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一師守瓜島接連勝利,海軍為何屢遭重創?艦長不願拿艦船冒險

2020-12-21 騰訊網

1942年夏,決定太平洋戰爭進程的瓜納爾卡納爾戰役(簡稱瓜島戰役)已進行2個月。美、日兩軍圍繞著該島進行著海、陸、空「三位一體」的角逐,儘管美軍略佔上風,但要說誰能最終擁有瓜島的控制權還為時尚早。雙方的爭奪更加激烈。

已打退日軍兩次大規模進攻的美國海軍陸戰一師,也面臨著補給嚴重不足的問題。即使每天只提供2餐,也只能再堅持7天,師長範德格裡夫特只得向戰區司令戈姆利和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求援。眼看著瓜島形勢嚴峻,尼米茲該怎麼辦呢?

在他看來,瓜島守軍必須堅持下去。

隨著美國進入戰時體制,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全部投入到戰艦、坦克和槍炮的生產中去,美國儼然成了「反法西斯陣營的兵工廠」。為了更快、更多地生產武器裝備,羅斯福多次巡視各大重要的軍工企業,造船廠更是他關注和催促的重點。

更多的政府訂單也引發了造船業的一場技術革命,與一開始鋪設龍骨,再在其周圍和上方通過鉚接建造船隻的傳統製造方法不同,而是類似「模塊化」生產,將各部件實現預製好,然後直接焊接起來,造一艘萬噸輪由過去的半年壓縮至一個月。

這意味著困擾太平洋艦隊艦船不足的危機開始逐漸緩和,但尼米茲卻高興不起來。原來,儘管國內要求向太平洋戰區提供更多飛機和艦船的呼聲很高,以及金上將、麥克阿瑟等人極力爭取,但一切為了「火炬行動」,成了壓倒性的政策。

也就是說,羅斯福、馬歇爾等人為了「先歐後亞」戰略,決定將數不清的武器裝備用來支持蒙哥馬利反擊隆美爾,即使瓜島和紐幾內亞雙雙告急,太平洋戰場依然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但為平復眾人情緒,羅斯福還是派代表到太平洋戰區考察。

這就是美國陸軍副參謀長阿諾德中將,他與尼米茲進行了深入交流。他們一致認為,日本人為奪回瓜島集中了幾乎全部的力量,更加說明增援瓜島美軍的必要性;只要陸戰一師再堅持一段時間,憑藉美國的雄厚實力,形勢改觀是完全可能的。

阿諾德表示儘量說服參謀長聯席會議支援瓜島,但前提是陸戰一師必須守住瓜島。讓尼米茲高興的是,「蠻牛」哈爾西出院了,當即決定讓他繼續擔任第16特混艦隊司令,率領修復好的「企業號」航母去南太平洋戰區,支援瓜島海域的防禦。

而他當務之急,需要親臨瓜島,為守軍打氣。

1942年9月,登上瓜島的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可謂是打出了頑強作風,他們不僅打退了日軍兩次大規模的進攻,而且憑藉亨德森機場,對增援的日軍進行不間斷地打擊。然而,遲遲運不上來的補給,讓守軍出現了糧荒,剩下的口糧僅夠7天。

師長範德格裡夫特最看重的陸戰7團,因運輸不力一直沒有歸建。面對「缺糧少兵」的現狀,他雖然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戈姆利的指揮能力有很大意見,讓陸戰一師陷入危機的境地,但他也顧不上罵娘了,頻頻地向戈姆利和尼米茲求援。

好在不久運輸船隊衝破阻力,將陸戰7團的4200名官兵,以及大量的補給和燃油送上瓜島,解了範德格裡夫特的燃眉之急。在他看來,經過戰鬥洗禮的陸戰一師士氣正旺,戰鬥力明顯提高;再加上精銳的7團歸建,他有信心守住瓜島機場。

但在海上,美軍的航母編隊既不敢靠前作戰,又屢遭重創。「黃蜂號」航母被擊沉的現實,讓戈姆利憂心忡忡,更讓前線官兵對這位戰區司令怨聲載道。隨著日軍加強對瓜島的爭奪,不放心的尼米茲決定親臨前線,給守軍鼓鼓勁、打打氣。

然而,在聽取戈姆利的匯報時,他所聽到的卻是疲於應付、毫無進攻意識的悲觀情緒,以及「我的上帝,這就叫我該怎麼辦」而不知所措。尼米茲感到在戈姆利的指揮下,瓜島很可能因悲觀情緒而守不住,他第一次對戰局的發展有些擔憂。

讓尼米茲放心的是,陸戰一師的官兵們儘管飽受日軍的轟炸,以及瘧疾的折磨,但依然作戰頑強、鬥志高昂。在談及瓜島能否守住的問題上,範德格裡夫特毫不隱晦表示:守軍有能力守住,但需要海軍艦炮的支援,以及對日軍基地的打擊。

