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陸戰一師憑什麼能守住瓜島?一周修好跑道,近60架戰機是關鍵

2020-12-12 騰訊網

1942年8月7日,美國海軍史上首次兩棲作戰在瓜納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拉開了帷幕。儘管登陸過程很順利,但隨後的日軍反擊讓其付出了慘重代價,4艘重巡洋艦沉沒、3艘艦船重傷,並使美國海軍繼「珍珠港事件」後,又一次蒙受恥辱。

消息傳回日本,各大報紙爭先刊登瓜島大捷的消息,聯合艦隊上下更是一掃中途島慘敗的晦氣,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日本海軍再次出盡了風頭,陸軍也不甘落後,決定乘勝追擊,重新奪回瓜島和圖拉吉島。那麼,駐島美軍該怎麼辦呢?

陸戰一師被無情的「拋棄」。

美軍的首次兩棲作戰,從戰術配合角度講並不成功,甚至可以形容為「一團糟」。這其中固然有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戈姆利指揮不力的原因,也有弗萊徹的第61特混艦隊「提前撤退」的不義舉動,以及特納指揮的運輸船隊「絕情地」拋棄隊友。

如今,瓜島只剩下陸戰一師「孤軍奮戰」了。面對隊友的無情拋棄,範德格裡夫特除了站在海灘上大罵弗萊徹、特納等人「臨陣逃脫」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其實,出現這樣的局面,除了兵種間相互配合的戰術意識保持不夠外,還有:

一是,統一指揮出現了問題。總指揮戈姆利並不熱衷於登陸瓜島戰役,又與剛晉升為中將的弗萊徹同級,於是將此次作戰的指揮權交給了弗萊徹。而弗萊徹對這種「甩鍋行為」並不認同,在實際作戰中,他考慮更多的是自己,而不是大局。

二是,「恐日症」作祟。儘管有「杜立特空襲」、珊瑚海和中途島戰役的勝利,但日軍在太平洋地區強勁的勢頭,讓從未與其交過手的參戰美軍,對日軍的殘暴和強悍還是心有餘悸;而被擊沉過2艘航母的弗萊徹,更是「聽風就是雨」,怕得要死。

雪上加霜的是,日軍夜間偷襲戰術取得巨大戰果。不善夜戰的美軍護航艦隊毫無還手之力,讓特納決定帶著1400名未來得及下船的陸戰隊員,以及超過一半的物資和大多數重炮撤離,只給上島的陸戰一師留下37天的口糧和4個基數彈藥。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日軍偷襲行動最大的失誤。他們在重創美軍警戒艦隊後,並未對運輸船隊或者灘頭堆積的物資,給予毀滅性打擊,而是選擇「見好就收」。也正是這一舉動,讓陸戰一師用僅有的物資,抗住了日本陸軍第一波陸上進攻。

範德格裡夫特未雨綢繆,加強防禦。

1942年8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一師沒費多大週摺,順利登上瓜島並佔領了日軍即將完工的機場,為紀念中途島戰役中陣亡的英雄,該機場取名「亨德森機場」。然而,師長範德格裡夫特非但不高興,反而憂心忡忡,甚至對固守機場沒有信心。

原來,由於日軍不斷地騷擾,美軍登陸作戰草草收場,本該上島的物資和兵員有許多被原路拉回。此時的陸戰一師,可謂是現代版的「魯濱遜」,沒有增援、沒有掩護,一切只能靠自己。而如何守住瓜島?成了範德格裡夫特面對的最大問題。

首先,他十分清楚未來戰役的成敗取決於制海權,而制海權又取決於制空權。然而在沒有航母支援的情況下,亨德森機場將成為最關鍵的因素。於是,在卸載物資的時候,他特別要求先緊著大型施工機械卸載,以便以最快速度發揮機場作用。

好在日軍的施工大隊逃跑時留下一些設備,並且亨德森機場已完工了800米跑道,美軍工兵晝夜奮戰,僅用一周就將剩下的400米完成。這一天,第一批31架戰機到達瓜島,這讓一直愁眉不展的範德格裡夫特,終於對防守瓜島充滿了信心。

其次,圍繞亨德森機場的防守,他在東、西、南三面修建環形工事,同時將為數不多的坦克和火炮部署在中央位置,可以隨時對各個方向提供炮火支援。同時,為了做好長期戰鬥下去的準備,他將所有的物資和彈藥放置在結實的地下工事內。

更重要的是,範德格裡夫特堅持「以守為攻」的戰術原則。他了解自己的部隊,雖然該部組建較早,但隨著戰爭爆發,大部分骨幹被抽調組建新的陸戰師。上島的隊員大多是沒有經驗的新兵,只能在防守中積累經驗,在防守中提升戰鬥力。

