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長者飯堂的常客

2020-12-15 瀟湘晨報

花都區居民鄧永播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攝 圖集/廣州日報視覺部

廣州臉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數讀

目前,全市長者飯堂共1036個,覆蓋全市街鎮、村居,95%的長者飯堂由社會力量提供,大多融入了醫療護理、健康宣教、營養指導等服務,使長者飯堂成為老年人健康養老、休閒社交的共同家園,知曉率和滿意率均超過90%。

目前,長者飯堂助餐配餐服務企業讓利後,每餐兩葷一素一湯的標準約8~15元,普遍為12元/餐,經福彩公益金給予就餐補貼後每餐9元,明顯低於社會餐飲門店平均每餐費用。

23個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飯堂加入到養老大配餐的服務體系中。目前,全市11個區已將18~59周歲的重度殘疾人納入養老大配餐的服務體系。

專欄統籌/王晨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曉宜、徐靜、蘇贊

花都區居民鄧永播

「這裡的飯菜都很合我們的口味,跟家裡的飯菜一樣;走過來幾步路就到了,就像自己家的廚房一樣。」

中午11點30分,花都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的長者飯堂準時開餐,受疫情影響,該飯堂目前還未開放堂食。鄧永播慢悠悠走進中心大堂排隊,按照慣例,他拿起兩份打包好的熱騰騰的飯菜,一份給自己,一份給家中的老伴。

「現在出去運動完回來就有飯菜吃,省心了不少。」每天中午到長者飯堂吃飯,早就成了鄧永播的習慣。而且該中心還為鄧永播老伴提供上門的康復護理,解決了鄧永播的心頭之憂。

八元錢「舌尖上的幸福」

在花都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長者飯堂內,只聽見「嘀」的一聲,刷過社保卡的老人們在大堂排隊等候,接過一盒盒打包好的飯菜。白蘿蔔肉片、雲耳蒸雞、茼蒿,搭配一碗蘿蔔玉米湯,就著綿軟的米飯……拿到一份豐盛的午餐,老人們滿意地回家就餐。

「這裡的飯菜都很合我們的口味,跟家裡的飯菜一樣。」83歲的鄧永播將飯菜舉起,興奮地跟記者說道。

家住新華街道華南社區的鄧永播一提起長者飯堂,總是眯起笑眼,「每天下樓走過來只要花5分鐘左右,就像自家廚房一樣。」鄧永播說,2017年8月份飯堂一開張,他馬上就成為這裡的第一批食客。如今,他已是飯堂的常客,一般老人都是每周五到中心前臺用社保卡充值繳費,之後到飯堂刷社保卡用餐,而他是每月月底就充好整個月的錢,既方便了自己,也是出於對飯堂服務的信任。

長者飯堂飯菜的價格共分為五類,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符合政府資助條件的8類養老服務對象,可以獲得全額補貼,免費享受長者飯堂飯菜。對於鄧永播和他的老伴這種花都區戶籍的、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以享受每餐4元的補貼。他坦言,飯堂飯菜的價格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和老伴每人只要花8元,如果自己在家做要花五六十元,來這裡吃又便宜又省事。」

像鄧永播這樣在長者飯堂解決午餐的老人不在少數。截至目前,花都區中心飯堂可覆蓋全區,主要就餐長者來自中心周圍片區6個社區居委,堂食28862人次,送餐1670人次,日均就餐人數約100人。

從「吃好」到「養老」

「這裡的飯菜我都喜歡吃,我不挑食的。」鄧永播說。實際上,飯堂對於飯菜的要求,不僅是「管飽」,還最大程度地做到從營養到口味的合理搭配。據了解,中心長者飯堂每月根據長者的口味和身體狀況制定菜單,做到每周每天不重複,針對長者的身體狀況和多樣化的口味需求,推出無糖餐、低鹽低脂餐以及普通餐,還會根據節氣、天氣、節日等情況,定期搭配粗糧飯等,合理添加菜式。

