓貧困群眾從綠色發展中獲得穩定收益,有效破解既要守護青山綠水,又要讓群眾增收致富的兩難之題。
-
春賞桃花秋摘福桃,「一村一品」帶富山村
瞄準市場前景,一年接著一年幹,產業才能更興旺。桃林半坡上,正在給社員示範疏花的劉吉祥在2013年7月回到勤勞村,向當地農民流轉了100多畝土地,引進中秋福桃品種並試種成功,成立了巍山縣金園子中秋福桃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了金園子中秋福桃商標。幾年來,先後投入資金260萬元,發展帶動營盤村委會勤勞村、柳莊等地的農戶發展種植中秋福桃120多畝,目前種植規模達285畝,現有社員52戶。
-
十二個特色小鎮!撫州這些地方迎來大發展…
特色小鎮是指聚焦特色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有別於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是以產業為核心、項目為載體、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特定區域。
-
新華網:甘肅:特色產業成脫貧攻堅「良方」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2017年以來,甘肅省緊扣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現狀和特色優勢,確定了「牛羊菜果薯藥」六大扶貧產業,並針對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沒錢幹」「不會幹」「悶頭幹」「怕風險」等問題,制定出臺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產業扶貧配套政策。
-
河南光山:地裡掛滿「黃金果」,產業振興富鄉親
瓜蔞全身都是寶,瓜蔞的皮和根都是高效名貴中藥材,瓜蔞籽每斤賣30多元,畝均純收入可達4000多元,合作社吸納村裡145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1.9萬元以上。在「千畝瓜蔞基地」產業園區,陳大灣村支部書記吳繼銀正帶領著天富農業合作社的20多位社員在基地裡忙碌著。就在5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歉收的水稻田。
-
京東全鏈幫扶貴州安龍縣糯米蕉產業,指導農戶「觸網」售出30萬斤
黔西南以安龍縣和冊亨縣為中心的香蕉產業帶,是黔西南主要經濟產業帶之一。這裡主要種植的品種是糯米香蕉,個頭小,肉質甜軟,香氣還足,「在大城市賣得最好。」當地農戶雷明說道。電商帶頭人雷明當初,糯米香蕉由當地政府發起種植倡議,從當初5個人的信用社貸款牽頭種植,到如今覆蓋8個村、9個合作社,形成沿江香蕉種植帶,帶動了當地200戶貧困戶、1000戶以上農戶致富增收,糯米蕉成為了這裡的優質產業。僅雷明所在的安龍縣,當地就種植香蕉5萬餘畝,畝產超過4000斤,往年種植戶每年能增收2萬元左右。
-
彭水三義鄉:「產業村長」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
中國網4月9日訊 群眾脫貧快,得靠能人帶。近些年,作為重慶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之一的彭水縣三義鄉,通過聘請農業行家裡手作為「產業村長」,讓他們帶頭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戶增收。全鄉6名「產業村長」紮根農村潛心發展產業,已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
我區180多萬農戶領到「土地身份證」
2017年,博樂市只有13個村實現整體流轉,到2020年,全市有43個村實現土地整體流轉,農民加入合作社或者從事其它產業實現增收。截至目前,博樂市13700多農戶領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率達100%。在推進土地確權工作的同時,當地還搭建了土地確權信息應用平臺,加強對農戶承包地的科學管理。
-
保亭扶持農戶發展紅毛丹產業 助力增收奔小康
紅毛丹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特色品牌產業,近年來,該縣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項發展資金,通過改良換冠技術推廣和種苗扶持等措施,扶持農戶發展紅毛丹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奔小康。
-
鮮花產業富了新莊村
短短幾年,常萬傑從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他感慨:「產業扶對頭,脫貧有奔頭,咱真是趕上了好政策。」在新莊村,越來越多的村民發展起鮮花產業,130棟苗木大棚,400多畝精品花卉,讓這個小村實現脫貧、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