事後證明,範德格裡夫特的防禦策略是正確的。因為他知道部下面對兇狠的日軍,最缺的就是戰鬥經驗,以及不善夜戰、近戰的能力。唯有「以守為攻」,以優勢火力彌補自己的「短板」,不斷地消耗對手,只要能堅持拼下去,日軍必敗。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美軍陸戰一師登陸瓜島,其師長為什麼不喜反憂?只有4個基數彈藥
    如今,瓜島只剩下陸戰一師「孤軍奮戰」了。面對隊友的無情拋棄,範德格裡夫特除了站在海灘上大罵弗萊徹、特納等人「臨陣逃脫」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其實,出現這樣的局面,除了兵種間相互配合的戰術意識保持不夠外,還有:
  • 日軍9天建瓜島機場,尼米茲為何一身冷汗?美國陸戰1師一天奪兩島
    該「行動」準備在8月1日實施,但偵察機的一份報告打亂了美軍部署。通過照片,一條幾乎完工的機場跑道出現在瓜島上,從其所處的位置看,一旦建成將對美軍構成巨大威脅,這是日軍最新的軍事動作,尼米茲不禁一身冷汗。
  • 陸戰一師守瓜島接連勝利,海軍為何屢遭重創?艦長不願拿艦船冒險
    1942年夏,決定太平洋戰爭進程的瓜納爾卡納爾戰役(簡稱瓜島戰役)已進行2個月。美、日兩軍圍繞著該島進行著海、陸、空「三位一體」的角逐,儘管美軍略佔上風,但要說誰能最終擁有瓜島的控制權還為時尚早。雙方的爭奪更加激烈。 已打退日軍兩次大規模進攻的美國海軍陸戰一師,也面臨著補給嚴重不足的問題。
  • 瓜島戰役,美軍為什麼贏得窩囊?有一種撤退叫「眼皮子底下溜走」
    1942年12月,對於美國海軍陸戰一師來說,是一段難忘的日子。他們在瓜納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奮戰了3個月,眼看形勢一片大好,瓜島戰役即將「收官」之際,卻成建制的撤防了。不過,他們已功成名就,成為首支總統嘉獎的優異部隊。 陸戰一師的從容撤出,意味著美軍完全控制了瓜島戰役的主動權。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也就是在不遠的長津湖地區,美軍陸戰第一師遭遇了他們此生最大的噩夢!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卻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也就是在不遠的長津湖地區,美軍陸戰第一師遭遇了他們此生最大的噩夢!
  • 血戰長津湖,9兵團為何痛失全殲陸戰一師絕佳戰機
    志願軍9兵團,下轄的20軍,26軍和27軍,近15萬人,都是從孟良崮和淮海戰場走下來的英雄部隊,原華東野戰軍的絕對主力。作為精銳中的精銳, 9兵團被火速調往朝鮮參戰,定位就是擔當志願軍的主力突擊兵團。同時寄希望它能利用秘密入朝的優勢,作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給予美軍重創。
  • 瓜島之戰中,這支部隊擊斃日軍2400飛行員,耗盡日海軍航空兵精銳
    作者:霄羽 1942年8月8日,當一架日本「零式」戰鬥機飛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空,找到了那座三天前剛剛修好的機場時,機上的飛行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機場跑道兩邊走動的居然是一群美國人!
  • 被美軍小看的貝裡琉島,如何讓號稱王牌的陸戰一師吃了大虧?
    那麼究竟在貝裡琉島上發生了什麼?日軍是如何讓陸戰一師這樣的王牌精銳贏得如此苦澀呢? 一、攻擊方向 1944年夏季,在太平洋上凱歌高奏的美軍開始考慮戰略反攻的方向,但對於反攻方向上,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和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卻有了分歧。
  • 日本帝國覆滅記——日軍數百架戰機發起自殺攻擊,被美軍團滅
    硫磺島戰役即將結束的時候,另一支美軍部隊已開始準備攻打位於琉球群島的衝繩島。這裡離日本更近。自1944年4月起,牛島滿中將指揮的第32軍團就一直駐守在該島。第32軍團包括3個師團、1個旅團,以及1個坦克團、幾個炮兵部隊、當地民兵甚至是十幾歲的志願者。
  •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曾用"地道戰"消滅近一萬美軍?