而在鄧永播看來,在這裡不僅胃有了寄託,心裡更有了依靠。退休後,鄧永播老伴曾做過五個大手術,術後更是伴隨著腰痛、類風溼關節炎等症狀。當發現中心還有專門的理療室,他便帶著老伴來這裡進行理療。去年6月,老伴的身體已經不允許她經常走動,社工朱嘉慧就每周定期上門為老伴做康復護理,如今老伴的病情漸漸緩和,已經能下地走動。

「不僅僅是『管飽』,還要做到『養老。』」花都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辛孫仁告訴記者,中心以提供助餐為基礎服務,提供日間託管、臨時託養、康復護理等多種服務,滿足了長者的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需求。

「飯堂的環境一天比一天好,退休生活也越來越舒心!」鄧永播說罷,跟社工擺擺手,提著飯菜走出門外,準備回家跟老伴一起分享這頓午餐。

幸福底色

千個長者飯堂 讓老人「食」有所依

助餐配餐一直是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2018年,廣州市委、市政府將「實施養老助餐配餐服務提升工程」列入民生實事,要求完善「市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服務網絡,助餐配餐服務知曉率達到95%;拓展助餐配餐服務內涵,提升助餐配餐服務高質化、個性化、多樣化水平。

2019年,廣州市民政局繼續投入4476萬元市本級福彩公益金,用於助餐配餐服務補貼。

截至目前,全市長者飯堂共1036個,覆蓋全市街鎮、村居,95%的長者飯堂由社會力量提供,大多融入了醫療護理、健康宣教、營養指導等服務,知曉率和滿意率均超過90%;「市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的全覆蓋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實際上,早在2016年起,廣州開始發展以「大配餐」服務為重點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全市範圍內推出「長者飯堂」。