說到激動處,範德格裡夫特吐槽道:「我們太多的艦長不願拿艦船冒險,縮手縮腳、『怕』字當頭;反觀日本的『東京快車』則勇敢許多,關鍵在於戰區司令部的悲觀態度」。尼米茲並沒有立刻表態,他只是返回後,要求戈姆利火速增援瓜島。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美軍陸戰一師憑什麼能守住瓜島?一周修好跑道,近60架戰機是關鍵
    1942年8月7日,美國海軍史上首次兩棲作戰在瓜納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拉開了帷幕。儘管登陸過程很順利,但隨後的日軍反擊讓其付出了慘重代價,4艘重巡洋艦沉沒、3艘艦船重傷,並使美國海軍繼「珍珠港事件」後,又一次蒙受恥辱。
  • 美軍陸戰一師登陸瓜島,其師長為什麼不喜反憂?只有4個基數彈藥
    1942年8月7日,美國海軍史上首次兩棲作戰在瓜納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拉開了帷幕。儘管登陸過程很順利,但隨後的日軍反擊讓其付出了慘重代價,4艘重巡洋艦沉沒、3艘艦船重傷,並使美國海軍繼「珍珠港事件」後,又一次蒙受恥辱。
  • 日軍9天建瓜島機場,尼米茲為何一身冷汗?美國陸戰1師一天奪兩島
    眼下當務之急,尼米茲只能暫緩進攻聖克魯斯群島,將瓜島作為首要目標,而且動作要快,趁日本戰機還未進駐,迅速奪取。這個任務交給了海軍陸戰一師,師長範德格裡夫特,是一位有著33年軍齡的職業軍人,堅毅勇敢、雷厲風行,可要在5個星期內同時攻取圖拉吉島和瓜島,這讓他多少有些為難,不僅沒有任何頭緒,而且還是第一次組織兩棲登陸戰役。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美軍陸戰第一師建立於1775年,此時這支部隊還叫做海軍陸戰第1連,這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歷史最悠久的部隊。 此後在1846年以海軍陸戰第1連為基礎,成立了海軍陸戰第一團,這是海軍陸戰隊成立的第一個團級戰鬥部隊。這個團此後參加了幾乎美國歷史上所有的擴張戰爭。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卻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美軍陸戰第一師建立於1775年,此時這支部隊還叫做海軍陸戰第1連,這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歷史最悠久的部隊。 此後在1846年以海軍陸戰第1連為基礎,成立了海軍陸戰第一團,這是海軍陸戰隊成立的第一個團級戰鬥部隊。這個團此後參加了幾乎美國歷史上所有的擴張戰爭。
  • 血戰長津湖,9兵團為何痛失全殲陸戰一師絕佳戰機
    同時寄希望它能利用秘密入朝的優勢,作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給予美軍重創。第10軍最大的王牌,當屬後來劃歸其指揮的美陸戰1師。這支成立於1941年的兩棲步兵師,是美海軍陸戰隊中資歷最老,規模最大的師級部隊。瓜島、貝裡琉島、衝繩島,3場大戰役,陸戰1師取得全勝戰績,3獲嘉獎,戰果之輝煌在盟軍部隊中首屈一指。
  • 為奪回太平洋戰爭主動權,山本五十六指揮海軍發起瓜島戰役
    為支援陸軍作戰,海軍部於7月中在臘包爾組建第8艦隊,司令官為三川軍一海軍中將,下轄5個戰隊、2個大隊,共有輕型和重型巡洋艦7艘及幾艘驅逐艦和潛艇。日軍低估了美軍的反擊決心,在瓜島僅部署了海軍警備隊240 人,另有施工部隊2700多人。
  • 被美軍小看的貝裡琉島,如何讓號稱王牌的陸戰一師吃了大虧?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陸戰一師。這支部隊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表現出色,曾經和日軍第11軍浴血廝殺,並湧現了如約翰·巴斯隆這樣優秀的陸戰隊員,可以說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裡的精銳了。然而正是這支部隊,在貝裡琉島上和日軍鏖戰了兩個多月,最終以傷亡15794人的代價險勝於日軍。
  • 太平洋戰爭之「瓜島戰役」:為何瓜島被稱為「魔鬼都不來的島嶼」?
    這封電報顯示:日軍正在索羅門群島的瓜島,修建一座機場和軍事基地!瓜島,全稱瓜達爾卡納爾島,位於赤道以南的低維度地區,島上的空氣潮溼酷熱,令人難以忍受。地面上鋪滿了腐化的植物,酸臭難當。蜘蛛,蠍子和蜈蚣之類的毒蟲不時出現,十幾種不知名的熱帶傳染病在島上傳播。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卻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 美日瓜島血戰:挑起七七事變元兇戰敗自殺(圖)
    ■ 美軍機槍手嚴陣以待  瓜達爾卡納爾(簡稱瓜島)是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的第一大島,它在相當長時間裡都默默無聞,但在1942年8月之後,瓜島因美日血戰而盡人皆知,美軍依靠雄厚的實力贏得勝利本文所要講述的泰納魯河之戰只是瓜島戰役中一次規模不大的戰鬥,但其意義十分重要,正是此戰開啟了日軍在瓜島戰役中的「失敗之門」。  戰前態勢  1942年8月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1.6萬名官兵分成兩路,相繼登上瓜島和圖拉吉島,其中登陸瓜島的1.1萬名美軍基本沒遇到什麼抵抗,就攻佔了日軍快要完工的亨德森機場。