    貝裡琉島的戰鬥路線圖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在瓜島的戰鬥中僅付出了陣亡1592人,受傷4200餘人的代價,殲滅了日軍近兩萬人。此役結束,陸戰第一師就有了「瓜島屠夫」這一綽號。面對精銳的關東軍14師團,「瓜島屠夫」根本沒有放在心上。屠夫們的登陸地點是靠近機場的西部沙灘,正好撞上了14師團布下的防禦網。眾所周知,登陸作戰的關鍵在於「登陸」,士兵們在踏上島嶼的一瞬間是最脆弱的,一沒有掩體,二戰鬥隊形也沒法及時展開。當第一波登陸艇抵達到沙灘上的時候,中川州男命令在暗堡中隱藏的日軍不要開槍,這不是最好的時機。
  • 日本帝國覆滅記——隨著美軍在瓜島取勝,日本失敗的命運就已註定
    對日軍來說更糟糕的是,美軍飛機擊沉了日軍6艘珍貴的運兵船,數以千計的日軍士兵或葬身火海,或掉進有浮油的海水中淹死。在這次慘敗之後,山本仍命令田中繼續前進,並增派了1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準備進行最後一搏,企圖徹底摧毀"亨德森"機場。正是從這個機場上起飛的陸戰隊飛行員為美國贏得瓜島海戰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 太平洋戰爭之「瓜島戰役」:為何瓜島被稱為「魔鬼都不來的島嶼」?
    尼米茲,時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就在他思考如何對日軍展開反攻時,美軍意外截獲了一封日軍的無線電報。這封電報顯示:日軍正在索羅門群島的瓜島,修建一座機場和軍事基地!瓜島,全稱瓜達爾卡納爾島,位於赤道以南的低維度地區,島上的空氣潮溼酷熱,令人難以忍受。地面上鋪滿了腐化的植物,酸臭難當。蜘蛛,蠍子和蜈蚣之類的毒蟲不時出現,十幾種不知名的熱帶傳染病在島上傳播。
  • 日軍3000人衝鋒美軍瓜島陣地,卻被這位美國大兵一人幹掉一半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瓜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一場戰役,美日雙方光地面部隊就共計出動了10萬人參與戰爭。這場戰役的勝利,也使二戰太平洋戰場發生實質的戰略轉折,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在瓜島戰役中,美軍誕生了一位「機槍野獸」,也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日軍受到了奇恥大辱。
  • 長津湖戰役背後:美軍調動數百飛機撤兵,美陸戰一師差點全被志願軍...
    志願軍某部正在向長津湖一處機場發動進攻在曲老拍的戰地照片中,有一張是被志願軍擊落的飛機殘骸照,我驚奇地發現,這居然是直升機!「抗美援朝時,美軍就有直升機了嗎?」曲老點點頭。我原來還以為到越南戰爭時,美軍才有直升機呢。稍後,我查戰史資料,才發現。
  • 為什麼日本會輸掉瓜島之戰,這對日本有什麼重要的影響麼?
    瓜島其實對日本人來說,並不是什麼不能失去的戰略要點,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日本版蛙跳的一個跳板而已,紐幾內亞攻略的一個部分。只不過日本人從明治維新以來,吞下去的就絕不吐出來的毛病,讓日本人在一個遠離主要基地的區域與美軍大打出手。
  • 臺灣出錢助美下地島上建基地 美軍戰機逼近臺海
    港臺媒體近日紛紛報導,在臺灣備受爭議的6108億元新臺幣軍購案中,有一部分內容是幫助美國在距臺灣很近的日本下地島建立軍事基地。據稱,美國基於重新整編駐亞洲地區美軍的考慮,準備將駐日美軍的部分戰機前進至下地島,以加強對臺海局勢的軍事幹預能力。美臺軍事勾結正在破壞臺海地區的穩定。
  • 兩大奪島戰:美軍決勝太平洋
    而只有南部雞脖子和雞胸部位,有一小片被梯狀臺地逼住的海灘,勉強可作登陸場。1945年發生在硫磺島的慘烈戰役,正是從這片不起眼的登陸場開始的。當年2月19日,美海軍陸戰第4師和第5師在飛機和艦炮火力掩護下,以250多艘登陸艇和500多輛水陸坦克、裝甲車組成5個登陸波,在硫磺島東南部強行登陸。在登陸戰鬥中,美陸海協同極為高效。
  • 為奪回太平洋戰爭主動權,山本五十六指揮海軍發起瓜島戰役
    為支援陸軍作戰,海軍部於7月中在臘包爾組建第8艦隊,司令官為三川軍一海軍中將,下轄5個戰隊、2個大隊,共有輕型和重型巡洋艦7艘及幾艘驅逐艦和潛艇。日軍低估了美軍的反擊決心,在瓜島僅部署了海軍警備隊240 人,另有施工部隊27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