2017年,廣州市在以助餐配餐為特色的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績效考核中,被民政部、財政部評為優秀,全覆蓋社會化「大配餐」服務體系項目在第十二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獲「2017年度中國十大民生決策獎」。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是長者飯堂的常客
    、營養指導等服務,使長者飯堂成為老年人健康養老、休閒社交的共同家園,知曉率和滿意率均超過90%。家住新華街道華南社區的鄧永播一提起長者飯堂,總是眯起笑眼,「每天下樓走過來只要花5分鐘左右,就像自家廚房一樣。」鄧永播說,2017年8月份飯堂一開張,他馬上就成為這裡的第一批食客。如今,他已是飯堂的常客,一般老人都是每周五到中心前臺用社保卡充值繳費,之後到飯堂刷社保卡用餐,而他是每月月底就充好整個月的錢,既方便了自己,也是出於對飯堂服務的信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83歲花都居民鄧永播:我是長者飯堂的常客
    數讀目前,全市長者飯堂共1036個,覆蓋全市街鎮、村居,95%的長者飯堂由社會力量提供,大多融入了醫療護理、健康宣教、營養指導等服務,使長者飯堂成為老年人健康養老、休閒社交的共同家園,知曉率和滿意率均超過90%。
  • 「長者飯堂」暖心房
    「長者飯堂」暖心房,老少鹹宜皆稱棒。        在下每年多次光顧長者飯堂吃飯,午餐晚餐都品嘗過。因為我的個子高大胃口也大很能吃,因此平常人吃一份飯菜三菜一湯足夠了,我卻要吃兩份飯,另外再加一個肉。該飯堂的一碗白米飯等於很多茶樓酒肆的一碗半,我吃兩碗飯很飽了。如果在其他茶樓等,我要吃三碗飯才能果腹免餓。而且大部分茶樓等,一碗白米飯的價格要三元至五元。
  • 黃外社區長者飯堂:溫情常在 長者不孤
    黃外社區幹部黃月娥介紹,社區高度關心關愛老人,發動黨員和群眾義務參與長者飯堂和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服務工作,每天輪流安排多名志願者為社區7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健康飲食、護理等服務。同時合理規劃集體土地種植糧食及蔬菜供給長者飯堂,不僅保障了長者飯堂食材供應渠道的衛生安全,而且降低了運營成本。
  • 長者飯堂|石岐街坊們,你家附近又多了一批長者飯堂開業了!
    昨日上午石岐街道又一批長者飯堂正式揭牌開業▲石岐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為長者飯堂揭牌為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高質量發展,石岐街道依託餐飲企業合作模式,採取集中就餐目前,石岐街道長者飯堂已拓展至10家,服務將近700人次。
  • 惠從黨來,杏壇高贊又多了一個長者飯堂
    杏壇高贊長者第二飯堂一啟用,77歲的老人家胡永慶就來嘗頭啖湯,直言這是社會進步、惠從黨來的深刻體現。昨日(1月24日),杏壇高贊村長者飯堂第二食堂正式揭幕啟用。順德區委副書記王勇、杏壇鎮黨委書記柯宇威等領導出席了揭幕儀式。
  • 南頭鎮長者飯堂 暖胃更暖心
    建設長者飯堂是中山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為貫徹落實中山市社區居家養老「大配餐」工作,進一步推進我市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南頭鎮長者晚年生活幸福感,在中山市民政局、南頭鎮政府的指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9月15日上午,南頭鎮長者飯堂正式揭牌。
  • 長者飯堂下午茶來了!員村老街坊可免費吃
    記者從天河區員村街道辦獲悉,在原來的長者飯堂基礎上,員村街長者飯堂將從下周一開始正式推出下午茶,讓轄區內的老人免費享用,每個長者飯堂下午茶的時間為每周一次,街坊可進行報名預約。長者飯堂吃了兩年,下午茶更有交友氛圍11月13日下午3時,員村山頂社區長者飯堂裡,下午茶即將開席,30多位老人早早就來到了這裡。這裡有包點、糖水還有多種水果,供長者們免費享用。
  • 全鎮首家 神灣鎮終於有長者飯堂了
    9月1日上午,神灣鎮第一家長者飯堂在庭樂茶餐廳揭牌運營。長者飯堂吸引了符合條件的80多位長者前往就餐,他們在志願者協助下有序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行身份確認和點餐用餐,品嘗到了自己喜歡的菜式和口味。長者飯堂得到了長者們一致的肯定和讚揚,其中一些長者表示:「我們這些老人家有時不想在家吃飯,可以出門吃點自己喜歡的菜式,接觸更多的人,認識更多的朋友,分享生活的趣事,神灣鎮長者飯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地方」。
  • 黃江首個「長者飯堂」開飯
    12月2日,黃江鎮長龍社區長者飯堂舉行揭牌儀式,社區有戶籍60周歲及以上老人近170人,目前符合配餐資格的長者共36人。社區長者飯堂將根據區域老年人口分布情況和服務需求,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開設了長者用餐專區。