  • 邱吉爾的地中海戰略,為何遭到羅斯福拒絕?美國不再提供一艘艦船
    與其他島嶼不同的是,盟軍在索羅門群島最北端的布幹維爾島,似乎並不在意能否徹底佔領全島,以致於戰役一打就是一年零八個月,直到戰爭結束,日本投降為止。那麼,雙方在南太平洋戰場的最後一場大規模島嶼爭奪戰,為何要這麼久?
  • 日本帝國覆滅記——隨著美軍在瓜島取勝,日本失敗的命運就已註定
    在這次慘敗之後,山本仍命令田中繼續前進,並增派了1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準備進行最後一搏,企圖徹底摧毀"亨德森"機場。正是從這個機場上起飛的陸戰隊飛行員為美國贏得瓜島海戰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一次,美軍準備得更充分。他們增派了2艘新型戰列艦——"南達科他"號和"華盛頓"號。美軍艦隊駛進"鐵底灣"無數的船隻殘骸中,等待著夜間來襲的日本艦隊。
  • 日軍3000人衝鋒美軍瓜島陣地,卻被這位美國大兵一人幹掉一半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瓜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一場戰役,美日雙方光地面部隊就共計出動了10萬人參與戰爭。這場戰役的勝利,也使二戰太平洋戰場發生實質的戰略轉折,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在瓜島戰役中,美軍誕生了一位「機槍野獸」,也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日軍受到了奇恥大辱。
  • 日本失敗戰例分析——瓜島戰役
    序   瓜達爾卡納爾(Guadalcanal)作戰在太平洋戰爭中是日本陸軍陸戰的轉折點。海軍敗北的起點是中途島海戰的話,陸軍在陸戰中第一次敗於美國就是瓜島作戰了。
  • 日軍角度的瓜島戰役,來的時候一身輕鬆,結果上了戰場落地成盒
    如果提起瓜島戰役,那麼相信熟悉二戰的人都是很熟悉的。這場爆發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戰役,是日本陸軍第一次遇到成建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通常而言,我們都是以美軍視角來講述戰役,並且剖析歷史的,但今天我們破個例子,以日軍視角來剖析歷史,看看這場戰役到底是怎麼樣的,而日本人在戰場又遭遇了些什麼?
  • 美國海軍陸戰隊才4個陸戰師,哪來的20萬人?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執行全球進攻戰略,因而美軍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和規模最為龐大的海軍陸戰隊,僅海軍陸戰隊就有近20萬人,超過英國全國軍隊數量。美國海軍陸戰隊才不過4個陸戰師,哪裡來的20萬人呢?
  • 瓜島戰役,美軍為什麼贏得窩囊?有一種撤退叫「眼皮子底下溜走」
    1942年12月,對於美國海軍陸戰一師來說,是一段難忘的日子。他們在瓜納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奮戰了3個月,眼看形勢一片大好,瓜島戰役即將「收官」之際,卻成建制的撤防了。不過,他們已功成名就,成為首支總統嘉獎的優異部隊。 陸戰一師的從容撤出,意味著美軍完全控制了瓜島戰役的主動權。
  • 老田講二戰:貝裡琉島爭奪戰,海軍陸戰隊在二戰中最艱苦的戰役
    貝裡琉島爭奪戰,貝裡琉島一個只有13平方公裡的小島。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上最激烈的戰鬥就爆發在這裡,美日兩軍的炮火幾乎將這個小島夷為平地!1944年9月至11月一場持續兩個月的戰鬥,起初美軍的預計是4天拿下該島,沒想到打了2個月並且雙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瓜島之戰日本人至今不願提起,他們曾在這個島上被美軍挨個放血
    日本人決心拿下南太平洋一個名叫瓜島的小島,在這裡修築機場並且進一步奪取周邊地區的制空權。不過,日本人的秘密動作被美軍的偵查飛機看得一清二楚。美軍決定派出陸戰隊奪取瓜島。在強大的海空軍支援下,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瓜島機場,並且把島上的日軍趕進了叢林裡。日本人不服,立刻派出部隊援救,想要重新奪回瓜島,雙方就圍繞著瓜島機場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廝殺。
  • 成為舊日本海軍軍艦艦長有多爆爽?其實壓力山大
    熟悉舊日本海軍歷史的軍迷們都知道,他們所說的"軍艦"是指戰列艦、巡洋艦、航母等艦首鑲有菊花紋章的艦船,不過,本文所指的"軍艦"不是如此狹窄的意義,而是包括驅逐艦、潛艇、運輸艦等等所有海軍艦船。舊日本海軍軍艦的乘員少則幾十人,多則幾千人,比如戰列艦"大和"號,有2300名乘員,宛如"移動的鋼鐵之城"。