  • 重陽節敬老 高明區公租房小區長者飯堂開設瀨粉宴
    隨著一聲吆喝,在公租房小區長者飯堂內舉行的重陽瀨粉宴正式開席。爽滑柔韌的瀨粉,輔以口味豐富的配料,雞蛋絲、魚肉、花生、肉片……在這場專屬老年人的「團圓飯」中,長者們吃得其樂融融。「瀨粉口感很軟很滑,很美味,感謝志願者的辛勤付出。」74歲的區婆婆在宴席上吃得很香。「每年都會有這種聚餐活動,我們吃得很開心。」區婆婆說。
  • 天河南街又多一個長者飯堂
    昨日(5月28日),天河東長者飯堂正式開業。這是繼體育東、育蕾、體育村長者飯堂之後,天河區天河南街啟用的第四個長者助餐服務點,為長者們提供配餐服務,天河東的老人們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在家門口就能吃到香噴噴的午餐。
  • 南洲街長者飯堂開放配餐自取服務啦!
    ,南洲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飯堂服務暫停。,和水基社區居委的支持下,2020年8月11日開始,南洲街長者飯堂有序開放定點配餐自取服務(取餐點為水基社區文化站)。:「我和老伴吃愛心午餐習慣了,這次長者飯堂暫停了這麼久,我天天下樓買菜,很不方便,現在長者飯堂恢復開放,我們真是太高興了!」
  • 南華西街長者飯堂10元豐盛午餐,長者贊「平又靚」
    每天中午11時許,廣州南華西街的長者們便會來到「長者飯堂」,挑選廣州酒家出品的午餐,有菜有肉還有湯,10元統一讓利價「平又靚」。至2016年,越秀、荔灣、海珠三個老城區的老齡化率已超過20%,讓長者老有所依,衣食住行是首要保證。
  • 黃江首個「長者飯堂」開飯
    12月2日,黃江鎮長龍社區長者飯堂舉行揭牌儀式,社區有戶籍60周歲及以上老人近170人,目前符合配餐資格的長者共36人。社區長者飯堂將根據區域老年人口分布情況和服務需求,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開設了長者用餐專區。
  • 黃江首個「長者飯堂」開飯啦
    民以食為天,設置長者飯堂,讓「食」有所依,使老有所「樂」。 12月2日下午,黃江鎮長龍社區長者飯堂舉行揭牌儀式,社區有戶籍60周歲及以上老人近170人,目前符合配餐資格的長者共36人。社區長者飯堂將根據區域老年人口分布情況和服務需求,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開設了長者用餐專區。
  • 部分餐廳人氣不「旺」 如何讓「長者飯堂」充滿家的味道
    來源:工人日報原標題 讓「長者飯堂」充滿家的味道每天中午12時左右,位於海口市國興街道文壇社區的鴻波茶餐廳「長者飯堂」就開始熱鬧了起來,飯堂內坐滿了老人,不少老人體驗後大讚既美味又便利。據了解,「長者飯堂」是以探索建立保障老年人助餐需求為重點,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企業有償服務、志願者公益服務相結合,社區、個人及家庭共同推進的個性化養老服務。廣東、海南等多地試水「長者飯堂」。事實上,此前,海口多個社區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有類似餐廳,向老年人提供餐飲服務。
  • 廣州長者飯堂服務 老人盼菜式更豐價格更低
    各長者飯堂將進行年度評估,評估不合格且拒不配合整改或經多次要求整改不到位的,其服務合同將被終止,且2年內不得參與廣州市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務。去年11月,南都民調中心曾經對市內部分長者飯堂服務展開測評及問卷調查。時隔大半年,南都民調中心於8月10日至8月17日再次針對長者飯堂服務開展問卷調查,並實地走訪了市內10個長者飯堂。
  • 海口又添9個長者飯堂啦!力爭6月底前主城區全覆蓋
    香噴噴一口悶 眾人助老人笑  海口再添9個長者飯堂,力爭6月底前主城區全覆蓋14日,共有9個長者飯堂作為首批擴大助餐服務試點啟動運營。力爭6月底前確保每個城區街道均有長者飯堂,實現城區社區全覆蓋。下半年,這項服務還會延伸至主城區以外的鄉鎮地區。
  • 海口長者飯堂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
    海口長者飯堂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一口熱乎飯 溫暖阿婆心一月四日,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長者飯堂工作人員傅秋燕(右)為該街道富興社區的獨居老人陳麗雅送午餐。她知道,中山街道長者飯堂的工作人員傅秋燕和王家鵬又來了。從2019年6月該長者飯堂投入運營以來,傅秋燕和王家鵬平均每天為約10位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免費送飯上門。其中就包括獨居的陳麗雅。中山街道的老人們住在騎樓老街一帶,巷子多深而窄,傅秋燕和王家鵬便各騎一輛電動車,載著一大紙箱的午餐穿梭其中,充當「外賣小哥」和「外賣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